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玄武門到皇宮的玄武大道早就被李世民派人封鎖,宮內不管如何爭鬥,長安城內的百姓仍舊毫無所知。
朱雀街上,幾人喝醉酒的大漢嚷嚷道:“是哪個大傻蛋,大白天的亂放煙花?什麽都看不到!”
“額,不是啊兄弟!”另外一人勾肩搭背道:“你看,你看……我都看見星星了!”
李世民攜眾人朝皇宮內走去,邊走邊走:“此次多謝仲少相助了!”
“交易罷了!”寇仲情緒並不見的多高。
李世民笑笑,也不太在意這些細節。剛要找些話題,卻聽黃逸聲音淡然問道:“你將玄老前輩殺了?”
李世民一愣,片刻後才反應過來道:“原來黃兄認得這把神器!玄老前輩並非凡人,我如何能殺的了?”
“那天罪……”黃逸好奇問道。
“嗬嗬……”李世民溫文爾雅的笑著,與之前判若兩人。
“之前,我見長安城內,我李唐的管轄之地內,竟有吃不飽穿不暖之人,我便上去給予施舍。誰知,那人告訴我說,若我能通過一係列的考驗,便將賜予我神奇解救天下百姓出水火。起初我也不太相信,不過想到,或許他是需要幫助,便隨口問道他的考驗。誰知,的確是幫了不少人。到最後,那玄老前輩處,我送了幾壇美酒之後,他便真的拿出神器,還稀裏糊塗的將它送給了我!”
“這樣都行?”黃逸一陣無語。
“自然沒那麽容易。”李世民笑道:“老前輩酒醒之後,也是見我一心要解救天下百姓。加之他酒醉之時已經答應了我,這才沒有再為難。他說起過我是第二個,而第一個,心腸太軟,提不起殺他之心。這種人,即便有神器相助也難為天下之主。想不到,那第一個竟是黃兄。”
“對一個無冤無仇之人,我如何下得了手?”黃逸反問道。
李世民歎了口氣道:“這就是心性的考驗。縱觀曆史,那個皇帝不是拚殺出來的?而且,玄老前輩的考驗豈會那麽簡單。他雖說讓你殺了他,但你認為你真的殺的掉麽?即便我手握‘天罪’都未必能行!你知道否,真正的天策府第一高手,事實上是我這個天策府的主人。而非紅拂女。”
黃逸、寇仲和徐子陵,全部身體一震。想不到這不顯山不露水的李世民,竟有那麽強的功夫。
幾人說話間,抵達了禦書房外。封德彝與一些文官迎上來,前者道:“皇上蘇醒後,堅持要到禦書房,我們幾人不敢阻攔。“
李世民皺眉道:“我爹已經知曉發生過甚麽事了嗎?“
封德彝答道:“秀寧公主已經向皇上解釋清楚,但皇上隻聽不語。“
李世民問道:“秀寧呢?“
封德彝道:“仍在禦書房裏,陪伴皇上。“
寇仲攔著要進禦書房的李世民道:“你現在最好別去見他。還是讓我去勸勸吧。“
李世民發呆片刻,終點頭同意。
封德彝向寇仲道:“少帥隨我來。“
兩人進人守衛重重的禦書房,直抵禦書房門外,封德彝隔著緊閉的門道:“稟告皇上,少帥求見。“
不一會兒後,房門張開,露出李秀寧疲倦的玉容,迎上寇仲的目光,秀眸射出令寇仲心顫的複雜神色,柔聲道:“少帥請進。“
寇仲與李秀寧擦肩而過,心中苦澀。對於這個‘初戀情人’,他心中還多少有些難以割舍。李秀寧在外輕輕的為他關上房門之際,隻聽寇仲輕聲喃喃道:“我已經不是少帥了!”
屋內,隻剩下寇仲和坐於龍桌後的大唐皇帝李淵。
李淵的神識仍未完全迴複過來,臉色蒼白,在書在廣闊的空間映照下,不單更顯其孤獨淒涼,更令他像忽然衰老許多年。
他默默的瞧著寇仲接近,沉聲問道:“建成跟元吉他們?“
寇仲歎了口氣道:“我們本意留他們一命,可是他們執迷不悟,於被我殺死於玄武門下。“
李淵龍軀一顫,仰首望往屋梁,雙目淚花滾動,倏地長身而起,負手移到後窗,背對寇緩緩道:“你們如何整頓殘局。“
寇仲恭敬的道:“現在文武百官齊集太極殿外。若皇上願借此機會,向群臣公布繼承人選,寇仲可代表少帥軍和宋閥宣誓向大唐效忠,如此大唐統一天下之大業,十成,請皇上定奪。“
李淵旋風般轉過身來,雙目精光大盛,冷然道:“我若不宣布李世民為太子繼承人,你們是否要殺我而後快?”
