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北地平定
我從邊荒走出一條成仙路 作者:南牧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黑蓮聖使六耳獼猴隕落後,大唐北方隻剩下二十三位黑蓮教弟子,六耳獼猴麾下的六位執事也僅剩下白驊一人。
白驊知道自己無力抵擋洛川,連忙傳音給遠在黑蓮山的贏妖天王。
雖然隻是一些金仙和太乙金仙級別的弟子,但在凡俗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當然不能如此浪費。
在征得九頭蟲的同意後,白驊執事帶領下二十二位教眾前往吐蕃,劃歸到了血蓮聖使麾下。
黑蓮教修士全部退出大唐皇朝北方,至於偽燕皇帝史思明則是被徹底放棄。
沒有了修士的支持,叛軍實力大打折扣。
相反,百年大唐的底蘊開始全麵展現,開始不斷收複失地。
上元二年三月,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叛軍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
說起來,史思明死因與安祿山相差不大。
史思明也偏愛自己的小兒子,並且讓小兒子史朝清鎮守起家之地範陽郡。
同時也在考慮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殺掉史朝義,立史朝清為太子。
麵對來自父親的殺機,史朝義整日惶恐不安。
史朝義是史思明的長子,一直跟隨史思明征戰。
為人恭謙謹慎,愛惜士兵,深受麾下將士的愛戴。
相對而言,史思明猜忌殘忍,喜好殺戮無辜。
部下稍不如他的意,動輒就誅殺九族,因而人人都敢怒不敢言。
史思明剛剛在洛陽擊敗了大唐名將李光弼,打算乘勝西進長安。
便派遣史朝義率兵作為前鋒,自北道襲擊陝城,史思明親率大軍自南道進攻。
三月初九,史朝義率軍自北道襲擊陝城,但是剛剛來到礓子嶺,就遭到唐軍衛伯玉的強力阻擊。
史朝義多次率軍進攻,均被衛伯玉擊退。
襲擊陝城的計劃破產,史思明隻能被迫退兵駐守永寧。
史朝義的戰敗讓史思明非常惱火,認為自己的長子不堪重用,肯定是臨陣膽怯,才會失敗。
史思明對於換儲君的想法更加堅定,甚至想要按軍法處決史朝義和其他將領。
好在軍中重臣對史朝義印象頗好,這才勸阻父子相殘。
三月十三,史思明命令史朝義修築三隅城,打算貯存軍糧,限期一天修完。
史朝義修築了大半,剩下一點收尾功成時史思明來到。
看見沒有完工,史思明趁機發難,大肆怒罵史朝義無能,命令隨從騎在馬上進行監督,終於在一天之內將三隅城修築完成。
父子兩人的矛盾徹底公開,並且史思明私下還與麾下將領說等攻克陝州,就要殺掉史朝義。
史朝義對此驚恐萬分,不知如何是好。
無論如何那也是自己的父親,大燕名義上的皇帝。
為求自保,在部將駱悅、蔡文景等人的勸說下,史朝義決定先下手為強。
經過眾人商議,決定讓降臣許叔冀的兒子許季常出馬,暗中聯絡到史思明的宿衛曹將軍。
當天傍晚,駱悅等人率領史朝義的士兵三百人全副武裝來到驛站。
在曹將軍的幫助下,一路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將史思明休息的驛站圍得水泄不通。
史思明剛好去了廁所,聽到嘈雜聲音知道不妙。
翻牆來到馬廝,就想騎馬逃跑,可惜被駱悅察覺,親自活捉。
然後押送到柳泉驛用繩子勒死,然後將屍體運迴了洛陽。
史朝義得知史思明被殺後,即位為大燕皇帝,在洛陽改元顯聖。
同時派遣使臣返迴範陽郡,秘密命令散騎常侍張通儒等人,將史朝清、辛氏和一幹黨羽盡數誅殺。
然而叛軍本就勢力龐雜,麵對突如其來的襲擊,瞬間如點燃了炸藥桶,各派勢力在幽州城內展開了無差別的廝殺。
