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氏佯打了她一下,卻忍不住嗬出聲來,兩人相視有趣,不由笑作一團。
高荔貞在旁咬唇斜覷,手上那塊帕子在袖筒裏擰得像麻花。
自己方才費了半天勁,祖母也隻是頷首稍露歡顏而已,她卻倒好,明明沒規沒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來,非但不責怪,說句俏皮話,反倒引得老太太開懷不止。
她瞧著那兩人祖孫親愛,自己儼然成了可有可無的陪襯,愈發心中不快,等笑聲小了,便插口關切問:「姐姐,昨日你去哪裏了?母親選了些好料子敬給祖母,也留了幾匹叫咱們兩個各自做幾套衣裳,我拿去縈風閣讓你挑花色,卻沒見你。」
「是麽?我沒聽說,叫你走空了。」青陽早料到她會冷不防地翻出這話來,故作詫然地一訝,「昨日我特地去給奶奶求佛串子來著,一早就走了,順便在寺裏給我母妃續了些香燈,傍晚才迴的。」
言罷,真就從袖中摸出一串品相古舊的念珠:「奶奶你瞧,這都是十足的老珊瑚珠子,聽說西域密宗大法師隨身誦過萬遍真言,專為了護體修長生,帶著定能長命百歲。」
顧氏暗睨了她一眼,接過那念珠時卻是眉舒眼展:「我不過隨口提了一句,你這孩子還就當真了。好,難得這份心思,我便收著了。」
幾句扯謊杜撰的話被說得恍如真事一般,高荔貞猜想多半是假的,可見顧氏幫她遮掩,心中忿忿不平,可也知道揪扯下去沒用,便「哦」聲點頭:「還是姐姐心思周到,那幾匹料子沒什麽要緊,迴頭我再拿了送過去,可今日這好東西姐姐要是不瞧,就真的錯過了。」
她說到這裏,眼中不自禁地泛起得色,順手朝院中一指:「這是西北特產的‘壽客英華’,夏菊中的極品,等閑難得一見,我三舅舅特地從中州那邊捎來的,祖母方才看了可歡喜呢。」
先前比親疏落了下風,這會子便忍不住要搬出母家來幫襯了。
青陽默聲沒應口,手故意虛虛地往下沉。
顧氏團握她的雙掌立時一緊,眼底閃過不悅,淡聲衝旁道:「貞丫頭,你娘前陣子染了風寒,這兩日才好些,哪經得起操勞,反正我這裏也沒什麽要緊事,索性你也去前頭照應著吧。」
這便是明著在趕人了。
高荔貞萬沒料到隻說這麽句話竟會惹了厭,那副笑容硬生生地僵在臉上,窘得幾乎要掉下淚來,卻也不敢違拗,暗眼盯著青陽恨恨一瞪,行禮低著頭去了。
顧氏瞧也沒瞧她,垂眼慈和地打量著青陽:「不高興了?」
「沒有。」她仰起臉,抿彎著唇角搖了搖頭。
看她憋著性兒強作歡顏,顧氏不由也紅了眼眶,黯聲一歎:「沒娘的孩子苦啊……好了,不難受,你放心,奶奶這身子骨還硬朗呢,隻要活著一天,這個家裏就沒人敢欺負你。」
說著攬過手去,將她摟在懷裏輕撫:「不過麽,你總歸是嫡出長女,更是詔命賜封的郡主,身份跟旁人不同,時時處處都該拿出個樣來,不可自家小了氣度。就像剛才似的,為了幾朵花而已,看一看又能如何?且犯不上置這個氣,你說是不是?」
青陽原也不願同高荔貞一般見識,不過是一時之忿,有了這番寬慰心裏漸漸也淡了,挨在顧氏懷裏點了點頭,目光帶著些許好奇地瞥向院中。
廊外不遠處的湖石旁果然有座體量碩大的盆景,底下用虯壯的根須巧妙仿模出樹身的姿態,上麵一叢叢錯落栽植的菊花宛若繁茂的冠蓋,栩栩如生。
那些菊花的朵瓣豐潤飽滿,外圈是粉透肌理的紅,蕊心周圍的一片卻黃澄澄的燦金奪目,雖然都是些濃豔的調子,但看不出絲毫媚俗之態,反倒是別樣的雍容雅致。
