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長的車隊行走在官道上往西而去,洛陽城宏偉的城牆越來越模糊。
姚能坐在馬車裏閉目養神,這些天準備封賞的物資,跟各個衙門打太極,也把他累得夠嗆。
馬車裏還有一個人,正撩開簾子欣賞窗外的景色。
正是兵部主事褚三思,姚能特意叫上了他跟自己一同前往涼州。
不知為什麽,跟這個年輕的新科進士在一起,姚能的思路總能打開,這個年輕人的很多見解讓他耳目一新。
更重要的是,他這樣的性格,居然有人能和他聊到一塊,讓姚能倍感親切。
馬車走在並不算平坦的路上,吱扭扭的響,或許感覺到遠離了洛陽,姚能睜開了眼睛。
“三思啊,剛剛在洛陽落下腳,就被我帶著前往涼州公幹,沒有怪我吧?”
褚三思聞聲放下簾子,笑道:“大人說笑了,這麽重要的差事,您能帶上下官,是我的福分,說真的我得感謝您!”
姚能揮揮手,不在意的說:
“什麽感謝不感謝的,這次出來啊,時間長路途遠,沒人願意陪我這麽一個遭人厭的人,我啊是想著你能陪我說說話!”
“你可不要不高興啊!啊哈哈”姚能看來心情不錯。
褚三思笑答:
“大人哪裏的話,這次出來還能看看我大聖朝的萬裏風光,感受一下西北的豪邁和壯闊,實乃幸事啊。”
“不過屬下確實感覺到,大人的心情很不錯啊!看來離開洛陽對大人心情輕鬆了很多。”
這就是姚能喜歡他的原因,總能摸準自己的脈搏。
“你有所不知,在洛陽成天看著一張張虛偽的嘴臉,我是整天都不自在,現在啊是感覺神清氣爽。”
“哈哈哈…”褚三思也被逗笑,說道“大人這話,可不能被朝中諸公聽到,要不非得氣出病來。”
姚能陰著臉說道:“沒有辦法,我的性子討人厭,但是我也厭惡那一張張嘴臉,整天隻知道爭權奪利,又有誰為朝廷百姓著想。”
褚三思也正色道:
“如果朝中大臣都像大人這樣,何愁家國不寧、何愁四夷不服、百姓又何愁沒有好日子過啊!”
其實褚三思並不喜歡姚能這個人,一個見人就懟,嫉惡如仇的人,沒人會喜歡,隻不過褚三思確實敬重他。
姚能心中所想處處以朝廷利益和百姓為先。
就拿他作為兵部侍郎來說,將自己負責的事情打理的是井井有條,辦事效率極高。
沉思片刻,褚三思還是將心中的擔憂說了出來:
“大人,雖然這次您擔任勞軍使,看起來是個不錯的差事,但間接的得罪了朝中最大的兩方勢力。”
“恐怕您從涼州迴來後,會遭到一定的刁難啊!”
姚能冷笑道:
“哼,想刁難我,就看他們有沒有這個本事,姚某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沒人找我鬧事。”
隨後自信的說道:
“我行得正坐得端,誰能把我怎麽樣,倒是那些心懷詭計的人,小心姚某參他們一本。”
這才是活閻王啊,堪稱官場滾刀肉,誰敢來觸黴頭。
可能感覺自己說的有些過,怕嚇到褚三思,姚能又說道:
“三思啊,你才智雙全,朝局也看的透徹,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你。”
褚三思馬上正色道:“屬下洗耳恭聽。”
“朝中雖然是太子和英王兩虎相爭的格局,看似大量官員都投到了其中一方,但實則不然。”
聽到這裏褚三思馬上正襟危坐,這種朝中老人的見識和經驗,正是自己或缺的。
姚能繼續說道:
“除了這兩方之外,朝中還有一方勢力,就是那些各衙門內處於中層而又沒參與黨爭的官員,這些人權力不大,但很多人有一顆拳拳報國之心。”
“這些人很多不受重視,也就沒有受到朝中不良風氣的汙染,他們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有些時候也有可能左右局勢。”
