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六一的馮國璋,放在如今那也算是個垂暮老人的年紀了,與帝國總理王士珍,炮兵總司令段祺瑞共稱北洋三傑。


    投靠王思銳之後,北洋三傑也均是得到了重用,但是在內部看來,三人之間也還有有著一些差別的。


    比如,王士珍早在幾年前便已經是帝國總理,這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幾年沒有得到晉升,那是因為實在是沒得升了,再升皇帝就要讓位了。


    段祺瑞現如今也是炮兵總司令,雖然炮兵的規模什麽的不如馮國璋的第四集團軍,但是起碼人家也是一個兵種的總司令,在軍部那邊,陸、海、空、炮、後勤裝備這五個大部門則是軍部的主要構成部門。


    雖然頭頂上還有個軍部大臣,但實際上段祺瑞現如今的位置那也是帝國一流階級,距離天邊也僅僅隻差了一步而已。


    反觀馮國璋,是北洋三傑中年紀最大,比王士珍大了三歲,比段祺瑞大了六歲。現為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的他,手握四十餘萬重兵,倒也算是一方大佬。


    按理說馮國璋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打心底裏他應該是挺高興的才對。事實上也正是如此,馮國璋在擔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期間,一直都是勤勤懇懇的,在訓練士兵方麵也總是嚴厲對待。


    而馮國璋的努力,也在台灣戰場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半個月便占領了大部分台灣地區,一個月基本上肅清了台灣所有的日軍。


    但是今日的一封電報,卻讓馮國璋心中倍感失望,也有著一絲絲的無奈。


    攻台部隊主要是以第四集團軍為主,配以三個師的陸戰隊,以及四個師的預備役轉正部隊。除了三個師的陸戰隊以外,那四個師的預備役轉正部隊馮國璋並沒有敢讓他們去打硬仗,但是也適當的給他們分配了一些任務,讓他們到戰場上去曆練一下,馮國璋這是在本著由淺到深的計劃來安排的,這樣的安排很合理,很適合預備役轉正部隊的適應。


    軍人就是長城上麵的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這一點馮國璋也深深的知道,但是現如今帝國的做法,卻讓馮國璋有些失望,心裏麵總感覺空撈撈的。


    第四集團軍要先派一個軍,也就是五個師,將近十三萬人的兵力直接登陸日本本土。之前被臨時劃歸到第四集團軍的三個師的陸戰隊,這次依舊要擔任先鋒,負責開辟登陸場。海軍會在上海外圍的地方與他們匯合,為艦隊提供保護。


    攻打日本本土,這一點馮國璋並沒有任何的意見,反而恨不能將整個第四集團軍都給派到日本本土去。


    但是讓馮國璋無語的是,第四師團被拆散了。


    是的,被拆的七零八落。第二十軍被留在了台灣,並且脫離第四集團軍的編製,被重新命名為中華帝國駐台陸軍。


    駐台陸軍是固定編製,但是編製內的部隊卻可以隨意的調遣,但是在新的部隊調過來之前,第二十軍的任務就是固守台灣。


    其餘的十九軍,二十一軍和二十四軍,全部都要在未來的兩個月內出現在日本本土,然而為了保證登陸日本的部隊頻率不受影響,那麽隻能采取老一套的辦法。


    即先期的一個軍跟隨著台灣海峽這裏的艦隊直接北上,其餘的兩個軍則用民用漁船渡過海峽,迴到大陸,然後在徒步前往廣州,從廣州登上北上的列車,最終抵達奉天,然後從奉天徒步行至丹東,並且最終在那裏進行登船出發。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或許他們要到朝鮮的南部去登船,這個需要看實際的情況再去決定。


    總之,第四集團軍的四個軍現在已經變成了三個軍,而第四集團軍也同樣的被劃分到了駐日軍司令部的作戰序列之中。


    曹錕作為小一輩,近些年來發展勢頭迅猛無比,甚至是超越了那些一早就跟著皇帝打江山的老臣,既然連那些老臣都還沒有發聲反對,馮國璋自然也不好發生反對,更何況曹錕也是出身於北洋,也算是馮國璋的晚輩。


    這一點馮國璋卻並沒有任何的意義,甚至反而樂於看到年輕人的崛起,至少這也證明了帝國後繼有人,他們這些老家夥在打不動的時候也可以安心的退下來了。


    如果,隻是說如果。


    馮國璋好歹也是第四集團軍的司令官,即便第四集團軍被劃入駐日軍那是必然的結局,但是按照一般的理論來說,同樣的也為了能夠未來部隊之間有更好的協調作戰,馮國璋至少也要進入到駐日軍司令部內擔任一個副總司令的職位。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也並不是馮國璋為了想要上位,而是古往今來,多少事實早已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電報上關於馮國璋的任命卻是,迴中京述職。


