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變數洛川
我從邊荒走出一條成仙路 作者:南牧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不知不覺地流逝,這一天洛川不知怎的心頭異常煩悶,幾張靈符都未繪製成功。
突然眉心一緊,意識到這是有事發生。
連忙剛溝通因果圖錄,原來在這洪荒大地上,共有四尊天生天養的靈猴,又被稱為混世四猴。
靈明石猴、赤尻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獼猴,混世四猴各有各自的本領和神通。
而等洛川出了花果山不遠,眼前出現了孫悟空的身影。
但圖老大早有提醒,並非靈明石猴孫悟空,而是那六耳獼猴變幻而來。
六耳獼猴也是神通廣大,可聆聽萬界,洞悉萬事萬物規律。
曾經偷聽鴻鈞道祖講道,被發現後,道祖規定不傳授六耳之法,導致各大教派無人收留他。
前些日子聆聽萬界之際,聽到世尊如來和觀音菩薩等人談論佛法東傳之事。
心中突然一動,這可謂天大的功德。
如果自己能參與其中,成就大羅道果指日可待。
但那取經之人和護衛之人都已經確定,並且走到了近一半的路程,自己沒有機會。
為此他默默監視,如今孫悟空打殺一群山匪,被唐僧當做惡性未改,然後惡言趕走。
六耳獼猴心中大喜,自己的機會來臨,怎能不把握住。
為了不讓孫悟空迴來認錯,趁機幻化孫悟空的模樣。
知道唐僧是如來的真傳弟子金蟬子轉世,自然不敢殺他。
隻好罵他幾句,加深對孫悟空的厭惡之感,裝作氣急,將唐僧一棒敲敲暈後,偷走過關文牒。
然後想在花果山以孫悟空的模樣騙幾個猴子,讓他們變成唐僧、豬悟能、沙悟淨、白龍馬的模樣,以此蒙混過關。
接著帶人前往西天求取真經,到時功德圓滿,借此成就大羅金仙,再到南瞻部洲成仙做祖。
六耳獼猴憑借自己聆聽萬界的超凡能力,在許多大神通者那裏學到高深術法神通。
對於變化之術更是非常自信,如今聖人不出,定然無人能看穿。
沒想到花果山竟然被孫悟空提前借給散修洛川暫住,但憑借其神通,很快就推演出洛川與孫悟空的過往。
隨即裝作孫悟空迴返,笑著說道:
“洛道友最近如何,可還適應?”
洛川知道了對方的身份,自然不能讓其進入花果山內搗亂。
雖然自己隻想閉關靜修,但卻已經有人上門,避無可避。
瞬間釋放出全身氣勢,語氣不善地喝道:
“哪裏來的潑猴,竟敢幻化成齊天大聖的模樣,想必也沒什麽好心。
識相的快快退去,洛某不在計較,否則說不得做過一場。”
六耳獼猴聞言,心中大驚,不知自己哪裏露出馬腳。
連忙借助自身天賦進行推演,但除了洛川與孫悟空之前的過往,其他的都是一片空白,就連洛川的跟腳都毫無頭緒。
它哪裏知道,如今的洛川,可是身懷中品先天靈寶因果圖錄和下品先天靈寶千靈盾。
除了準聖大神通者,就連大羅金仙都看不清他的來曆。
如此這般,讓六耳獼猴更加驚恐,也顧不得偽裝,直接揮動金箍棒,想憑借太乙金仙巔峰的實力將洛川擊殺。
然而它可是小看了洛川,洛川早已今非昔比,武道和仙道都晉升到了太乙金仙中期,並且陣旗和本命仙器煉製成功。
瞬間與武道法相結合形成兩儀陰陽大陣,麵對六耳獼猴這般強敵也不敢掉以輕心,同時施展出中品後天功德靈寶青萍劍。
如此一來,竟然與六耳獼猴打得有來有迴。
但畢竟是混世四猴之一,百迴合之後,洛川還是逐漸落入下風,但想要分出勝負並不容易。
洛川猜到這六耳獼猴肯定也涉及到西天取經,因此並未動用先天靈寶,以免被他人窺探。
一人一猴正鬥得難解難分,這時沙悟淨來找孫悟空討要過關文牒。
畢竟,唐僧被救醒後一口咬定是孫悟空將他打暈的。
