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時候,家中後院,馮若蘭正驚訝地看她娘親用草木灰洗衣服,老宅的爺爺奶奶就帶著大伯二伯過來跟爹娘商量事情。看著他們一個個嚴肅的神情,馮若蘭覺得他們肯定要商議什麽大事情。馮若蘭把大家請進了屋,倒了水,招唿好眾人後,就坐在了一旁的角落裏。
馮若蘭仔細地打量著家族中的這些人,印象中他們這個大家庭向心力很強,所有人都很親善。大家庭的主事人是她的爺爺馮君寶,精明強悍、精神矍鑠。奶奶很慈祥,對子孫輩們都很好,一進屋就來到劉氏身邊詢問她的身體情況。
大伯身材高大,肩膀寬厚,一身古銅色的肌膚顯示他平時常做力氣活。大伯識字不多,但他種田、打鐵、做木工……農家什麽活兒他都能幹。
二伯皮膚稍白,長相斯文,一雙眼睛看東西時常要湊近了看。馮若蘭想二伯怕是得了眼疾,不是老花眼就是近視眼。
馮君寶看著四兒的腿,一臉愁悶地說:“你二哥說你的腿傷若是繼續惡化……後麵可能要截肢呢,你心裏先要有個準備。”
啥?截肢!馮若蘭心裏驀然一驚。這怎麽能行?她爹腿傷的程度還遠沒到這個程度呢。
劉氏聽了這話忍不住低聲哭了起來。顧氏奶奶一邊自己擦著眼淚,一邊安撫劉氏。
馮佳越的臉色煞白,但他很快就調整好了情緒,故作輕鬆道:“該怎麽樣就怎麽樣吧,一切都是天命,兒能想得開。”
馮君寶點了點頭,坐迴位子上,繼續說道:“今天裏正一大早召集了村裏殷實有名望的幾戶人家,大夥兒合計著這次村裏真的不能再住了,得向北遷呢。”
“北遷?”馮佳越一愣,“爹的意思是去濰城?”
馮君寶點了點頭說:“就是去濰城。我們畢竟是在齊王治下,要逃難肯定也是要投奔到齊都的。濰城是齊王府所在地,治下清明安定,能保我們平頭百姓過太平安生的日子。”
馮佳越聽後皺著眉頭深思了起來。
要逃難了!馮若蘭想自己是不是太悲催了,才剛穿越過來就要去逃難。他們這一房爹爹的腿走不了路,娘親懷著孕,妹妹才四歲,她也是個沒長大的小孩子,家裏沒有一文錢,也沒有一口糧,逃難肯定不容易。
劉氏一聽要北遷,又哭了起來,她這個樣子怎麽能走得了遠路呢。可男人們決定的事情,她一個沒主見的婦人如何能幹預。她壓抑住哭聲,隻不停用衣袖擦著眼淚,顧氏連忙勸慰她。
“文甫,弟妹,你們倆不要擔心。咱們杏花村是個大村子,這次村裏的大部分人家都決定要向北遷,族老們統計了一下,男女老幼大約六百多人口呢,裏正說到時候大家夥在一起都要相互照應呢。咱家有兩頭牛,一輛車,到時候你和弟妹就坐在車上看著行李,其餘事情有我們呢。”老大馮佳琪說話是個大嗓門,聲音嗡嗡的。
“對,是這麽個理兒,大家都相互照應著。”老二馮佳明附和道。
馮佳越卻不樂觀,說:“天下大旱久矣,如今秦州、青州、寧州等地的災民,還有西南方、北方許多夷人都陸續逃難來到甘州,難民們最終的目的地就是濰城。如今濰城難民聚集,難以負擔,齊王府下達了諭令,令沿途縣府阻截難民,以緩解濰城的壓力。現在我們村裏這麽多人逃難去濰城,怕是連依蘭縣的龍門關都未能通過。。”
“四兒,你是說齊王府下令各縣府阻截難民?”馮君寶驚訝地問。屋裏其他人臉上也露出驚訝凝重之色。
馮佳越點了點頭,緩緩說道:“齊王府的諭令在今年正月就已下達到依蘭縣了,所以,滯留在我們這裏的難民才會如此之多。”
