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頭迴到刺史府,指揮了一整天的城防,精神高度緊張的李牧已經十分疲憊,可是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
來到後院,李牧將妻子叫到書房,李牧的妻子王氏乃是終南山隱士之後,自幼熟讀詩書,通情達理。她自然也清楚李詢的身份和可能的危險,不過她理解自己的丈夫,而且母愛的本能使得她多年來待李詢比自己的親兒子還要好。
見到妻子,李牧說道“夫人,敵軍來勢洶洶,趁著南門還沒有被北丹大軍合圍,你們連夜撤離。”
王氏並沒有多少驚訝,隻是說“我馬上通知績兒和詢兒收拾東西。”
很快,兩個兒子來到了李詢書房,見到兩個兒子,李詢開門見山“幽州城危在旦夕,為父作為一方刺史,理應堅守到最後,你們二人隨母親先撤出城,隨後先迴到終南山。”
李牧的大兒子李績已有十八歲,模樣一臉清秀,常年讀書的他在整個幽州都有才名,不過作為墨道子的徒孫,他的一手劍法也是出神入化。
這時李績馬上出口說道“父親,朝廷援兵未到,如果守不住,北丹人入城您怎麽辦?”聽到兒子的擔心,李牧開口“為父作為一方刺史,本就有本就有守土護民之責,北丹人入城,為父自當戰到最後。”“為父不敢說那麽的忠君報國,但做人就要對得起肩上的責任。”
李績還要再說,卻聽到一旁的二弟突然說道“我認為幽州城無虞。”
“詢兒何出此言”李牧驚詫,反問道。
李詢迴答“父親,雖然城外有數萬北丹大軍,但大多為騎兵,北丹人不善攻城。而城內目前士卒和守城青壯有近萬人,且糧草充足。我認為至少守個把月沒有問題。”
“隻要能守半個月以上,南邊定州和西邊同州的兵馬就算反應再慢,也該來增援了。”李詢繼續分析道。
聽到小兒子這麽說,李牧也來了興趣,“可是你不曉得,王都督出兵之時為了對付北丹騎兵可是帶了床弩,現在想必已經落在敵人手裏了。前兩天北丹人沒用,應該是在試探城防,估計明天開始就要用床弩攻城了。有這種利器,幽州可不一定能守到援軍到來。”
“你可知道,精兵都在門頭溝覆滅,城裏的剩下的守城軍和青壯,能不能承受的了北丹人全力進攻可是個未知數!”
聽到父親這麽說,李詢卻笑了“莫非父親真的擔心幽州會被攻破,且不說北丹人的馬上不了城頭。我可是早就聽說,左威衛大將軍蘇定邊奉旨巡視北疆各州邊軍,之前在並州,現在差不多到了雁北關了吧!”
蘇定邊可謂是大聖朝軍方第一人,定海神針。20多年前高宗時期,年輕的蘇定邊以一千精騎擊破犯邊的六萬吐蕃大軍,生擒吐蕃副相,取得烏海大捷,一戰天下聞名。之後,又以一萬精兵長途跋涉五千裏,一戰殲滅西突勒人的十萬鐵騎,將大周的西疆延伸到了蔥嶺。
自從女皇登基後,氏族門閥和前朝大臣屢遭屠戮,忙著內鬥的原因,這些年朝廷軍方將領是青黃不接、名將凋零。女皇政治上是厲害,可是登基僅十多年,放棄了西域,對北丹、突勒人的戰爭也是接連受挫。幸好有蘇將軍在,這些蠻族從未太過猖狂。
聽到李詢提到蘇定邊,李牧內心震動不已,他仔細觀看著自己這個年僅15歲的兒子。
他已經比自己還高了,嘴角的胡須也開始茂盛了起來。雖然模樣沒有兄長秀氣,但是臉上已經看得出一縷英氣逼人。更重要的小小年紀,將局勢分析的和自己絲毫不差。
確實,李牧自身從未擔心幽州會有危險。王力傑兵敗後他就馬上將消息傳了出去,不說朝廷,附近的軍隊現在都應該收到了幽州城被圍攻的信息。而蘇定邊既然到了燕山西麓的雁北關,離幽州僅有不到兩百裏,那麽他收到消息肯定會第一時間增援。讓老婆孩子先走,也隻是為了以防萬一。
作為巡邊大將,皇帝可是給了他遇急調兵的權力的,尤其是雁北關內有著一萬精銳騎兵,蘇定邊肯定要用起來。想來及時山路難行,援軍也快到了。大聖朝第一名將可不是光嚇唬人的。
“難道這就是太子的血脈嗎,天生就有著他們周家人縝密的心思。本來是想讓這孩子安穩過一生的,現在看來麒麟決非池中物啊!”李牧心想。
想到這裏,李牧擺手說道“無論如何,為了安全你們還是先出城,今晚就走,下去準備吧!”