夏菊算不上難得,如此品相卻是聞所未聞,更不曾見有過這般植花成景的盆栽。
青陽起初沒存著賞鑒的意思,進門時也根本沒加留意,現下一瞧不免生出驚豔之感,暗忖送這東西除了恭祝祖母蒼鬆不老,芳華永駐外,更寓意南平郡王府乃是金玉鼎食的顯貴門第。如此處心積慮,費力攀結,還真不愧是狄家的做派。
母妃的死自小便深深烙印在她心頭,十餘年來對狄氏的怨恨更是刻骨入髓,有增無減,連帶著把狄家也視若仇讎,凡是與他們沾連的東西一概都在不喜之列,現下也不例外。
顧氏像瞧出她心思,絮絮的又道:「之前跟你提過中州狄家,先朝時從龍起兵,賜封崇國公,跟咱們南平王府算是有些淵源,沙戎攻破京師那年,他們頭一個起兵勤王,連長公子也不幸折損了性命。」
歎口氣,在她手背上輕拍:「世代忠良之家,人人都當敬重,聖賢書也讀過不少,該當懂得這個道理,隻不過有那層膈礙在,我時常想起,這心裏頭也是堵得厲害。最可恨的還是你那混賬的父王,無情無義負了你娘,害得你也……唉,以後凡事都學著看開些,別老去較那個真,知道麽?」
世代忠良之家怎會出了個既不規矩,又有心機的女人?為了踏進王府的大門,娘家的聲譽,自己的名節全都不當一迴事了。
青陽咂得出祖母話裏的意思,那麽多年過去了,逝者已矣,即便再恨也得顧念著這個家,何況人家還為府中添了承繼香煙的世子,自然與原來不同。
可她不是能輕易放下的人,尤其是那樣的慘禍。眼神漠了下,還是點點頭,不露異色地微笑:「奶奶說得是,我記下啦。」
這話迴得略有些滑頭,隻說記下,卻沒說應允不應允。
老太太沒去細品深意,見她乖巧地應承下來,當即展顏嗬笑,連聲叫著「好孩子」,又疼惜地攬在懷中,垂眸看著那張眉目如畫的小臉:「一轉眼,小丫頭都出落成大姑娘了,也不知以後哪姓門戶有這個福氣,能盼得咱們青陽出適。」
近午時分,青陽才離了蘭溪殿。
日頭正高,熾烈的陽光漫天傾瀉,不遠處漢白玉的橋麵石板烘映生輝,晃得眼前發暈。
養娘李氏帶著兩名小婢早在院門外等候,見人出來忙張傘遮陽,伺候著往迴走。
她麵上若無其事,心裏卻悶悶不樂。那之後祖孫兩人都聊了什麽閑話早已記不清了,腦中如今來迴閃現的全是「出適」兩個字。
青陽最不願提起的就是這個,越想便越是生厭。
依著年齒算,她和高荔貞隻相差一歲,現今這庶妹才隻是剛及笄的歲數,狄氏便已開始忙著為她選婿了。
南平王府是中原首屈一指的名門,向來規矩嚴謹,長幼之序從來不能有絲毫逆亂僭越,若是次女下嫁,便絕沒有長姐仍待字閨中的道理,如此一來,便等同於倒逼著她先離府才行了。
王女出適的去處無非就是那幾家高門大姓,用以聯姻提攜,守望相助。縱然有個郡主的封號,這樣的事也輪不著她來挑揀,隻能幹等著由別人擺弄,天知道以後每日會對著一個什麽樣的夫婿。倒是狄氏和那個冷麵無情的父王遂了心意,終於可以眼不見為淨了。
她央著祖母明裏暗裏拖延了好幾次,但畢竟已到了這個年紀,近來催逼得越來越緊,這件「正經事」終於免不了要擺到台麵上來說了。
青陽是個死倔的脾氣,越是壓得緊迫,便越是反強得厲害。
她不願糊裏糊塗地被送出去,尋思著不能坐以待斃,總得設法躲過去,可靜下心來想想,也不禁覺得前途茫然。
一路琢磨來琢磨去,也沒什麽妥善的法子,卻已過了那條湖心棧道,迴了縈風閣。
她這時也不再掩飾心緒,拖著步子上樓,到寢閣就一屁股坐在妝台前,望著窗外生悶氣。
一會的工夫沒留意,日光仿佛沒剛才那麽厲害了,柔暖暖的覺不出曬人。天上雲翳疏淡,本來全是淡藍色的明媚,可碧空深處卻有一片鉛色的沉鬱似在堆積。
