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耽仁從濟州府迴來了,跟著過來的還有兩名朝鮮官員,判官崔鎮南和官學監理李德山。有了精通漢語和李德山作為翻譯,李逸瀾這次便不用再耗費諸多口水。
崔鎮南奉濟州牧使洪宇亮的命令,前來猊來裏浦口,第一個任務就是初步核驗漂流人的身份。
和上次一樣,這次的交談也是安排在浦口附近的亭子裏。
陳得重操舊業,鄭重將《大統曆》交到崔鎮南的手上。隻不過這次讓陳得有些失望的是,來自濟州府的判官崔鎮南,可沒有像座主金耽仁那樣給麵子。
倒是那個來幫忙翻譯的李德山,臉上看上去十分激動,但此時崔鎮南尚未發話,他也不好擅自說些什麽。
崔鎮南雙手接過《大統曆》後,認真翻閱起來,臉上卻看不出什麽表情。
片刻之後,崔鎮南抬起頭來,點點頭,讓李德山幫忙翻譯道:“崔某沒見過什麽世麵,雖然這《大統曆》我看上去像是真的,但是仍然不敢擅自決斷。”
“不知道林船主是否能讓我們登船一看?”
林寅觀望了一眼李逸瀾,看見他也微微點頭,當即便答應下來。
......
“崔判官,十分抱歉,船裏位置不夠,隻有你和李德山監理可以上來。”李逸瀾嘴上雖然說著抱歉,但是語氣卻十分堅定,不容置疑。
有了李德山作為翻譯,李逸瀾重新說迴官話,主要是方便自己人能夠第一時間領會意思。
就如同此時,當崔鎮南還在聽著李德山給自己翻譯時,方治已經帶著十幾個士卒、家丁,越過了崔鎮南和李德山,不動聲色地攔住了後麵的十幾名朝鮮衙役。
方才看上去顯得古井無波的崔鎮南,這個時候瞪大了雙眼,看著方治等人大搖大擺地從自己身邊走過。
這種情況倒是出乎崔鎮南的意料之外,“請問這位先生是?”
跟在後麵的金耽仁迴答道:“這位是李逸瀾公子。他是。。。。。。”
金耽仁下意識正想接著說出李逸瀾的身份,但是一時間卻又組織不起語言。
在當時和金耽仁溝通時,李逸瀾更多是承擔翻譯的工作;而到了這次,李逸瀾不用再做翻譯,便在一旁靜靜看著,除了相見時的寒暄外,此番是他今天頭一次開口說說話。
崔鎮南的這個疑惑,不僅讓金耽仁說到一半卡殼,也讓李逸瀾也一下子被問得愣了神。
是啊,自己現在倒是算是一個什麽身份呢?
一時間,空氣變得安靜下來,李逸瀾隻覺得氣氛突然變得尷尬。這個時候,林寅觀麵帶微笑,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李公子是我大明延平王所遣特使,身負使命,全船人皆聽號令。”
林寅觀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李逸瀾臉上露出得道高人般的微笑,看上去使人信服,心裏卻暗暗嘀咕:林寅觀啊林寅觀,你這話倒是把我地位抬得很高了,可接下來又讓我如何去圓呢?
看到眾人的表情,林寅觀背過身來,眼神裏帶著商人獨有的狡黠:“崔判官、李監理,金座主,請上船,看延平王親筆。”
聽到林寅觀這話,崔鎮南震驚之下,倒是把漂流人攔著朝鮮兵丁不給上傳這事給忘了,帶著滿腹的疑惑上了船。
林寅觀走到李逸瀾身旁,低聲道:“待會上船後,李公子和我進船艙。”
......
崔鎮南和李德山等幾個朝鮮人被陳得帶進了用於會議的船艙。李逸瀾則是跟著林寅觀,進了船主的房間。
林寅觀輕車熟路地拿出鑰匙,開了床底下的一個箱子。
隨後,林寅觀從箱子裏拿出來一個匣子。
李逸瀾一眼就看出來,這正是之前暴風雨過後,自己發現並交給林寅觀的那個匣子,裏麵還裝有一封尚未開封的信。
“莫非,這就是延平王親筆?”李逸瀾恍然大悟。
林寅觀點點頭,又搖搖頭,說到:“是,又不是。”
“事實上,這並非是延平王親筆,而是別人所抄寫,書信內容乃是向日本國王借兵。”
“不過這延平王印,卻是真的,此乃一信兩份,以防丟失的緣故。”
李逸瀾明白過來,補充道:“延平王親筆書信,還在他處,這封隻是備份。”
“正是,正是。”
.......
