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第三通戰鼓響處,去那左邊陣內門旗下,看看分開鸞鈴響處,閃出正牌軍索超,直到陣前,兜住馬,拿軍器在手,果是英雄!但是∶頭戴一頂熟鋼獅子盔,腦袋鬥後來一顆紅纓;身披一副鐵葉攢成鎧甲;腰係一條金獸麵束帶,前後兩麵青銅護心鏡;上籠著一領緋紅團花袍,上麵垂兩條綠絨縷領帶;下穿一支斜皮氣跨靴;左帶一張弓,右懸一壺箭;手裏橫著一柄金蘸斧,坐下李都監那匹慣戰能征雪白馬。
右邊陣內門旗下,看看分開,鸞鈴響處,楊誌提手中槍出馬直至陣前,勒住馬,橫著槍在手,果是勇猛!但見:頭戴一頂鋪霜耀日盔,上撒著一把青纓;身穿一副釣嵌梅花榆葉甲,係一條紅絨打就勒甲條,前後獸麵掩心;上籠著一領白羅生色花袍,垂著條紫絨飛帶;腳登一支黃皮襯底靴;一張皮靶弓,數根鑿子箭;手中挺著渾鐵點鋼,槍騎的是梁中書那匹火塊赤千裏嘶風馬。
兩邊軍將暗暗地喝采:雖不知武藝如何,先見威風出眾。
正南上旗牌官拿著銷金“令”字旗,驟馬而來,喝道:“奉相公鈞旨,教你兩個俱各用心。如有虧誤處,定行責罰;若是贏時,多有重賞。”
二人得令,縱馬出陣,都到教場中心。兩馬相交,二般兵器並舉。索超忿怒,輪手中大斧,拍馬來戰楊誌;楊誌逞威,撚手中神槍來迎索超。兩個在教場中間,將台前麵。二將相交,各賭平生本事。一來一往,一去一迴;四條手臂縱橫,八支馬蹄撩亂。兩個鬥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月台上梁中書看得呆了。兩邊眾軍官看了,喝采不迭。
陣前上軍士們遞相廝覷,道:“我們做了許多年軍,也曾出了幾遭征,何曾見這等一對好漢廝殺!”
李成,聞達,在將台上不住聲叫道:“好鬥!”
聞達心上隻恐兩個內傷了一個,慌忙招唿旗牌官飛來與他分了。將台上忽的一聲鑼響,楊誌和索超鬥到是處,各自要爭功,那裏肯迴馬。旗牌官飛來叫道:“兩個好漢歇了,相公有令!”
楊誌,索超,方才收了手中軍器,勒坐下馬,各跑迴本陣來,立馬在旗下看那梁中書,隻等將令。
李成,聞達,下將台來,直到月台下,稟複梁中書道:“相公,據說武藝一般,皆可重用。”
梁中書大喜,傳下將令,喚楊誌,索超。旗牌官傳令,喚兩個到廳前,都下了馬。小校接了二人的軍器。兩個都上廳來,躬身聽令。梁中書叫取兩錠白銀兩副表裏來賞賜二人;就叫軍政司將兩個都升做管軍提轄使;便叫貼了文案,從今日便參了他兩個。
索超,楊誌,都拜謝了梁中書,將著賞賜下廳來,解了槍刀弓箭,卸了頭盔衣甲,換了衣裳。索超也自去了披掛,換了錦襖。都上廳來,再拜謝了眾軍官。
梁中書叫索超,楊誌,兩個也見了禮,入班做了提轄。眾軍卒打著得勝鼓,把著那金鼓旗先散梁中書和大小軍官都在演武廳上筵宴。看看紅日西沉,筵席己罷,梁中書上了馬,眾官員都送歸府。馬頭前擺著這兩個新參的提轄,上下肩都騎著馬,頭上都帶著紅花,迎入東郭門來。兩邊街道,扶老攜幼,都看了歡喜。
梁中書在馬上問道:“你那百姓歡喜為何?”眾老人都跪了稟道:“老漢等生在北京,長在大名,從不曾見今日這等兩個好漢將軍比試!今日教場中看了這般敵手,如何不歡喜!”
