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餘暉。
古老的襄陽在夕陽下拉下長長的影子。襄陽襄陽,襄本來就有舉起的意思,襄陽的城牆也曾高高舉起過一個朝代的希望。
時至今日,襄陽城灰黑的城牆上依稀還能看到斑駁的黑色的血跡,還能看到累累的刀痕箭痕。那是當年與蒙古鐵騎的大戰給襄陽留下的印記。
此時,襄陽城下的人群絡繹不絕,有出城的,有進城的,他們都是襄陽人。不管是在周邊的大山還是農村,還是離襄陽百裏外的小城的人,不分遠近,無論親疏,他們都管自己叫襄陽人。襄陽的行商到了別的地方,也會昂著頭道:“我是襄陽來的,襄陽人!”
襄陽人對襄陽的自豪感並非因為襄陽有多麽富庶,也並非因為襄陽出過多少文人墨客,也不是因為當朝宰輔或是別的什麽大官是襄陽人。他們為襄陽自豪,是因為他們是看著襄陽城牆的血跡長大的,是因為他們是聽著襄陽的故事長大的。這是襄陽啊!
遠遠的,一人一馬從夕陽的光裏朝著襄陽來了。
王俠定定地看著襄陽城,喃喃道:“這便是襄陽了麽?”
王俠旁邊有路過的老農聽到了王俠的自語,咧著嘴,豎著大拇指對王俠說:“對了,後生!這便是襄陽!”
王俠在馬上對著老農拱了拱手,輕輕揮了揮馬鞭,便向著古老的襄陽飛馳而去。
……
或許是因為曾經經受過連天的戰火折磨吧,襄陽是個尚武的城市。武功和武館永遠是襄陽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也是最讓襄陽出彩的一部分。
當年抗擊蒙古之時,江湖人士幾乎都聚到了襄陽。他們脫下了名貴的絲綢貂裘,穿上了沉重的鐵甲戰袍,放下了豪邁不羈的江湖,拿起了鐵與火的襄陽。
不少人喪身於此,也有不少人紮根於此。也不管他們祖籍何處,後人都把他們叫作襄陽人。有的人留下了一絲血脈於此,有的人隻在這裏留下了傳人,也有人隻能在臨死前戀戀不舍地將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塞入戰友手中。但不管怎樣,襄陽絕沒有讓他們為之驕傲的技藝失傳。
……
襄陽有著天下最大最多的武館,襄陽有著天下最多最好的武師。最出名的一家,便是以襄陽為名,喚作襄陽武館。
王俠曾聽嶽不群說起過這個武館,這是當年血戰中活下來的江湖人士辦的,一直流傳到現在。
襄陽武館的大門很奇特,上麵的匾更奇特。
尋常武館就在武館門上掛塊寫著武館名字的匾就可以了,好一點的武館會再掛上自家最得意的一門武功,可這襄陽武館就奇了怪了。在一塊尋常的寫著襄陽武館四個朱漆大字的匾額上麵,還掛著一塊方方正正的匾額,上麵用端端正正的隸書寫著“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那是當年的郭靖郭大俠手書的匾額,在戰火中被江湖俠士們拚死找了出來,熊熊烈火中,匾額竟沒有絲毫損傷,人人都說是郭大俠的俠氣護著這塊匾。
襄陽武館的弟子出來,都是昂著頭的。他們有理由昂著頭,他們是在襄陽武館學藝的弟子。他們的武功可以不高,但他們的俠義是高的,因為武館掛著那塊匾,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而其他的江湖人呢,從這襄陽武館門下經過,都用一種崇敬的眼神看著那塊匾額,到得下麵,都是恭恭敬敬地對著那塊匾額一揖到底。而武館把守門戶的弟子也定然是肅然以對,恭恭敬敬地對著行禮的江湖人迴禮。
襄陽武館的館主姓李名易峰,你在襄陽城中說這個名字,那是決然沒人知道的,但你若是換個說法,說李館主,那襄陽人就立刻知道是誰了,還會豎著大拇指告訴你:“李館主,俠氣衝天,是個大俠!”
