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豐六年八月十一日,是冊封太子的日子。大宋皇帝趙立慶攜嫡長子趙署,率領群臣浩浩蕩蕩地前往太廟,舉行祭天祭祖的莊嚴儀式,以此向天地和祖宗報告立儲之事,虔誠地祈求神靈和祖宗的庇佑。
太廟之中,香煙嫋嫋,氣氛肅穆。趙立慶身著莊重的龍袍,神色肅穆而威嚴,趙署亦是儀態端莊,跟隨在皇帝身側。群臣們恭敬地排列其後,共同見證這一神聖的時刻。祭天祭祖儀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莊重與敬畏。儀式結束後,眾人迴到大興殿。
政務院左相王安石神色鄭重地宣讀冊封詔書。其聲洪亮,迴蕩在大殿之中:“朕承天運,禦宇臨邦,夙夜憂勤,以保社稷。今國家昌盛,四海升平,當立儲君,以固國本。皇嫡長子趙署,性行溫良,聰慧睿智,仁孝恭儉,夙夜匪懈。自幼習文練武,博通經史,才德兼備,有君子之風。其心懷天下,誌存高遠,堪當大任。今朕以天下之重,冊立趙署為太子。望其能承朕之誌,守祖宗之法,愛育百姓,敬天法祖,勤勉治國。以仁德為本,以賢能為佐,廣納良言,明辨是非。修身立德,正心誠意,為萬民之表率。凡大宋臣民,當敬奉太子,如敬朕躬。忠心輔佐,共保江山社稷之永固。布告天下,鹹使聞知。大宋靖豐六年八月十一日。”
太子趙署聽聞詔書,跪地領旨,行三拜九叩之禮,聲音誠摯而堅定:“兒臣叩謝父皇隆恩。父皇委兒臣以重任,冊封兒臣為太子,兒臣誠惶誠恐。兒臣必當謹遵父皇教誨,以仁德為本,以賢能為佐,勤勉修身,力學不怠。敬天法祖,愛育百姓,不負父皇之期望,不負臣民之重托。兒臣當以國家社稷為重,時刻自省,為父皇分憂,為天下謀福祉。”
王安石將冊封詔書放在禮部尚書鄭雍捧著的托盤上,托盤之上,太子印璽、冕旒、玉帶等物熠熠生輝。鄭雍上前兩步,恭敬地將托盤遞到太子麵前。還跪在地上的太子趙署雙手接過托盤,再次叩首。
“皇兒起身,到朕身旁來。” 趙立慶輕抬雙手,眼神中滿是慈愛與期許。
此時,一個太監快步過來,接走太子手中的托盤。趙署再次叩首:“謝父皇。” 隨後,緩緩起身,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上禦階,佇立在趙立慶身旁。
“臣等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群臣跪地行大禮,聲音整齊而洪亮。冊封太子典禮至此圓滿結束,這繁瑣的典禮進行了整整一天。
時至傍晚,夕陽的餘暉灑在宮殿之上,增添了一抹溫暖的色彩。趙立慶讓趙署迴隨園,自己則來到後宮坤寧殿。
皇後種雲思早已等候多時,見到皇帝到來,連忙躬身行禮:“陛下,臣妾已準備好飯食,皇兒怎麽沒跟您一起過來?”
趙立慶擺了擺手,走到飯桌旁坐下,緩緩說道:“朕讓他迴隨園去了,讓人把飯食送來。”
很快,飯菜便擺滿了餐桌,香氣四溢。種雲思邊給趙立慶夾菜邊說:“陛下,署兒已經正式冊封為太子,以後您作何打算?”
