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 作者:醉酒花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厚照對藏族、蒙古族等各地文化都有濃厚的興趣,通曉多種語言,自封大慶法王、沙吉敖蘭、蘇萊曼國王等稱號。在位時宗室藩王先後起兵奪位,均被平息。】
【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在南巡的時候落水,此後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正德十六年駕崩,享年三十一歲,廟號武宗,葬於康陵。】
【總結:被偏愛的有恃無恐,獨生子命好,作著作著就把自己作死了。】
朱文正嘖了一聲,“南巡?落水?皇帝出巡還能落水?”
離奇。
沐青歎了口氣,後世說明朝皇帝易溶於水,其中之一就是他正德皇帝朱厚照。
馬皇後聽了那麽多次享年三十多歲,這會兒連歎氣都不想歎了。
這些後輩是怎麽迴事,怎麽都那麽不在乎身體呢?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正德十六年即位,年號嘉靖。】
哦豁,別說兒子了,連親弟弟都沒有,繼承人竟然要從堂弟裏選,這情況還真不多見。
老朱搓搓下巴,看著滿殿席地而坐的臭小子們和規規矩矩坐在位置上的乖小子們,心裏有些自得。
隻論兒子的數量他絕對是皇帝中的佼佼者,能把兒子教的如此出色的也不多見,就算他現在忽然暴斃,大明的江山在他的兒子們手上也不會亂。
【正德皇帝是獨生子,他駕崩的時候又沒有兒子,《皇明祖訓》中有“兄終弟及”一條,朝臣便選中十四歲的興王世子朱厚來繼承大統,是為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和他堂兄正德皇帝都是天資聰穎之輩,他生父去世的早,十二歲時便以世子的身份接管王府。】
【然而嘉靖即位不久朝中就出現了大禮儀之爭,也就是他生父興獻王的尊稱和祀典問題。禮臣提議皇帝尊孝宗弘治皇帝為皇考,改稱興獻王為皇叔父,嘉靖不允。之後和禮臣一起商議興獻王的封號,與楊廷和為首的正德年間舊臣在關於以誰為皇考以及生父尊號的皇統問題發生了長達三年半的禮儀之爭。】
【皇帝的權利最大,這場大禮儀之爭最終以嘉靖的勝利告終。興獻王被追尊為興獻帝,牌位升太廟,排序在正德皇帝之上,並改興獻王墓為顯陵。】
朱摸摸腦袋,“這算什麽?靠兒子翻身?”
朱棣搖頭晃腦,“沒辦法,人家生的好。”
他們都學過元朝的帝位之爭,這種情況很正常。
自己當不上皇帝沒關係,沒準兒後代哪個子孫機緣巧合當了皇帝,上頭的爹爺爺甚至祖爺爺都能跟著沾光。
兄弟幾個說著悄悄話,忽然覺得背後一陣發涼,抬頭看到他們家老爹正危險的看著他們,連忙端正坐姿假裝剛才什麽都沒有說。
瞪他們也沒用啊,他們又沒說錯。
【嘉靖即位之初勤於政務,整頓朝綱推行新政,嚴懲貪贓枉法,勘查皇莊和勳戚莊園,盡力還田於民,並裁撤司禮監,廢鎮守太監,嚴分廠衛與法司職權,吸取前朝宦官亂政的教訓對宦官嚴加管束,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並對外戚世襲封爵的製度作了變革,朝中風氣煥然一新。】
老朱眼睛一亮,“這個好這個好,有咱當皇帝的幾分風姿了,這才是老朱家的種該有的樣子。”
朱小聲嘟囔,“我感覺爹高興的太早了。”
旁邊的弟弟們,“二哥說的對。”
不是他們對老四的後代沒有信心,而是預感告訴他們事情不會那麽簡單。
這個嘉靖皇帝剛登基就能為了生父和朝臣對著幹,一天兩天也就算了,他竟然爭了足足三年半,怎麽看都不像是好相處的人。
他們前邊說兒子爭氣祖宗爭光是一迴事兒,朝堂局勢又是一迴事兒,治理天下不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向來隻有朝臣黨爭,哪兒有皇帝和朝臣處在對立麵的道理?