寇仲夷然道:“非也,皇上該比任何人更明白,為什麽太子跟李元吉會死於我手。”
李淵仰頭大笑道:“因為世民不想背負這殺兄弑父的罪名。他想要當個完美的好皇帝,所以才要你這外人動手!”
寇仲點頭道:“你所說不錯。但也隻是對了一半。若皇上肯點頭,我們便成了自己人,哪裏還有外人?現時大唐雖然幾乎已經一統中原,但仍處於成敗未定的關鍵時刻。莫要突厥、鐵勒、高麗、吐蕃、黨項、吐穀渾、迴紇、朔方等,仍舊對中原虎視眈眈。現在大唐必須立即穩定軍心,振奮士氣,萬眾一心的迎擊塞外。否則,中原再不是我們的中原,還望皇上明察三思。”
李淵容色綬和下來,歎道:“少帥確是很好的說客。“
寇仲苦笑道:“過去的已成過去,我們必須麵對將來。長安全在世民兄的控製下,隻待皇上向群臣宣示聖意。而此事過後,我便要迴到宋閥。從此隱世!“
“罷了!今次玄武門變故,兄弟相殘。都要由我李淵負上最大責任,我再無顏坐在這個位置。哎……”李淵一聲長歎,轉身向外走去。
太極殿外,李淵親自宣言。太子李建成延嘉宮外藏兵數萬,意圖圖謀不軌,先以伏誅於玄武門。而李淵,正式宣布退位,以李世民繼承皇位。這一宣布,完全出乎所有人預料。即便在場所有人已經投向李世民,但心中仍舊猜疑,定是李世民逼李淵退位。
卻不知,李淵征戰天下,卻搞得自己幾個兒子兄弟相殘。實是心累不已,再無心管理!(未完待續。)
朱雀街上,幾人喝醉酒的大漢嚷嚷道:“是哪個大傻蛋,大白天的亂放煙花?什麽都看不到!”
“額,不是啊兄弟!”另外一人勾肩搭背道:“你看,你看……我都看見星星了!”
李世民攜眾人朝皇宮內走去,邊走邊走:“此次多謝仲少相助了!”
“交易罷了!”寇仲情緒並不見的多高。
李世民笑笑,也不太在意這些細節。剛要找些話題,卻聽黃逸聲音淡然問道:“你將玄老前輩殺了?”
李世民一愣,片刻後才反應過來道:“原來黃兄認得這把神器!玄老前輩並非凡人,我如何能殺的了?”
“那天罪……”黃逸好奇問道。
“嗬嗬……”李世民溫文爾雅的笑著,與之前判若兩人。
“之前,我見長安城內,我李唐的管轄之地內,竟有吃不飽穿不暖之人,我便上去給予施舍。誰知,那人告訴我說,若我能通過一係列的考驗,便將賜予我神奇解救天下百姓出水火。起初我也不太相信,不過想到,或許他是需要幫助,便隨口問道他的考驗。誰知,的確是幫了不少人。到最後,那玄老前輩處,我送了幾壇美酒之後,他便真的拿出神器,還稀裏糊塗的將它送給了我!”