高荔貞在旁咬唇斜覷,手上那塊帕子在袖筒裏擰得像麻花。
自己方才費了半天勁,祖母也隻是頷首稍露歡顏而已,她卻倒好,明明沒規沒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來,非但不責怪,說句俏皮話,反倒引得老太太開懷不止。
她瞧著那兩人祖孫親愛,自己儼然成了可有可無的陪襯,愈發心中不快,等笑聲小了,便插口關切問:「姐姐,昨日你去哪裏了?母親選了些好料子敬給祖母,也留了幾匹叫咱們兩個各自做幾套衣裳,我拿去縈風閣讓你挑花色,卻沒見你。」
「是麽?我沒聽說,叫你走空了。」青陽早料到她會冷不防地翻出這話來,故作詫然地一訝,「昨日我特地去給奶奶求佛串子來著,一早就走了,順便在寺裏給我母妃續了些香燈,傍晚才迴的。」
言罷,真就從袖中摸出一串品相古舊的念珠:「奶奶你瞧,這都是十足的老珊瑚珠子,聽說西域密宗大法師隨身誦過萬遍真言,專為了護體修長生,帶著定能長命百歲。」
顧氏暗睨了她一眼,接過那念珠時卻是眉舒眼展:「我不過隨口提了一句,你這孩子還就當真了。好,難得這份心思,我便收著了。」
幾句扯謊杜撰的話被說得恍如真事一般,高荔貞猜想多半是假的,可見顧氏幫她遮掩,心中忿忿不平,可也知道揪扯下去沒用,便「哦」聲點頭:「還是姐姐心思周到,那幾匹料子沒什麽要緊,迴頭我再拿了送過去,可今日這好東西姐姐要是不瞧,就真的錯過了。」
她說到這裏,眼中不自禁地泛起得色,順手朝院中一指:「這是西北特產的‘壽客英華’,夏菊中的極品,等閑難得一見,我三舅舅特地從中州那邊捎來的,祖母方才看了可歡喜呢。」
先前比親疏落了下風,這會子便忍不住要搬出母家來幫襯了。
青陽默聲沒應口,手故意虛虛地往下沉。
顧氏團握她的雙掌立時一緊,眼底閃過不悅,淡聲衝旁道:「貞丫頭,你娘前陣子染了風寒,這兩日才好些,哪經得起操勞,反正我這裏也沒什麽要緊事,索性你也去前頭照應著吧。」
這便是明著在趕人了。
高荔貞萬沒料到隻說這麽句話竟會惹了厭,那副笑容硬生生地僵在臉上,窘得幾乎要掉下淚來,卻也不敢違拗,暗眼盯著青陽恨恨一瞪,行禮低著頭去了。
顧氏瞧也沒瞧她,垂眼慈和地打量著青陽:「不高興了?」
「沒有。」她仰起臉,抿彎著唇角搖了搖頭。
看她憋著性兒強作歡顏,顧氏不由也紅了眼眶,黯聲一歎:「沒娘的孩子苦啊……好了,不難受,你放心,奶奶這身子骨還硬朗呢,隻要活著一天,這個家裏就沒人敢欺負你。」
說著攬過手去,將她摟在懷裏輕撫:「不過麽,你總歸是嫡出長女,更是詔命賜封的郡主,身份跟旁人不同,時時處處都該拿出個樣來,不可自家小了氣度。就像剛才似的,為了幾朵花而已,看一看又能如何?且犯不上置這個氣,你說是不是?」
青陽原也不願同高荔貞一般見識,不過是一時之忿,有了這番寬慰心裏漸漸也淡了,挨在顧氏懷裏點了點頭,目光帶著些許好奇地瞥向院中。
廊外不遠處的湖石旁果然有座體量碩大的盆景,底下用虯壯的根須巧妙仿模出樹身的姿態,上麵一叢叢錯落栽植的菊花宛若繁茂的冠蓋,栩栩如生。
那些菊花的朵瓣豐潤飽滿,外圈是粉透肌理的紅,蕊心周圍的一片卻黃澄澄的燦金奪目,雖然都是些濃豔的調子,但看不出絲毫媚俗之態,反倒是別樣的雍容雅致。
夏菊算不上難得,如此品相卻是聞所未聞,更不曾見有過這般植花成景的盆栽。
