香雪海那場巔覆性的天雷之後,數月……
遠隔數百萬裏之遙的冀州安平縣,接連發生了一係列十分轟動之事。
先是打更的半夜裏瞧見一道馬形紫氣在遠方虞山一帶盤旋,起初模模糊糊,後來便活靈活現,與話本子裏所寫的神馬形體一模一樣,把那打更的驚得腿肚子發軟,直跪倒在地一邊不停的磕頭如搗蒜,一邊口中大嚷神馬爺爺顯靈了。
許多民眾被吵醒,披衣執燈出來看時,那條神馬卻一頭紮進了虞山,有些人說看著了,有些人說分明就是子虛烏有,見神馬之事在街頭巷尾鬧得沸沸揚揚。
又過了幾日,郡城裏一戶人家失蹤多年的書生兒子突然自己跑了迴來,見人就說神馬顯靈,把他從強盜窩裏救了出來。
周圍街坊都知道這家夥因略識些文墨,還是個半大小子時就時常口出驚人之語以博取關注,向來是被取笑慣了的。
如此一來,自然好些人並不信,反打趣書生定是這些年來把學資全送給了哪個銷金窟的小娘子,無顏迴見家鄉父老,近日逮著機會,編出這套話來應付鄉親。
書生性子倔,便日日在茶肆中與人爭論,直到有人發現似乎真的已有數月未曾聽聞哪裏有被虞山中的土匪禍害,城中百姓才開始半信半疑起來。
安平郡城裏最大的一家酒樓掌櫃認為奇貨可居,便將書生請去專門講他那遭遇用以攬客。
書生更是得意,益發擺足了架勢每日裏對著眾多酒客唾沫橫飛天花亂墜,將自已的奇遇講得九曲十八折,引人入勝,神馬蕩平匪窩的神威更是天上有地下無。
因為故事確實精彩離奇,這間酒樓一時不由門庭若市,城中也是議論紛紛。
後來,此事引起了當地勢力的注意,頭領也鄭重其事地私下將那書生召去親自盤問。
原來那虞山中的群匪實在是為禍四方以久,頭領也曾下過多次嚴令要將之剿滅。
奈何其匪寨深藏於安平、巨鹿、清河三郡交界之處,乃是實實在在的三不管地帶,又加上每次出兵圍剿,不是入山不久便迷路,一直原地打轉,就是軍士盡皆出現水土不服之症,無法前行。
眼下,三郡一派清平略算算竟已達數月,其間均未收到過一星半點關於虞山群匪的消息,單隻論這一點便十分反常。
安平郡勢力的首領,自然深知若確如書生所言。
書生本來就自視甚高,又十分好麵子,該勢力的首領親自垂詢哪有不欣喜自得的,倒隻恨沒有多生幾張嘴,好將自己一番奇遇講得讓如同親臨其境一般。
整件事還要從八年前說起,書生命中倒黴,好好的外出求學,結果半道上撞見虞山出來犯事的一股盜匪,因他能識文斷字,那夥賊匪沒將他殺死,而是把他綁了蒙著眼睛帶上山去。
匪寨裏三個當家的都目不識丁,難得得了個讀書人,便逼他做謀士,為了保命,書生隻好假意順從。
他本性不壞,幾個匪首要謀劃些窮兇極惡之事時,將他喚來商議,他總敷衍了事,耍滑躲懶,數次之後,便漸漸為匪首所不喜,倒也懶得再殺他,便隻是丟他在匪寨中自生自滅,忍辱偷生一熬就是七年多。
後來有一日,忽然寨中探子迴報,說是發現一座叫小厘峰的,每到夜半,山頂偶爾便會有金光閃現,懷疑藏著寶貝,當時恰好大當家不在山中,二當家和三當家便帶人去察看。
守了數天,終於等到金光再次出現,原來是從山腹中所發,三當家的最善攀爬,當時便叫人取來繩索要下去看,誰知寨中粗繩全用盡了也沒到一小半,無計可施之下隻得暫時停手,一麵派了許多手下出山籌備繩索,一麵安派了幾個做事機靈的守著小厘峰。
就這麽過了半個多月,那些出山的土匪還沒來得及迴來,竟被守山的一個一向有些小聰明的土匪發現小厘峰半山腰處有個被山藤林木遮得十分嚴實的古洞,通進山腹極深,估摸著多半是個入口。
