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進行的熱火朝天,因為北方即將入冬,有很多房屋都還沒有建好,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九月份的時候,移民已經暫時停了下來,計劃到明年開春以後在繼續移民北方,不過移民巴西的事情倒是沒有暫停,仍舊有源源不斷的百姓登船前往巴西。


    八月份的時候,德國正式閃擊法國,宣告進入戰鬥狀態,第一次世界大戰擴大了戰爭規模,而在三個裝甲師的帶領下,德國更是在短時間內占據了各種優勢,但是因為閃擊理念尚未成型,所以閃擊戰取得的效果卻並不怎麽理想,當然,比起目前的戰爭局勢,也依舊是碾壓性的。


    九月份的時候,德軍正式逼近巴黎,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三個裝甲師的快速穿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切斷法軍的退路,逼迫他們離開戰壕與德軍交戰。所以德軍才得以迅速的將戰線推進至巴黎。


    進入十月份,高歌凱進的德軍遭遇到了沉重的打擊,位於巴黎附近,法軍在部署了大量的火炮的同時,也秘密的訓練了一支裝甲部隊,雖然規模,裝備質量都不如德軍,但是卻依托著戰壕與火炮的掩護,也跟德軍拚了個不相上下。


    一直到來年二月份,德法雙方在巴黎周圍已經發起了數次大規模的戰鬥,但是法軍卻始終堅持固守巴黎,依托防線與火炮來與德軍相抗衡。


    而另一邊,在一月份的到時候,英國也正式參戰,英國人攜帶著一個師的裝甲部隊,以及五個炮兵師,二十個步兵師,共計四十餘萬人的部隊登陸法國,開始從側翼攻擊進攻法國的德軍。


    而原本取得了絕對優勢的德軍,在英軍參展之後,那股優勢瞬間被拉平,無奈之下,德國方麵隻好將後方的一個尚未完全成型的裝甲師調到了前線,並且又調派了一個集團軍進入前線,與英軍交戰。同時,進攻巴黎的部隊也承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在所有方麵都占據著絕對優勢的德軍,竟然在巴黎被拖延了四個月的時間,這簡直是難以想象的情況。


    另一方麵,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可謂是風雲殘卷,在十二月底之前便徹底的占領了整個巴爾幹半島,除了那些被奧斯曼帝國占領的地區以外。一月份,奧匈帝國派出了一支二十萬人的軍隊登陸意大利,與三十萬意大利軍會合一處,計劃穿越阿爾卑斯山脈,然後從南部攻擊法國。


    但是很遺憾,因為物資準備不足,加上惡略的天氣情況,一直到二月份也沒有見到奧意聯軍出現在法國。


    戰爭才剛剛開始幾個月的時間,就迅速的陷入了膠著狀態,這一情況還是大大的超出了王思銳的預計,雖然王思銳很想給德國方麵發出一封電報,告訴他們其實可以對巴黎圍而不攻,調遣部隊去占領法國其他的地區,但是這樣一來意圖就有些過於明顯了,所以最終還是忍耐了下來,沒有發去這封電報,再說了,德國那邊的能人也有不少,估計他們也想到了這個辦法。


    坦克在戰爭中所展現出來的用處,著實嚇壞了眾人,但是因為起步比較晚,加上戰爭爆發的有些突然,英法兩國尚未完全準備好,一時間內也無法生產更多的坦克。


    而美國人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盡管受製於國會限製,美國無法參戰,但是在其他方麵的支持還是可以的。美國人從英法兩國手中套取了坦克的圖紙以及工業人才,然後便與英法兩國簽訂了支援協議,美國將會為英法兩國有償提供坦克,並且在研製出最新式坦克之後,也會有償提供給兩國。


    歐洲各大列強已經打了起來,俄國因為跟中華帝國的戰爭中大傷元氣,不僅損失了六十多萬精銳部隊,還丟掉了大片的國土,加上內亂不斷,俄國雖然已經達成了停戰協議,也從前線調了不少部隊迴去,但是遺憾的是,亂黨的武裝力量似乎也已經加強了,加上有不少的俄軍叛變,所以局勢對於沙俄政府來說也並不樂觀,連自身都難保了,哪還有精力去參戰?