梁中書在馬上聽了歡喜。迴到府中,眾官各自散了。索超自有一斑弟兄請去作慶飲酒。楊誌新來,未有相識,自去梁府宿歇,早晚殷勤聽候使喚,都不在話下。
且把這閑話丟過,隻說正話。
自東郭演武之後,梁中書十分愛惜楊誌,早晚與他並不相離,月中又有一分請受,自漸漸地有人來結識他。那索超見了楊誌手段高強,心中也自欽伏。
不覺光陰迅速,又早春盡夏來。時逢端午,蕤賓節至。梁中書與蔡夫人在後堂家宴,慶賀端陽。酒至數杯,食供兩套,隻見蔡夫人道:“相公自從出身,今日為一統帥,掌握國家重任,這功名富貴從何而來?”
梁中書道:“世傑自幼讀書,頗知經史;人非草木,豈不知泰山之恩?提攜之力,感激不盡!”
蔡夫人道:“相公既知我父恩德,如何忘了他生辰?”
梁中書道:“下官如何不記得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已著人將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京師慶壽。一月之前,幹人都關領去了,見今九分齊備。數日之間,也待打點停當,差人起程。——隻是一件在躊躇:上年收買了許多玩器並金珠寶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盡被賊人劫了,枉費了這一遭財物,至今嚴捕賊人不獲,今年叫誰人去好?”
蔡夫人道:“帳前見有許多軍校,你選擇知心腹的人去便了。”
梁中書道:“尚有四五十日,早晚催並禮物完足,那時選擇去人去遲。夫人不必掛心。世傑自有理會。”
當日家宴,午牌至二更方散。自此不在話下。
卻說山東濟州鄆城縣新到任一個知縣,姓時,名文彬。當日升廳公座,左右兩邊排著公吏人等。知縣隨即叫喚尉司捕盜官員並兩個巡捕都頭。本縣尉司管下有兩個都頭∶一個喚做步兵都頭,一個喚做馬兵都頭。
這馬兵都頭管著二十匹坐馬弓手,二十個士兵;那步兵都頭管著二十個使槍的頭目,一十個士兵。
這馬兵都頭姓朱,名仝;身長八尺四五,有一虎須髯,長一尺五寸;麵如重棗,目若朗星,似關雲長模樣;滿縣人都稱他做“美髯公”;原是本處富戶,隻因他仗義疏財,結識江湖上好漢,學得一身好武藝。
那步兵都頭姓雷,名橫;身長七尺五寸,紫棠色麵皮,有一部扇圈胡須;為他膂力過人,能跳三二丈闊澗,滿縣人都稱他做“插翅虎”;原是本縣打鐵匠人出身;後來開張碓房,殺牛放賭;雖然仗義,隻有些心地褊窄,也學得一身好武藝。
那朱仝,雷橫,兩個專管擒拿賊盜。
當日,知縣唿喚兩個上廳來,聲了喏,取台旨。知縣道:“我自到任以來,聞知本府濟州管下所屬水鄉梁山泊賊盜,聚眾打劫,拒敵官軍。亦恐各鄉村盜賊猖狂,小人甚多。今喚你等兩個,休辭辛苦,與我將帶本管士兵人等,一個出西門,一個出東門,分投巡捕。若有賊人,隨即剿獲甲解。不可擾動鄉民。體知東溪村山上有株大紅葉樹,別處皆無,你們眾人采幾片來縣裏呈納,方表你們曾巡到那裏。若無紅葉,便是汝等虛妄,定行責罰不恕。”
兩個都領了台旨,各自迴歸,點了本管士兵,分投自去巡察。
不說朱仝引人出西門,自去巡捕。隻說雷橫當晚引了二十個士兵出東門繞村巡察,遍地裏走了一遭,迴來到東溪村山上,眾人采了那紅葉,就下村來。行不到三二裏,早到靈官廟前,見殿門不關。雷橫道:“這殿裏又沒有廟祝,殿門不關,莫不有歹人在裏麵麽?我們直入去看一看。”
眾人拿著火一齊將入來。隻見供桌上赤條條地睡著一個大漢。天道又熱,那漢子把些破衣裳團做一塊作枕頭枕在項下,沉睡在供桌上。
雷橫看了道:“好怪!懊怪!知縣相公忒神明!原來這東溪村真個有賊!”大喝一聲。
