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傍晚時分,殘陽的餘暉如一層薄紗,輕輕地灑在皇宮的殿宇之上。韓琦等幾人到這時方才離開紫宸殿,這漫長的一天下來,趙立慶隻覺得自己仿佛被抽幹了所有的力氣,整個人都快累癱了。閉上眼睛,無力地靠著椅子,隻想靜靜地歇上一會兒。
“陛下,邱業已經在殿外等候許久了。” 秦良那略帶恭敬的聲音悠悠地傳入殿中。
“進來吧。”趙立慶緩緩睜開眼睛,強打精神坐直了身體。心裏暗自苦笑,這皇帝當得可真是比牛都累啊。
秦良和邱業邁著沉穩的步伐來到會議桌旁,恭敬地躬身行禮,齊聲說道:“拜見陛下。”
“你們倆等了很久吧,坐下再說。” 趙立慶微微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入座。
“謝陛下。” 兩人齊聲應道,接著將手裏的奏本小心翼翼地呈到趙立慶麵前的桌上,再次行禮後,才緩緩落座。
“大概說一下吧。” 趙立慶今天實在是太累了,連看奏本的心思都沒有。
邱業聞聲,趕忙掏出一個小巧的本子,恭敬地奏道:“陛下,四海貿易今年共盈利五百七十六萬餘。遵照您的旨意,已跟銀行結清百姓尚未歸還的貸款六十三萬,往後百姓就不用再支付利息,銀行今後收到百姓還款再歸還四海貿易。購買新總部花費五十萬,建八座味精作坊用了二十一萬,參股‘中原銀行’六十萬,再扣除一些其他開支,加上去年結餘,現四海貿易帳上共有五百一十八萬餘。”
“哦,這是幾年來賬上第一次有超過五百萬的結餘,今年的盈利怎會比去年多了這麽多?” 趙立慶平日裏一心忙於朝政,根本就無暇顧及四海貿易的事宜。
邱業恭敬地迴應道:“陛下,主要是西域那邊的貿易量大幅增加,再有就是織造坊擴大規模後,產量與銷量皆有提升,利潤自然也多了不少。”
趙立慶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嗯,那個中原銀行剛開業沒多久,現在是什麽情形?”
“迴陛下,中原銀行借著各地建設罐頭作坊的機會,已經談妥了一百三十多萬的貸款,其中有幾十萬是南方的商家貸款。除了原計劃中的北方分行,現在正在籌備到南方開設幾處分行。” 邱業拱手低頭,畢恭畢敬地迴應著。
“這個機會利用得不錯,告訴陳鴻才一件事,朕成立中原銀行目的是為了利用那些有錢人手裏閑置的錢,來促進大宋各行各業的發展。前期就不用考慮太多盈利,盡量多把錢放出去,民間有錢了才能讓經濟更繁榮。”
秦良接話道:“陛下,前兩日石泊告訴奴婢,說有些原先沒參股銀行的人找他想入股銀行,還有人加價想從那些股東手裏買股份。”
“那些人是看到朝廷宣布不再批準設立銀行,中原銀行一開業就有這麽多業務,原先還在猶豫,現在著急了,要想個法子把那些錢吸收進中原銀行。” 趙立慶心裏其實想到了用後世那些金融手段,比如股票之類的東西,但又覺得這些東西不好把控,便沒有說出來。
邱業猶豫了一下,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說道:“陛下,臣有一個想法,就是設立一個跟原來股份不同的股份,隻有分紅的權利,沒有參與銀行事務的權利,這樣既能保證銀行的經營不被幹擾,也能將民間那些閑置的錢吸收進銀行,還不用付利息,這樣的股份可以分成十萬份,甚至更多都行。”
“這個想法不錯,你們先商議個具體章程出來。” 趙立慶聽聞此言,心中著實一驚,要不是對邱業極為熟悉,還以為這家夥也是穿越而來的,竟然能想出後世股票交易的一些操作手段來。
“是,陛下。” 邱業原本還擔心皇帝會不同意自己的想法,沒想到皇帝一下子就答應了,心中不禁鬆了一口氣。
秦良雖然聽不懂邱業說的意思,但自己的事還沒匯報,便開口說道:“陛下,今年宮裏和宗室共開支一百五十一萬,比去年多了將近兩成,多出的花費主要是宗室的月俸加了兩成。”
年初的時候,幾個宗室裏的老人幾次跑到太上皇趙禎那裏,不停地嘮叨家裏的日子不好過,聲稱自己過得比汴京城裏一般的百姓還差。趙禎被他們煩得不行,隻好讓趙立慶給那些人多發點錢。
