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善君和福平君兩兄弟還沉浸在失去兄長的悲傷之中,許堅和金太應則先走出來了,開始謀劃起接下來的計劃。


    許堅建議福善君代替已經不幸犧牲的兄長福昌君,擔任領袖。


    麵對許堅的建議,福善君一開始有些心不在焉,但最終現實的緊迫還是讓他下定了決心,斯人已逝,唯有堅持奮鬥,才能告慰兄長在天之靈。


    “首要任務,與破虜軍建立聯係,請求外援,共同對抗李棩。”福善君從悲傷中迴過神來,第一時間就是采納金太應的建議。


    現在政變已經擺到台麵上,可以預見的是,國王李棩一定會盡快排除軍隊進攻慶尚道。畢竟慶尚道不同於濟州島,濟州島和朝鮮半島之間還有一道海峽阻隔,而慶尚道可是半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實除了在濟州島的破虜軍之外,還有忠清道的勢力可以利用,要知道在南征軍進攻濟州島的時候,忠清道可以說是光明正大地在劃水,後來甚至還有許多忠清道的義士加入了破虜軍。


    很明顯,忠清道是在對抗李棩的過程中一個可以爭取的地方。


    但無論是福善君還是金太應,都默契地略過這裏。


    忠清道和慶尚道雖然挨得近,但是地方之間的矛盾卻比較大,想要聯合起來,難度頗高。


    商議既定,福善君首先派遣士卒將正在往漢城複命的使團追迴來,同時緊急派出使者奔赴濟州島,要求李逸瀾履行當初的約定。


    當時張炯去濟州島,除了明麵上的撮合王廷與破虜軍之間的和談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便是爭取在政變過程中破虜軍的支持。


    現在正是需要破虜軍來支援的時候了。


    ............


    濟州。


    福善君派來的使者已經被送去客棧休息,李逸瀾則和宋時烈、柳馨遠和曾勝三人緊急商量。


    福昌君、張炫和許堅等人的政變計劃,李逸瀾等破虜軍的高層都知道,但當初隻是當作其中一個可能,並沒有太過重視。


    畢竟想要推翻李棩,並不是一件可以輕易完成的事情。


    漢城的事態發展,基本符合李逸瀾、宋時烈等人之前的推演,盡管對於當晚的細節還不算清楚,但是最終失敗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不過福善君、許堅和金太應等人在慶尚道的舉事成功,卻有些令破虜軍高層意外,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控慶州,的確是一個不小的勝利。


    隻不過,按照之前的約定,破虜軍隻是同意與福昌君等政變者合作,但是並沒有明確的支援任務。而同時破虜軍剛剛和朝鮮王廷簽訂了一份效力未明的和談協議,協議中可是約定雙方罷戰的。


    雖然這個協議還沒有經過朝鮮國王李棩和破虜軍提督李逸瀾兩人確認,從法理上還沒有正式生效,但事實上已經流傳在朝鮮各地,如果貿然參戰難免還是有失信之嫌。


    當然,破虜軍高層們主要考慮的,還是參戰與否的利弊,相比起虛無縹緲的聲望,大家還是更在意實際好處。


    ................


    利用這段休戰的時間,破虜軍完成了休整,擴編和訓練新兵等計劃,可以說已經從戰爭中恢複過來並且有一定發展。


    從整個濟州島的發展來看,形勢也是一片大好。林寅觀率領的船隊,逐漸開拓了除了糧草之外的新業務,主要還是服務於破虜軍官方的需求。


    而進駐旌義港口的船主們,則將旌義港口當成了第二個長崎,除了滿足濟州島本地的需求之外,國際貿易也正在慢慢發展。


    可以預見,按照現在的形勢,濟州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這個時候,是否有必要參與到福善君、許堅等人的這個爛攤子裏呢?


    在場的四人意見並不統一。


    除了還沒有表態的李逸瀾之外,其他三人分別提出了三種不同的意見。


    宋時烈旗幟鮮明地支持參戰,在他看來,這是破虜軍突破海峽限製,將勢力擴展到朝鮮半島上的大好機會。


    作為曾經山黨的領袖,同時也是當時王廷中北伐論的首倡者,宋時烈並不甘心於在濟州島待太久,他的目標是整合整個朝鮮的力量。


    柳馨遠對於出兵參戰的積極性倒是不高。在崇尚實學的柳馨遠心目中,反清複明重要,但是民眾的生活福祉才是最重要的。


    這些日子來,濟州島蒸蒸日上,民眾的生活有了很明顯的改善,尤其是對比起朝鮮半島上的情況,這樣的美好生活更是顯得來之不易。


    但是,一旦再次參與戰爭,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普通百姓的生活,這就讓柳馨遠對於參戰興趣不高了。


    曾勝作為軍方的代表,態度卻出乎意料十分堅定——不參戰。


    作為一名老兵,以及現在的破虜軍高級將領,曾勝主要是從自己對於福昌君手下戰力的了解程度進行考慮。


    金太應手中掌控著部分禁軍,以及大部分的慶尚道本地部隊,也是曾勝重點觀察的對象。


    金太應此時雖然是福善君勢力中不可或缺的槍杆子,也是福善君等人掌控濟州的最大功臣,但是在兩個月前,金太應可是貨真價實的禁軍統領,是南征軍中的高層將領,是破虜軍的老對手。


    而一個月前,曾勝還在忠清道的西海岸和金太應派遣的先頭部隊進行了一次戰鬥,差點還沒能從忠清道中逃出來。


    因此,首先從第一印象上曾勝對於金太應就沒有太好的印象。


    當然,一項重大的決策不能依靠個人喜好進行決定,於是曾勝還提出來福善君戰力存在的第二個問題——指揮混亂。


    金太應手中的直係部隊隻有一部分禁軍,其餘主要是南征軍解散後,金太應借著追擊曾勝突襲部隊的理由,暫時接手的慶尚道本地軍隊。


    在相安無事的時候,這些軍隊或許還能夠聽從金太應調度,但現在金太應等人進行的可是政變之事,說得難聽一點,其實就是謀逆了。


    在這種情況下,金太應對於軍隊的掌控力還有多少,值得懷疑。即使能夠維持表麵的控製,這些軍隊的戰鬥力有多少,也存在疑慮。


    ............


    三個人三個意見,其中曾勝和柳馨遠兩人雖然理由不一,但是都傾向於不參戰。


    接下來,便輪到李逸瀾做出最後決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漂流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嵐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嵐翊並收藏大明漂流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