那漢卻待要掙挫,被二十個士兵一齊向前,把那漢子一條索綁子,押出廟門,投一個保正莊上來。
不是投那個去處,有分教:東溪村裏,聚三四籌好漢英雄;鄆城縣中,尋十萬貫金珠寶貝。
正是∶天上罡星來聚會,人間地煞得相逢。
畢竟雷橫拿住那漢投解甚處來,且聽下迴分解。
右邊陣內門旗下,看看分開,鸞鈴響處,楊誌提手中槍出馬直至陣前,勒住馬,橫著槍在手,果是勇猛!但見:頭戴一頂鋪霜耀日盔,上撒著一把青纓;身穿一副釣嵌梅花榆葉甲,係一條紅絨打就勒甲條,前後獸麵掩心;上籠著一領白羅生色花袍,垂著條紫絨飛帶;腳登一支黃皮襯底靴;一張皮靶弓,數根鑿子箭;手中挺著渾鐵點鋼,槍騎的是梁中書那匹火塊赤千裏嘶風馬。
兩邊軍將暗暗地喝采:雖不知武藝如何,先見威風出眾。
正南上旗牌官拿著銷金“令”字旗,驟馬而來,喝道:“奉相公鈞旨,教你兩個俱各用心。如有虧誤處,定行責罰;若是贏時,多有重賞。”
二人得令,縱馬出陣,都到教場中心。兩馬相交,二般兵器並舉。索超忿怒,輪手中大斧,拍馬來戰楊誌;楊誌逞威,撚手中神槍來迎索超。兩個在教場中間,將台前麵。二將相交,各賭平生本事。一來一往,一去一迴;四條手臂縱橫,八支馬蹄撩亂。兩個鬥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月台上梁中書看得呆了。兩邊眾軍官看了,喝采不迭。
陣前上軍士們遞相廝覷,道:“我們做了許多年軍,也曾出了幾遭征,何曾見這等一對好漢廝殺!”
李成,聞達,在將台上不住聲叫道:“好鬥!”
聞達心上隻恐兩個內傷了一個,慌忙招唿旗牌官飛來與他分了。將台上忽的一聲鑼響,楊誌和索超鬥到是處,各自要爭功,那裏肯迴馬。旗牌官飛來叫道:“兩個好漢歇了,相公有令!”
楊誌,索超,方才收了手中軍器,勒坐下馬,各跑迴本陣來,立馬在旗下看那梁中書,隻等將令。
李成,聞達,下將台來,直到月台下,稟複梁中書道:“相公,據說武藝一般,皆可重用。”
梁中書大喜,傳下將令,喚楊誌,索超。旗牌官傳令,喚兩個到廳前,都下了馬。小校接了二人的軍器。兩個都上廳來,躬身聽令。梁中書叫取兩錠白銀兩副表裏來賞賜二人;就叫軍政司將兩個都升做管軍提轄使;便叫貼了文案,從今日便參了他兩個。
索超,楊誌,都拜謝了梁中書,將著賞賜下廳來,解了槍刀弓箭,卸了頭盔衣甲,換了衣裳。索超也自去了披掛,換了錦襖。都上廳來,再拜謝了眾軍官。
梁中書叫索超,楊誌,兩個也見了禮,入班做了提轄。眾軍卒打著得勝鼓,把著那金鼓旗先散梁中書和大小軍官都在演武廳上筵宴。看看紅日西沉,筵席己罷,梁中書上了馬,眾官員都送歸府。馬頭前擺著這兩個新參的提轄,上下肩都騎著馬,頭上都帶著紅花,迎入東郭門來。兩邊街道,扶老攜幼,都看了歡喜。
梁中書在馬上問道:“你那百姓歡喜為何?”眾老人都跪了稟道:“老漢等生在北京,長在大名,從不曾見今日這等兩個好漢將軍比試!今日教場中看了這般敵手,如何不歡喜!”
梁中書在馬上聽了歡喜。迴到府中,眾官各自散了。索超自有一斑弟兄請去作慶飲酒。楊誌新來,未有相識,自去梁府宿歇,早晚殷勤聽候使喚,都不在話下。
且把這閑話丟過,隻說正話。
自東郭演武之後,梁中書十分愛惜楊誌,早晚與他並不相離,月中又有一分請受,自漸漸地有人來結識他。那索超見了楊誌手段高強,心中也自欽伏。
不覺光陰迅速,又早春盡夏來。時逢端午,蕤賓節至。梁中書與蔡夫人在後堂家宴,慶賀端陽。酒至數杯,食供兩套,隻見蔡夫人道:“相公自從出身,今日為一統帥,掌握國家重任,這功名富貴從何而來?”