褚三思低頭沉思,“姚能說的有道理,正如自己這般的人,才是朝廷的大多數,雖然每個人都隻是小官,但確人多勢眾,一旦因為某些事擰成一股繩,那就連皇帝都不得不認真考慮。”
姚能特意等了一會,讓褚三思消化信息,才繼續說道:
“其實這些人算是朝中的第三大黨派,因為右相王諫策無形之中被人捧成了領袖。”
聽到姚能提到右相,褚三思說道:
“王相國能當領袖,也確實合理,他作為三朝元老,威望高而且不參與黨爭,平日裏也為朝廷著想、辦事公平得當。。”
姚能聽到這話,哈哈大笑,說道:
“三思啊,你還是太年輕,你要說王諫策不參與黨爭,這個我信。但你要說他為朝廷著想,我是不信的。”
“王諫策這個人很聰明,明知道自己鬥不過任何一方,又不想參與黨爭,所以整日裏裝出一種事不關己的姿態。”
“在我看來,他這就是最大的懶政惰政,身為朝廷宰輔大臣,不思穩定朝局,反而藏起來,讓人不齒。”
聽到姚能把相國說的這麽不堪,褚三思都有些尷尬。
看到褚三思這樣,姚能解釋道:
“三思,你還是不了解這些人,王諫策平日的做派是為什麽,他是怕要是押錯寶連累自己,更是在等機會,一旦有一方收到陛下的製裁,第一個上去踩上一腳的肯定是他。”
“你看著吧,這幾年朝廷肯定會有大的變動,到時候我們的右相大人就會跳出來。”
其實姚能說的這些事情,道理褚三思都懂,可是他剛入朝為官,對朝中大臣都不了解。
姚能這麽一說,他知道姚能說的八九不離十。
能做到高位的人,哪個不是人精。
想罷,他也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再繼續糾纏,就拱手說道:
“謝大人教誨,以後下官定要安安心心做事,老老實實做人。”
姚能很認可這種態度,朝中的青年官員就應該有這種認識。
隨後懷中拿出了一卷聖旨,說道:
“這次正好有事情,想聽聽你的意見。”
把聖旨遞給褚三思,不等褚三思反應過來就開口:
“這次陛下的封賞旨意,有兩個地方我確實看不懂,路途遙遠,正好你給參謀參謀。”
姚能坐在馬車裏閉目養神,這些天準備封賞的物資,跟各個衙門打太極,也把他累得夠嗆。
馬車裏還有一個人,正撩開簾子欣賞窗外的景色。
正是兵部主事褚三思,姚能特意叫上了他跟自己一同前往涼州。
不知為什麽,跟這個年輕的新科進士在一起,姚能的思路總能打開,這個年輕人的很多見解讓他耳目一新。
更重要的是,他這樣的性格,居然有人能和他聊到一塊,讓姚能倍感親切。
馬車走在並不算平坦的路上,吱扭扭的響,或許感覺到遠離了洛陽,姚能睜開了眼睛。
“三思啊,剛剛在洛陽落下腳,就被我帶著前往涼州公幹,沒有怪我吧?”
褚三思聞聲放下簾子,笑道:“大人說笑了,這麽重要的差事,您能帶上下官,是我的福分,說真的我得感謝您!”
姚能揮揮手,不在意的說:
“什麽感謝不感謝的,這次出來啊,時間長路途遠,沒人願意陪我這麽一個遭人厭的人,我啊是想著你能陪我說說話!”
“你可不要不高興啊!啊哈哈”姚能看來心情不錯。
褚三思笑答:
“大人哪裏的話,這次出來還能看看我大聖朝的萬裏風光,感受一下西北的豪邁和壯闊,實乃幸事啊。”
“不過屬下確實感覺到,大人的心情很不錯啊!看來離開洛陽對大人心情輕鬆了很多。”
這就是姚能喜歡他的原因,總能摸準自己的脈搏。
“你有所不知,在洛陽成天看著一張張虛偽的嘴臉,我是整天都不自在,現在啊是感覺神清氣爽。”
“哈哈哈…”褚三思也被逗笑,說道“大人這話,可不能被朝中諸公聽到,要不非得氣出病來。”
姚能陰著臉說道:“沒有辦法,我的性子討人厭,但是我也厭惡那一張張嘴臉,整天隻知道爭權奪利,又有誰為朝廷百姓著想。”
褚三思也正色道:
“如果朝中大臣都像大人這樣,何愁家國不寧、何愁四夷不服、百姓又何愁沒有好日子過啊!”
