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二期《翰林報》錢莊一事,可謂石破天驚。
對於頭版頭條眾人都是很重視的,不少百姓聽聞錢莊一事都驚訝不少,更不用說一些老夫子了。為此民間各種說法都有,對於文章所用的白化文也有不少學子有微詞。
總之這第二期報子可謂將整個“與民爭利”一事明明白白的擺在了天下人麵前。
林開雲是本朝唯一一個科考五元者,也是有科舉以來唯一一個。就科舉一事,他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為此在大明諸多學子心目中那是學神的存在。不少學子在科考時還專門將他的文章拿出來拜一拜。
但這明晃晃的與民爭利一事,完全違背他們所學。
有矛盾自然就有了討論,討論一多銷量也多,本來準備的一萬份都不夠賣,書鋪趕緊加快印刷。
袁文燦幾人分開往幾個書鋪監工,生怕印錯了,看著一份份新鮮出爐的報紙。這下明白林開雲為何要將這《翰林報》的價錢定得這麽低了。若高了,尋常百姓別說讀了,估計連討論都提不起勁,對他們來說這是朝廷的事。
之前他們心裏還想一萬份是不是太多了,現在迴頭看,多什麽多,看看現在這樣,再多的報紙都能賣出去,再說即便賣不出去,成本在這裏,送人也不心痛!
上一期《翰林報》的最大得利者當然是青雲書鋪了,它的名聲在京城一眾書鋪中可謂聲名鵲起。本來排在末尾的它一躍成了頂流。當然這和他們書鋪一貫的宗旨那是息息相關的。
聽說他們書鋪這些日子將旁邊的商鋪買了下來,請了一個評書專門講解報子的內容。聽說書也賣得差不多了。如今有八個月的優先售賣權,可以說這八個月無敵手。
“大人,今日的《翰林報》你可讀了?”耿越澤一迴戶部,左侍郎元衡便迎了上來。
之後便大力誇讚起林開雲,“他這期文章寫得漂亮,這林五元果真是有點東西的。大人,這《翰林報》發行後,在讀書人中反響熱烈,不少人都積極參與募捐,就連百姓也是不少。尤其那句口號:一文也是愛!”
雖然耿越澤很欣賞林開雲,這些日子的相處,他也明白了這林開雲確實有才,雖然這給了他不少壓力。但承認別人並不可恥,在怎麽說他也是前輩。該有的胸襟還是有的。
就這期的頭版文章,雖然同上期一般用語很簡單,但確實簡單明了,對百姓讀之十分有用,百姓也不是人人都讀書的。
本身他在讀書人中的影響力非常人可及,如今有他在《翰林報》上發文,這引起的效果當真不錯!聽說不到中午就賣完了。
問他是怎麽知道的,那當然是有戶部其他官員派人去買,結果沒有了唄。
各個部門10份,怎麽夠分呐,不少人看了就收起來了,這下麵的官員沒辦法隻能自己去買,上期還沒什麽,這期那是真火爆。
不得不說這《翰林報》是真火了!
耿越澤邊走邊觀察,看著戶部眾人眉開眼笑的樣子估摸著捐款的不少。隻有收到銀子他們才會笑得這麽開心,上次這樣還是秋收的時候。
坐下後,他才從隨從那接過報紙看了起來。一天都忙,剛才在內閣扯了一大通,還沒來得及看呢。
元衡見此默默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
耿越澤將頭版關於錢莊一事仔細看了下來後,嘴角隨即便揚了起來。
“嗬……是他林子遠的風格!”
元衡見此,趕緊道:“這小林大人的文章雖然用語簡單,但條例分明,讀之受益匪淺。”
耿越澤撇了他一眼,擺了擺手“他那小子就是你問一就句他答一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小子隻負責扇風不負責點火。你瞧瞧前些天他在戶部說什麽了。哼!”
“大人,這小林大人畢竟還是翰林官。”說的頓了頓,“大人,這小林大人對於生財一道可是有研究的,不去我們把人拉到戶部吧!”
