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瀾親自披掛上陣,雖然沒有到第一線和朝鮮禁軍作戰,但也出現在了第二防線後麵,將破虜軍的將旗插在了自己身邊。
開戰一個月來,這是李逸瀾第一次將自己的將旗插在這麽靠前的位置,這既顯示了這次戰鬥的形勢之嚴峻,同時也展現了李逸瀾與陣地同在的決心。
柳馨遠、方治和其他的將領,此時也都走出了中軍大帳,親自到了陣地上。這是一次不能再退的戰鬥,將領們非但不能退,還要走出自己平時坐鎮指揮的軍帳,來到戰場中。
原本因為敵軍兵力龐大而難免有些驚慌的破虜軍士卒們,此時看到提督和其他高級將領都來到接近前線的地方,做好了和敵軍進行白刃戰的準備,即使心中還有些害怕,但也隻能硬著頭皮留下來了。
在破虜軍上下的軍心稍微穩定之後,原先陣地上的戰術布置開始逐漸顯現出了作用。
.......因為戰船剛進港時受到的連續炮擊,再聯想起之前南征軍其他部隊這麽多次進攻都以失敗告終,白昊憲原本心中還擔心破虜軍陣地會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
但是隨著戰事的推進,前鋒士卒的進展之快,又讓白昊憲心中的擔憂逐漸消退。
金太應此時站在白昊憲身邊,也是笑著說道:“我知道地方軍隊疲弱不堪,但沒想到竟然已經淪落到了這種地步。”
“破虜軍雖然陣地布置得頗有章法,但是我們的前鋒衝刺的時候,隻需要稍稍分開便可以避開對方絕大多數的炮擊,看上去並沒有申方洋、趙俊博所說的那樣可怕啊。”
白昊憲點點頭,這也是他感覺到疑惑的地方。忠清道的軍隊在劃水,白昊憲心知肚明,但是難道申方洋和趙俊博也一直在給破虜軍放水?
按理來說是沒有理由的,申方洋身為全羅道兵馬節製使,對濟州失守負有重大責任,收複濟州應該是他將功補過的最好機會;而趙俊博背後站著的是慶尚道的南人黨,更沒有理由在這裏跟李逸瀾放水才對。
照這麽說,看來真的是申方洋和趙俊博兩人麾下的地方軍疲弱不堪了?
白昊憲歎了口氣:這次的濟州舉義,徹底暴露了朝鮮地方守備的不堪一擊。要是沒有禁軍的話,恐怕還真的讓破虜軍給逃過一劫了。
所幸這次白昊憲和金太應主動請戰,讓禁軍加入其中,否則恐怕還是拿不下來。
白昊憲和金太應兩人站在位於隊列後排的船隻中,處於破虜軍火炮的打擊死角中,此時無需擔心受到打擊。
不過這同樣也有弊端,比如說他們看戰場的視線就受到一定的阻擋了。正當兩人看著禁軍前鋒迅速接近敵軍陣地,並為此而感到欣慰的時候,前方船隻上傳來了士卒們的驚唿:
“敵軍第一防線後還布有壕溝,我方前鋒有不少都陷進去了!”
白昊憲吃了一驚,剛想要命令船隻靠近一點,以便他清晰看到戰場的全貌,還沒等他命令說出口,半山腰上的破虜軍陣地又轟來了幾發炮彈。
雖然這幾發炮最終都沒能命中白昊憲和金太應所在的主船,但是幾乎都命中了主船前方的幾艘板屋船。
好在板屋船“皮糙肉厚”,沒有被這幾發炮彈直接給轟趴下,但是甲板上的士卒們還是有不少因為躲閃不及而遭殃的。
如果不是主船和半山腰上破虜軍火炮陣地的距離夠遠,恐怕這個時候遭殃的就可能是白昊憲和金太應了。
更重要的是,這是破虜軍的一個警告,或者說是威脅:想要靠近戰場,就得承受火炮攻擊的風險。
“這就是他們手中的紅夷大炮?”白昊憲喃喃道,“射程竟恐怖如斯。”
即使是之前一直不把破虜軍放在眼裏的金太應,此時神情也變得嚴肅起來。三十年前,南漢山城下紅夷大炮之威,兩人都未曾忘記。
通過申方洋的報告,兩人也早已經知道破虜軍書中有紅夷大炮這個事實。隻是在後來的戰報中,紅夷大炮出現的頻率就越來越少,以至於最後消失了。
當時南征軍的眾將做出的猜測,基本上傾向於兩種可能,其一是紅夷大炮已經在此前的某次戰鬥中被摧毀了,其二則是紅夷大炮的炮彈不足,故而在此後的戰鬥中絕少使用。
久而久之,南征軍幾乎也不再重視破虜軍的這門紅夷大炮了。直到此時,紅夷大炮重出江湖,這才引起了白昊憲和金太應兩人的關注。
“從炮彈墜落的地點和距離,以及時間上看,恐怕破虜軍還不止一門紅夷大炮!”白昊憲判斷道。
金太應麵色凝重,點點頭,下達了新的命令:“繼續支援岸上先鋒,同時船上火炮對準敵方火炮陣地,靠近給我轟!”