“這樣都行?”黃逸一陣無語。
“自然沒那麽容易。”李世民笑道:“老前輩酒醒之後,也是見我一心要解救天下百姓。加之他酒醉之時已經答應了我,這才沒有再為難。他說起過我是第二個,而第一個,心腸太軟,提不起殺他之心。這種人,即便有神器相助也難為天下之主。想不到,那第一個竟是黃兄。”
“對一個無冤無仇之人,我如何下得了手?”黃逸反問道。
李世民歎了口氣道:“這就是心性的考驗。縱觀曆史,那個皇帝不是拚殺出來的?而且,玄老前輩的考驗豈會那麽簡單。他雖說讓你殺了他,但你認為你真的殺的掉麽?即便我手握‘天罪’都未必能行!你知道否,真正的天策府第一高手,事實上是我這個天策府的主人。而非紅拂女。”
黃逸、寇仲和徐子陵,全部身體一震。想不到這不顯山不露水的李世民,竟有那麽強的功夫。
幾人說話間,抵達了禦書房外。封德彝與一些文官迎上來,前者道:“皇上蘇醒後,堅持要到禦書房,我們幾人不敢阻攔。“
李世民皺眉道:“我爹已經知曉發生過甚麽事了嗎?“
封德彝答道:“秀寧公主已經向皇上解釋清楚,但皇上隻聽不語。“
李世民問道:“秀寧呢?“
封德彝道:“仍在禦書房裏,陪伴皇上。“
寇仲攔著要進禦書房的李世民道:“你現在最好別去見他。還是讓我去勸勸吧。“
李世民發呆片刻,終點頭同意。
封德彝向寇仲道:“少帥隨我來。“
兩人進人守衛重重的禦書房,直抵禦書房門外,封德彝隔著緊閉的門道:“稟告皇上,少帥求見。“
不一會兒後,房門張開,露出李秀寧疲倦的玉容,迎上寇仲的目光,秀眸射出令寇仲心顫的複雜神色,柔聲道:“少帥請進。“
寇仲與李秀寧擦肩而過,心中苦澀。對於這個‘初戀情人’,他心中還多少有些難以割舍。李秀寧在外輕輕的為他關上房門之際,隻聽寇仲輕聲喃喃道:“我已經不是少帥了!”
屋內,隻剩下寇仲和坐於龍桌後的大唐皇帝李淵。
李淵的神識仍未完全迴複過來,臉色蒼白,在書在廣闊的空間映照下,不單更顯其孤獨淒涼,更令他像忽然衰老許多年。
他默默的瞧著寇仲接近,沉聲問道:“建成跟元吉他們?“
寇仲歎了口氣道:“我們本意留他們一命,可是他們執迷不悟,於被我殺死於玄武門下。“
李淵龍軀一顫,仰首望往屋梁,雙目淚花滾動,倏地長身而起,負手移到後窗,背對寇緩緩道:“你們如何整頓殘局。“
寇仲恭敬的道:“現在文武百官齊集太極殿外。若皇上願借此機會,向群臣公布繼承人選,寇仲可代表少帥軍和宋閥宣誓向大唐效忠,如此大唐統一天下之大業,十成,請皇上定奪。“
李淵旋風般轉過身來,雙目精光大盛,冷然道:“我若不宣布李世民為太子繼承人,你們是否要殺我而後快?”
寇仲夷然道:“非也,皇上該比任何人更明白,為什麽太子跟李元吉會死於我手。”
李淵仰頭大笑道:“因為世民不想背負這殺兄弑父的罪名。他想要當個完美的好皇帝,所以才要你這外人動手!”
寇仲點頭道:“你所說不錯。但也隻是對了一半。若皇上肯點頭,我們便成了自己人,哪裏還有外人?現時大唐雖然幾乎已經一統中原,但仍處於成敗未定的關鍵時刻。莫要突厥、鐵勒、高麗、吐蕃、黨項、吐穀渾、迴紇、朔方等,仍舊對中原虎視眈眈。現在大唐必須立即穩定軍心,振奮士氣,萬眾一心的迎擊塞外。否則,中原再不是我們的中原,還望皇上明察三思。”
李淵容色綬和下來,歎道:“少帥確是很好的說客。“
寇仲苦笑道:“過去的已成過去,我們必須麵對將來。長安全在世民兄的控製下,隻待皇上向群臣宣示聖意。而此事過後,我便要迴到宋閥。從此隱世!“
“罷了!今次玄武門變故,兄弟相殘。都要由我李淵負上最大責任,我再無顏坐在這個位置。哎……”李淵一聲長歎,轉身向外走去。
太極殿外,李淵親自宣言。太子李建成延嘉宮外藏兵數萬,意圖圖謀不軌,先以伏誅於玄武門。而李淵,正式宣布退位,以李世民繼承皇位。這一宣布,完全出乎所有人預料。即便在場所有人已經投向李世民,但心中仍舊猜疑,定是李世民逼李淵退位。
卻不知,李淵征戰天下,卻搞得自己幾個兒子兄弟相殘。實是心累不已,再無心管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