耿越澤也是從底層做上來了,有他和丁無為那一出,林開雲此人可是有大才的,沒想到元衡居然有此想法,不管為何,總之還是有心。
“他那人年紀還是太小,即便我有心,呂子騫說不得也不會放人。此事之後再說。”
說著看了看報子“這小子對錢莊一事明明有計劃有目標,你看看這內容,從立法、監督、細則,方方麵麵都寫了。他沒給我們看文章,不僅是想限製戶部,也是想對百姓負責。此人護國,護百姓之心那是相當明顯啊!”
元衡點了點頭,確實如此,之前他們對這些都有所提及,但是具體的可沒有提出,林開雲這文章雖然不長,但中心思想是有了。如今報紙的影響力大增,傳播之廣,之前就聽說不少商人想要加印,由此可見之後會傳到全國各地,如此戶部就陷入被動了。
耿越澤隨意翻看後麵的版麵,看著捐款名單,沒想到這麽輕易就辦成了募捐一事,之前他們都還在想怎麽動員百姓捐款。
官員不說了,如今各地都陸陸續續入賬了,但是對百姓來說,不過以為是又一明目的稅種。如今這報子一出,倒是意外之喜。
現在想想這林開雲一步一個點子,倒是環環相扣。
想想他出的1萬兩,雖然不少,但是能得到這樣的效果倒是不虧。
想明白後,當即吩咐:“你找人按這文章的條理,寫一份折子,之前陛下就要我們上折子了,如今報子已出,我們也必須加快!”
“是!”
發行幾期之後,《翰林報》所售份數已超十萬,可以說全大明十三布政司中不少讀書人自己百姓都是《翰林報》的忠實讀者。
之後《翰林報》便成了讀書人了解新政的前沿。朝廷推了新政,報上會闡明新政的意義、目的,尤其是涉及民生之事,更是會講朝廷的辨與駁一塊寫上。
之前因信息不對稱,官府知而百姓不知的一些情況那是大大減少,就連一些亂收現象也有所緩解。
記得當初任平正推廣一條鞭法時,民間的議論紛紛,就連他們當時在學堂都聽說了。
當時不少士紳刻意哄抬糧價,以低價騙取百姓手中糧食,待朝廷收購時,又以高價賣給朝廷。如此種種亂象可不少。
對於頭版頭條眾人都是很重視的,不少百姓聽聞錢莊一事都驚訝不少,更不用說一些老夫子了。為此民間各種說法都有,對於文章所用的白化文也有不少學子有微詞。
總之這第二期報子可謂將整個“與民爭利”一事明明白白的擺在了天下人麵前。
林開雲是本朝唯一一個科考五元者,也是有科舉以來唯一一個。就科舉一事,他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為此在大明諸多學子心目中那是學神的存在。不少學子在科考時還專門將他的文章拿出來拜一拜。
但這明晃晃的與民爭利一事,完全違背他們所學。
有矛盾自然就有了討論,討論一多銷量也多,本來準備的一萬份都不夠賣,書鋪趕緊加快印刷。
袁文燦幾人分開往幾個書鋪監工,生怕印錯了,看著一份份新鮮出爐的報紙。這下明白林開雲為何要將這《翰林報》的價錢定得這麽低了。若高了,尋常百姓別說讀了,估計連討論都提不起勁,對他們來說這是朝廷的事。
之前他們心裏還想一萬份是不是太多了,現在迴頭看,多什麽多,看看現在這樣,再多的報紙都能賣出去,再說即便賣不出去,成本在這裏,送人也不心痛!
上一期《翰林報》的最大得利者當然是青雲書鋪了,它的名聲在京城一眾書鋪中可謂聲名鵲起。本來排在末尾的它一躍成了頂流。當然這和他們書鋪一貫的宗旨那是息息相關的。
聽說他們書鋪這些日子將旁邊的商鋪買了下來,請了一個評書專門講解報子的內容。聽說書也賣得差不多了。如今有八個月的優先售賣權,可以說這八個月無敵手。
“大人,今日的《翰林報》你可讀了?”耿越澤一迴戶部,左侍郎元衡便迎了上來。
之後便大力誇讚起林開雲,“他這期文章寫得漂亮,這林五元果真是有點東西的。大人,這《翰林報》發行後,在讀書人中反響熱烈,不少人都積極參與募捐,就連百姓也是不少。尤其那句口號:一文也是愛!”