史朝清和張通儒等人先後被殺,大亂持續兩個多月,城內軍民死傷達不下萬人,一座好好的州城險些變成廢墟。
然而偽燕立國本就不正,麾下的各節度使又都是與安祿山共同起家的老將,本來地位與史思明相差不大。
史朝義如今又弑父自立,他們也擔心受到清算,無論史朝義如何召集,眾節度使都不肯前來朝拜。
寶應元年十月,大唐雍王李適任天下兵馬元帥,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為副元帥,率諸道節度使及迴紇兵攻打洛陽。
十月三十,在洛陽北郊大敗史朝義軍,殲敵六萬餘人,俘虜兩萬餘人,史朝義僅率輕騎數百東逃。
隨後史朝義連戰皆敗,失去了鄭州、汴州、衛州、魏州、貝州等地。
寶應二年正月,史朝義因多次戰敗,留下田承嗣守莫州,自率五千騎兵,突圍北去幽州求援。
但在史朝義走後,田承嗣即開城投降唐軍。
仆固瑒、侯希逸、薛兼訓等率兵三萬,追擊史軍至歸義,史朝義再次戰敗,隻能退走範陽。
不過,範陽守將李懷仙此時已經降唐,史朝義不得入城,其部下人紛紛離去。
史朝義僅率數百騎逃往廣陽,又遭守軍拒絕,隻得北逃至奚、契丹。
行至溫泉柵時,剛剛降唐不久的李懷仙率兵趕到。
史朝義此時已經眾叛親離,走投無路於樹林中自盡。
隨著史朝義死亡,北方叛軍很快就分崩離析,降的降,滅亡的滅亡。
曆經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至此徹底劃上句號。
有道是: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而在這個過程中,洛川沒有再次出手,而是一直在虛空之上觀望。
北方的徹底平定,大唐皇朝的氣運也開始逐漸恢複。
洛川作為這次戰役的最大功臣,當然受到了人道氣運的豐厚獎勵。
無盡的玄黃功德自虛空而下,直入洛川眉心,數量之巨遠超他之前參與佛法東傳時所得。
識海深處那本來還有些虛幻道果,開始不斷凝實,然後瓜熟蒂落,直至與他的神魂完全融為一體。
白驊知道自己無力抵擋洛川,連忙傳音給遠在黑蓮山的贏妖天王。
雖然隻是一些金仙和太乙金仙級別的弟子,但在凡俗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當然不能如此浪費。
在征得九頭蟲的同意後,白驊執事帶領下二十二位教眾前往吐蕃,劃歸到了血蓮聖使麾下。
黑蓮教修士全部退出大唐皇朝北方,至於偽燕皇帝史思明則是被徹底放棄。
沒有了修士的支持,叛軍實力大打折扣。
相反,百年大唐的底蘊開始全麵展現,開始不斷收複失地。
上元二年三月,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叛軍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
說起來,史思明死因與安祿山相差不大。
史思明也偏愛自己的小兒子,並且讓小兒子史朝清鎮守起家之地範陽郡。
同時也在考慮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殺掉史朝義,立史朝清為太子。
麵對來自父親的殺機,史朝義整日惶恐不安。
史朝義是史思明的長子,一直跟隨史思明征戰。
為人恭謙謹慎,愛惜士兵,深受麾下將士的愛戴。
相對而言,史思明猜忌殘忍,喜好殺戮無辜。
部下稍不如他的意,動輒就誅殺九族,因而人人都敢怒不敢言。
史思明剛剛在洛陽擊敗了大唐名將李光弼,打算乘勝西進長安。
便派遣史朝義率兵作為前鋒,自北道襲擊陝城,史思明親率大軍自南道進攻。
三月初九,史朝義率軍自北道襲擊陝城,但是剛剛來到礓子嶺,就遭到唐軍衛伯玉的強力阻擊。
史朝義多次率軍進攻,均被衛伯玉擊退。
