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邊境》
音樂才子,打造一支傳奇樂隊 作者:辭煙墨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首《邊境》讓眾多粉絲們破了防,也讓巴特爾的父親對江月白另眼相看。
你管這叫會一點?
原來是在扮豬吃虎!
就這演奏的馬頭琴比專業的還要專業,更是甩了他好幾條街。
果然,年輕人的話不能信。
《邊境》,這首曲子就是歲月的迴響。
聽到這琴聲,好像真的可以看到一片廣袤無垠的草原,一片與天相接的邊境。
在那裏,風是自由的,雲是輕盈的。
綠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琴聲就像是那些故事的旋律。
然而,琴聲並非總是如此寧靜。
當它激昂起來,又如同狂風驟雨般熱烈,眼前浮現出曆史上的英勇戰士,他們身披戰甲,手握長矛,保衛著家園,抗爭著命運。
堅毅、不屈也都在琴聲中得以展現。
隨著曲子的深入,粉絲們可以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眷戀與思念。
那是對故鄉的熱愛,對親人的想念,對過去的懷念。
這份情感,真摯而深刻,讓人不禁潸然淚下。
“喜歡這種樂器的音色,好聽。”
“聽著好有代入感。”
“太蒼涼了,直擊靈魂深處,閉上眼睛就是群馬奔騰生生不息。”
“飄零半生。”
“想起了上輩子在草原上吃草的畫麵。”
“你要寫草原,就不能隻寫草原,你要寫牛羊,寫遠方,寫駿馬在草場奔馳,要寫鴻雁,寫憂傷,寫遊子訴不盡的衷腸,寫奶茶飄香,寫情深意長。”
“……”
一曲馬頭琴,思緒飛揚。
每個人從曲子中聽到的東西都不一樣,這取決於人此刻的心境。
在這個中秋夜晚,這樣的一首曲子注定不會平凡。
……
華山,古稱西嶽,也稱太華山,有著“奇險天下第一山”的美譽。
這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華夏”中的“華”字就源於華山,因此這裏也有著“華夏之根”之稱。
今天適逢其會,華山山腳下正好在舉辦活動,一大批人聚集在此。
從老遠就能看到四個大字:“華山論劍”!
這裏的“華山論劍”並非像小說裏寫的那樣比試武藝,而是比文。
更準確來說,是比楹聯。
文人以筆為劍,以墨為鋒,在這展開一場別開生麵的文學較量。
這是由華夏楹聯學會聯合作家協會、詩詞研究會、圍棋協會、傳統音樂協會等多家協會共同舉辦的一場文學聚會。
活動的核心還是在於對對子,作楹聯,當然也還有其它的,比如:詩賦,對弈、撫琴等……
在這裏,大家以文會友,以藝交流,共同推動華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通過這樣的活動,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華夏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能激起更多人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現場十分熱鬧,除了那些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有很多被大賽吸引而來的文人墨客。
大賽以對聯為主,其餘為輔。
現場分為了多個區域,人群眾多。
在楹聯區,現場有著上千幅上聯,全都用紅色的紙懸掛在空中。
楹聯前,是一張張長桌子拚在一起,上麵擺好了筆墨紙硯。
對上對聯的人隻需要走到相應的桌子前將下聯寫出來即可,經評審判定符合要求即可。
對出一則對聯就有一份參與獎,對出五聯即算通過初賽進入到預賽,預賽之後還有複賽,複賽之後便是決賽。
而隻要在初賽對出五十聯者可直通決賽,但能夠做到這樣的人鳳毛麟角,或者說根本沒有。
相較於楹聯比賽,其它的圍棋、撫琴、詩賦隻能算是一些陪跑的比賽,主要是增加一些趣味性。
這個比賽是每三年舉辦一次,已經舉辦了六屆,這是第七屆。