雖然耿越澤很欣賞林開雲,這些日子的相處,他也明白了這林開雲確實有才,雖然這給了他不少壓力。但承認別人並不可恥,在怎麽說他也是前輩。該有的胸襟還是有的。
就這期的頭版文章,雖然同上期一般用語很簡單,但確實簡單明了,對百姓讀之十分有用,百姓也不是人人都讀書的。
本身他在讀書人中的影響力非常人可及,如今有他在《翰林報》上發文,這引起的效果當真不錯!聽說不到中午就賣完了。
問他是怎麽知道的,那當然是有戶部其他官員派人去買,結果沒有了唄。
各個部門10份,怎麽夠分呐,不少人看了就收起來了,這下麵的官員沒辦法隻能自己去買,上期還沒什麽,這期那是真火爆。
不得不說這《翰林報》是真火了!
耿越澤邊走邊觀察,看著戶部眾人眉開眼笑的樣子估摸著捐款的不少。隻有收到銀子他們才會笑得這麽開心,上次這樣還是秋收的時候。
坐下後,他才從隨從那接過報紙看了起來。一天都忙,剛才在內閣扯了一大通,還沒來得及看呢。
元衡見此默默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
耿越澤將頭版關於錢莊一事仔細看了下來後,嘴角隨即便揚了起來。
“嗬……是他林子遠的風格!”
元衡見此,趕緊道:“這小林大人的文章雖然用語簡單,但條例分明,讀之受益匪淺。”
耿越澤撇了他一眼,擺了擺手“他那小子就是你問一就句他答一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小子隻負責扇風不負責點火。你瞧瞧前些天他在戶部說什麽了。哼!”
“大人,這小林大人畢竟還是翰林官。”說的頓了頓,“大人,這小林大人對於生財一道可是有研究的,不去我們把人拉到戶部吧!”
耿越澤也是從底層做上來了,有他和丁無為那一出,林開雲此人可是有大才的,沒想到元衡居然有此想法,不管為何,總之還是有心。
“他那人年紀還是太小,即便我有心,呂子騫說不得也不會放人。此事之後再說。”
說著看了看報子“這小子對錢莊一事明明有計劃有目標,你看看這內容,從立法、監督、細則,方方麵麵都寫了。他沒給我們看文章,不僅是想限製戶部,也是想對百姓負責。此人護國,護百姓之心那是相當明顯啊!”
元衡點了點頭,確實如此,之前他們對這些都有所提及,但是具體的可沒有提出,林開雲這文章雖然不長,但中心思想是有了。如今報紙的影響力大增,傳播之廣,之前就聽說不少商人想要加印,由此可見之後會傳到全國各地,如此戶部就陷入被動了。
耿越澤隨意翻看後麵的版麵,看著捐款名單,沒想到這麽輕易就辦成了募捐一事,之前他們都還在想怎麽動員百姓捐款。
官員不說了,如今各地都陸陸續續入賬了,但是對百姓來說,不過以為是又一明目的稅種。如今這報子一出,倒是意外之喜。
現在想想這林開雲一步一個點子,倒是環環相扣。
想想他出的1萬兩,雖然不少,但是能得到這樣的效果倒是不虧。
想明白後,當即吩咐:“你找人按這文章的條理,寫一份折子,之前陛下就要我們上折子了,如今報子已出,我們也必須加快!”
“是!”
發行幾期之後,《翰林報》所售份數已超十萬,可以說全大明十三布政司中不少讀書人自己百姓都是《翰林報》的忠實讀者。
之後《翰林報》便成了讀書人了解新政的前沿。朝廷推了新政,報上會闡明新政的意義、目的,尤其是涉及民生之事,更是會講朝廷的辨與駁一塊寫上。
之前因信息不對稱,官府知而百姓不知的一些情況那是大大減少,就連一些亂收現象也有所緩解。
記得當初任平正推廣一條鞭法時,民間的議論紛紛,就連他們當時在學堂都聽說了。
當時不少士紳刻意哄抬糧價,以低價騙取百姓手中糧食,待朝廷收購時,又以高價賣給朝廷。如此種種亂象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