其實褚三思並不喜歡姚能這個人,一個見人就懟,嫉惡如仇的人,沒人會喜歡,隻不過褚三思確實敬重他。
姚能心中所想處處以朝廷利益和百姓為先。
就拿他作為兵部侍郎來說,將自己負責的事情打理的是井井有條,辦事效率極高。
沉思片刻,褚三思還是將心中的擔憂說了出來:
“大人,雖然這次您擔任勞軍使,看起來是個不錯的差事,但間接的得罪了朝中最大的兩方勢力。”
“恐怕您從涼州迴來後,會遭到一定的刁難啊!”
姚能冷笑道:
“哼,想刁難我,就看他們有沒有這個本事,姚某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沒人找我鬧事。”
隨後自信的說道:
“我行得正坐得端,誰能把我怎麽樣,倒是那些心懷詭計的人,小心姚某參他們一本。”
這才是活閻王啊,堪稱官場滾刀肉,誰敢來觸黴頭。
可能感覺自己說的有些過,怕嚇到褚三思,姚能又說道:
“三思啊,你才智雙全,朝局也看的透徹,不過我還是要提醒你。”
褚三思馬上正色道:“屬下洗耳恭聽。”
“朝中雖然是太子和英王兩虎相爭的格局,看似大量官員都投到了其中一方,但實則不然。”
聽到這裏褚三思馬上正襟危坐,這種朝中老人的見識和經驗,正是自己或缺的。
姚能繼續說道:
“除了這兩方之外,朝中還有一方勢力,就是那些各衙門內處於中層而又沒參與黨爭的官員,這些人權力不大,但很多人有一顆拳拳報國之心。”
“這些人很多不受重視,也就沒有受到朝中不良風氣的汙染,他們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有些時候也有可能左右局勢。”
褚三思低頭沉思,“姚能說的有道理,正如自己這般的人,才是朝廷的大多數,雖然每個人都隻是小官,但確人多勢眾,一旦因為某些事擰成一股繩,那就連皇帝都不得不認真考慮。”
姚能特意等了一會,讓褚三思消化信息,才繼續說道:
“其實這些人算是朝中的第三大黨派,因為右相王諫策無形之中被人捧成了領袖。”
聽到姚能提到右相,褚三思說道:
“王相國能當領袖,也確實合理,他作為三朝元老,威望高而且不參與黨爭,平日裏也為朝廷著想、辦事公平得當。。”
姚能聽到這話,哈哈大笑,說道:
“三思啊,你還是太年輕,你要說王諫策不參與黨爭,這個我信。但你要說他為朝廷著想,我是不信的。”
“王諫策這個人很聰明,明知道自己鬥不過任何一方,又不想參與黨爭,所以整日裏裝出一種事不關己的姿態。”
“在我看來,他這就是最大的懶政惰政,身為朝廷宰輔大臣,不思穩定朝局,反而藏起來,讓人不齒。”
聽到姚能把相國說的這麽不堪,褚三思都有些尷尬。
看到褚三思這樣,姚能解釋道:
“三思,你還是不了解這些人,王諫策平日的做派是為什麽,他是怕要是押錯寶連累自己,更是在等機會,一旦有一方收到陛下的製裁,第一個上去踩上一腳的肯定是他。”
“你看著吧,這幾年朝廷肯定會有大的變動,到時候我們的右相大人就會跳出來。”
其實姚能說的這些事情,道理褚三思都懂,可是他剛入朝為官,對朝中大臣都不了解。
姚能這麽一說,他知道姚能說的八九不離十。
能做到高位的人,哪個不是人精。
想罷,他也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再繼續糾纏,就拱手說道:
“謝大人教誨,以後下官定要安安心心做事,老老實實做人。”
姚能很認可這種態度,朝中的青年官員就應該有這種認識。
隨後懷中拿出了一卷聖旨,說道:
“這次正好有事情,想聽聽你的意見。”
把聖旨遞給褚三思,不等褚三思反應過來就開口:
“這次陛下的封賞旨意,有兩個地方我確實看不懂,路途遙遠,正好你給參謀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