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作戰最忌諱的便是朝令夕改,蔡鍔的新計劃雖然較原計劃變化並不大,但問題在於目前作戰部隊已經開始執行新的計劃了,假如立即實施這個修改過的老計劃的話,那麽中間又將會浪費多少人力,物力,或者是勝利的可能性?


    這其中的一切都還不太好說,但是有一點卻毫無疑問,此時變更計劃,對於整體的部署影響並不大,甚至會削弱因為之前變更計劃所帶來的一些損失。


    但是話又說迴來了,新計劃是皇帝親自提出的,這才剛剛登陸不到兩天的時間,並且已經決定了以北海道為主,然而兩天後就要放棄這個計劃?說的不好聽一些,這就是在打皇帝的臉麵,是會掉粉的。


    所以,盡管知道蔡鍔的計劃可能是當下最適合的計劃,因為他是根據最新的戰局情況來做出的調整,所有的計劃都符合目前的戰場局勢,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麽的無可挑剔。


    可是當這份計劃被送到中京以後,首先提出反對的便是軍部大臣徐世昌,其次便是總理王士珍,至於原因都是一樣的,這會影響到皇帝的形象,給人一種皇帝並不知情,卻橫加幹涉軍事部署的印象。


    而蔡鍔是皇帝極其看重的一名青年將領,在他的身上也是投入頗重,蔡鍔的新計劃,也讓一眾大佬們不太敢確定,同樣的也不敢直接的否認。


    最終由陸軍部出麵,與駐日軍隊司令部進行了溝通,然後這份計劃被呈上了皇帝的案台上。


    皇帝王思銳在看到這份最新的計劃的時候,隻是稍稍的思考了一下,然後便簽署了這份計劃。是的,王思銳並沒有覺得自己提出的計劃被更改是一件多麽丟人的事情,相反,如果一個計劃能夠讓士兵減少傷亡,那麽他就是值得推薦的。


    王思銳是一個獨裁者,但又不是完全的獨裁者,他能夠聽進去其他人的建議,也能夠推翻自己的理論,隻要你能證明他說的是錯誤的,而你說的是正確的,完全不用擔心事後會打壓什麽的,在王思銳這裏,隻要立場為國,而不是為了某些利益,是根本不存在那種得罪他的可能性的。


    而且從這份計劃上來看,先前王思銳提出的計劃也並非就是錯誤的。而放在當時的那個情況上麵,在日軍兵力空虛的北海道進行登陸,的確是最為正確的一個決定。


    但是在當時是正確的,卻無法保證在之後也是正確的,這就好比你在開車即將撞到人的時候忽然選擇踩死刹車一樣,在這個時候,唯有踩死刹車才是最正確的選擇,而等到撞上了以後才踩死刹車,也並非是錯誤的,但後果卻已經釀成。


    登陸北海道,將部署在九州的日軍吸引過去,從而稀釋九州的日軍數量,然後等九州的日軍數量下降之後,在忽然組織兵力從九州登陸,南北夾攻,讓日本人兩頭奔跑,疲於應付。


    這個決定其實也沒有錯,反而是放在現在這個情況下,才是最正確的決定,盡最大程度的消耗日軍的精力,讓他們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轉移,奔赴戰場上麵,而中華帝國則可以以逸待勞,發起突然的攻勢。


    從敵人密集的防守中突破防禦,最終取得勝利,這種做法固然能夠讓人感到興奮,固然能夠在短時間內證明一個國家的強大,可這卻是在以部隊士兵生命為代價的宣誓,對於任何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國家來說,其實都不屑於這麽做的。


    就像後世的諾曼底登陸,人們隻看到了盟軍在諾曼底的損失,卻沒有看到,通過戰前大量的工作,德軍大多數兵力都被吸引到了加萊地區進行防守,諾曼底反而是防禦力量最弱的地方。


    同樣的道理,九州的防禦力量是整個日本最強悍的,擁有最多的兵力,那麽這個時候或許隻有傻子才會在這裏登陸,另辟登陸場,似乎已經成為了定局。


    而將敵人吸引走了以後,在將戰線拉迴來,給敵人來上一個措手不及的打擊,如果敵人不夠堅強的話,或許戰爭就可以就此結束了。


    所以,批準蔡鍔的新計劃,王思銳心裏是沒有一絲絲的不爽,反而覺得有些欣慰,能夠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培養出這麽多優秀的軍人,這無疑也證明了之前王思銳在人才培養這一塊決策的正確性。