“那……那該怎麽辦?”馮佳琪慌了,“裏正和族老們商量的時候,誰都沒想到有齊王府有這個諭令,裏正還說其他村子很多人都遷走了呢。如今我們村的糧食也不夠吃了,還有難民時不時地來過來劫掠。現在那些難民鬧得可兇了,昨天,村裏的地主大戶沈伯庸和家中好幾口人都被難民給殺了。”
提起村裏沈伯庸被殺之事,眾人心中仍驚懼非常。沈伯庸是本村大族沈家的家主,家裏有闊氣的高屋大宅,有眾多的奴仆婢女,更有田產千餘畝,村裏很多人家都靠租佃沈家的田地過活。昨天那股難民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沈家大宅,結果竟是把家主都給殺了。
“以縣府的力量肯定擋不住所有的難民,難民滯留太多,縣府也沒有那麽大的能力賑濟,所以偶爾會分批放一些難民過去,但這也是要靠運氣的。”馮佳越皺著眉頭說,“我們去濰城路途遙遠,縣府阻滯,道路險阻,光是我們依蘭縣的這一段山路就很不好走。沿途還有縣府衙門攔截,更有難民搶劫。想要到達濰城……不易啊”馮佳越搖頭歎息著說。
“唉!那可該怎麽辦才好?難道我們就隻能留在村子裏?那結果不是餓死就是被難民給殺了。”馮佳琪焦慮地說。
“爹,昨天難民搶掠殺人一事,村裏可曾著人上報縣府衙門?”馮佳越問。
“這……沈家出了那麽大的事情,聽說管家沈全一大早就帶人去報案了。”馮君寶說。
“那衙門可曾派人來?”
馮君寶眼睛驀然睜大,坐直了身子,搖了搖頭。眾人這時都隱隱覺出事情有些怪異的地方。連屋裏暗暗啜泣的劉氏和在一旁安慰她的顧氏都止住了聲音。
“四兒,咱們村以前遭受難民侵擾,衙門裏也曾派人來查問,之後大多是不了了之。所以這次……他們會不會……”馮君寶思量著說。
馮佳越搖頭道:“這次不一樣,難民規模越來越大,而且還鬧出了人命,縣府是無論如何都要派人下來調查的。”
“爹,我也覺得縣衙沒派人來這事兒有點兒蹊蹺。”馮佳明用手摸著下巴說,“是在路上耽擱了?還是沈全沒把消息送到縣衙?難道這路上有難民阻礙了他們遞消息不成?”
馮若蘭仔細地打量著家族中的這些人,印象中他們這個大家庭向心力很強,所有人都很親善。大家庭的主事人是她的爺爺馮君寶,精明強悍、精神矍鑠。奶奶很慈祥,對子孫輩們都很好,一進屋就來到劉氏身邊詢問她的身體情況。
大伯身材高大,肩膀寬厚,一身古銅色的肌膚顯示他平時常做力氣活。大伯識字不多,但他種田、打鐵、做木工……農家什麽活兒他都能幹。
二伯皮膚稍白,長相斯文,一雙眼睛看東西時常要湊近了看。馮若蘭想二伯怕是得了眼疾,不是老花眼就是近視眼。
馮君寶看著四兒的腿,一臉愁悶地說:“你二哥說你的腿傷若是繼續惡化……後麵可能要截肢呢,你心裏先要有個準備。”
啥?截肢!馮若蘭心裏驀然一驚。這怎麽能行?她爹腿傷的程度還遠沒到這個程度呢。
劉氏聽了這話忍不住低聲哭了起來。顧氏奶奶一邊自己擦著眼淚,一邊安撫劉氏。
馮佳越的臉色煞白,但他很快就調整好了情緒,故作輕鬆道:“該怎麽樣就怎麽樣吧,一切都是天命,兒能想得開。”
馮君寶點了點頭,坐迴位子上,繼續說道:“今天裏正一大早召集了村裏殷實有名望的幾戶人家,大夥兒合計著這次村裏真的不能再住了,得向北遷呢。”
“北遷?”馮佳越一愣,“爹的意思是去濰城?”