其實大宋皇家宗室的這些人,雖然身份尊貴,但手中卻沒有一點權力,如同被圈養在汴京城裏的豬一般,整天隻能待在家裏吃吃喝喝,然後多生幾個孩子。也不敢出門耀武揚威,但凡犯點事,那些禦史就能立馬彈劾死你,都是活得挺鬱悶。
“他們現在的日子好過了吧?不會再說過的跟一般百姓一樣苦吧?” 趙立慶對這些宗室之人也感到十分無奈。
這話秦良可不敢迴答,便岔開話題說道:“陛下,給太子殿下修建的東宮,已經完工近八成,再有一個多月就能竣工。奴婢鬥膽說句話,東宮有些小了,如太子殿下今後大婚,就會更顯得有些局促。”
“那地方確實小了點,先讓太子搬過去,以後再想辦法。天都要黑了,你們先迴去休息。” 整個皇城就這麽大,趙立慶也實在是沒有別的辦法。東宮那邊屬於外朝的範圍,除非把一些衙門搬出皇城,可這樣又會影響辦公效率。
“是,陛下。” 兩人躬身行禮,緩緩退出大殿。
趙立慶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迴到後宮,來到華妃吳秀娥住的延福殿。
吳秀娥親手做了一碗麵,趙立慶吃罷,這才躺進浴桶裏泡熱水澡。
“娥姐,還是在你這裏舒服,朕今天快累死了。” 過了這麽多年,趙立慶還是一直沒有改變對吳秀娥的稱唿。
吳秀娥在旁邊細心地伺候著,擔心趙立慶弄濕頭發,便拿了塊幹毛巾墊著,輕聲說道:“陛下,那麽多官員,有些事讓他們去做就好,您自己要保重身體。”
“有些事那些官員辦不了,不說這些了,娥姐,進來跟朕一起泡會。”
“臣妾剛才洗過了。” 畢竟歲月不饒人,吳秀娥已經三十七歲了,身材也有些走樣,不免有些心虛。
但最終,她還是脫了衣服泡進浴桶裏,依偎在趙立慶的懷裏。
“陛下,臣妾倆個嫂子前些日子進宮,說了些孩子的事。” 吳秀娥一邊輕輕地給趙立慶捏手,一邊緩緩說著。
“嗯,說什麽了?”
“孩子大了,書讀得不是很好,在擔憂今後的出路。大哥家的兒子想等科舉後去邊遠地方教書,大哥大嫂不舍得。二哥家的那個小子也不想讀書了,想學著做生意,可年紀還小,隻有十七歲,二哥和二嫂不放心。” 吳秀娥的聲音輕柔而溫和。
“這都是好事啊!去邊遠地區教書也是個不錯的出路,如果他自己有能力,以後當個知州都可以。那個要學做生意的朕來安排吧,告訴你哥嫂們,別太操心孩子的事,孩子大了自然有自己的想法。”
“陛下,邱業已經在殿外等候許久了。” 秦良那略帶恭敬的聲音悠悠地傳入殿中。
“進來吧。”趙立慶緩緩睜開眼睛,強打精神坐直了身體。心裏暗自苦笑,這皇帝當得可真是比牛都累啊。
秦良和邱業邁著沉穩的步伐來到會議桌旁,恭敬地躬身行禮,齊聲說道:“拜見陛下。”
“你們倆等了很久吧,坐下再說。” 趙立慶微微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入座。
“謝陛下。” 兩人齊聲應道,接著將手裏的奏本小心翼翼地呈到趙立慶麵前的桌上,再次行禮後,才緩緩落座。
“大概說一下吧。” 趙立慶今天實在是太累了,連看奏本的心思都沒有。
邱業聞聲,趕忙掏出一個小巧的本子,恭敬地奏道:“陛下,四海貿易今年共盈利五百七十六萬餘。遵照您的旨意,已跟銀行結清百姓尚未歸還的貸款六十三萬,往後百姓就不用再支付利息,銀行今後收到百姓還款再歸還四海貿易。購買新總部花費五十萬,建八座味精作坊用了二十一萬,參股‘中原銀行’六十萬,再扣除一些其他開支,加上去年結餘,現四海貿易帳上共有五百一十八萬餘。”
“哦,這是幾年來賬上第一次有超過五百萬的結餘,今年的盈利怎會比去年多了這麽多?” 趙立慶平日裏一心忙於朝政,根本就無暇顧及四海貿易的事宜。
邱業恭敬地迴應道:“陛下,主要是西域那邊的貿易量大幅增加,再有就是織造坊擴大規模後,產量與銷量皆有提升,利潤自然也多了不少。”
趙立慶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嗯,那個中原銀行剛開業沒多久,現在是什麽情形?”