二當家和三當家十分驚喜,便重由三當家的拿了工具爬到半山腰進洞去打探。
大概過了有大半天時間,三當家的方才頂著一身泥灰出來,說那洞確是直通山腹之中,隻是在盡頭處隻有一柄刻著字的巨大石劍,其他俱無發現,不過那柄石劍的確有些神異,摸上去曖洋洋的,令人通體舒泰,可能確是寶物,又說事關重大,要等大當家迴來再定。
二當家的當時滿口應了,暗地裏卻懷上了別的心思。
全因那虞山匪寨中,除了三位當家的,其實還有一位身份地位最高的老祖宗,據說能使用極高的法術,神通廣大,修為高深,每迴勢力的兵馬進山圍剿,就是靠著這位老祖宗施法,將他們逼退。
隻是這老祖宗卻有個奇特的癖好,也不愛外出走動,除了三位當家,寨子裏沒人見過。
虞山群匪上上下下都知道,平時在山中凡是遇到野蜂蟻穴之類的,連根取迴寨子便可換來賞錢,有時若是山裏得的數不夠,還要下山去外麵那些養蜂人家裏搶,待到初一十五時,三位當家的就會成箱成箱親自運上這些苦心搜羅來的蜂窩螞蟻之類的去後山獻給老祖宗,隻是不曉得具體拿來做什麽用。
二當家因為一直想坐頭一把交椅,迴到寨子便瞞著三當家去找那位老祖宗報信,打算搶在大當家前麵得個頭功,又因聽三當家說石劍上有字,怕自己到時不識惹老祖宗不快,便脅迫著書生一塊去了。
那是書生頭一迴見識到傳說中的老祖宗——
遠看著像是一個黑色的陀螺,近看原來通身裹著一片黑霧,隱約隻能看出個又粗又短的人形,說起話來聲音就像砂石相互摩擦,粗礪嘶啞得不行,再加上吐字不清發音古怪,聽在耳中十分難受,哪裏像是寨子裏傳的什麽老仙,倒分明更像個老妖怪。
遠隔數百萬裏之遙的冀州安平縣,接連發生了一係列十分轟動之事。
先是打更的半夜裏瞧見一道馬形紫氣在遠方虞山一帶盤旋,起初模模糊糊,後來便活靈活現,與話本子裏所寫的神馬形體一模一樣,把那打更的驚得腿肚子發軟,直跪倒在地一邊不停的磕頭如搗蒜,一邊口中大嚷神馬爺爺顯靈了。
許多民眾被吵醒,披衣執燈出來看時,那條神馬卻一頭紮進了虞山,有些人說看著了,有些人說分明就是子虛烏有,見神馬之事在街頭巷尾鬧得沸沸揚揚。
又過了幾日,郡城裏一戶人家失蹤多年的書生兒子突然自己跑了迴來,見人就說神馬顯靈,把他從強盜窩裏救了出來。
周圍街坊都知道這家夥因略識些文墨,還是個半大小子時就時常口出驚人之語以博取關注,向來是被取笑慣了的。
如此一來,自然好些人並不信,反打趣書生定是這些年來把學資全送給了哪個銷金窟的小娘子,無顏迴見家鄉父老,近日逮著機會,編出這套話來應付鄉親。
書生性子倔,便日日在茶肆中與人爭論,直到有人發現似乎真的已有數月未曾聽聞哪裏有被虞山中的土匪禍害,城中百姓才開始半信半疑起來。
安平郡城裏最大的一家酒樓掌櫃認為奇貨可居,便將書生請去專門講他那遭遇用以攬客。
書生更是得意,益發擺足了架勢每日裏對著眾多酒客唾沫橫飛天花亂墜,將自已的奇遇講得九曲十八折,引人入勝,神馬蕩平匪窩的神威更是天上有地下無。
因為故事確實精彩離奇,這間酒樓一時不由門庭若市,城中也是議論紛紛。
後來,此事引起了當地勢力的注意,頭領也鄭重其事地私下將那書生召去親自盤問。
原來那虞山中的群匪實在是為禍四方以久,頭領也曾下過多次嚴令要將之剿滅。
奈何其匪寨深藏於安平、巨鹿、清河三郡交界之處,乃是實實在在的三不管地帶,又加上每次出兵圍剿,不是入山不久便迷路,一直原地打轉,就是軍士盡皆出現水土不服之症,無法前行。