趙立慶邊吃邊迴應道:“東華門內南邊那塊地方有些荒廢的房子,朕打算全部拆掉,重建一座東宮,等建好後再讓太子搬過去,到時也方便讓他參與一些朝政。”
種雲思微微點頭,又說道:“陛下,署兒冊封為太子,其他皇子也有幾個年紀差不多的,按理說也該得到冊封。這些日子後宮其他姐妹常來坤寧殿走動,言語間都有些期許。”
自古皇權的爭奪便是血淋淋的,趙立慶有眾多兒子,對此也考慮過許多次。他不想按祖製將兒子們當廢物養在汴京城裏,而是打算另尋出路。畢竟這天下如此之大,大宋的人口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可以將一部分人移至美洲和大洋洲去。
趙立慶吃了幾口菜,緩緩迴應道:“這事朕另有安排。”
兩人便不再多言,默默吃完了飯。趙立慶坐了一會兒,便離開坤寧殿,來到秀春閣。
張芳柔已經懷孕好幾個月,肚子高高隆起。看到皇帝到來,她連忙起身行禮:“拜見陛下。”
“身子不方便就不用行禮了,來,坐下。”趙立慶一把扶住她, 讓她坐下後,自己也在旁邊坐下。
最近這幾個月,趙立慶經常過來看望張芳柔,與她聊天,有時還陪她一起吃飯。張芳柔也漸漸想開了,畢竟這個皇帝真的是在為天下的百姓做事,自己父親的日月教也確實做了很多壞事。
看到趙立慶神情有些疲憊,張芳柔關心地說道:“陛下,您要多休息,臣妾看您一臉的倦容。”
趙立慶感歎道:“今天舉行冊封太子典禮,朕忙了一整天,是有些疲憊。”
張芳柔撫摸著自己的肚子,嘟囔道:“也不知道是個男孩還是女孩,要是男孩的話,我可不想自己的孩子成為混吃等死的廢物。”
她倒是對皇位沒有什麽想法,但全天下都知道大宋的皇子除了當皇帝,其他的都在汴京當豬養。作為母親,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
“哈哈…… 朕怎麽可能讓自己的孩子當廢物,除非真是爛泥扶不上牆,朕心中早就有計較。” 趙立慶伸手摸了摸她的肚子,眼神中充滿了期許。
這時,秦良端著茶進來,躬著身將茶放在趙立慶身旁的茶幾上。一般這種事不用他親自做,但他怕皇帝忘了自己這個人的存在,每次皇帝一到秀春閣,總是找機會在皇帝麵前晃悠。
趙立慶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說道:“秦良,這些日子把張昭容照顧的挺好,朕就再給你一次機會。除了繼續幹好原來的差事,四海貿易那邊已經把味精研發出來,準備在各地建作坊投入生產,你把這事也盯緊了。”
秦良感激涕零,跪下磕頭:“謝陛下恩典,奴婢一定把差事辦好。”
“好啦,起來說話。” 趙立慶微微頷首。
“謝陛下。” 秦良站起來,躬身佇立著。
趙立慶放下茶杯,接著說道:“味精雖然是好東西,能讓飯食更有滋味,但不像鹽那樣是必需品。選幾處海邊比較容易得到原材料的地方建作坊就行,朕隻有一個要求,就是讓我大宋百姓都能吃得起。”
“是,陛下,奴婢一定按您的旨意把事辦好。” 秦良恭敬地迴應道。
“這些日子宮裏跟四海貿易的聯係,都是邱業自己在跑來跑去,他的事務較多,有時候也忙不過來。你盡快把那些事接手,下去準備一下吧。” 趙立慶吩咐道。
“是,陛下,奴婢告退。” 秦良躬身退出,心裏五味雜陳。在這秀春閣伺候人幾個月,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張芳柔把頭靠在趙立慶肩上,柔聲道:“陛下,您讓他離開這裏,不怕我想不開了?”
趙立慶扭頭在她的額頭親了一口,微笑著說道:“你舍得了孩子嗎?現在還舍得離開朕嗎?”
張芳柔的一點小心思被說破,頓時臉色一片羞紅。
趙立慶想起一個事,問道:“你聽說過一個叫沈百善的人嗎?”