    很快,計劃被批準的消息傳到了駐日軍隊司令部,並且帶來了皇帝的親筆指示,駐日司令部可隨時根據戰局調整計劃,無需請示。


    注意,這裏是無需請示,而不是無需匯報,他們有權自主決定調整計劃方案,並且不用征求中京的意見,但是在決定之後,他們還是要按照正常的流程向中京匯報情況的。


    得到了皇帝的批準之後,蔡鍔立即建議將第一戰隊和第二戰隊以及一零九裝甲師調往海參崴,海軍則按照原計劃直接奔赴海參崴,為第一戰隊和第二戰隊以及一零九裝甲師提供登陸掩護,做出一副要在北海道開辟新戰場的態勢。


    同時,第三戰隊,第四戰隊,第五戰隊和第六戰隊,以及一零一裝甲師,一零二裝甲師,一一零裝甲師,一一一裝甲師四個裝甲師全部途徑陸地開往浦項,這麽大規模的軍事調動,途中固然是無法迷惑日本人的耳目,蔡鍔的計劃是,索性就直接公開他們的新計劃,這四個戰隊和四個裝甲師的目標就是日本的本州島。


    而作為日本最大的島嶼,也是首都,日本最重要的島嶼,也的確值得中華帝國派出四個主力戰隊和四個主力裝甲師的部隊去應付。而且浦項距離日本本州島也相對較近,而為什麽不選擇距離更近的釜山,說白了還是用來迷惑日本人的。


    仗達到這個份上,在絕對的實力麵前,其實一切的計謀都顯得那麽的倉促無力,在這份新的計劃中,這四個戰隊就是用來迷惑日本人的,如果能夠成功,那麽則由第七戰隊搶先登陸九州島,並且開辟登陸場,這四個戰隊的兵力則會迅速的轉移至釜山,然後在那裏登船奔赴九州島。


    如果日本人不上當,其實也無所謂了,這四個主力戰隊就直接進攻本州島,反正日本人的兵力就那麽多,無論調與不調,他們都無法將日本本土搞的固若金湯,日本本土防禦可謂到處都是漏洞,隻要不盲目的自大,登陸成功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而台灣那邊的戰局如今也進行的有序不亂,登台部隊的四十餘萬人已經登陸了二十萬部隊,駐台日軍更是被打的節節敗退,隨著陸軍的登陸,駐台日軍的敗退也就顯的正常了起來。如果一直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的話,甚至都要懷疑一下駐台日軍到底能否堅持到登台部隊全部登陸完?


    但不管日軍能不能堅持到那個時候,總之一個月以內,台灣的戰事必然會安定下來,屆時登台部隊當中將會至少抽出二十五萬部隊加入到駐日軍隊的作戰序列當中。再加上本土正在調集的部隊,按照計劃,反正就是保證平均每三天就會有至少一個旅的部隊登陸日本,光是目前的這一百一十餘萬部隊,要想完全的登陸完,至少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主要還是運力受限的問題。


    再說日本,皇太子嘉仁在8日夜醒了過來,看著平安無事的嘉仁,桂太郎等人也終於是鬆了口氣。


    然而好運不過三秒,剛一醒來的皇太子嘉仁卻看著眾人一陣的傻笑,甚至還很是好奇的跳上前去抹了把桂太郎的胡須,然後又是一陣傻笑。


    嘉仁的這一舉動,讓剛剛鬆了口氣的桂太郎等人又一次的懸了起來。最終經過禦醫整整一夜的檢查,皇太子嘉仁被卻認為腦血栓,並且影響到了他的情緒,情況不容樂觀。


    9日早晨,清醒以後的皇太子嘉仁不由的想到了昨日的情況,急忙召見了侍從,命令桂太郎立即進宮。


    而這一次的會麵,皇太子嘉仁卻又恢複了正常,整個會麵期間沒有絲毫的異常,甚至思路異常的清晰,並且為日本的未來感到了擔憂。同時也做出了跟明治天皇一樣的決定,命令距離北海道最近的部隊趕去支援,盡可能的將已經登陸的中國人趕下海,同時加快部隊的組建,並且再三叮囑,一定要想盡辦法的激起民眾的愛國熱情,號召青年人進入軍隊服役,為守護國土而奮戰。


    從皇宮出來之後,桂太郎覺得有些摸不著頭腦,旋即立即找到了昨日會診的禦醫,將剛才的情況大致的說了一遍。


    然而禦醫給出的結論卻讓桂太郎喜憂摻半,喜的是,腦血栓並沒有將皇太子嘉仁的腦子變成不正常的模樣,但是也好不到哪去,如果之後病情再次發作的話,情況或許會更加嚴重,根據昨天的反應,禦醫判斷嚴重的話,皇太子嘉仁甚至有可能會成為精神病。(未完待續。)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第一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末日遊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末日遊俠並收藏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