看著李詢的挺拔的背影,坐在椅子上的李牧陷入了沉思,心中歎息“皇室的身份擺在那,這孩子能安穩的過一生嗎?”
李牧從抱起李詢的那天起,就把他當成了自己的親兒子,自然不想他再摻和那些血雨腥風。可是命運這個東西,人是左右不了的。
迴到自己房間的李詢並沒有收拾東西,相反他拿出了自己的長槍擦拭起來。從六歲開始,李詢就開始練武讀書,可是他沒有像大哥一樣練劍,而是選擇了長槍,因為長槍才是兵中王,尤其在戰場上。
李詢不打算聽從父親建議出城避難,他堅信幽州無恙,而明天他決定偷偷上城,想要實現心中的抱負,那麽終究離不開軍伍。他想著自己的第一步就從這幽州城頭開始吧。
搖曳的蠟燭也把李詢的思緒帶迴了十幾年前的那個夜晚。
是的,他一切都記得,也從未忘記,從小出身皇族的他,當然比一般人家早熟。雖然當時僅僅四歲,雖然這麽多年幾乎忘了父親和母親的樣貌,但是他仍然清楚的記得那天晚上發生的一切。
來到後院,李牧將妻子叫到書房,李牧的妻子王氏乃是終南山隱士之後,自幼熟讀詩書,通情達理。她自然也清楚李詢的身份和可能的危險,不過她理解自己的丈夫,而且母愛的本能使得她多年來待李詢比自己的親兒子還要好。
見到妻子,李牧說道“夫人,敵軍來勢洶洶,趁著南門還沒有被北丹大軍合圍,你們連夜撤離。”
王氏並沒有多少驚訝,隻是說“我馬上通知績兒和詢兒收拾東西。”
很快,兩個兒子來到了李詢書房,見到兩個兒子,李詢開門見山“幽州城危在旦夕,為父作為一方刺史,理應堅守到最後,你們二人隨母親先撤出城,隨後先迴到終南山。”
李牧的大兒子李績已有十八歲,模樣一臉清秀,常年讀書的他在整個幽州都有才名,不過作為墨道子的徒孫,他的一手劍法也是出神入化。
這時李績馬上出口說道“父親,朝廷援兵未到,如果守不住,北丹人入城您怎麽辦?”聽到兒子的擔心,李牧開口“為父作為一方刺史,本就有本就有守土護民之責,北丹人入城,為父自當戰到最後。”“為父不敢說那麽的忠君報國,但做人就要對得起肩上的責任。”
李績還要再說,卻聽到一旁的二弟突然說道“我認為幽州城無虞。”
“詢兒何出此言”李牧驚詫,反問道。
李詢迴答“父親,雖然城外有數萬北丹大軍,但大多為騎兵,北丹人不善攻城。而城內目前士卒和守城青壯有近萬人,且糧草充足。我認為至少守個把月沒有問題。”
“隻要能守半個月以上,南邊定州和西邊同州的兵馬就算反應再慢,也該來增援了。”李詢繼續分析道。
聽到小兒子這麽說,李牧也來了興趣,“可是你不曉得,王都督出兵之時為了對付北丹騎兵可是帶了床弩,現在想必已經落在敵人手裏了。前兩天北丹人沒用,應該是在試探城防,估計明天開始就要用床弩攻城了。有這種利器,幽州可不一定能守到援軍到來。”
“你可知道,精兵都在門頭溝覆滅,城裏的剩下的守城軍和青壯,能不能承受的了北丹人全力進攻可是個未知數!”