馮君寶點了點頭說:“就是去濰城。我們畢竟是在齊王治下,要逃難肯定也是要投奔到齊都的。濰城是齊王府所在地,治下清明安定,能保我們平頭百姓過太平安生的日子。”
馮佳越聽後皺著眉頭深思了起來。
要逃難了!馮若蘭想自己是不是太悲催了,才剛穿越過來就要去逃難。他們這一房爹爹的腿走不了路,娘親懷著孕,妹妹才四歲,她也是個沒長大的小孩子,家裏沒有一文錢,也沒有一口糧,逃難肯定不容易。
劉氏一聽要北遷,又哭了起來,她這個樣子怎麽能走得了遠路呢。可男人們決定的事情,她一個沒主見的婦人如何能幹預。她壓抑住哭聲,隻不停用衣袖擦著眼淚,顧氏連忙勸慰她。
“文甫,弟妹,你們倆不要擔心。咱們杏花村是個大村子,這次村裏的大部分人家都決定要向北遷,族老們統計了一下,男女老幼大約六百多人口呢,裏正說到時候大家夥在一起都要相互照應呢。咱家有兩頭牛,一輛車,到時候你和弟妹就坐在車上看著行李,其餘事情有我們呢。”老大馮佳琪說話是個大嗓門,聲音嗡嗡的。
“對,是這麽個理兒,大家都相互照應著。”老二馮佳明附和道。
馮佳越卻不樂觀,說:“天下大旱久矣,如今秦州、青州、寧州等地的災民,還有西南方、北方許多夷人都陸續逃難來到甘州,難民們最終的目的地就是濰城。如今濰城難民聚集,難以負擔,齊王府下達了諭令,令沿途縣府阻截難民,以緩解濰城的壓力。現在我們村裏這麽多人逃難去濰城,怕是連依蘭縣的龍門關都未能通過。。”
“四兒,你是說齊王府下令各縣府阻截難民?”馮君寶驚訝地問。屋裏其他人臉上也露出驚訝凝重之色。
馮佳越點了點頭,緩緩說道:“齊王府的諭令在今年正月就已下達到依蘭縣了,所以,滯留在我們這裏的難民才會如此之多。”
“那……那該怎麽辦?”馮佳琪慌了,“裏正和族老們商量的時候,誰都沒想到有齊王府有這個諭令,裏正還說其他村子很多人都遷走了呢。如今我們村的糧食也不夠吃了,還有難民時不時地來過來劫掠。現在那些難民鬧得可兇了,昨天,村裏的地主大戶沈伯庸和家中好幾口人都被難民給殺了。”
提起村裏沈伯庸被殺之事,眾人心中仍驚懼非常。沈伯庸是本村大族沈家的家主,家裏有闊氣的高屋大宅,有眾多的奴仆婢女,更有田產千餘畝,村裏很多人家都靠租佃沈家的田地過活。昨天那股難民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沈家大宅,結果竟是把家主都給殺了。
“以縣府的力量肯定擋不住所有的難民,難民滯留太多,縣府也沒有那麽大的能力賑濟,所以偶爾會分批放一些難民過去,但這也是要靠運氣的。”馮佳越皺著眉頭說,“我們去濰城路途遙遠,縣府阻滯,道路險阻,光是我們依蘭縣的這一段山路就很不好走。沿途還有縣府衙門攔截,更有難民搶劫。想要到達濰城……不易啊”馮佳越搖頭歎息著說。
“唉!那可該怎麽辦才好?難道我們就隻能留在村子裏?那結果不是餓死就是被難民給殺了。”馮佳琪焦慮地說。
“爹,昨天難民搶掠殺人一事,村裏可曾著人上報縣府衙門?”馮佳越問。
“這……沈家出了那麽大的事情,聽說管家沈全一大早就帶人去報案了。”馮君寶說。
“那衙門可曾派人來?”
馮君寶眼睛驀然睜大,坐直了身子,搖了搖頭。眾人這時都隱隱覺出事情有些怪異的地方。連屋裏暗暗啜泣的劉氏和在一旁安慰她的顧氏都止住了聲音。
“四兒,咱們村以前遭受難民侵擾,衙門裏也曾派人來查問,之後大多是不了了之。所以這次……他們會不會……”馮君寶思量著說。
馮佳越搖頭道:“這次不一樣,難民規模越來越大,而且還鬧出了人命,縣府是無論如何都要派人下來調查的。”
“爹,我也覺得縣衙沒派人來這事兒有點兒蹊蹺。”馮佳明用手摸著下巴說,“是在路上耽擱了?還是沈全沒把消息送到縣衙?難道這路上有難民阻礙了他們遞消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