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幾人中的地位最低,但是張炫這幾十年來一直往返於北京和漢城,所見過的世麵比福昌君和許堅等王室子弟以及世家子弟要多上不少,這個時候張炫洋洋灑灑說著自己的見解,看上去確實頭頭是道。


    “其實還有第三個可能,”介紹了留在漢城政變和出走慶尚道的兩個方案之後,張炫的感覺也上來了,繼續說道,“那就是兩手準備,留在漢城一部分,另一部分則提前到慶尚道。”


    “一旦事成,在慶尚道的軍隊便可入漢城勤王,而萬一事敗,我們的計劃也不至於完全覆滅。”


    “隻是,這樣就需要分散我們的力量,而且雙方的溝通必須保持十分暢順才行。”


    張炫並沒有明確指出來誰應該留在漢城,誰應該前往慶尚道,畢竟這話說出來容易得罪人。再者,這個第三方案,其實在張炫的心目中並不是最優解,這也是他將這個方案留到最後說的原因。


    不過,出乎張炫意料的是,福昌君倒是比較認同他提出來的第三個方案,認為這樣比較穩妥。


    福昌君一般不表態,因此他的表態反而更有力度,既然福昌君已經這麽決定,張炫也不好再反對,畢竟這個方案也是他自己提出來的。


    在這個方案的基礎上,眾人進一步討論了方案實施的細節,同時劃定了各人的職責——福昌君、張炫留在漢城,福善君、福平君和許堅迴慶尚道。


    一開始張炫還有些擔心,福善君和許堅兩人之間能不能互相接納,但是很快他就看到兩人興奮地討論著到慶尚道之後的計劃,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看到這樣的情形,張炫也解開了疑慮,或許是年輕人氣頭上來得快,平息的也快吧。


    現在的張炫倒是對福昌君刮目相看,當初既然選擇了參與政變計劃,張炫自己是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了,但沒想到福昌君也有勇氣,留在漢城等待時機,而將自己的兩個弟弟送到相對安全的地方去。


    看到大家的表現,張炫心中多了幾分安定,信心也提高了不少。


    雖然大家都有政治投機的成分,但想要最終成功,隻有投機意識而沒有犧牲精神,那是萬萬不行的。


    計劃基本確定之後,時間也不早了。


    許堅最先告辭,算算時間,許積和張炯應該也從宮中出來了,許堅需要趕在他們迴到客棧之前先行迴到客棧等候,這樣才不會在許積麵前引起猜疑。


    要是讓許積知道許堅正千方百計地走一條和自己完全不同的道路,那許堅恐怕就得出師未捷身先受困了。


    ..........


    在熟悉道路的張炫府裏的管家帶領下,許堅抄近道迴到了客棧,甚至還有時間換了一件衣服,捧起一本書,泡了一杯熱茶,一副悠然等候的樣子。


    許堅的目光雖然停留在紙張上,但是心神早已經飄到了千裏之外,想著迴到慶尚道之後,他應該如何接應上福善君和福平君兄弟,想到應當如何和金太應溝通交流出兵時機,想到萬一福昌君和張炫在漢城的行動失敗之後,接下來應該如何去做。


    在自己獨處的這一點點時間裏,許堅想了很多很多。


    “許公子,我們迴來了。”不知道過了多久,張炯的招唿聲將許堅從思考中拉了迴來。


    一旁的許積似乎有些不滿意,責備道:“一天天的想什麽,剛才喚你都沒聽到。”


    許堅連忙站起身來迎接自己父親,問起此次進宮的情況。


    在宮中和國王李棩說了很久,許積隻覺得口幹舌燥,而且他此時的精力也沒有三十年前這麽好了,坐著隻顧喝水,一時間也沒有迴應許堅的關心。


    看到許堅站在父親身旁沒有得到迴應,看上去頗有些手足無措的樣子,張炯連忙出來解圍,向許堅詳細說了這次進宮的情況。


    相比起許積,張炯自然知道許堅問起進宮後情況的真實目的,因此在介紹的時候講得很詳細,其實就是在許積的眼皮子底下溝通情報了。


    ..........


    總的來說,這次許積和張炯的入宮之行還是十分順利的。


    國王李棩在內殿接見了兩人,詳細詢問了破虜軍提出來的和談要求。


    李棩尤其關注濟州島目前的情況,張炯也沒有誇大,基本如實地匯報了他在濟州島那幾天中的所見所聞。


    破虜軍兵力和軍事上的部署,張炯並不十分清楚,自然也沒有辦法向李棩說明。但是僅僅從張炯對於濟州府城以及濟州島上普通村莊的情況描述上看,這個一個月多前還在經曆戰事的地方,正在快速地恢複生機。


    別的不提,單純隻是糧食供應充足這一條,就足以讓李棩心生羨慕了。


    了解到破虜軍主要從日本采購糧食之後,李棩頗有些心動,但考慮到國內對於日本的態度,這事也沒有辦法實行。


    與百廢待興的濟州島和事業草創的破虜軍不同,李棩現在治理的是一個已經有數百年曆史的王朝,許多曆史的因素束縛了他的手腳。


    比如以國家名義向日本購糧,這一點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李棩最多也隻是思考如何利用商人來作為中轉商,向日本購糧。


    然而朝鮮的對外貿易,除了向明、清的朝貢之外,基本上很少有其他的形式,至今更是沒有形成專門從事外貿的商人團體。


    聽了張炯的描述,李棩雖然知道這是一個好點子,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饑荒問題的解決,除了等待天公開恩之外,或許就隻剩下向清廷求助這一招了。李棩將饑荒的事情先放下,重新開始談起和談條件來。


    “首先承諾互不侵犯。”李棩心裏也已經打好了腹稿,其實聽了破虜軍的要求,李棩心中也比較滿意,此時隻是爭取更多利益而已,“其次,遣返從忠清道、全羅道和慶尚道逃到濟州島的民眾。”


    張炯顯得有些意外,抬起頭看了一眼李棩,隨後又連忙低下頭來。


    “嗬,寡人不傻。”李棩看到張炯的反應,內心冷笑。


    李棩其實對於邊境的這些逃民現象一清二楚,隻是現象太過普遍,存在官民心照不宣的現象,直接下禁令作用不大,處理官員又打擊麵太廣,便隻好睜隻眼閉隻眼,現在正好拿出來作為和談的條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漂流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嵐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嵐翊並收藏大明漂流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