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介紹人脈,但其實大伯公也沒認識幾個族中的能人。他要是有那種人脈資源的話,估計也早就帶他們村的張姓人發跡了。


    有些厲害的,大伯公跟人家說不上話,屬於點頭之交,談不上什麽情分。


    那麽,他們自然不好意思舔著臉上去套交情。


    有幾個比較熟的,混得卻一般。


    張耀華心裏感歎:都是窮親戚呀!


    這讓張耀華有種同學聚會的感覺,隻是沒有那麽功利而已。大家聚在一塊,相當一部分人還是聊事業上的事。


    “去年,我們村有個後生考上中山大學的。”


    “曬娃”的環節來了。


    “那很不錯呀!但還是比不上張豐那邊的,人家出了兩個北大生。當時,場麵有點轟動呀!”


    張耀華看了眼沉默不語的大伯公,心裏暗笑:這下心情不美了吧?


    糟心!他們村最近幾年,就沒有一個讀書厲害的,考上個一本都能炫耀、炫耀。但那也隻能在自己村炫耀,到這裏就有些拿不上台麵了。


    張耀華當初考上的是重點大學,算是勉強拿得出手。


    如今,這些人曬出來的,哪個不是考進頂級學府的呀?


    清北就不說了,就算近幾年深受各種網絡聲討,但不可否認,清北兩家依舊還是我國最高學府。


    而中山大學在老一輩廣東人眼中,那是跟清華、北大是一個層次的存在,確實值得自豪。


    “你們就好了,我那些後生都不怎麽爭氣,沒什麽出息呀!”有個老頭直言不諱,似乎有躺平的意思。


    無所謂了。


    有人帶頭自黑之後,其他沒得炫耀的人才開始說話。


    總得都說兩句,不能坐著不說話呀!


    “我這邊也是,就阿華有點出息的。”大伯公開口道。


    “哦?阿華現在做點什麽?看著一表人才嘛!”


    張耀華正想說話,大伯公就搶先迴答了。


    “我們那邊還能幹什麽?捕撈唄!阿華自己買了大船,一年掙個一千幾百萬不成問題,以後我們那支,還得看他吃飯。”


    其他人有些驚訝。


    大家都是鄉下過來的,誰家又能有多發達?一年掙一千幾百萬,還真不少。很多人開工廠、開公司都掙不到那麽多呢!


    張耀華:“……”


    雖然哭笑不得,但沒有當眾給大伯公拆台。


    主要是他確實有信心一年掙那麽多。


    “阿華,以後得多多關照呀!”


    “就是,我們都同宗同族的。”


    ……


    張耀華客氣地一一迴應。


    “大茂哥來了。”忽然,一個老頭說道。


    眾人紛紛停止了說話,朝一個方向看去,張耀華也不例外。


    隻見,人群簇擁著一位老者出場,雖然年紀很大,但休養很好,紅光滿麵,一看就是大富大貴的人。


    果然,大伯公給張耀華介紹,那是他們最大的靠山,曾經做過省級領導的人,雖然已經退下來好些年,但餘威還在。


    “拄拐杖的那位,聽說是華僑,捐過很多錢的。等一下我想辦法,帶你過去打聲招唿。”大伯公表示道。


    哪怕搭上他這張老臉,也希望張耀華能和那邊的族兄們交上點關係。


    “大伯公,我們還是隨意點就好,沒必要那樣。”張耀華知道大伯公為他好,但也正因為這樣,不希望自己用掉大伯公的臉麵。


    大伯公擺擺手:“有些東西是要爭取的,以前我就是太要麵子。”


    說起來,他有些後悔。那位華僑族兄十幾年前跟他是聊過幾句的,問有什麽困難的話,可以直說,能幫則幫。


    那時,他抹不開臉,感謝一番,沒提什麽困難。


    事後他才知道,那位族兄不止跟他一個人這麽開口,出錢幫其他人修路、修橋、建學校等等。


    他傻眼了,當時就想給自己兩巴掌。


    “扶著他的,是我們張氏祠堂的主事人,跟我一個輩分,你得喊叔公,重新修訂族譜就是他主持做的。”接著,大伯公又介紹道。


    張耀華看向,是一個中老年人,大概五十多歲吧!一臉正氣。


    這就當上“族長”的位置了?


    看那氣質,確實是做主事人的料。


    “大伯公,以前的族譜不準嗎?”他有些好奇。


    按理說,族譜及時更新就好,寫完一本就加一本,沒必要重新修訂。重新修訂,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量,要追根溯源,族譜上的每個名字都要考究一番。


    隻有發現族譜出了錯,或者中間少了重要的祖宗,需要添加上去,才會那麽做。


    “是沒記全。”大伯公點頭。


    但其實,他也沒了解最真實的情況。


    準確來說,是那位華僑要求的,並且出資做這件事。


    人有錢了,自然想要“名”。他想要把自己在海外的爺爺、父親等都鄭重記錄在族譜上,留下濃濃一筆。就連捐錢建的學校,都是以他父親的名字命名。


    “我聽說呀!我們最早的族譜是黃金族譜,但六七十年代那會丟失了。”大伯公遺憾地說道。


    “丟失了?”


    那麽重要的東西,能丟?這裏麵恐怕有什麽貓膩吧?


    “好像說是藏起來,但找不到了。那時候,祠堂都保不住,讓別人住進來,後來才歸還的。”


    得!張耀華懂了。


    那段歲月,好多古建築被毀。他們祠堂能保存下來,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張耀華忽然想到自己的金手指,於是啟動試一試。


    很快,他愣住了。


    黃金族譜就在這祠堂內,果然是被藏起來,那麽多年過去,竟然都沒被發現嗎?


    “別愣著,跟我過去,一會要宣讀祖訓了。”大伯公跟張耀華說道。


    每次祠堂舉辦活動,都必須宣讀一邊祖訓。


    祖訓很長,實話說,他背不下來。


    在中國,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的祖訓、家訓等。


    古代之所以會出現那些百年根基深厚的名門望族,並且持續傳承下去,祖訓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曆代先人的經驗總結,也是中華民族重家教的優良家風體現。


    祖訓不僅代表了各個家族之間的生活智慧,也是各個家族之間繁榮昌盛的真實寫照。


    “嗯!好!”張耀華迴應,眼睛卻看向地下的一塊石磚。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趕海:我能看到提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海一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海一號並收藏趕海:我能看到提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