    列強之中要說誰最苦逼?非日本莫屬,再被中華帝國打壓之後,日本幾乎已經失去了所有發展的機會,沒有了朝鮮半島的資源支持,他們隻能從更遠的台灣來獲取資源,但是最近台灣那邊也並不太平,隨著中華帝國的強大,加上始終沒有被消滅的反對武裝,台灣那邊的局勢也開始亂了起來。


    缺乏資源,歐戰爆發之前,日本人還能在英國人的幫助下苟延殘喘,現在英國也參戰了,連自身的資源都無法保證,哪還會去管日本?甚至就連原本屬於日本訂購的軍艦,也被英國皇家陸軍拿走補充艦隊實力,在大西洋跟德國海軍一較高低。


    日本人很清楚台灣對於他們的重要性,如果失去台灣的話,那麽日本將會失去所有的殖民地,那麽接下來日本想要在發展起來,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為了穩定台灣的局勢,日本方麵也不得不擴軍,然後秘密的向台灣增派了三個師團的兵力,用於剿滅反對武裝。


    而就在這個緊要關頭,中華帝國外交大臣唐紹儀卻緊急照會日本大使小村壽太郎,要求日本限期三個月歸還台灣島,並且從台灣島上撤軍離開。


    這種條件日本人怎麽會答應?又怎麽敢答應?所以日本人又玩起了老套路,拖字訣,不管怎樣,先把這件事情拖下來再說,然後,另一方麵日本國內則繼續秘密的向台灣島增兵,加上原本的兩個師團,加後來增援的三個師團,此次又增加了兩個師團,而對於日本的動態,軍部也是早已了解,但是卻並沒有製止。


    二月初,因為移民還沒有開始,加上北邊已經停戰,短時間內也不需要在往北邊運輸大量的物資,第四集團軍第四軍和第五軍兩個軍十多萬人的兵力,忽然間向東開進,並且攜帶大量的戰備物資,其中第四軍直接進入到了福建思明州(廈門,第五軍進駐汕頭,駐紮江西的預備役七十六軍幾乎同一時間進駐長樂。


    三個軍二十多萬人,分駐三點,已經做好了登陸台灣的準備,七十六軍倒是沒有給日本方麵帶來多大的壓力,畢竟是預備役,但是第四軍和第五軍這兩個老牌王牌軍卻讓日本方麵壓力驟增,這兩個軍中就有部隊在早年間參與了兩次中日戰爭,而且戰鬥力也不亞於遠征俄國的那三個集團軍。


    如果僅僅隻是這樣也就罷了,日本方麵更是了解到,除了這三個軍以外,中華帝國內部還有五個軍正在緊急調動,這些部隊會通過鐵路南下廣州,然後在沿海東進,如果讓他們匯合在一起,那就是八個軍,按照中華帝國的部隊編製,八個軍就是七十萬人左右,如果拿這些部隊去進攻台灣,那日本人還玩個什麽?


    而隨著駐紮福州的帝國海軍第三艦隊傾巢而出,以及駐紮在上海的帝國海軍第二艦隊傾巢而出,中華帝國武力收複台灣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甚至民間有傳言,中華帝國正在到處征集船隻,連漁船都不放過,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一次性的投放更多的部隊到台灣,盡可能一次性打垮駐台日軍。


    日本在兩次中日戰爭吃虧以後,對於軍隊的編製也進行了改編,目前一個師團為兩萬人,比中華帝國的標準師多了兩千人,武器裝備方麵也有改進,但是整體改進不大。八個師團就是十六萬的兵力,但是跟七十萬的敵軍兵力相比,日軍還是有些勢單力薄。


    而此時擺在日本麵前的也唯有兩個選擇,要麽選擇退讓,歸還台灣,要麽繼續增兵,與中華帝國在台灣決一死戰。


    但是這兩個選擇卻沒有一個是日本人想要看到的,如果想要保證日本在兵力方麵不弱於中華帝國,那麽就必須要將日本國內五分之四的兵力都抽調到台灣,這個顯然是不可能的,抽調這麽多的部隊,日本會瞬間陷入崩亂的。


    即便是緊急擴軍,時間上也不趕趟,但是日本又確實不想放棄台灣,他們也想賭一把。


    於是,小村壽太郎表麵上答應了歸還台灣,但是希望這個期限能夠增加至三年,三年內日本會從台灣撤軍,但是這一提議卻被中華帝國給拒絕了,並且嚴格限期三個月。


    雙方不停的在為這個期限去爭吵,而日本國內則是開啟了暴兵模式,另一方麵則繼續秘密的往台灣運輸兵力,並且招收台灣人加入日軍。


    但是不管日本人怎麽拖延這個時間,又怎麽去暗中做準備,位於福建和廣東的部隊仍舊積極的做著準備,甚至下令士兵下海鍛煉水性,而大小船隻也更是成片成片的被聚集在這裏,隻要一聲令下,這裏的軍隊便會登陸台灣。


    而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從上海離開的第三艦隊並沒有出現在台灣海峽,而且駐紮在旅順港的第一艦隊,也在某個夜晚悄悄的離開了港口,因為旅順港是封閉式的,外人根本就看不到港內的情況,所以一直沒人知道第一艦隊已經悄然離港。


    ps:感謝皇太子之亮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第一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末日遊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末日遊俠並收藏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