之前的場地都是賽前由協會決定,然後宣傳,曾在泰山、燕京天壇公園、金陵秦淮河等景點舉辦。
今年正好抽到了華山。
這樣的賽事每一屆都會吸引大批文人前往,前幾名的獎勵同樣豐厚,除了可以活得賽事官方頒發的國家級證書,還可以直接入選到華夏楹聯協會。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賽事獎金。
當然,能夠進入到決賽的人,大多數都不是為了獎金來的。
江月白此行正好欲要遊玩華山,沒想到在山腳下被這樣盛大的賽事吸引了眼球。
這次可不必廬山那次,那次隻是由白鹿書院單方舉辦,盡管也有宣傳,但規模上就小了許多。
“走,我們過去看看。”蘇鶯兒遇到這樣好玩的事情就會忘了此行的目的。
她現在心裏隻想著去湊熱鬧。
看著蘇鶯兒拉著夏紫苑的手往前走去,其他人也都跟上,江月白在後麵看到這一幕頗為無奈。
不管是什麽事,就看現場這規模這麽多人,這一耽擱,估計今天上山的計劃又要泡湯了。
算了,反正都是出來玩,在哪玩都一樣。
江月白跟在眾人身後。
現場很有古代的風格,甚至可以看到有很多人穿著漢服。
“小白,快來。”前方傳來了蘇鶯兒的聲音,江月白跟了上去。
這幾人正在看兩人下棋,隻不過下的不是一般的圍棋,而是一局殘棋。
兩人坐在棋盤兩邊,在他們旁邊還有一塊大屏幕展示著兩人下棋的進度。
“你們看得懂嗎?”在江月白印象中,他們好像沒人下過棋。
“不懂。”
“那有什麽好看的。”江月白隻知道簡單的一些規則,但其實也沒有下過。
“走走,往前看看。”
“那裏好像有彈琴的。”
“都是娛樂的,現場有噪音,都不能靜下心來聽。”
“也是。”
傳統樂器區,小孩居多,好奇心驅使著他們嚐試眼前的各式樂器。
現場還有些人認出了江月白他們,眾人也都習以為常。
繼續往前走,能看到很多區域,但無一例外,都很熱鬧。
每一屆大賽的人數都比前一屆要多,今年更是多到離譜,這其中也包含了想要攀登華山的遊客。
這不像是一個大賽的現場,更像是古代元宵節參加燈會猜燈謎的現場。
“前麵人好像更多。”
“是嘛?那我們趕緊過去吧,別錯過了好戲。”
“你們確定有好戲?”
“小白別囉嗦了,趕緊跟上。”
“……”
……
(《邊境》作曲:宋宇航。好像是這個,應該沒錯吧。)
你管這叫會一點?
原來是在扮豬吃虎!
就這演奏的馬頭琴比專業的還要專業,更是甩了他好幾條街。
果然,年輕人的話不能信。
《邊境》,這首曲子就是歲月的迴響。
聽到這琴聲,好像真的可以看到一片廣袤無垠的草原,一片與天相接的邊境。
在那裏,風是自由的,雲是輕盈的。
綠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琴聲就像是那些故事的旋律。
然而,琴聲並非總是如此寧靜。
當它激昂起來,又如同狂風驟雨般熱烈,眼前浮現出曆史上的英勇戰士,他們身披戰甲,手握長矛,保衛著家園,抗爭著命運。
堅毅、不屈也都在琴聲中得以展現。
隨著曲子的深入,粉絲們可以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眷戀與思念。
那是對故鄉的熱愛,對親人的想念,對過去的懷念。
這份情感,真摯而深刻,讓人不禁潸然淚下。
“喜歡這種樂器的音色,好聽。”
“聽著好有代入感。”
“太蒼涼了,直擊靈魂深處,閉上眼睛就是群馬奔騰生生不息。”
“飄零半生。”
“想起了上輩子在草原上吃草的畫麵。”
“你要寫草原,就不能隻寫草原,你要寫牛羊,寫遠方,寫駿馬在草場奔馳,要寫鴻雁,寫憂傷,寫遊子訴不盡的衷腸,寫奶茶飄香,寫情深意長。”
“……”
一曲馬頭琴,思緒飛揚。
每個人從曲子中聽到的東西都不一樣,這取決於人此刻的心境。
在這個中秋夜晚,這樣的一首曲子注定不會平凡。
……
華山,古稱西嶽,也稱太華山,有著“奇險天下第一山”的美譽。
這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華夏”中的“華”字就源於華山,因此這裏也有著“華夏之根”之稱。
今天適逢其會,華山山腳下正好在舉辦活動,一大批人聚集在此。
從老遠就能看到四個大字:“華山論劍”!