專職傳令的士卒有些愕然地看向金太應,又看看白昊憲,沒有第一時間傳令。
白昊憲瞪了他一眼,斥道:“愣著幹嘛,趕緊傳令啊!”
士卒被吼得嚇了一跳,連忙去大聲傳令,同時讓同伴揮動將旗,錘響戰鼓。很快,一艘船接著一艘船上,都是傳令兵此起彼伏的聲音。
戰鼓擂響,原本大部分靠得比較後的板屋船,在金太應的命令下開始繼續前進,並同時將火炮嚐試瞄準半山腰上的敵軍火炮陣地。
趁著四下無人,白昊憲這才提出了自己的異議:“對方火炮的射程要比我們的遠,除了已經靠岸的幾艘船是沒有辦法外,其餘戰船現在靠近和敵軍對轟,損失肯定比較大。”
金太應緊皺著眉頭說道:“確實,這樣做的損失比較大,但這是我們能夠最快速解決對方火炮威脅的辦法了。”
其實讓白昊憲感覺到不滿的,不僅是金太應這道命令本身,還有金太應沒有征求自己意見就發令的行為。
雖然從品級上看,這兩人互不統屬,但是按照朝野默認順序,以及此時督師鄭致和每次點將時的順序,都把白昊憲放在金太應的前麵。
這時金太應直接發令,最終還是令白昊憲心中留了一個疙瘩。
開戰一個月來,這是李逸瀾第一次將自己的將旗插在這麽靠前的位置,這既顯示了這次戰鬥的形勢之嚴峻,同時也展現了李逸瀾與陣地同在的決心。
柳馨遠、方治和其他的將領,此時也都走出了中軍大帳,親自到了陣地上。這是一次不能再退的戰鬥,將領們非但不能退,還要走出自己平時坐鎮指揮的軍帳,來到戰場中。
原本因為敵軍兵力龐大而難免有些驚慌的破虜軍士卒們,此時看到提督和其他高級將領都來到接近前線的地方,做好了和敵軍進行白刃戰的準備,即使心中還有些害怕,但也隻能硬著頭皮留下來了。
在破虜軍上下的軍心稍微穩定之後,原先陣地上的戰術布置開始逐漸顯現出了作用。
.......因為戰船剛進港時受到的連續炮擊,再聯想起之前南征軍其他部隊這麽多次進攻都以失敗告終,白昊憲原本心中還擔心破虜軍陣地會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
但是隨著戰事的推進,前鋒士卒的進展之快,又讓白昊憲心中的擔憂逐漸消退。
金太應此時站在白昊憲身邊,也是笑著說道:“我知道地方軍隊疲弱不堪,但沒想到竟然已經淪落到了這種地步。”
“破虜軍雖然陣地布置得頗有章法,但是我們的前鋒衝刺的時候,隻需要稍稍分開便可以避開對方絕大多數的炮擊,看上去並沒有申方洋、趙俊博所說的那樣可怕啊。”
白昊憲點點頭,這也是他感覺到疑惑的地方。忠清道的軍隊在劃水,白昊憲心知肚明,但是難道申方洋和趙俊博也一直在給破虜軍放水?
按理來說是沒有理由的,申方洋身為全羅道兵馬節製使,對濟州失守負有重大責任,收複濟州應該是他將功補過的最好機會;而趙俊博背後站著的是慶尚道的南人黨,更沒有理由在這裏跟李逸瀾放水才對。
照這麽說,看來真的是申方洋和趙俊博兩人麾下的地方軍疲弱不堪了?