李館主有一身上乘的武功。武館武館,若是沒有武功,那再好的名頭也是保不住的。據說,李館主的武功練到了血裏,練得血如鉛汞,隻差一步便能到煉髓的境界。他的掌上功夫厲害,一雙鐵掌得了當年鐵掌幫的真傳,能一掌打穿灌滿細沙的沙袋。他的腿上功夫也厲害,一個縱落就是五丈遠,出腿時帶起的風聲能讓人睜不開眼睛。
李館主更有一身俠氣。襄陽城中最樂善好施的是誰?是李館主。襄陽城中最愛打抱不平的是誰?是李館主。襄陽城中最親近窮苦百姓的人是誰?是李館主。提起李館主,襄陽城中的衙役捕快無不恨得牙癢癢,因為李館主總要攪黃他們的休假,但提起李館主,他們又會豎起大拇指,恭恭敬敬地道一聲佩服,道一聲大俠。
李館主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什麽?他愛聽戲。襄陽城中大大小小的人都知道,李館主愛聽戲,而且永遠隻聽一出戲。
他隻聽郭大俠率眾守襄陽的那出戲,那也是隻有在襄陽城才能聽到的戲目。
李館主這個癖好還是十年前被人發現的。
據說李館主每隔兩三日就要到一個叫做聚義樓的地方,聽一個落魄中年人唱那出郭大俠守襄陽。每到精彩之處,李館主總要大聲叫一聲好,每到悲慟處,李館主總聽得潸然淚下。若是在別處,李館主定是要被叫做娘娘腔館主了,但在襄陽,絕沒有一個人會笑話聽這出戲聽哭的人。相反的,他們會豎起大拇指,讚一聲好漢子。
待得那戲子唱罷,李館主總會掏出封好的銀子,恭恭敬敬地遞給那個戲子,那戲子也總不推辭,隻接過再小心翼翼地收好。
曾有人詬病李館主對一個戲子如此禮遇,李館主隻說:“他能把這出戲唱得真切,那李某便認定他是個心有俠義的好漢了。管他身份如何,李某自當恭恭敬敬。”
那詬病李館主之人當即滿麵通紅,掩麵而去。
……
襄陽就是這樣一個城市,襄陽武館就是這麽一個武館,李館主就是這麽樣一個大俠。
古老的襄陽在夕陽下拉下長長的影子。襄陽襄陽,襄本來就有舉起的意思,襄陽的城牆也曾高高舉起過一個朝代的希望。
時至今日,襄陽城灰黑的城牆上依稀還能看到斑駁的黑色的血跡,還能看到累累的刀痕箭痕。那是當年與蒙古鐵騎的大戰給襄陽留下的印記。
此時,襄陽城下的人群絡繹不絕,有出城的,有進城的,他們都是襄陽人。不管是在周邊的大山還是農村,還是離襄陽百裏外的小城的人,不分遠近,無論親疏,他們都管自己叫襄陽人。襄陽的行商到了別的地方,也會昂著頭道:“我是襄陽來的,襄陽人!”
襄陽人對襄陽的自豪感並非因為襄陽有多麽富庶,也並非因為襄陽出過多少文人墨客,也不是因為當朝宰輔或是別的什麽大官是襄陽人。他們為襄陽自豪,是因為他們是看著襄陽城牆的血跡長大的,是因為他們是聽著襄陽的故事長大的。這是襄陽啊!
遠遠的,一人一馬從夕陽的光裏朝著襄陽來了。
王俠定定地看著襄陽城,喃喃道:“這便是襄陽了麽?”
王俠旁邊有路過的老農聽到了王俠的自語,咧著嘴,豎著大拇指對王俠說:“對了,後生!這便是襄陽!”