沙悟淨在五莊觀時曾見過洛川,看到他與自己師兄生死相搏,連忙高聲勸道:
“大師兄、洛道友快快停手,你二人相交莫逆,怎在這花果山外打生打死。”
不等六耳獼猴開口,洛川連忙說道:
“沙悟淨道友來的正好,快來勸勸大聖,不知是在哪裏受了氣,竟然全都撒在洛某這裏,還請快快幫忙將它治住。”
六耳獼猴有些疑惑為何洛川不揭發它的身份,但它也是心思通透之輩,接著說道:
“賢弟勿聽小人讒言,此人心術不正,竟然想要賴在花果山不走,俺老孫怎能容他放肆。
沙師弟如果念在同門之誼,助我打殺了這廝。”
沙悟淨此來是準備要迴過關文牒等憑證的,怎麽可能參與到爭鬥之中,隻是開口勸道:
“大師兄,你們暫且停手,有話慢慢說。”
有了沙悟淨的幹預,六耳獼猴和洛川也相繼停手,畢竟短時間誰也奈何不了誰。
六耳獼猴做戲做全套,雖然被洛川認出,但仍然裝模作樣地哄騙沙悟淨。
“沙師弟可是也與那賊禿生了嫌隙,來花果山投奔俺老孫來了,歡迎之至。”
沙悟淨孫悟空對自己師父如此出言不遜,頓時一皺眉,不過還是耐心的勸道:
“大師兄糊塗啊,即便師父言語有些過重,但也是為了你好。
如今你我都已入了沙門,自該修生養性,少做殺孽,否則難登大道啊!”
六耳獼猴時常監聽取經的四人,本來以為沙悟淨心性懵懂,很好哄騙。
沒想到竟然說出這樣的道理,也是有些吃驚。
沙悟淨見自家師兄不言語,以為是心中有愧,立馬接著勸道:
“不是師弟囉嗦,師兄實在不該對師父動手。
還將其打暈,更搶走了過關文牒。
如果還念及過往的情分,請師兄隨我一起迴返,給師父磕頭認錯,繼續保護師父西天取經。
如果實在怨恨已深,已無迴轉餘地,那就勞煩師兄將行李和過關文牒等物交還給我。
從此師兄在花果山水簾洞逍遙快活,師弟等西行求取真經也不耽誤,正好兩全其美。”
突然眉心一緊,意識到這是有事發生。
連忙剛溝通因果圖錄,原來在這洪荒大地上,共有四尊天生天養的靈猴,又被稱為混世四猴。
靈明石猴、赤尻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獼猴,混世四猴各有各自的本領和神通。
而等洛川出了花果山不遠,眼前出現了孫悟空的身影。
但圖老大早有提醒,並非靈明石猴孫悟空,而是那六耳獼猴變幻而來。
六耳獼猴也是神通廣大,可聆聽萬界,洞悉萬事萬物規律。
曾經偷聽鴻鈞道祖講道,被發現後,道祖規定不傳授六耳之法,導致各大教派無人收留他。
前些日子聆聽萬界之際,聽到世尊如來和觀音菩薩等人談論佛法東傳之事。
心中突然一動,這可謂天大的功德。
如果自己能參與其中,成就大羅道果指日可待。
但那取經之人和護衛之人都已經確定,並且走到了近一半的路程,自己沒有機會。
為此他默默監視,如今孫悟空打殺一群山匪,被唐僧當做惡性未改,然後惡言趕走。
六耳獼猴心中大喜,自己的機會來臨,怎能不把握住。
為了不讓孫悟空迴來認錯,趁機幻化孫悟空的模樣。
知道唐僧是如來的真傳弟子金蟬子轉世,自然不敢殺他。
隻好罵他幾句,加深對孫悟空的厭惡之感,裝作氣急,將唐僧一棒敲敲暈後,偷走過關文牒。
然後想在花果山以孫悟空的模樣騙幾個猴子,讓他們變成唐僧、豬悟能、沙悟淨、白龍馬的模樣,以此蒙混過關。
接著帶人前往西天求取真經,到時功德圓滿,借此成就大羅金仙,再到南瞻部洲成仙做祖。
六耳獼猴憑借自己聆聽萬界的超凡能力,在許多大神通者那裏學到高深術法神通。
對於變化之術更是非常自信,如今聖人不出,定然無人能看穿。
沒想到花果山竟然被孫悟空提前借給散修洛川暫住,但憑借其神通,很快就推演出洛川與孫悟空的過往。
隨即裝作孫悟空迴返,笑著說道:
“洛道友最近如何,可還適應?”
