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無彈窗免費!現在還遠不是後世那個高節奏的時代,且南陽當地又沒有什麽企業,所以老百姓跟平常的時候也沒什麽區別。


    半個月後,南陽市的二十七位烈士骨灰被三台軍用卡車運載著駛入南陽,這三台軍用卡車全部來自於京城,是最新的試驗型號,就連軍隊裏都很少見到這種卡車,更不要說民間了。


    卡車兩側,站滿了士兵,中間是二十七位烈士的骨灰盒,骨灰盒是在京城那邊統一製作的,上麵被紅色的國旗覆蓋著。


    南陽城內大大小小數百官員以及數萬百姓前來迎接,經過一係列的勸說,這二十七位烈士家屬最終全部同意了將他們安葬在市裏的烈士陵園內。


    因為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墓地什麽的也都早已規劃好了,墓碑也已經刻好,隻等骨灰迴來之後便可立即安葬。


    不過當下國內的風氣還沒有完全改變,所以,這二十七位烈士並沒有當天安葬,而是先在各自的家內擺了靈堂,請人吹了嗩呐,第二天的時候,才將這二十七位烈士骨灰下葬。


    而一些路途遙遠的,也隻能放在第三天進行下葬儀式。


    葬禮舉行的很風光,南陽駐軍派出了一個連的部隊前來參加儀式,連駐軍某旅的旅長都親自到場,並為他們每一位添了把土,每下葬一位,禮兵便鳴槍三聲,進行一套完整的軍旅儀式。


    一張張黑白照片,那略顯稚嫩的臉龐出現在上麵,墓碑上被挖出了一個小曹,照片可以被放進去,軍方花了大價錢製訂了一批玻璃,將照片置於玻璃內,然後在鑲嵌入墓碑中,這樣可以使他們的遺像永不褪色。


    墓碑上的銘文也並不複雜,正中間是什麽之墓,左側為父母名字,生前所在部隊番號,右側為生平簡曆,上麵隻有生於哪一年,職位,陣亡地點。在墓碑的最上方,是工匠們臨摹的皇帝親筆字,永垂不朽。


    而在計劃中,新建的祠堂內,將會收錄更多關於這些烈士的遺物,人手一把步槍什麽的就不太可能了,那些裝備大多都是新的,放在祠堂內也並不安全,但是該有的東西,那也是一點沒少。


    其中有一支去掉了撞針的步槍,一把刺刀,頭盔,軍裝,軍靴,戰術背心,武裝帶,手榴彈模型等等,但凡是他們的個人裝備,這一次全部送了迴來。


    當然了,他們不可能知道的是,王思銳已經派人到國外去聯絡了,他們要購買最新的蠟像技術,這些陣亡的將士,每個人都會擁有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蠟像,而每一位的蠟像都將製作兩個,一個安置於陵園內,另一個則安置於位於中京新規劃的皇家陸軍陣亡將士紀念堂。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一千多人的陣亡,這個人數並不是不能接受,古往今來,但凡是外敵入侵的時候,又有哪個朝代做到了以這樣的傷亡就獲取勝利的?


    沒有!


    但是王思銳卻遠不滿足於此,他總是想著要做到最好,盡可能的讓士兵減少更多的傷亡,讓更多的人可以活下來。


    死了的人,已經永遠的死去了,而那些活著的人,卻是當下任務的重中之重,相比較於那些陣亡的將士們來說,因傷退役的將士卻是最讓帝國頭疼的。


    隻要一個處理不好,後續就會爆發出一連串的問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那些因傷退役的將士要比陣亡的將士更痛苦。


    他們能夠領取的補助金,遠沒有陣亡將士拿的多,而迴來以後,短時間內國家也不再管他們吃住,能夠因傷退役的,大多數不是殘疾就是別的問題,他們已經不再屬於正常人了,那麽又該如何去跟那些正常人爭奪原本就稀缺的崗位呢?


    最終,王思銳搞了一套榮軍製度出來,即每個市成立一個榮軍院,歸各地官府所轄,那些因傷退役的將士則全部安排進榮軍院裏,而他們的任務就是,負責幫助宣傳軍隊,負責幫助武裝辦進行招兵,最重要的是,以後關於烈士遺屬的福利待遇,都將由榮軍院來負責。


    而那些退役迴來的將士,也將轉為榮軍院雇員,雖說不是公務員編製,但好歹也是個合同工,拿到的薪水也能夠養活一家人的。


    當然啦,更讓王思銳沒有想到的是,隨著帝國軍隊的威名逐漸深入人心,那些因傷退役的將士們反倒是成為了香餑餑,有不少的人家都是爭著將姑娘嫁給他們,這一點,跟後世某一時期非常相似。