王俠在馬上對著老農拱了拱手,輕輕揮了揮馬鞭,便向著古老的襄陽飛馳而去。
……
或許是因為曾經經受過連天的戰火折磨吧,襄陽是個尚武的城市。武功和武館永遠是襄陽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也是最讓襄陽出彩的一部分。
當年抗擊蒙古之時,江湖人士幾乎都聚到了襄陽。他們脫下了名貴的絲綢貂裘,穿上了沉重的鐵甲戰袍,放下了豪邁不羈的江湖,拿起了鐵與火的襄陽。
不少人喪身於此,也有不少人紮根於此。也不管他們祖籍何處,後人都把他們叫作襄陽人。有的人留下了一絲血脈於此,有的人隻在這裏留下了傳人,也有人隻能在臨死前戀戀不舍地將一本薄薄的小冊子塞入戰友手中。但不管怎樣,襄陽絕沒有讓他們為之驕傲的技藝失傳。
……
襄陽有著天下最大最多的武館,襄陽有著天下最多最好的武師。最出名的一家,便是以襄陽為名,喚作襄陽武館。
王俠曾聽嶽不群說起過這個武館,這是當年血戰中活下來的江湖人士辦的,一直流傳到現在。
襄陽武館的大門很奇特,上麵的匾更奇特。
尋常武館就在武館門上掛塊寫著武館名字的匾就可以了,好一點的武館會再掛上自家最得意的一門武功,可這襄陽武館就奇了怪了。在一塊尋常的寫著襄陽武館四個朱漆大字的匾額上麵,還掛著一塊方方正正的匾額,上麵用端端正正的隸書寫著“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那是當年的郭靖郭大俠手書的匾額,在戰火中被江湖俠士們拚死找了出來,熊熊烈火中,匾額竟沒有絲毫損傷,人人都說是郭大俠的俠氣護著這塊匾。
襄陽武館的弟子出來,都是昂著頭的。他們有理由昂著頭,他們是在襄陽武館學藝的弟子。他們的武功可以不高,但他們的俠義是高的,因為武館掛著那塊匾,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而其他的江湖人呢,從這襄陽武館門下經過,都用一種崇敬的眼神看著那塊匾額,到得下麵,都是恭恭敬敬地對著那塊匾額一揖到底。而武館把守門戶的弟子也定然是肅然以對,恭恭敬敬地對著行禮的江湖人迴禮。
襄陽武館的館主姓李名易峰,你在襄陽城中說這個名字,那是決然沒人知道的,但你若是換個說法,說李館主,那襄陽人就立刻知道是誰了,還會豎著大拇指告訴你:“李館主,俠氣衝天,是個大俠!”
李館主有一身上乘的武功。武館武館,若是沒有武功,那再好的名頭也是保不住的。據說,李館主的武功練到了血裏,練得血如鉛汞,隻差一步便能到煉髓的境界。他的掌上功夫厲害,一雙鐵掌得了當年鐵掌幫的真傳,能一掌打穿灌滿細沙的沙袋。他的腿上功夫也厲害,一個縱落就是五丈遠,出腿時帶起的風聲能讓人睜不開眼睛。
李館主更有一身俠氣。襄陽城中最樂善好施的是誰?是李館主。襄陽城中最愛打抱不平的是誰?是李館主。襄陽城中最親近窮苦百姓的人是誰?是李館主。提起李館主,襄陽城中的衙役捕快無不恨得牙癢癢,因為李館主總要攪黃他們的休假,但提起李館主,他們又會豎起大拇指,恭恭敬敬地道一聲佩服,道一聲大俠。
李館主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什麽?他愛聽戲。襄陽城中大大小小的人都知道,李館主愛聽戲,而且永遠隻聽一出戲。
他隻聽郭大俠率眾守襄陽的那出戲,那也是隻有在襄陽城才能聽到的戲目。
李館主這個癖好還是十年前被人發現的。
據說李館主每隔兩三日就要到一個叫做聚義樓的地方,聽一個落魄中年人唱那出郭大俠守襄陽。每到精彩之處,李館主總要大聲叫一聲好,每到悲慟處,李館主總聽得潸然淚下。若是在別處,李館主定是要被叫做娘娘腔館主了,但在襄陽,絕沒有一個人會笑話聽這出戲聽哭的人。相反的,他們會豎起大拇指,讚一聲好漢子。
待得那戲子唱罷,李館主總會掏出封好的銀子,恭恭敬敬地遞給那個戲子,那戲子也總不推辭,隻接過再小心翼翼地收好。
曾有人詬病李館主對一個戲子如此禮遇,李館主隻說:“他能把這出戲唱得真切,那李某便認定他是個心有俠義的好漢了。管他身份如何,李某自當恭恭敬敬。”
那詬病李館主之人當即滿麵通紅,掩麵而去。
……
襄陽就是這樣一個城市,襄陽武館就是這麽一個武館,李館主就是這麽樣一個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