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幾個侍女應了,便忙忙地往隔間的佛堂走。
虞老夫人又急急地追加了一句:“記得先洗手,小心冒犯了菩薩。”
“是。”
幾個侍女又迴身應道。
虞琬寧瞧著眼前的這番忙亂,不由地在心底發出不屑地一哂。
看來這位老太太的禮佛之心,也並不算如何虔誠嘛。
既是禮敬菩薩,那麽不管是木頭雕的、泥塑的、石頭鑿的,那便都是菩薩。
何必得了一尊白玉觀音像,便忙不迭地要將原先供了十多年的青玉菩薩像搬出去棄了。
那麽她敬的,到底是更值錢的原材料,還是真正的菩薩呢?
就她這個樣子,還指望著觀音菩薩保佑她長壽安康,當真是癡人說夢了。
我若是菩薩,便必定不會理她。
直到換好了觀音像,又換了供品香燭,虞老夫人虔心下拜一番之後,方才心滿意足地出來。
然後看著肯前的庶兒媳,便也覺著順眼了些許,難得地給了虞夫人一張好臉。
笑道:“行了,今兒個都忙,都挺累著的,你快別站著伺候了,坐下罷,真是難得你們兩口子這份兒心了。”
虞淑寧瞧著眼前的情形,一口氣憋在胸口,吐也吐不出來,咽也咽不下去,噎得她直翻白眼。
瞧著臉色發綠的虞淑寧,虞琬寧輕笑了一下道:“今日咱府裏貴客不少,所以有句話我得與淑姐姐說清楚,你方才說我阿爹搬出虞府便是不孝,這話可大錯特錯了……”
“本來就是,我哪裏說錯了?”
不待虞琬寧說完,虞淑寧便大聲打斷道:“叔父不肯伺候孫母,搬離虞府總是事實,我哪句說得不對了?”
“自然是不對的。”
虞琬寧好整以暇地看著虞淑寧道:“當初我阿爹出征北疆,大勝歸來,是當今皇帝陛下親旨賞了大將軍府,我阿爹才與阿娘搬出虞府,挪進大將軍府的,淑姐姐,那可是皇上的旨意的,天下何人敢違逆不尊?便是我阿爹再不舍得祖母,也得遵旨搬遷呀。
今日府中貴客眾多,你說出這樣的話來,若是傳到外麵,再傳到皇上耳朵裏,你叫皇上怎麽想?豈非是讓皇上覺著虞府對他的這個恩旨懷有怨懟之心?你如此說話,不隻是無腦,更是膽大包天,為虞府招禍。”
屋中相陪的幾位貴婦聽著虞琬寧的話,一個個皆低頭喝茶,半點聲兒也不敢出,畢竟這樣的渾水,沒人願意,也沒人敢去趟。
“我……”
虞淑寧被虞琬寧說得張口結舌,好半晌說不出話來。
她原隻是因為今日憋了一肚子氣,尋個由頭找人撒氣罷了,哪裏知道隻是隨口一句話,竟是這樣嚴重的麽?
她一時有些無措,不由自地主便轉頭去看祖母。
老太太人老遲鈍,原本也沒覺著虞淑寧說的話有什麽問題,其實還聽得十分舒暢,覺著是孫女替她出庶子庶媳不在她膝前伺候的一口氣。
然而聽了虞琬寧的話,一時又覺著虞琬寧說得十分有理。
這樣的話若當真傳到皇帝的耳朵裏,皇帝若是不悅,便連著著她的女兒,虞皇後臉上也不好看。
而整個虞家,又都指望著虞皇後,才能有這潑天富貴,旁的什麽錯都能犯,唯獨這方麵,萬萬不可有一絲錯處。
如此想著,便是連虞老夫人也覺著心下惴然,狠狠地瞪了虞淑寧一眼,嫌她多嘴多話,口無遮攔。
畢竟這裏這會子這麽多外人呢,若當真傳揚出去,可不得了。
於是她急忙笑了起來道:“都是淑寧這孩子年紀太小,不曉事,說錯了話,皇上對咱虞家當真是皇恩浩蕩,虞氏全族皆感聖恩,隻一心想著忠君為國,報答皇上,怎麽可能會有半點不敬之心?
當初皇上降恩,給德陵賞了大將軍府,這乃是對功臣賢將褒獎,是我虞家天大的榮耀,也是為了讓德陵能專心治軍護國,是聖明之舉,其實這府裏上上下下侍女奴才多得很,侍候我一個老婆子綽綽有餘,哪裏還需要德陵兩口子親自來伺候?