張芳柔微微思索,說道:“這人臣妾見過,以前跟父親經常有來往,是做海貿的商人,名下有幾條海船。陛下怎麽知道這個人?他好像不是日月教的人吧。”
“沒什麽,此人可能有幫一些走私貨物的商人運貨,朕就是隨口問問。” 聽到張芳柔這樣說,趙立慶就明白是怎麽迴事了,這個沈百善及其手下的那些死士,應該是方友章當年手下的另一條暗線,隻是張芳柔不知道而已。
太廟之中,香煙嫋嫋,氣氛肅穆。趙立慶身著莊重的龍袍,神色肅穆而威嚴,趙署亦是儀態端莊,跟隨在皇帝身側。群臣們恭敬地排列其後,共同見證這一神聖的時刻。祭天祭祖儀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莊重與敬畏。儀式結束後,眾人迴到大興殿。
政務院左相王安石神色鄭重地宣讀冊封詔書。其聲洪亮,迴蕩在大殿之中:“朕承天運,禦宇臨邦,夙夜憂勤,以保社稷。今國家昌盛,四海升平,當立儲君,以固國本。皇嫡長子趙署,性行溫良,聰慧睿智,仁孝恭儉,夙夜匪懈。自幼習文練武,博通經史,才德兼備,有君子之風。其心懷天下,誌存高遠,堪當大任。今朕以天下之重,冊立趙署為太子。望其能承朕之誌,守祖宗之法,愛育百姓,敬天法祖,勤勉治國。以仁德為本,以賢能為佐,廣納良言,明辨是非。修身立德,正心誠意,為萬民之表率。凡大宋臣民,當敬奉太子,如敬朕躬。忠心輔佐,共保江山社稷之永固。布告天下,鹹使聞知。大宋靖豐六年八月十一日。”
太子趙署聽聞詔書,跪地領旨,行三拜九叩之禮,聲音誠摯而堅定:“兒臣叩謝父皇隆恩。父皇委兒臣以重任,冊封兒臣為太子,兒臣誠惶誠恐。兒臣必當謹遵父皇教誨,以仁德為本,以賢能為佐,勤勉修身,力學不怠。敬天法祖,愛育百姓,不負父皇之期望,不負臣民之重托。兒臣當以國家社稷為重,時刻自省,為父皇分憂,為天下謀福祉。”
王安石將冊封詔書放在禮部尚書鄭雍捧著的托盤上,托盤之上,太子印璽、冕旒、玉帶等物熠熠生輝。鄭雍上前兩步,恭敬地將托盤遞到太子麵前。還跪在地上的太子趙署雙手接過托盤,再次叩首。
“皇兒起身,到朕身旁來。” 趙立慶輕抬雙手,眼神中滿是慈愛與期許。
此時,一個太監快步過來,接走太子手中的托盤。趙署再次叩首:“謝父皇。” 隨後,緩緩起身,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上禦階,佇立在趙立慶身旁。
“臣等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群臣跪地行大禮,聲音整齊而洪亮。冊封太子典禮至此圓滿結束,這繁瑣的典禮進行了整整一天。
時至傍晚,夕陽的餘暉灑在宮殿之上,增添了一抹溫暖的色彩。趙立慶讓趙署迴隨園,自己則來到後宮坤寧殿。
皇後種雲思早已等候多時,見到皇帝到來,連忙躬身行禮:“陛下,臣妾已準備好飯食,皇兒怎麽沒跟您一起過來?”
趙立慶擺了擺手,走到飯桌旁坐下,緩緩說道:“朕讓他迴隨園去了,讓人把飯食送來。”
很快,飯菜便擺滿了餐桌,香氣四溢。種雲思邊給趙立慶夾菜邊說:“陛下,署兒已經正式冊封為太子,以後您作何打算?”
