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戰壕掩體被炸開之後,井下右便放棄了讓士兵用手榴彈去炸敵軍的命令,因為在抵達攻擊位置之前,他們首先要穿越一道三十米的空白區域,而根據目前暴漏出來的火力,在兩側的這三十米空白區域內,至少有五挺機槍的火力在防禦。


    五挺機槍防禦三十米的區域,這意味著什麽根本不用多想,即便是有人能夠穿越這道死亡防線,那麽他們也沒有可能對敵人造成什麽致命性的傷害,對於整個戰局依舊沒有任何的幫助,反而隻會徒勞的去增加傷亡人數。


    日軍在人數方麵本就吃虧,現在更是死一個就少一個,而遠處的海麵上還有多少敵軍,井下右一時間也無法確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人數絕對要比自己手下的兵力更多,這也是井下右不敢冒險的原因。


    而除了登陸敵軍的火力以外,不遠處的戰艦也依舊沒有任何的鬆懈,他們對於地麵的轟炸,也是極其慘無人道的,一艘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依舊對地麵上進行著隨意化的攻擊,也就是自由攻擊,攻擊他們一切認為可能存在敵人的目標,或區域。


    而餘下的那艘驅逐艦也轉變了作戰目標,或許是他們也意識到了已經成功登陸部隊的重要性,而這四百餘人的陸戰隊在此時此刻也根本不可能發揮出太大的作用,而他們最大的作用就是守在這裏,等待援軍,所以,原本為陸戰隊提供火力掩護的驅逐艦,也開始將全部的精力放在了陸戰隊所在區域的附近。


    在陸戰隊炸開兩端的戰壕掩體之後,驅逐艦的艦炮也單獨的分出了兩門,一前一後各一門主炮去沿著被炸開的區域繼續往外炸,爭取將這段死亡區域炸的更寬一些,但也沒有盲目的去轟炸,而是每隔一段距離就炸開一段。


    餘下的艦炮,則是對陸戰隊附近的目標進行不間斷的攻擊,盡可能的幫助他們增加生存時間,為後續的登陸部隊到來做準備,同時,由於艦炮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陸戰隊在兵力方麵的不足。


    而剛剛做出了決定的井下右,卻隻能被迫的下令停止計劃,反正日本人的生命,他是不會去浪費掉的,他在等,在等後麵的台灣軍上來,然後可以去執行他的備用方案。


    你們不是火力占優嗎?那麽我就讓台灣人衝在前麵,看你還敢不敢繼續打,如果開火,那麽一定會在台灣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會影響到以後他們的統治,如果不開火,那麽自然是最好不過的,日軍就可以借助著這股優勢衝過去,然後利用自己的長處去幹掉對方,將戰線重新的恢複到開戰前的那一幕。


    大約二十分鍾後,位於後方的台灣軍在五百日軍的驅趕下終於是來到了前線,這些台灣軍麵露恐懼,渾身顫抖的站在那裏,整個身子忍不住的往後退卻著,連帶著整個隊伍都在不斷的往後退去。


    而後方把守的日軍,則是狠狠的用槍托砸在了身前的台灣軍的身體上,然後又用言語威脅一番,使他們不敢退後。


    這些被臨時強征過來的台灣軍,心中一時間也是五味具雜,他們接受了日本的教育方式,雖然這種教育方式對他們很不公平,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又能怎樣?反抗?台灣不是沒有反抗勢力,但是在日軍的壓迫下,那些反抗勢力要麽是已經被消滅掉了,要麽就是躲在山中,連吃喝都成問題。


    他們隻是被迫的,或許在上一代人的影響下,他們還能在心中保持著那麽一絲絲的理智,心中還有那麽一絲迴歸的願望。但這種局麵若是持續下去的話,又將會為台灣帶來什麽?一代人改變一點,那麽兩代人,三代人之後又會成為什麽樣子的呢?


    曆史上,在1922年之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台灣人都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迴歸祖國,將日本侵略者趕跑的畫麵。但是在1922年,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昭和天皇視察台灣之後,做出了一些很體恤民眾的舉動,並且直接的改變了台灣民眾的社會地位,所以自那之後,台灣人就已經開始向著日本人在靠攏了,在二戰中,更是有高達二十餘萬台灣人被編入日本陸軍,他們活躍在各個亞洲戰場上。


    而更為諷刺的是,當年的侵華日軍當中,但凡是你能夠念的出來的惡魔軍團,裏麵都有台灣人的身影,而那時的台灣人已經不再認為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


    但那都隻是後話,這個時代,這個年代,昭和皇太子還沒有視察台灣,額,不對,大正天皇還沒上台呢,昭和連皇太子都不是。而日本在台灣雖然投入了不少的精力,但是整體的社會壓迫還是存在的,台灣年輕人對日本人隻是有些不滿,但是心底裏對日本人的感官也已經發生了變化。