德陵隻管好生辦差,為國盡忠,便是對我這老婆子盡了最大的孝道,不枉我曾精心教導他一場……”
“是呢,老夫人說的是……”
一眾貴婦急忙陪笑附和著。
見終於將場子圓過來,虞老夫人在心裏長長地鬆了一口氣,又想著自己這十多年了,哪裏曾有過這般費心費神的時候,於是不免又沒好氣地瞪了虞淑寧一眼。
虞淑寧:“……”
她也是滿腹委屈啊,她哪知道向來窮酸的叔父這次竟真舍得花這麽大價錢啊……
虞琬寧卻在心底冷笑一聲,說得好聽,什麽叫“精心教導一場”?
當年若不是那已經故去的老祖父,和這位老太太厭棄庶子,虞德陵也不會負氣從軍。
那麽也就不會有今日安定的北疆,不會有今日赫赫顯貴的大將軍府了。
此時倒真會往自己臉上貼金,我呸,真不要臉……
這一場刀劍無形的爭論,虞琬瑤並沒怎麽聽得懂,隻是一臉不明所以地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
直到最後,聽著虞老夫人似是誇讚了虞德陵,她便也跟著笑開了。
然而卻迎來虞淑寧一記冷眼。
虞琬瑤:“……”
我招誰惹誰了?
一道陪著說話的親友貴婦中,有一位徽州楚巡撫的夫人,這位不是外人,正是虞老夫人的小姑子,這次特意進京來給長嫂賀壽的。
按輩份,虞琬寧這一輩的孩子得稱她一聲姑祖母。
這位姑祖母早年嫁了一位朝中才俊,這些年外放做官,已是封疆大吏,雖然這次特意進京賀壽,但實際上,這兩姑嫂倆當年是十分不合的。
楚夫人未出閨時,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寵溺非常,嬌慣成性。
而虞老夫人進嫁門後,卻是個驕橫霸道的性子,因此姑嫂倆人便是誰也看不慣誰,素來喜歡針尖對麥芒的。
後來好不容易小姑子出嫁了,倆人見得少了,但每迴逢年過節小姑子歸寧,姑嫂倆人便少不得要刺兒對方幾句。
幾個侍女應了,便忙忙地往隔間的佛堂走。
虞老夫人又急急地追加了一句:“記得先洗手,小心冒犯了菩薩。”
“是。”
幾個侍女又迴身應道。
虞琬寧瞧著眼前的這番忙亂,不由地在心底發出不屑地一哂。
看來這位老太太的禮佛之心,也並不算如何虔誠嘛。
既是禮敬菩薩,那麽不管是木頭雕的、泥塑的、石頭鑿的,那便都是菩薩。
何必得了一尊白玉觀音像,便忙不迭地要將原先供了十多年的青玉菩薩像搬出去棄了。
那麽她敬的,到底是更值錢的原材料,還是真正的菩薩呢?
就她這個樣子,還指望著觀音菩薩保佑她長壽安康,當真是癡人說夢了。
我若是菩薩,便必定不會理她。
直到換好了觀音像,又換了供品香燭,虞老夫人虔心下拜一番之後,方才心滿意足地出來。
然後看著肯前的庶兒媳,便也覺著順眼了些許,難得地給了虞夫人一張好臉。
笑道:“行了,今兒個都忙,都挺累著的,你快別站著伺候了,坐下罷,真是難得你們兩口子這份兒心了。”
虞淑寧瞧著眼前的情形,一口氣憋在胸口,吐也吐不出來,咽也咽不下去,噎得她直翻白眼。
瞧著臉色發綠的虞淑寧,虞琬寧輕笑了一下道:“今日咱府裏貴客不少,所以有句話我得與淑姐姐說清楚,你方才說我阿爹搬出虞府便是不孝,這話可大錯特錯了……”
“本來就是,我哪裏說錯了?”
不待虞琬寧說完,虞淑寧便大聲打斷道:“叔父不肯伺候孫母,搬離虞府總是事實,我哪句說得不對了?”