洛川知道了對方的身份,自然不能讓其進入花果山內搗亂。
雖然自己隻想閉關靜修,但卻已經有人上門,避無可避。
瞬間釋放出全身氣勢,語氣不善地喝道:
“哪裏來的潑猴,竟敢幻化成齊天大聖的模樣,想必也沒什麽好心。
識相的快快退去,洛某不在計較,否則說不得做過一場。”
六耳獼猴聞言,心中大驚,不知自己哪裏露出馬腳。
連忙借助自身天賦進行推演,但除了洛川與孫悟空之前的過往,其他的都是一片空白,就連洛川的跟腳都毫無頭緒。
它哪裏知道,如今的洛川,可是身懷中品先天靈寶因果圖錄和下品先天靈寶千靈盾。
除了準聖大神通者,就連大羅金仙都看不清他的來曆。
如此這般,讓六耳獼猴更加驚恐,也顧不得偽裝,直接揮動金箍棒,想憑借太乙金仙巔峰的實力將洛川擊殺。
然而它可是小看了洛川,洛川早已今非昔比,武道和仙道都晉升到了太乙金仙中期,並且陣旗和本命仙器煉製成功。
瞬間與武道法相結合形成兩儀陰陽大陣,麵對六耳獼猴這般強敵也不敢掉以輕心,同時施展出中品後天功德靈寶青萍劍。
如此一來,竟然與六耳獼猴打得有來有迴。
但畢竟是混世四猴之一,百迴合之後,洛川還是逐漸落入下風,但想要分出勝負並不容易。
洛川猜到這六耳獼猴肯定也涉及到西天取經,因此並未動用先天靈寶,以免被他人窺探。
一人一猴正鬥得難解難分,這時沙悟淨來找孫悟空討要過關文牒。
畢竟,唐僧被救醒後一口咬定是孫悟空將他打暈的。
沙悟淨在五莊觀時曾見過洛川,看到他與自己師兄生死相搏,連忙高聲勸道:
“大師兄、洛道友快快停手,你二人相交莫逆,怎在這花果山外打生打死。”
不等六耳獼猴開口,洛川連忙說道:
“沙悟淨道友來的正好,快來勸勸大聖,不知是在哪裏受了氣,竟然全都撒在洛某這裏,還請快快幫忙將它治住。”
六耳獼猴有些疑惑為何洛川不揭發它的身份,但它也是心思通透之輩,接著說道:
“賢弟勿聽小人讒言,此人心術不正,竟然想要賴在花果山不走,俺老孫怎能容他放肆。
沙師弟如果念在同門之誼,助我打殺了這廝。”
沙悟淨此來是準備要迴過關文牒等憑證的,怎麽可能參與到爭鬥之中,隻是開口勸道:
“大師兄,你們暫且停手,有話慢慢說。”
有了沙悟淨的幹預,六耳獼猴和洛川也相繼停手,畢竟短時間誰也奈何不了誰。
六耳獼猴做戲做全套,雖然被洛川認出,但仍然裝模作樣地哄騙沙悟淨。
“沙師弟可是也與那賊禿生了嫌隙,來花果山投奔俺老孫來了,歡迎之至。”
沙悟淨孫悟空對自己師父如此出言不遜,頓時一皺眉,不過還是耐心的勸道:
“大師兄糊塗啊,即便師父言語有些過重,但也是為了你好。
如今你我都已入了沙門,自該修生養性,少做殺孽,否則難登大道啊!”
六耳獼猴時常監聽取經的四人,本來以為沙悟淨心性懵懂,很好哄騙。
沒想到竟然說出這樣的道理,也是有些吃驚。
沙悟淨見自家師兄不言語,以為是心中有愧,立馬接著勸道:
“不是師弟囉嗦,師兄實在不該對師父動手。
還將其打暈,更搶走了過關文牒。
如果還念及過往的情分,請師兄隨我一起迴返,給師父磕頭認錯,繼續保護師父西天取經。
如果實在怨恨已深,已無迴轉餘地,那就勞煩師兄將行李和過關文牒等物交還給我。
從此師兄在花果山水簾洞逍遙快活,師弟等西行求取真經也不耽誤,正好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