趙立慶邊吃邊迴應道:“東華門內南邊那塊地方有些荒廢的房子,朕打算全部拆掉,重建一座東宮,等建好後再讓太子搬過去,到時也方便讓他參與一些朝政。”
種雲思微微點頭,又說道:“陛下,署兒冊封為太子,其他皇子也有幾個年紀差不多的,按理說也該得到冊封。這些日子後宮其他姐妹常來坤寧殿走動,言語間都有些期許。”
自古皇權的爭奪便是血淋淋的,趙立慶有眾多兒子,對此也考慮過許多次。他不想按祖製將兒子們當廢物養在汴京城裏,而是打算另尋出路。畢竟這天下如此之大,大宋的人口會越來越多,到時候可以將一部分人移至美洲和大洋洲去。
趙立慶吃了幾口菜,緩緩迴應道:“這事朕另有安排。”
兩人便不再多言,默默吃完了飯。趙立慶坐了一會兒,便離開坤寧殿,來到秀春閣。
張芳柔已經懷孕好幾個月,肚子高高隆起。看到皇帝到來,她連忙起身行禮:“拜見陛下。”
“身子不方便就不用行禮了,來,坐下。”趙立慶一把扶住她, 讓她坐下後,自己也在旁邊坐下。
最近這幾個月,趙立慶經常過來看望張芳柔,與她聊天,有時還陪她一起吃飯。張芳柔也漸漸想開了,畢竟這個皇帝真的是在為天下的百姓做事,自己父親的日月教也確實做了很多壞事。
看到趙立慶神情有些疲憊,張芳柔關心地說道:“陛下,您要多休息,臣妾看您一臉的倦容。”
趙立慶感歎道:“今天舉行冊封太子典禮,朕忙了一整天,是有些疲憊。”
張芳柔撫摸著自己的肚子,嘟囔道:“也不知道是個男孩還是女孩,要是男孩的話,我可不想自己的孩子成為混吃等死的廢物。”
她倒是對皇位沒有什麽想法,但全天下都知道大宋的皇子除了當皇帝,其他的都在汴京當豬養。作為母親,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
“哈哈…… 朕怎麽可能讓自己的孩子當廢物,除非真是爛泥扶不上牆,朕心中早就有計較。” 趙立慶伸手摸了摸她的肚子,眼神中充滿了期許。
這時,秦良端著茶進來,躬著身將茶放在趙立慶身旁的茶幾上。一般這種事不用他親自做,但他怕皇帝忘了自己這個人的存在,每次皇帝一到秀春閣,總是找機會在皇帝麵前晃悠。
趙立慶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說道:“秦良,這些日子把張昭容照顧的挺好,朕就再給你一次機會。除了繼續幹好原來的差事,四海貿易那邊已經把味精研發出來,準備在各地建作坊投入生產,你把這事也盯緊了。”
秦良感激涕零,跪下磕頭:“謝陛下恩典,奴婢一定把差事辦好。”
“好啦,起來說話。” 趙立慶微微頷首。
“謝陛下。” 秦良站起來,躬身佇立著。
趙立慶放下茶杯,接著說道:“味精雖然是好東西,能讓飯食更有滋味,但不像鹽那樣是必需品。選幾處海邊比較容易得到原材料的地方建作坊就行,朕隻有一個要求,就是讓我大宋百姓都能吃得起。”
“是,陛下,奴婢一定按您的旨意把事辦好。” 秦良恭敬地迴應道。
“這些日子宮裏跟四海貿易的聯係,都是邱業自己在跑來跑去,他的事務較多,有時候也忙不過來。你盡快把那些事接手,下去準備一下吧。” 趙立慶吩咐道。
“是,陛下,奴婢告退。” 秦良躬身退出,心裏五味雜陳。在這秀春閣伺候人幾個月,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張芳柔把頭靠在趙立慶肩上,柔聲道:“陛下,您讓他離開這裏,不怕我想不開了?”
趙立慶扭頭在她的額頭親了一口,微笑著說道:“你舍得了孩子嗎?現在還舍得離開朕嗎?”
張芳柔的一點小心思被說破,頓時臉色一片羞紅。
趙立慶想起一個事,問道:“你聽說過一個叫沈百善的人嗎?”
張芳柔微微思索,說道:“這人臣妾見過,以前跟父親經常有來往,是做海貿的商人,名下有幾條海船。陛下怎麽知道這個人?他好像不是日月教的人吧。”
“沒什麽,此人可能有幫一些走私貨物的商人運貨,朕就是隨口問問。” 聽到張芳柔這樣說,趙立慶就明白是怎麽迴事了,這個沈百善及其手下的那些死士,應該是方友章當年手下的另一條暗線,隻是張芳柔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