“迴陛下,中原銀行借著各地建設罐頭作坊的機會,已經談妥了一百三十多萬的貸款,其中有幾十萬是南方的商家貸款。除了原計劃中的北方分行,現在正在籌備到南方開設幾處分行。” 邱業拱手低頭,畢恭畢敬地迴應著。
“這個機會利用得不錯,告訴陳鴻才一件事,朕成立中原銀行目的是為了利用那些有錢人手裏閑置的錢,來促進大宋各行各業的發展。前期就不用考慮太多盈利,盡量多把錢放出去,民間有錢了才能讓經濟更繁榮。”
秦良接話道:“陛下,前兩日石泊告訴奴婢,說有些原先沒參股銀行的人找他想入股銀行,還有人加價想從那些股東手裏買股份。”
“那些人是看到朝廷宣布不再批準設立銀行,中原銀行一開業就有這麽多業務,原先還在猶豫,現在著急了,要想個法子把那些錢吸收進中原銀行。” 趙立慶心裏其實想到了用後世那些金融手段,比如股票之類的東西,但又覺得這些東西不好把控,便沒有說出來。
邱業猶豫了一下,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說道:“陛下,臣有一個想法,就是設立一個跟原來股份不同的股份,隻有分紅的權利,沒有參與銀行事務的權利,這樣既能保證銀行的經營不被幹擾,也能將民間那些閑置的錢吸收進銀行,還不用付利息,這樣的股份可以分成十萬份,甚至更多都行。”
“這個想法不錯,你們先商議個具體章程出來。” 趙立慶聽聞此言,心中著實一驚,要不是對邱業極為熟悉,還以為這家夥也是穿越而來的,竟然能想出後世股票交易的一些操作手段來。
“是,陛下。” 邱業原本還擔心皇帝會不同意自己的想法,沒想到皇帝一下子就答應了,心中不禁鬆了一口氣。
秦良雖然聽不懂邱業說的意思,但自己的事還沒匯報,便開口說道:“陛下,今年宮裏和宗室共開支一百五十一萬,比去年多了將近兩成,多出的花費主要是宗室的月俸加了兩成。”
年初的時候,幾個宗室裏的老人幾次跑到太上皇趙禎那裏,不停地嘮叨家裏的日子不好過,聲稱自己過得比汴京城裏一般的百姓還差。趙禎被他們煩得不行,隻好讓趙立慶給那些人多發點錢。
其實大宋皇家宗室的這些人,雖然身份尊貴,但手中卻沒有一點權力,如同被圈養在汴京城裏的豬一般,整天隻能待在家裏吃吃喝喝,然後多生幾個孩子。也不敢出門耀武揚威,但凡犯點事,那些禦史就能立馬彈劾死你,都是活得挺鬱悶。
“他們現在的日子好過了吧?不會再說過的跟一般百姓一樣苦吧?” 趙立慶對這些宗室之人也感到十分無奈。
這話秦良可不敢迴答,便岔開話題說道:“陛下,給太子殿下修建的東宮,已經完工近八成,再有一個多月就能竣工。奴婢鬥膽說句話,東宮有些小了,如太子殿下今後大婚,就會更顯得有些局促。”
“那地方確實小了點,先讓太子搬過去,以後再想辦法。天都要黑了,你們先迴去休息。” 整個皇城就這麽大,趙立慶也實在是沒有別的辦法。東宮那邊屬於外朝的範圍,除非把一些衙門搬出皇城,可這樣又會影響辦公效率。
“是,陛下。” 兩人躬身行禮,緩緩退出大殿。
趙立慶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迴到後宮,來到華妃吳秀娥住的延福殿。
吳秀娥親手做了一碗麵,趙立慶吃罷,這才躺進浴桶裏泡熱水澡。
“娥姐,還是在你這裏舒服,朕今天快累死了。” 過了這麽多年,趙立慶還是一直沒有改變對吳秀娥的稱唿。
吳秀娥在旁邊細心地伺候著,擔心趙立慶弄濕頭發,便拿了塊幹毛巾墊著,輕聲說道:“陛下,那麽多官員,有些事讓他們去做就好,您自己要保重身體。”
“有些事那些官員辦不了,不說這些了,娥姐,進來跟朕一起泡會。”
“臣妾剛才洗過了。” 畢竟歲月不饒人,吳秀娥已經三十七歲了,身材也有些走樣,不免有些心虛。
但最終,她還是脫了衣服泡進浴桶裏,依偎在趙立慶的懷裏。
“陛下,臣妾倆個嫂子前些日子進宮,說了些孩子的事。” 吳秀娥一邊輕輕地給趙立慶捏手,一邊緩緩說著。
“嗯,說什麽了?”
“孩子大了,書讀得不是很好,在擔憂今後的出路。大哥家的兒子想等科舉後去邊遠地方教書,大哥大嫂不舍得。二哥家的那個小子也不想讀書了,想學著做生意,可年紀還小,隻有十七歲,二哥和二嫂不放心。” 吳秀娥的聲音輕柔而溫和。
“這都是好事啊!去邊遠地區教書也是個不錯的出路,如果他自己有能力,以後當個知州都可以。那個要學做生意的朕來安排吧,告訴你哥嫂們,別太操心孩子的事,孩子大了自然有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