    倒不是刻意為之,而是百姓們的自發行為,他們認為將士們在前線賣命,受傷迴來了,那麽她們這些待在後方圖安穩的姑娘們就有義務照顧他們一輩子,於是,在這種思想浪潮之下,那一時期最不愁結婚的就是軍人了,缺胳膊少腿的根本不是事。


    烈士歸鄉的事情,隨著媒體的報道,在國內也引起了一股不小的轟動,報紙上,第一次通過官方紕漏了朝鮮戰爭的具體情況,當然,涉及到機密的問題自然不會報道,而是著重報道了部隊傷亡人數,敵人傷亡人數,以及一些戰鬥的激烈程度等等。


    盡管這個時代不是後世那個高節奏的時代,但是有很多東西也是相同的,當一個大新聞出現之後,人們往往會忘記上一個他們最關注的新聞。


    在接連三天的報道之後,位於上海的公報忽然爆出一條猛料,上麵基本上將帝國工業擴充的消息完完本本的爆了出來。


    烈士是愛國情懷,能夠讓他們感動,並且心聲尊敬的。


    但是工業,卻是關乎到他們生活質量的,所以,一時間國內到處都是談論著關於這輪工業擴張的話題。


    而隨著公報的爆料,越來越多的有錢人也開始注意到了這方麵,並且頻頻的與各地官府進行接觸。


    緊接著,時不時的便會爆料出某地將新建多少座工廠,為多少人提供工作崗位等等。


    眨眼間,時間來到了五月份,隨著數萬工人部門的忙碌,王思銳悄悄的抵達了新首都中京,並且住進了新的皇宮。


    雖然沒有北平的皇宮那麽氣派,規模也不大,但是住在這裏,王思銳卻是沒有絲毫的不舒服。整座皇宮的造價還不及紫禁城的百分之一,而整個新首都的整體造價,加起來也才不過兩千萬兩白銀而已。


    或許,看起來的確挺多的,但是需要考慮到,這是整個國家機構都全部搬了過來,光是雇員,就有五萬多人,若是連帶上家屬的話,這次新首都的搬遷,則涉及到了三十至四十萬人左右。


    平均用在每個人身上的費用大約不到七十兩,但是這筆賬卻不能這麽算,這筆錢還要新建十多個國家最高部門的辦公地點,以及一些輔助部門的辦公地點,外加上幾十萬人的居住用房等等,所以,這筆錢並不多,反而有些少。


    如果不是王思銳利用了一下皇帝的特權的話,到目前為止所花費的資金,至少要比這個多三倍以上。


    在來到了中京之後,王思銳也是不由的一陣感歎,還是當皇帝好啊。


    想當年,共和國建國之初,推行地改的時候遇到了多大的難題?就連政府想要收一塊地都要費上一番力氣去商議。


    再看看現在,整個中京東接開封,西連鞏縣,北至黃河,南至新鄭,當然,這隻是行政區域劃分,等於這一片地歸中京管轄,皇帝都開口了,你地方政府也隻能拱手相讓。


    真正讓王思銳感覺到當皇帝的好處的地方是,整個國家機構占地十平方公裏,而獲得這十平方公裏的代價就是,一道聖旨。


    你是地主又能如何?這地是你地主花錢買的又能如何?帝製最大的好處就是,你下麵人愛怎麽玩就怎麽玩,但是隻要皇帝一聲令下,哪怕是你花錢買的東西,也的送給皇帝,因為從道理上來講,這個國家的一切都屬於皇帝,就是要你的命,你也得拿過來,而且還不能反抗。


    不過現在王思銳在力推法治社會,所以事情也沒辦的那麽絕,聖旨的確是下了,也許諾了要給搬遷的百姓安置費用,各家的宅基地,土地也已經丈量過了,老墳也已經遷到了新處,但是皇帝給的卻是空頭支票,除了土地以外。


    土地則是在轄區內將那些開荒的土地收迴,給予少量的補償,然後在以1:1.5置換給那些搬遷的百姓或是地主,然後給予少量的安家費,可以保證他們將新家建起來,但是指望著這個發財,還是別做夢了。


    帝國會補償給每家一百兩銀子,但必須要等到五年以後才可以拿這筆錢,而這筆錢也要分為五年來拿,每一年隻能拿到二十兩銀子。


    普通老百姓又哪有膽量去反抗?況且那是皇帝親自下的命令,也給出了解決的辦法,就是他們聯合起來去告,也告不贏的,這跟先前李秀才告帝國政府是完全不同的性質,也沒人願意去當這個出頭鳥。


    五月底,在搬遷到中京大半個月後,帝國皇帝王思銳宣布正式啟用新首都中京。


    ps:感謝大軍2016的打賞支持!感謝沒戴麵具的瓦洛克的月票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第一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末日遊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末日遊俠並收藏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