李逸瀾走進會議艙,林寅觀此時跟隨在後麵。
看到兩人迴來,崔鎮南眼睛一亮,趕緊起身迎上來。
方才,李逸瀾和林寅觀還未過來的時候,財副陳得開始向崔鎮南逐一曆數修補船隻所需的材料和工匠。
陳得不愧是幹財務的活,一番列舉下來,不僅讓翻譯的李德山口幹舌燥,也讓崔鎮南頭暈目眩。
盡管崔鎮南早就說了自己沒有權限,必須征求濟州牧洪宇亮的同意,但陳得左耳進右耳出,嘴上倒是沒停過。
因此,此時看到李逸瀾和林寅觀進來,崔鎮南心裏已經沒有了剛上船時的滿腔疑慮,取而代之的是看到救命恩人般的喜悅。
看到陳得朝自己點點頭,李逸瀾心裏也有了底,已經換上船上最好一件衣服的他,清了清嗓子,朝著已經被“得救”的喜悅衝昏頭腦的崔鎮南說道:
“這是我大明延平王殿下親筆書信,寫給日本國王,裏麵寫的是國之大事,崔判官,我這就交給你了,拆封自便。”
聽了李逸瀾這話,崔鎮南頓時又從喜悅中跌落下來,望著李逸瀾雙手捧著的這封書信,腦子裏恢複運轉。
按這群漂流人的說法,延平王乃是大明永曆皇帝所封郡王,賜蟒袍,封招討大將軍。這級別,和我大東國(朝鮮人稱大明為中國,朝鮮在中國之東,故自稱東國)國王一樣啊!
崔鎮南想到這裏,猛然醒悟。此時李逸瀾拿著的這封信,已經不是簡單的一封信了。
如果非要類比,這就相當於是我大東國書!
崔鎮南看向李逸瀾,總感覺這個年輕人的麵無表情的臉上透露出某些深意。
崔鎮南的手伸到一半,又強行縮了迴來。
崔鎮南奉濟州牧使洪宇亮的命令,前來猊來裏浦口,第一個任務就是初步核驗漂流人的身份。
和上次一樣,這次的交談也是安排在浦口附近的亭子裏。
陳得重操舊業,鄭重將《大統曆》交到崔鎮南的手上。隻不過這次讓陳得有些失望的是,來自濟州府的判官崔鎮南,可沒有像座主金耽仁那樣給麵子。
倒是那個來幫忙翻譯的李德山,臉上看上去十分激動,但此時崔鎮南尚未發話,他也不好擅自說些什麽。
崔鎮南雙手接過《大統曆》後,認真翻閱起來,臉上卻看不出什麽表情。
片刻之後,崔鎮南抬起頭來,點點頭,讓李德山幫忙翻譯道:“崔某沒見過什麽世麵,雖然這《大統曆》我看上去像是真的,但是仍然不敢擅自決斷。”
“不知道林船主是否能讓我們登船一看?”
林寅觀望了一眼李逸瀾,看見他也微微點頭,當即便答應下來。
......
“崔判官,十分抱歉,船裏位置不夠,隻有你和李德山監理可以上來。”李逸瀾嘴上雖然說著抱歉,但是語氣卻十分堅定,不容置疑。
有了李德山作為翻譯,李逸瀾重新說迴官話,主要是方便自己人能夠第一時間領會意思。
就如同此時,當崔鎮南還在聽著李德山給自己翻譯時,方治已經帶著十幾個士卒、家丁,越過了崔鎮南和李德山,不動聲色地攔住了後麵的十幾名朝鮮衙役。
方才看上去顯得古井無波的崔鎮南,這個時候瞪大了雙眼,看著方治等人大搖大擺地從自己身邊走過。
這種情況倒是出乎崔鎮南的意料之外,“請問這位先生是?”