聽到父親這麽說,李詢卻笑了“莫非父親真的擔心幽州會被攻破,且不說北丹人的馬上不了城頭。我可是早就聽說,左威衛大將軍蘇定邊奉旨巡視北疆各州邊軍,之前在並州,現在差不多到了雁北關了吧!”
蘇定邊可謂是大聖朝軍方第一人,定海神針。20多年前高宗時期,年輕的蘇定邊以一千精騎擊破犯邊的六萬吐蕃大軍,生擒吐蕃副相,取得烏海大捷,一戰天下聞名。之後,又以一萬精兵長途跋涉五千裏,一戰殲滅西突勒人的十萬鐵騎,將大周的西疆延伸到了蔥嶺。
自從女皇登基後,氏族門閥和前朝大臣屢遭屠戮,忙著內鬥的原因,這些年朝廷軍方將領是青黃不接、名將凋零。女皇政治上是厲害,可是登基僅十多年,放棄了西域,對北丹、突勒人的戰爭也是接連受挫。幸好有蘇將軍在,這些蠻族從未太過猖狂。
聽到李詢提到蘇定邊,李牧內心震動不已,他仔細觀看著自己這個年僅15歲的兒子。
他已經比自己還高了,嘴角的胡須也開始茂盛了起來。雖然模樣沒有兄長秀氣,但是臉上已經看得出一縷英氣逼人。更重要的小小年紀,將局勢分析的和自己絲毫不差。
確實,李牧自身從未擔心幽州會有危險。王力傑兵敗後他就馬上將消息傳了出去,不說朝廷,附近的軍隊現在都應該收到了幽州城被圍攻的信息。而蘇定邊既然到了燕山西麓的雁北關,離幽州僅有不到兩百裏,那麽他收到消息肯定會第一時間增援。讓老婆孩子先走,也隻是為了以防萬一。
作為巡邊大將,皇帝可是給了他遇急調兵的權力的,尤其是雁北關內有著一萬精銳騎兵,蘇定邊肯定要用起來。想來及時山路難行,援軍也快到了。大聖朝第一名將可不是光嚇唬人的。
“難道這就是太子的血脈嗎,天生就有著他們周家人縝密的心思。本來是想讓這孩子安穩過一生的,現在看來麒麟決非池中物啊!”李牧心想。
想到這裏,李牧擺手說道“無論如何,為了安全你們還是先出城,今晚就走,下去準備吧!”
看著李詢的挺拔的背影,坐在椅子上的李牧陷入了沉思,心中歎息“皇室的身份擺在那,這孩子能安穩的過一生嗎?”
李牧從抱起李詢的那天起,就把他當成了自己的親兒子,自然不想他再摻和那些血雨腥風。可是命運這個東西,人是左右不了的。
迴到自己房間的李詢並沒有收拾東西,相反他拿出了自己的長槍擦拭起來。從六歲開始,李詢就開始練武讀書,可是他沒有像大哥一樣練劍,而是選擇了長槍,因為長槍才是兵中王,尤其在戰場上。
李詢不打算聽從父親建議出城避難,他堅信幽州無恙,而明天他決定偷偷上城,想要實現心中的抱負,那麽終究離不開軍伍。他想著自己的第一步就從這幽州城頭開始吧。
搖曳的蠟燭也把李詢的思緒帶迴了十幾年前的那個夜晚。
是的,他一切都記得,也從未忘記,從小出身皇族的他,當然比一般人家早熟。雖然當時僅僅四歲,雖然這麽多年幾乎忘了父親和母親的樣貌,但是他仍然清楚的記得那天晚上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