    但那僅僅隻是變化而已,要讓他們以日軍的身份去跟祖國的軍隊作戰,在這一刻,大多數被強征而來的台灣軍心中還是拒絕的,沒有武器,什麽都沒有,這根本就不是作戰,而是要讓他們去送死。


    但是身後就是刺刀鋼槍,台灣人已經被欺負了十五年的時間了,他們甚至已經有些習慣了這種日子。


    而與此同時,海麵上的運兵艦編隊也正在緩慢的前移著,第二批登陸部隊已經登上了登陸艇,並且離開了主艦隊,大約在十二三分鍾之後就會開始登陸。而隨著主艦隊的前移,登陸艇接下來投送士兵的時間會有所減短,投送的頻率也會越來越快。


    一些膽子大的台灣軍開始站出來抗議日軍的行為,但是並沒有什麽卵用,他的抗議最終為他帶來了殺身之禍,一把刺刀結束了他的抗議,同時也讓其他還想抗議的台灣軍不敢發聲,隻能按照日軍的要求去做。


    他們隻是普通的百姓,他們沒有任何的選擇,至於他們為什麽不直接跟日本人開戰,隻能說,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種覺悟的,不要高看了這些人,也不要高看任何人,當年八國聯軍殺入京師北平,無數的百姓不也沒有反抗?南京大屠殺,不也沒有什麽像樣的反抗?


    一千日軍混在四千台灣軍之中,這幾乎是目前井下右能夠調動兵力的一半了,如果這一千日軍能夠突破防禦的話,那麽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將敵軍趕下海,他的計劃也就能夠實施。


    雖然日軍的軍服與台灣軍五花八亂的衣服不同,站在隊伍中也是那麽的顯眼,但是如此混亂的局麵,對方如果敢開槍的話,第一個被打中的並不一定會是日本人。


    “他媽的,日本人真卑鄙。”金大地看到日本人竟然趕著這麽多普通百姓衝在前麵,企圖阻止他們開槍阻擊,瞬間被氣的破口大罵。


    “全部大喊讓他們趴下。”金大地無奈的高聲的喊著,“所有人準備戰鬥。”


    作戰守則規定,如果敵軍以普通百姓為炮灰,那麽軍隊應該以百姓為重,在沒有確定做法是否無效之前,禁止向百姓開槍。


    這就是軍規中對於這種情況的規定,但這個隻是前半部分,雖然看起來很大義,有種舍身忘我的感覺,但若真的這麽想可就錯了,大錯特錯。百姓固然重要,但是軍人的生命也同樣的很重要,培養一位軍人要花費多少的人力物力和精力?特別是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已經搶灘成功的部隊被全殲,那麽後麵登陸的部隊或許在損失比這個多兩到三倍的情況下都無法成功登陸。


    軍隊的損失又怎麽算?戰爭是一個大範圍的戰略性目的,不可能因為某些原因而去遷就他的,如果因為他們放棄開槍,而被日軍殺死,亦或者後麵的部隊無法登陸成功,導致被迫更換登陸場,日軍又用同樣的方法阻止他們登陸又該怎麽辦?到那時候,整個登陸台灣的戰略計劃都將宣告失敗,這種失敗可不僅僅隻是損失一些人就能解決的。


    所以,這條軍規的下半部分是,軍隊應在安全距離之內命令平民趴下,或以其他方式躲避子彈,一旦超過安全距離,那麽軍隊應當立即開槍,對視線中的目標進行無差別攻擊。安全距離是多少,這個需要當事部隊自己去限定,軍規在這方麵是沒辦法給出一個準確答案的。


    鑒於目前雙方之間的距離本就不遠,所以金大地給出的答案是十秒鍾,當己方喊完十秒鍾之後,無論對方是否聽到,趴下了多少人,他都將會下令開火,哪怕是四千民眾全部被殺,他也必須要下這個命令。


    戰場上從來都不是講情義的地方,相反,這條軍規中也是最大限度的講究了情義,至少從道德方麵來講,他們隻要喊出了這句話,基本上就已經沒有任何的責任了。


    “華人全部趴下!……”


    整齊而又劃一的口號從陣地後方傳出,戰場上亂糟糟的一片,無法保證所有人都能夠聽到,但是跑在最前麵的人還是聽到了這種口號,而這個時候給他們的選擇也並不多,有的人選擇了趴下,此刻也不管什麽姿勢不姿勢,疼不疼的,隻管趴下就是,有的人則是繼續跑。


    而那些趴下的人因為太過突然,所以連帶著絆倒了後麵的不少人,在加上趴下人的傳述,越來越多的台灣軍選擇了趴在地上,至於後麵的日軍,管他呢,難道這個時候還有心思去殺他們不成?(未完待續。)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第一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末日遊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末日遊俠並收藏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