“自然是不對的。”
虞琬寧好整以暇地看著虞淑寧道:“當初我阿爹出征北疆,大勝歸來,是當今皇帝陛下親旨賞了大將軍府,我阿爹才與阿娘搬出虞府,挪進大將軍府的,淑姐姐,那可是皇上的旨意的,天下何人敢違逆不尊?便是我阿爹再不舍得祖母,也得遵旨搬遷呀。
今日府中貴客眾多,你說出這樣的話來,若是傳到外麵,再傳到皇上耳朵裏,你叫皇上怎麽想?豈非是讓皇上覺著虞府對他的這個恩旨懷有怨懟之心?你如此說話,不隻是無腦,更是膽大包天,為虞府招禍。”
屋中相陪的幾位貴婦聽著虞琬寧的話,一個個皆低頭喝茶,半點聲兒也不敢出,畢竟這樣的渾水,沒人願意,也沒人敢去趟。
“我……”
虞淑寧被虞琬寧說得張口結舌,好半晌說不出話來。
她原隻是因為今日憋了一肚子氣,尋個由頭找人撒氣罷了,哪裏知道隻是隨口一句話,竟是這樣嚴重的麽?
她一時有些無措,不由自地主便轉頭去看祖母。
老太太人老遲鈍,原本也沒覺著虞淑寧說的話有什麽問題,其實還聽得十分舒暢,覺著是孫女替她出庶子庶媳不在她膝前伺候的一口氣。
然而聽了虞琬寧的話,一時又覺著虞琬寧說得十分有理。
這樣的話若當真傳到皇帝的耳朵裏,皇帝若是不悅,便連著著她的女兒,虞皇後臉上也不好看。
而整個虞家,又都指望著虞皇後,才能有這潑天富貴,旁的什麽錯都能犯,唯獨這方麵,萬萬不可有一絲錯處。
如此想著,便是連虞老夫人也覺著心下惴然,狠狠地瞪了虞淑寧一眼,嫌她多嘴多話,口無遮攔。
畢竟這裏這會子這麽多外人呢,若當真傳揚出去,可不得了。
於是她急忙笑了起來道:“都是淑寧這孩子年紀太小,不曉事,說錯了話,皇上對咱虞家當真是皇恩浩蕩,虞氏全族皆感聖恩,隻一心想著忠君為國,報答皇上,怎麽可能會有半點不敬之心?
當初皇上降恩,給德陵賞了大將軍府,這乃是對功臣賢將褒獎,是我虞家天大的榮耀,也是為了讓德陵能專心治軍護國,是聖明之舉,其實這府裏上上下下侍女奴才多得很,侍候我一個老婆子綽綽有餘,哪裏還需要德陵兩口子親自來伺候?
德陵隻管好生辦差,為國盡忠,便是對我這老婆子盡了最大的孝道,不枉我曾精心教導他一場……”
“是呢,老夫人說的是……”
一眾貴婦急忙陪笑附和著。
見終於將場子圓過來,虞老夫人在心裏長長地鬆了一口氣,又想著自己這十多年了,哪裏曾有過這般費心費神的時候,於是不免又沒好氣地瞪了虞淑寧一眼。
虞淑寧:“……”
她也是滿腹委屈啊,她哪知道向來窮酸的叔父這次竟真舍得花這麽大價錢啊……
虞琬寧卻在心底冷笑一聲,說得好聽,什麽叫“精心教導一場”?
當年若不是那已經故去的老祖父,和這位老太太厭棄庶子,虞德陵也不會負氣從軍。
那麽也就不會有今日安定的北疆,不會有今日赫赫顯貴的大將軍府了。
此時倒真會往自己臉上貼金,我呸,真不要臉……
這一場刀劍無形的爭論,虞琬瑤並沒怎麽聽得懂,隻是一臉不明所以地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
直到最後,聽著虞老夫人似是誇讚了虞德陵,她便也跟著笑開了。
然而卻迎來虞淑寧一記冷眼。
虞琬瑤:“……”
我招誰惹誰了?
一道陪著說話的親友貴婦中,有一位徽州楚巡撫的夫人,這位不是外人,正是虞老夫人的小姑子,這次特意進京來給長嫂賀壽的。
按輩份,虞琬寧這一輩的孩子得稱她一聲姑祖母。
這位姑祖母早年嫁了一位朝中才俊,這些年外放做官,已是封疆大吏,雖然這次特意進京賀壽,但實際上,這兩姑嫂倆當年是十分不合的。
楚夫人未出閨時,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寵溺非常,嬌慣成性。
而虞老夫人進嫁門後,卻是個驕橫霸道的性子,因此姑嫂倆人便是誰也看不慣誰,素來喜歡針尖對麥芒的。
後來好不容易小姑子出嫁了,倆人見得少了,但每迴逢年過節小姑子歸寧,姑嫂倆人便少不得要刺兒對方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