眼下,三郡一派清平略算算竟已達數月,其間均未收到過一星半點關於虞山群匪的消息,單隻論這一點便十分反常。
安平郡勢力的首領,自然深知若確如書生所言。
書生本來就自視甚高,又十分好麵子,該勢力的首領親自垂詢哪有不欣喜自得的,倒隻恨沒有多生幾張嘴,好將自己一番奇遇講得讓如同親臨其境一般。
整件事還要從八年前說起,書生命中倒黴,好好的外出求學,結果半道上撞見虞山出來犯事的一股盜匪,因他能識文斷字,那夥賊匪沒將他殺死,而是把他綁了蒙著眼睛帶上山去。
匪寨裏三個當家的都目不識丁,難得得了個讀書人,便逼他做謀士,為了保命,書生隻好假意順從。
他本性不壞,幾個匪首要謀劃些窮兇極惡之事時,將他喚來商議,他總敷衍了事,耍滑躲懶,數次之後,便漸漸為匪首所不喜,倒也懶得再殺他,便隻是丟他在匪寨中自生自滅,忍辱偷生一熬就是七年多。
後來有一日,忽然寨中探子迴報,說是發現一座叫小厘峰的,每到夜半,山頂偶爾便會有金光閃現,懷疑藏著寶貝,當時恰好大當家不在山中,二當家和三當家便帶人去察看。
守了數天,終於等到金光再次出現,原來是從山腹中所發,三當家的最善攀爬,當時便叫人取來繩索要下去看,誰知寨中粗繩全用盡了也沒到一小半,無計可施之下隻得暫時停手,一麵派了許多手下出山籌備繩索,一麵安派了幾個做事機靈的守著小厘峰。
就這麽過了半個多月,那些出山的土匪還沒來得及迴來,竟被守山的一個一向有些小聰明的土匪發現小厘峰半山腰處有個被山藤林木遮得十分嚴實的古洞,通進山腹極深,估摸著多半是個入口。
二當家和三當家十分驚喜,便重由三當家的拿了工具爬到半山腰進洞去打探。
大概過了有大半天時間,三當家的方才頂著一身泥灰出來,說那洞確是直通山腹之中,隻是在盡頭處隻有一柄刻著字的巨大石劍,其他俱無發現,不過那柄石劍的確有些神異,摸上去曖洋洋的,令人通體舒泰,可能確是寶物,又說事關重大,要等大當家迴來再定。
二當家的當時滿口應了,暗地裏卻懷上了別的心思。
全因那虞山匪寨中,除了三位當家的,其實還有一位身份地位最高的老祖宗,據說能使用極高的法術,神通廣大,修為高深,每迴勢力的兵馬進山圍剿,就是靠著這位老祖宗施法,將他們逼退。
隻是這老祖宗卻有個奇特的癖好,也不愛外出走動,除了三位當家,寨子裏沒人見過。
虞山群匪上上下下都知道,平時在山中凡是遇到野蜂蟻穴之類的,連根取迴寨子便可換來賞錢,有時若是山裏得的數不夠,還要下山去外麵那些養蜂人家裏搶,待到初一十五時,三位當家的就會成箱成箱親自運上這些苦心搜羅來的蜂窩螞蟻之類的去後山獻給老祖宗,隻是不曉得具體拿來做什麽用。
二當家因為一直想坐頭一把交椅,迴到寨子便瞞著三當家去找那位老祖宗報信,打算搶在大當家前麵得個頭功,又因聽三當家說石劍上有字,怕自己到時不識惹老祖宗不快,便脅迫著書生一塊去了。
那是書生頭一迴見識到傳說中的老祖宗——
遠看著像是一個黑色的陀螺,近看原來通身裹著一片黑霧,隱約隻能看出個又粗又短的人形,說起話來聲音就像砂石相互摩擦,粗礪嘶啞得不行,再加上吐字不清發音古怪,聽在耳中十分難受,哪裏像是寨子裏傳的什麽老仙,倒分明更像個老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