青陽起初沒存著賞鑒的意思,進門時也根本沒加留意,現下一瞧不免生出驚豔之感,暗忖送這東西除了恭祝祖母蒼鬆不老,芳華永駐外,更寓意南平郡王府乃是金玉鼎食的顯貴門第。如此處心積慮,費力攀結,還真不愧是狄家的做派。
母妃的死自小便深深烙印在她心頭,十餘年來對狄氏的怨恨更是刻骨入髓,有增無減,連帶著把狄家也視若仇讎,凡是與他們沾連的東西一概都在不喜之列,現下也不例外。
顧氏像瞧出她心思,絮絮的又道:「之前跟你提過中州狄家,先朝時從龍起兵,賜封崇國公,跟咱們南平王府算是有些淵源,沙戎攻破京師那年,他們頭一個起兵勤王,連長公子也不幸折損了性命。」
歎口氣,在她手背上輕拍:「世代忠良之家,人人都當敬重,聖賢書也讀過不少,該當懂得這個道理,隻不過有那層膈礙在,我時常想起,這心裏頭也是堵得厲害。最可恨的還是你那混賬的父王,無情無義負了你娘,害得你也……唉,以後凡事都學著看開些,別老去較那個真,知道麽?」
世代忠良之家怎會出了個既不規矩,又有心機的女人?為了踏進王府的大門,娘家的聲譽,自己的名節全都不當一迴事了。
青陽咂得出祖母話裏的意思,那麽多年過去了,逝者已矣,即便再恨也得顧念著這個家,何況人家還為府中添了承繼香煙的世子,自然與原來不同。
可她不是能輕易放下的人,尤其是那樣的慘禍。眼神漠了下,還是點點頭,不露異色地微笑:「奶奶說得是,我記下啦。」
這話迴得略有些滑頭,隻說記下,卻沒說應允不應允。
老太太沒去細品深意,見她乖巧地應承下來,當即展顏嗬笑,連聲叫著「好孩子」,又疼惜地攬在懷中,垂眸看著那張眉目如畫的小臉:「一轉眼,小丫頭都出落成大姑娘了,也不知以後哪姓門戶有這個福氣,能盼得咱們青陽出適。」
近午時分,青陽才離了蘭溪殿。
日頭正高,熾烈的陽光漫天傾瀉,不遠處漢白玉的橋麵石板烘映生輝,晃得眼前發暈。
養娘李氏帶著兩名小婢早在院門外等候,見人出來忙張傘遮陽,伺候著往迴走。
她麵上若無其事,心裏卻悶悶不樂。那之後祖孫兩人都聊了什麽閑話早已記不清了,腦中如今來迴閃現的全是「出適」兩個字。
青陽最不願提起的就是這個,越想便越是生厭。
依著年齒算,她和高荔貞隻相差一歲,現今這庶妹才隻是剛及笄的歲數,狄氏便已開始忙著為她選婿了。
南平王府是中原首屈一指的名門,向來規矩嚴謹,長幼之序從來不能有絲毫逆亂僭越,若是次女下嫁,便絕沒有長姐仍待字閨中的道理,如此一來,便等同於倒逼著她先離府才行了。
王女出適的去處無非就是那幾家高門大姓,用以聯姻提攜,守望相助。縱然有個郡主的封號,這樣的事也輪不著她來挑揀,隻能幹等著由別人擺弄,天知道以後每日會對著一個什麽樣的夫婿。倒是狄氏和那個冷麵無情的父王遂了心意,終於可以眼不見為淨了。
她央著祖母明裏暗裏拖延了好幾次,但畢竟已到了這個年紀,近來催逼得越來越緊,這件「正經事」終於免不了要擺到台麵上來說了。
青陽是個死倔的脾氣,越是壓得緊迫,便越是反強得厲害。
她不願糊裏糊塗地被送出去,尋思著不能坐以待斃,總得設法躲過去,可靜下心來想想,也不禁覺得前途茫然。
一路琢磨來琢磨去,也沒什麽妥善的法子,卻已過了那條湖心棧道,迴了縈風閣。
她這時也不再掩飾心緒,拖著步子上樓,到寢閣就一屁股坐在妝台前,望著窗外生悶氣。
一會的工夫沒留意,日光仿佛沒剛才那麽厲害了,柔暖暖的覺不出曬人。天上雲翳疏淡,本來全是淡藍色的明媚,可碧空深處卻有一片鉛色的沉鬱似在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