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的文章很有意思,離河稍遠的地方建造二級堤壩,以防主堤決口。這一個點倒是有點類似現代修建水電站,一級一級往下修建。不過黃河如此多的支流,就說大支流上修建就不容易,這可是燒的銀子。
還有這上一級和著二級堤壩之間,會衝刷留下一片含沉積物的肥沃土地,慢慢的百姓肯定會在上麵耕種。那下一次洪水來了,或許又是災難。設想的很好,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或許在他們看來著那一片就該是泄洪區,可是百姓不一樣為了填飽肚子,一點土地都不想丟。
他文章裏還提出將江蘇的洪澤湖作為淮河的蓄水池,然後再將裏麵的水放迴黃河去衝刷淤泥。
要實施這項計劃,前期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就不少。
工程量太大了!
文宗時期記載的黃河決口時,大部分洪水都被導入了淮河,淤泥使洪澤湖不斷擴大,最終抬高了湖底,致使淮河水根本無法流進去。如今要想讓洪澤湖重新成為用於衝刷黃河的蓄水池,首先就要對其進行徹底的疏浚。
可以說想法很好,但實施起來根本不可行。要把整個黃淮水係變成一個基本完全由人類管理的管道和排水係統。在前世的工程機械沒有之前,完全通過勞動力來進行挖掘。不說途中的難度係數,就說所花費的銀兩朝廷可支撐不起來。
這不是一日之功,是要長久支持的。
目前來說根本不可行!
黃河百姓多苦難,母親河與她腳下的人民糾纏了成百上千年,到了前世才好了,沒有決堤現象。
但是對於天災,他們都是無力的!
即便是前世還常聽說洪水來了,洪峰過境之類的 。如今他們隻能是把他們能做的都做了,其他的隻能交給老天爺。
田有亮打量了一下他的神色,“你覺得這文章怎麽樣?”
“文章寫的不錯,對治水我可不懂,不過看著有些道理,今日寄給了我們,如今正是治水的時間,登上去吧!大家都看看。集思廣益總有解決之法。”說著將文章還了迴去。
田有亮接過文章,仔細收了起來,“我覺得可行,不過這規模太大了。”
可不是嗎!
林開雲看了看四周,“我去輪值了,你們多看著點。”
說完,拱了拱手便離開了。
。。。。。。
林開雲等翰林一進門,便聽著正德帝嗯了聲,輕描淡寫道:“用了多少銀子?”
耿越澤躬身而出:“迴陛下,用了二十八萬了!”,
正德帝聽了,冷笑了下,“這銀子是不夠用啊?這才多久,二十多萬兩就折騰出去了?”
此言一出,不光耿越澤,便是其他各部官員也心思翻滾,這治水花銀子是如流水啊。再說他們隻是如實相報。
和他們有什麽關係啊,治水的人是陛下您指定的!再說這銀子還是大家募捐的呢?
林又鬆躬身,“陛下,這治理黃河,修築堤壩,挖河清淤,全靠人力。這次一部分是勞役,還有一部分是出了工錢的,每日每人還有4文夥食費......”
他沒說完,但意思大家都懂。這工錢和夥食費都是銀子。幾百年4文很少,這也是銀子啊。以前可都是勞役抽調。
這就好比以前朝廷修築黃河隻出材料,這次除了材料,還有人工、夥食,這費用可不得嘩嘩地往上漲啊。
還有,這次說的公開透明,想要伸手的人可是不敢啊。
如此這不就是真實花銷嗎?
真的啊,陛下,真的花了這麽多!
聞言,正德帝也想起來了,這當時說是募捐的銀子來修建,就人工和夥食也提供了。
輕咳了聲,正德帝想了想戶部還有多少錢,這募捐一事搞了這麽久了,結果呢?
“如今募捐的銀子還有多少?”
耿越澤躬身而出:“迴陛下,如今地方募捐一事好多還沒有上報戶部,截止上月末,目前扣除撥出去的,戶部還有約十二萬兩。”這些數字早就在他心中,隻等正德帝一問,他張口便說出金額,“陛下,這地方募捐有的直接用作地方上治水,南方水係發達,雖不像黃河水那麽洶湧,但雨季多雨,也時常破壞農田。之前《翰林報》刊登募捐一事,不少地方官員就提出各地水患問題。內閣同意他們募捐銀子用於本地治理......”
在座的各部官員好多都是知道,如今一說自然也想起來了,雖《翰林報》每期都在看,如今上麵有一版全是募捐,但他們隻是看了看這一期共多收銀子,其他的到沒怎麽仔細觀察,沒想到這加一起都有30多萬銀子。真是看不出來的!
剛開始說到募捐,他們心裏都不太痛快,自己手裏的東西被迫拿了出來,能高興才怪!雖然說是自願,那樣的位置不捐怎麽可能!
沒看著陛下都發話了!
麵子還是要給的!
但卻從未這樣直觀的了解捐募的銀子,他們在座的捐的都不少,從任平正的八千兩開始,每低一級便少500兩。話是這麽說,實際捐得多的還是少數。
大明官員這麽多,算起不少,可是要知道高級官員可是很少的,而且還有一部分官員那是真正的寒門或者平民出身。這些可沒有多少家底。捐款多的還是一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員。
此刻,他們一邊聽,一邊本能地在心裏算,越算越心驚。照耿越澤這個說法,地方上說不得還剩有幾十萬兩,想想京城才多大啊。
正德帝邊聽邊點頭,如此各地新修水利,想必秋收不錯,如此一來百姓能多吃一口飯也是好的。
“這馬上進入汛期了,修整黃河還需多長時間?”