梁中書道:“世傑自幼讀書,頗知經史;人非草木,豈不知泰山之恩?提攜之力,感激不盡!”
蔡夫人道:“相公既知我父恩德,如何忘了他生辰?”
梁中書道:“下官如何不記得泰山是六月十五日生辰。已著人將十萬貫收買金珠寶貝,送上京師慶壽。一月之前,幹人都關領去了,見今九分齊備。數日之間,也待打點停當,差人起程。——隻是一件在躊躇:上年收買了許多玩器並金珠寶貝,使人送去,不到半路,盡被賊人劫了,枉費了這一遭財物,至今嚴捕賊人不獲,今年叫誰人去好?”
蔡夫人道:“帳前見有許多軍校,你選擇知心腹的人去便了。”
梁中書道:“尚有四五十日,早晚催並禮物完足,那時選擇去人去遲。夫人不必掛心。世傑自有理會。”
當日家宴,午牌至二更方散。自此不在話下。
卻說山東濟州鄆城縣新到任一個知縣,姓時,名文彬。當日升廳公座,左右兩邊排著公吏人等。知縣隨即叫喚尉司捕盜官員並兩個巡捕都頭。本縣尉司管下有兩個都頭∶一個喚做步兵都頭,一個喚做馬兵都頭。
這馬兵都頭管著二十匹坐馬弓手,二十個士兵;那步兵都頭管著二十個使槍的頭目,一十個士兵。
這馬兵都頭姓朱,名仝;身長八尺四五,有一虎須髯,長一尺五寸;麵如重棗,目若朗星,似關雲長模樣;滿縣人都稱他做“美髯公”;原是本處富戶,隻因他仗義疏財,結識江湖上好漢,學得一身好武藝。
那步兵都頭姓雷,名橫;身長七尺五寸,紫棠色麵皮,有一部扇圈胡須;為他膂力過人,能跳三二丈闊澗,滿縣人都稱他做“插翅虎”;原是本縣打鐵匠人出身;後來開張碓房,殺牛放賭;雖然仗義,隻有些心地褊窄,也學得一身好武藝。
那朱仝,雷橫,兩個專管擒拿賊盜。
當日,知縣唿喚兩個上廳來,聲了喏,取台旨。知縣道:“我自到任以來,聞知本府濟州管下所屬水鄉梁山泊賊盜,聚眾打劫,拒敵官軍。亦恐各鄉村盜賊猖狂,小人甚多。今喚你等兩個,休辭辛苦,與我將帶本管士兵人等,一個出西門,一個出東門,分投巡捕。若有賊人,隨即剿獲甲解。不可擾動鄉民。體知東溪村山上有株大紅葉樹,別處皆無,你們眾人采幾片來縣裏呈納,方表你們曾巡到那裏。若無紅葉,便是汝等虛妄,定行責罰不恕。”
兩個都領了台旨,各自迴歸,點了本管士兵,分投自去巡察。
不說朱仝引人出西門,自去巡捕。隻說雷橫當晚引了二十個士兵出東門繞村巡察,遍地裏走了一遭,迴來到東溪村山上,眾人采了那紅葉,就下村來。行不到三二裏,早到靈官廟前,見殿門不關。雷橫道:“這殿裏又沒有廟祝,殿門不關,莫不有歹人在裏麵麽?我們直入去看一看。”
眾人拿著火一齊將入來。隻見供桌上赤條條地睡著一個大漢。天道又熱,那漢子把些破衣裳團做一塊作枕頭枕在項下,沉睡在供桌上。
雷橫看了道:“好怪!懊怪!知縣相公忒神明!原來這東溪村真個有賊!”大喝一聲。
那漢卻待要掙挫,被二十個士兵一齊向前,把那漢子一條索綁子,押出廟門,投一個保正莊上來。
不是投那個去處,有分教:東溪村裏,聚三四籌好漢英雄;鄆城縣中,尋十萬貫金珠寶貝。
正是∶天上罡星來聚會,人間地煞得相逢。
畢竟雷橫拿住那漢投解甚處來,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