跟在後麵的金耽仁迴答道:“這位是李逸瀾公子。他是。。。。。。”
金耽仁下意識正想接著說出李逸瀾的身份,但是一時間卻又組織不起語言。
在當時和金耽仁溝通時,李逸瀾更多是承擔翻譯的工作;而到了這次,李逸瀾不用再做翻譯,便在一旁靜靜看著,除了相見時的寒暄外,此番是他今天頭一次開口說說話。
崔鎮南的這個疑惑,不僅讓金耽仁說到一半卡殼,也讓李逸瀾也一下子被問得愣了神。
是啊,自己現在倒是算是一個什麽身份呢?
一時間,空氣變得安靜下來,李逸瀾隻覺得氣氛突然變得尷尬。這個時候,林寅觀麵帶微笑,用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李公子是我大明延平王所遣特使,身負使命,全船人皆聽號令。”
林寅觀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李逸瀾臉上露出得道高人般的微笑,看上去使人信服,心裏卻暗暗嘀咕:林寅觀啊林寅觀,你這話倒是把我地位抬得很高了,可接下來又讓我如何去圓呢?
看到眾人的表情,林寅觀背過身來,眼神裏帶著商人獨有的狡黠:“崔判官、李監理,金座主,請上船,看延平王親筆。”
聽到林寅觀這話,崔鎮南震驚之下,倒是把漂流人攔著朝鮮兵丁不給上傳這事給忘了,帶著滿腹的疑惑上了船。
林寅觀走到李逸瀾身旁,低聲道:“待會上船後,李公子和我進船艙。”
......
崔鎮南和李德山等幾個朝鮮人被陳得帶進了用於會議的船艙。李逸瀾則是跟著林寅觀,進了船主的房間。
林寅觀輕車熟路地拿出鑰匙,開了床底下的一個箱子。
隨後,林寅觀從箱子裏拿出來一個匣子。
李逸瀾一眼就看出來,這正是之前暴風雨過後,自己發現並交給林寅觀的那個匣子,裏麵還裝有一封尚未開封的信。
“莫非,這就是延平王親筆?”李逸瀾恍然大悟。
林寅觀點點頭,又搖搖頭,說到:“是,又不是。”
“事實上,這並非是延平王親筆,而是別人所抄寫,書信內容乃是向日本國王借兵。”
“不過這延平王印,卻是真的,此乃一信兩份,以防丟失的緣故。”
李逸瀾明白過來,補充道:“延平王親筆書信,還在他處,這封隻是備份。”
“正是,正是。”
.......
李逸瀾走進會議艙,林寅觀此時跟隨在後麵。
看到兩人迴來,崔鎮南眼睛一亮,趕緊起身迎上來。
方才,李逸瀾和林寅觀還未過來的時候,財副陳得開始向崔鎮南逐一曆數修補船隻所需的材料和工匠。
陳得不愧是幹財務的活,一番列舉下來,不僅讓翻譯的李德山口幹舌燥,也讓崔鎮南頭暈目眩。
盡管崔鎮南早就說了自己沒有權限,必須征求濟州牧洪宇亮的同意,但陳得左耳進右耳出,嘴上倒是沒停過。
因此,此時看到李逸瀾和林寅觀進來,崔鎮南心裏已經沒有了剛上船時的滿腔疑慮,取而代之的是看到救命恩人般的喜悅。
看到陳得朝自己點點頭,李逸瀾心裏也有了底,已經換上船上最好一件衣服的他,清了清嗓子,朝著已經被“得救”的喜悅衝昏頭腦的崔鎮南說道:
“這是我大明延平王殿下親筆書信,寫給日本國王,裏麵寫的是國之大事,崔判官,我這就交給你了,拆封自便。”
聽了李逸瀾這話,崔鎮南頓時又從喜悅中跌落下來,望著李逸瀾雙手捧著的這封書信,腦子裏恢複運轉。
按這群漂流人的說法,延平王乃是大明永曆皇帝所封郡王,賜蟒袍,封招討大將軍。這級別,和我大東國(朝鮮人稱大明為中國,朝鮮在中國之東,故自稱東國)國王一樣啊!
崔鎮南想到這裏,猛然醒悟。此時李逸瀾拿著的這封信,已經不是簡單的一封信了。
如果非要類比,這就相當於是我大東國書!
崔鎮南看向李逸瀾,總感覺這個年輕人的麵無表情的臉上透露出某些深意。
崔鎮南的手伸到一半,又強行縮了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