白昊憲歎了口氣:這次的濟州舉義,徹底暴露了朝鮮地方守備的不堪一擊。要是沒有禁軍的話,恐怕還真的讓破虜軍給逃過一劫了。
所幸這次白昊憲和金太應主動請戰,讓禁軍加入其中,否則恐怕還是拿不下來。
白昊憲和金太應兩人站在位於隊列後排的船隻中,處於破虜軍火炮的打擊死角中,此時無需擔心受到打擊。
不過這同樣也有弊端,比如說他們看戰場的視線就受到一定的阻擋了。正當兩人看著禁軍前鋒迅速接近敵軍陣地,並為此而感到欣慰的時候,前方船隻上傳來了士卒們的驚唿:
“敵軍第一防線後還布有壕溝,我方前鋒有不少都陷進去了!”
白昊憲吃了一驚,剛想要命令船隻靠近一點,以便他清晰看到戰場的全貌,還沒等他命令說出口,半山腰上的破虜軍陣地又轟來了幾發炮彈。
雖然這幾發炮最終都沒能命中白昊憲和金太應所在的主船,但是幾乎都命中了主船前方的幾艘板屋船。
好在板屋船“皮糙肉厚”,沒有被這幾發炮彈直接給轟趴下,但是甲板上的士卒們還是有不少因為躲閃不及而遭殃的。
如果不是主船和半山腰上破虜軍火炮陣地的距離夠遠,恐怕這個時候遭殃的就可能是白昊憲和金太應了。
更重要的是,這是破虜軍的一個警告,或者說是威脅:想要靠近戰場,就得承受火炮攻擊的風險。
“這就是他們手中的紅夷大炮?”白昊憲喃喃道,“射程竟恐怖如斯。”
即使是之前一直不把破虜軍放在眼裏的金太應,此時神情也變得嚴肅起來。三十年前,南漢山城下紅夷大炮之威,兩人都未曾忘記。
通過申方洋的報告,兩人也早已經知道破虜軍書中有紅夷大炮這個事實。隻是在後來的戰報中,紅夷大炮出現的頻率就越來越少,以至於最後消失了。
當時南征軍的眾將做出的猜測,基本上傾向於兩種可能,其一是紅夷大炮已經在此前的某次戰鬥中被摧毀了,其二則是紅夷大炮的炮彈不足,故而在此後的戰鬥中絕少使用。
久而久之,南征軍幾乎也不再重視破虜軍的這門紅夷大炮了。直到此時,紅夷大炮重出江湖,這才引起了白昊憲和金太應兩人的關注。
“從炮彈墜落的地點和距離,以及時間上看,恐怕破虜軍還不止一門紅夷大炮!”白昊憲判斷道。
金太應麵色凝重,點點頭,下達了新的命令:“繼續支援岸上先鋒,同時船上火炮對準敵方火炮陣地,靠近給我轟!”
專職傳令的士卒有些愕然地看向金太應,又看看白昊憲,沒有第一時間傳令。
白昊憲瞪了他一眼,斥道:“愣著幹嘛,趕緊傳令啊!”
士卒被吼得嚇了一跳,連忙去大聲傳令,同時讓同伴揮動將旗,錘響戰鼓。很快,一艘船接著一艘船上,都是傳令兵此起彼伏的聲音。
戰鼓擂響,原本大部分靠得比較後的板屋船,在金太應的命令下開始繼續前進,並同時將火炮嚐試瞄準半山腰上的敵軍火炮陣地。
趁著四下無人,白昊憲這才提出了自己的異議:“對方火炮的射程要比我們的遠,除了已經靠岸的幾艘船是沒有辦法外,其餘戰船現在靠近和敵軍對轟,損失肯定比較大。”
金太應緊皺著眉頭說道:“確實,這樣做的損失比較大,但這是我們能夠最快速解決對方火炮威脅的辦法了。”
其實讓白昊憲感覺到不滿的,不僅是金太應這道命令本身,還有金太應沒有征求自己意見就發令的行為。
雖然從品級上看,這兩人互不統屬,但是按照朝野默認順序,以及此時督師鄭致和每次點將時的順序,都把白昊憲放在金太應的前麵。
這時金太應直接發令,最終還是令白昊憲心中留了一個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