林又鬆繼續躬身答道:“迴陛下,估摸還有半個月,如今其他大部分已經修好,就是開封段還有一部分措施未修好。
還有這上一級和著二級堤壩之間,會衝刷留下一片含沉積物的肥沃土地,慢慢的百姓肯定會在上麵耕種。那下一次洪水來了,或許又是災難。設想的很好,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或許在他們看來著那一片就該是泄洪區,可是百姓不一樣為了填飽肚子,一點土地都不想丟。
他文章裏還提出將江蘇的洪澤湖作為淮河的蓄水池,然後再將裏麵的水放迴黃河去衝刷淤泥。
要實施這項計劃,前期需要做的準備工作就不少。
工程量太大了!
文宗時期記載的黃河決口時,大部分洪水都被導入了淮河,淤泥使洪澤湖不斷擴大,最終抬高了湖底,致使淮河水根本無法流進去。如今要想讓洪澤湖重新成為用於衝刷黃河的蓄水池,首先就要對其進行徹底的疏浚。
可以說想法很好,但實施起來根本不可行。要把整個黃淮水係變成一個基本完全由人類管理的管道和排水係統。在前世的工程機械沒有之前,完全通過勞動力來進行挖掘。不說途中的難度係數,就說所花費的銀兩朝廷可支撐不起來。
這不是一日之功,是要長久支持的。
目前來說根本不可行!
黃河百姓多苦難,母親河與她腳下的人民糾纏了成百上千年,到了前世才好了,沒有決堤現象。
但是對於天災,他們都是無力的!
即便是前世還常聽說洪水來了,洪峰過境之類的 。如今他們隻能是把他們能做的都做了,其他的隻能交給老天爺。
田有亮打量了一下他的神色,“你覺得這文章怎麽樣?”
“文章寫的不錯,對治水我可不懂,不過看著有些道理,今日寄給了我們,如今正是治水的時間,登上去吧!大家都看看。集思廣益總有解決之法。”說著將文章還了迴去。
田有亮接過文章,仔細收了起來,“我覺得可行,不過這規模太大了。”
可不是嗎!
林開雲看了看四周,“我去輪值了,你們多看著點。”
說完,拱了拱手便離開了。
。。。。。。
林開雲等翰林一進門,便聽著正德帝嗯了聲,輕描淡寫道:“用了多少銀子?”
耿越澤躬身而出:“迴陛下,用了二十八萬了!”,
正德帝聽了,冷笑了下,“這銀子是不夠用啊?這才多久,二十多萬兩就折騰出去了?”
此言一出,不光耿越澤,便是其他各部官員也心思翻滾,這治水花銀子是如流水啊。再說他們隻是如實相報。
和他們有什麽關係啊,治水的人是陛下您指定的!再說這銀子還是大家募捐的呢?
林又鬆躬身,“陛下,這治理黃河,修築堤壩,挖河清淤,全靠人力。這次一部分是勞役,還有一部分是出了工錢的,每日每人還有4文夥食費......”
他沒說完,但意思大家都懂。這工錢和夥食費都是銀子。幾百年4文很少,這也是銀子啊。以前可都是勞役抽調。
這就好比以前朝廷修築黃河隻出材料,這次除了材料,還有人工、夥食,這費用可不得嘩嘩地往上漲啊。
還有,這次說的公開透明,想要伸手的人可是不敢啊。
如此這不就是真實花銷嗎?
真的啊,陛下,真的花了這麽多!
聞言,正德帝也想起來了,這當時說是募捐的銀子來修建,就人工和夥食也提供了。
輕咳了聲,正德帝想了想戶部還有多少錢,這募捐一事搞了這麽久了,結果呢?
“如今募捐的銀子還有多少?”
耿越澤躬身而出:“迴陛下,如今地方募捐一事好多還沒有上報戶部,截止上月末,目前扣除撥出去的,戶部還有約十二萬兩。”這些數字早就在他心中,隻等正德帝一問,他張口便說出金額,“陛下,這地方募捐有的直接用作地方上治水,南方水係發達,雖不像黃河水那麽洶湧,但雨季多雨,也時常破壞農田。之前《翰林報》刊登募捐一事,不少地方官員就提出各地水患問題。內閣同意他們募捐銀子用於本地治理......”
在座的各部官員好多都是知道,如今一說自然也想起來了,雖《翰林報》每期都在看,如今上麵有一版全是募捐,但他們隻是看了看這一期共多收銀子,其他的到沒怎麽仔細觀察,沒想到這加一起都有30多萬銀子。真是看不出來的!
剛開始說到募捐,他們心裏都不太痛快,自己手裏的東西被迫拿了出來,能高興才怪!雖然說是自願,那樣的位置不捐怎麽可能!
沒看著陛下都發話了!
麵子還是要給的!
但卻從未這樣直觀的了解捐募的銀子,他們在座的捐的都不少,從任平正的八千兩開始,每低一級便少500兩。話是這麽說,實際捐得多的還是少數。
大明官員這麽多,算起不少,可是要知道高級官員可是很少的,而且還有一部分官員那是真正的寒門或者平民出身。這些可沒有多少家底。捐款多的還是一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員。
此刻,他們一邊聽,一邊本能地在心裏算,越算越心驚。照耿越澤這個說法,地方上說不得還剩有幾十萬兩,想想京城才多大啊。
正德帝邊聽邊點頭,如此各地新修水利,想必秋收不錯,如此一來百姓能多吃一口飯也是好的。
“這馬上進入汛期了,修整黃河還需多長時間?”
林又鬆繼續躬身答道:“迴陛下,估摸還有半個月,如今其他大部分已經修好,就是開封段還有一部分措施未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