襲擊陝城的計劃破產,史思明隻能被迫退兵駐守永寧。
史朝義的戰敗讓史思明非常惱火,認為自己的長子不堪重用,肯定是臨陣膽怯,才會失敗。
史思明對於換儲君的想法更加堅定,甚至想要按軍法處決史朝義和其他將領。
好在軍中重臣對史朝義印象頗好,這才勸阻父子相殘。
三月十三,史思明命令史朝義修築三隅城,打算貯存軍糧,限期一天修完。
史朝義修築了大半,剩下一點收尾功成時史思明來到。
看見沒有完工,史思明趁機發難,大肆怒罵史朝義無能,命令隨從騎在馬上進行監督,終於在一天之內將三隅城修築完成。
父子兩人的矛盾徹底公開,並且史思明私下還與麾下將領說等攻克陝州,就要殺掉史朝義。
史朝義對此驚恐萬分,不知如何是好。
無論如何那也是自己的父親,大燕名義上的皇帝。
為求自保,在部將駱悅、蔡文景等人的勸說下,史朝義決定先下手為強。
經過眾人商議,決定讓降臣許叔冀的兒子許季常出馬,暗中聯絡到史思明的宿衛曹將軍。
當天傍晚,駱悅等人率領史朝義的士兵三百人全副武裝來到驛站。
在曹將軍的幫助下,一路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將史思明休息的驛站圍得水泄不通。
史思明剛好去了廁所,聽到嘈雜聲音知道不妙。
翻牆來到馬廝,就想騎馬逃跑,可惜被駱悅察覺,親自活捉。
然後押送到柳泉驛用繩子勒死,然後將屍體運迴了洛陽。
史朝義得知史思明被殺後,即位為大燕皇帝,在洛陽改元顯聖。
同時派遣使臣返迴範陽郡,秘密命令散騎常侍張通儒等人,將史朝清、辛氏和一幹黨羽盡數誅殺。
然而叛軍本就勢力龐雜,麵對突如其來的襲擊,瞬間如點燃了炸藥桶,各派勢力在幽州城內展開了無差別的廝殺。
史朝清和張通儒等人先後被殺,大亂持續兩個多月,城內軍民死傷達不下萬人,一座好好的州城險些變成廢墟。
然而偽燕立國本就不正,麾下的各節度使又都是與安祿山共同起家的老將,本來地位與史思明相差不大。
史朝義如今又弑父自立,他們也擔心受到清算,無論史朝義如何召集,眾節度使都不肯前來朝拜。
寶應元年十月,大唐雍王李適任天下兵馬元帥,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為副元帥,率諸道節度使及迴紇兵攻打洛陽。
十月三十,在洛陽北郊大敗史朝義軍,殲敵六萬餘人,俘虜兩萬餘人,史朝義僅率輕騎數百東逃。
隨後史朝義連戰皆敗,失去了鄭州、汴州、衛州、魏州、貝州等地。
寶應二年正月,史朝義因多次戰敗,留下田承嗣守莫州,自率五千騎兵,突圍北去幽州求援。
但在史朝義走後,田承嗣即開城投降唐軍。
仆固瑒、侯希逸、薛兼訓等率兵三萬,追擊史軍至歸義,史朝義再次戰敗,隻能退走範陽。
不過,範陽守將李懷仙此時已經降唐,史朝義不得入城,其部下人紛紛離去。
史朝義僅率數百騎逃往廣陽,又遭守軍拒絕,隻得北逃至奚、契丹。
行至溫泉柵時,剛剛降唐不久的李懷仙率兵趕到。
史朝義此時已經眾叛親離,走投無路於樹林中自盡。
隨著史朝義死亡,北方叛軍很快就分崩離析,降的降,滅亡的滅亡。
曆經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至此徹底劃上句號。
有道是: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而在這個過程中,洛川沒有再次出手,而是一直在虛空之上觀望。
北方的徹底平定,大唐皇朝的氣運也開始逐漸恢複。
洛川作為這次戰役的最大功臣,當然受到了人道氣運的豐厚獎勵。
無盡的玄黃功德自虛空而下,直入洛川眉心,數量之巨遠超他之前參與佛法東傳時所得。
識海深處那本來還有些虛幻道果,開始不斷凝實,然後瓜熟蒂落,直至與他的神魂完全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