    馮國璋作為在外統兵的將領,迴京述職這種事情也不是沒做過,但一般情況下,各個部隊長官迴京述職的時間是相對固定的,在一個就是有什麽緊急情況,被中京召迴述職。


    而且述職這個詞代表的意義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僅僅隻是一個普通的述職,那麽在電報的前麵,一定會先公布馮國璋被任命為駐日軍副總司令,然後才是先迴京述職,但是電報上卻隻有迴京述職,卻沒有任命。


    這對於任何一個軍官來說,在非述職期接到這樣的電報,恐怕都不會是一個很好的消息。當然,這種情況也並不是絕對,也有可能是上麵想通過這次的述職去對馮國璋進行一個新的評比,通過這次的述職去判斷他是否能夠繼續擔任在這個位置上,如果可以,那再任命也不遲,如果不可以,那就隻能另作打算了。


    但一般這種情況下,上麵其實早就已經準備好了接手的人,隻不過還沒有公布而已。


    “司令,上麵這麽做也太欺負人了吧?”廕(yin四聲)昌滿臉憤怒的為馮國璋打抱不平道。


    廕昌與馮國璋是同年人,兩人可謂是亦師亦友,當年袁世凱請廕昌推舉賢才,廕昌慧眼識珠,為袁世凱推舉了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梁華殿等人,廕昌雖為滿人,但卻也有一腔熱血,且為人比較正直,且早年間是個複辟派,隻不過後來在見識到了王思銳的統治手段以及中華帝國的強盛,又聯想到了清朝沒落的必然性,所以便漸漸的斷去了這種念頭。


    如今北洋三傑均是身居高位,廕昌對於軍事方麵也是比較的了解,所以便一直跟在馮國璋身旁擔任幕僚的職責,當然了,廕昌現在的身份是第四集團軍中將參謀長。


    “就是,司令,咱們辛辛苦苦的打下了台灣,上麵把我們拆分開這也是無奈之舉,我們也並不反對,但是把部隊調走,卻讓您去中京述職,這又是個什麽意思?”另一人也緊跟著附和道。


    誰都知道,這次馮國璋迴京的結局可能不會太好。


    當然,這個不會太好並不是說上麵要找他的麻煩,事實上馮國璋這些年來兩袖清白,又為帝國做了那麽多,帝國也沒有理由去找他的麻煩。這個不好,指的是馮國璋有可能要離開第四集團軍。


    “我們是軍人,要服從上級的命令,再說了,隻是迴京述職,又不是上斷頭台,你們瞎操心個什麽勁兒?在我迴來之前,你們要聽從駐日軍司令部的指揮,若是你們膽敢做那些陽奉陰違的事情來,我馮某人即便是拚著抗命也要迴來斃了你們。”馮國璋雖然心中也有不甘,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服從上級的命令。


    “諸位長官,可否聽我一言?”蔣百裏剛開始也是緊緊的皺著眉頭,但是很快便想通了其中的深意,看著憤憤不平的眾將領,雖說他們隻是打心底裏氣不過,但若是長久下去可是會影響部隊的士氣的,這對於之後的登日作戰可是極為不利的局麵。


    蔣百裏在馮國璋身邊待的時間久了,兩人之間也有了一些深厚的感情,特別是馮國璋這些年來對他的忍耐與照顧,就像師長一樣的無微不至。


    但他們畢竟隻是軍人,不能因為一些個人感情就違抗上級的指令。


    “諸位長官,司令今年也六十有二(馮是1859年1月生,虛歲62),王總理比司令小三歲,按照帝國的規定,王總理已經連任一屆,如今任期還有兩年,也就是說,王總理在六十歲的時候也要退下去的。


    六十有二,在家鄉那已是花甲,正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說句不好聽的,眼下司令的身體看起來是挺硬朗的,可誰又能保證司令在接下來還會這麽硬朗?這人的年紀大了,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的。


    而打仗,可不是過家家,或許上麵正是擔心司令的身體情況,所以才會做出這種決定。這個決定雖然看似對司令很不公平,但是從另一個層麵來講,這或許對於我們第四集團軍幾十萬將士而言,卻是個最好的交代。”)。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第一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末日遊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末日遊俠並收藏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