這裏的“華山論劍”並非像小說裏寫的那樣比試武藝,而是比文。
更準確來說,是比楹聯。
文人以筆為劍,以墨為鋒,在這展開一場別開生麵的文學較量。
這是由華夏楹聯學會聯合作家協會、詩詞研究會、圍棋協會、傳統音樂協會等多家協會共同舉辦的一場文學聚會。
活動的核心還是在於對對子,作楹聯,當然也還有其它的,比如:詩賦,對弈、撫琴等……
在這裏,大家以文會友,以藝交流,共同推動華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通過這樣的活動,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到華夏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能激起更多人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現場十分熱鬧,除了那些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有很多被大賽吸引而來的文人墨客。
大賽以對聯為主,其餘為輔。
現場分為了多個區域,人群眾多。
在楹聯區,現場有著上千幅上聯,全都用紅色的紙懸掛在空中。
楹聯前,是一張張長桌子拚在一起,上麵擺好了筆墨紙硯。
對上對聯的人隻需要走到相應的桌子前將下聯寫出來即可,經評審判定符合要求即可。
對出一則對聯就有一份參與獎,對出五聯即算通過初賽進入到預賽,預賽之後還有複賽,複賽之後便是決賽。
而隻要在初賽對出五十聯者可直通決賽,但能夠做到這樣的人鳳毛麟角,或者說根本沒有。
相較於楹聯比賽,其它的圍棋、撫琴、詩賦隻能算是一些陪跑的比賽,主要是增加一些趣味性。
這個比賽是每三年舉辦一次,已經舉辦了六屆,這是第七屆。
之前的場地都是賽前由協會決定,然後宣傳,曾在泰山、燕京天壇公園、金陵秦淮河等景點舉辦。
今年正好抽到了華山。
這樣的賽事每一屆都會吸引大批文人前往,前幾名的獎勵同樣豐厚,除了可以活得賽事官方頒發的國家級證書,還可以直接入選到華夏楹聯協會。
除此之外,當然還有賽事獎金。
當然,能夠進入到決賽的人,大多數都不是為了獎金來的。
江月白此行正好欲要遊玩華山,沒想到在山腳下被這樣盛大的賽事吸引了眼球。
這次可不必廬山那次,那次隻是由白鹿書院單方舉辦,盡管也有宣傳,但規模上就小了許多。
“走,我們過去看看。”蘇鶯兒遇到這樣好玩的事情就會忘了此行的目的。
她現在心裏隻想著去湊熱鬧。
看著蘇鶯兒拉著夏紫苑的手往前走去,其他人也都跟上,江月白在後麵看到這一幕頗為無奈。
不管是什麽事,就看現場這規模這麽多人,這一耽擱,估計今天上山的計劃又要泡湯了。
算了,反正都是出來玩,在哪玩都一樣。
江月白跟在眾人身後。
現場很有古代的風格,甚至可以看到有很多人穿著漢服。
“小白,快來。”前方傳來了蘇鶯兒的聲音,江月白跟了上去。
這幾人正在看兩人下棋,隻不過下的不是一般的圍棋,而是一局殘棋。
兩人坐在棋盤兩邊,在他們旁邊還有一塊大屏幕展示著兩人下棋的進度。
“你們看得懂嗎?”在江月白印象中,他們好像沒人下過棋。
“不懂。”
“那有什麽好看的。”江月白隻知道簡單的一些規則,但其實也沒有下過。
“走走,往前看看。”
“那裏好像有彈琴的。”
“都是娛樂的,現場有噪音,都不能靜下心來聽。”
“也是。”
傳統樂器區,小孩居多,好奇心驅使著他們嚐試眼前的各式樂器。
現場還有些人認出了江月白他們,眾人也都習以為常。
繼續往前走,能看到很多區域,但無一例外,都很熱鬧。
每一屆大賽的人數都比前一屆要多,今年更是多到離譜,這其中也包含了想要攀登華山的遊客。
這不像是一個大賽的現場,更像是古代元宵節參加燈會猜燈謎的現場。
“前麵人好像更多。”
“是嘛?那我們趕緊過去吧,別錯過了好戲。”
“你們確定有好戲?”
“小白別囉嗦了,趕緊跟上。”
“……”
……
(《邊境》作曲:宋宇航。好像是這個,應該沒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