不正常,再看看。
【嘉靖中期,國家承平日久再次開始走下坡路,皇帝迷信方士尊崇道教,方士、道士利用皇帝求長生履行詐騙,不斷修建齋醮,因此“新政”未能徹底實施,政治和經濟方麵的危機都開始顯現。】
還沒有真正接觸過朝政的小子們倒吸一口涼氣,“竟然沒猜錯,我們可真厲害。”
沐青:弟啊,再說就真的要挨打了。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宮變”,皇帝險些死於宮女之手,宮變之後的嘉靖更加迷信道教追求長生,從此長期不視朝,由權臣嚴嵩執掌大權。】
“差點死於宮女之手?”朱文正聳聳肩,“我以為上一個因為落水而死已經夠離譜了,沒想到還有個更離譜的。”
沐英糾正道,“險些死於宮女之手,並沒有真的死在那個時候。”
【嘉靖晚期邊事廢弛倭患漸起,倭寇僅數十人便洗劫浙、皖、蘇三省,直逼留都南京城下,同時北方俺答汗長年寇邊,甚至兵臨北京城下,以武力威脅中原互市,“南倭北虜”始終困擾著嘉靖一朝。】
朱文正磨了磨牙,“還不如死在那個時候。”
他們大明以武建國,那邊可好,幾十個倭寇就能打到應天府,朝廷的兵都是幹什麽吃的?
互市的主動權從來都是掌握在朝廷手裏,結果到了那邊竟然被蒙古人威脅互市,這和當年中原被蒙古人統治的時候有什麽區別?
年紀小的沒見過當年的場麵,他們這些經曆過天災人禍還要被蒙古朝廷壓迫的卻記的清清楚楚。
要不是實在活不下去,誰都不會拚著性命去造反。
半大小子們聽著他們文正哥罵罵咧咧悄悄挪到朱標身後,“大哥,你小時候外麵是什麽樣子?和神仙說的一樣慘嗎?”
朱標麵色如常,“我出生的時候爹已經起兵好幾年了,這事兒應該問文正哥他們。”
朱文正扭頭,“問我幹什麽,直接問爹。”
他當年才哪兒到哪兒,他們爹才是真的吃盡了苦頭。
問文英文青也行,他們倆逃難的時候身邊連個大人都沒有,要不是被娘撿迴家怕是都得餓死在外麵。
眼看著他越說越離譜,沐青趕緊撿了塊點心塞他嘴裏,“哥你快別說了,再說我哥能當場哭出來。”
果不其然,旁邊的沐英已經開始眼眶紅紅。
從來沒見過這場麵的弟弟們驚奇不已,有故事,一定有故事。
文英哥可是他們家最最最最穩重的娃,雖然年紀比不過文正哥文忠哥,但是靠譜程度絕對排在其他哥哥前麵。
能讓文英哥都紅了眼眶,當年的殘酷肯定超乎他們的想象。
沐青無奈扶額,“行了行了,都迴去坐好。”
他已經在“神仙”口中死了一次又一次,真的不想再苦哈哈的安慰人了。
【嘉靖四十五年,嘉靖皇帝去世,享年六十歲,廟號世宗,葬於永陵。】
【總結:二十年不上朝還能掌控朝堂,從即位開始就一直和文官集團瘋狂battle,主打就是一個逆反,前二十年勵精圖治,後二十五年荒唐透頂推翻前二十年的勵精圖治,你說你圖啥?】
觀眾們:深唿吸。
前麵幾位惋惜活的太短英年早逝,到這位可好,活的太久也不行,誰能想到這是個唐玄宗式的皇帝?
但凡他早死二十年,大明都能繼續強盛下去,什麽南倭北虜,皇帝不上朝當然沒法解決問題!
怎麽迴事?大明的皇帝到底是怎麽迴事?
神仙這是要幹什麽?大過年的就不能讓他們看點好的嗎?
二十年不上朝!竟然有皇帝二十年不上朝!
公道何在?天理何存?
完了完了完了,感覺大明要涼啊。
沐青托著臉出身,這期叫《大明十六帝,各個是奇葩》,素材在那兒擺著,不是他想正經就能正經起來的。
不是他推卸責任,而是這事兒真不賴他。
【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載,嘉靖皇帝朱厚第三子,嘉靖四十五年即位,年號隆慶。】
【嘉靖崇信道教,他身邊的道士陶仲文曾言“二龍不相見”,當時的皇太子加冠後病逝,嘉靖後悔不已,此後不光沒有再立太子,還盡量避免與另外兩個皇子見麵。】
【隆慶皇帝生性內向不得寵,不如二兄朱載圳聰明外露擅長交際,連生兒子都盡量避免上報,甚至不敢在兒子滿月時請行剪發禮,生活相當貧困。】
【朝臣認為嘉靖屬意二子繼位,不料朱載圳先於嘉靖病逝,朱載成為獨子方繼承皇位。】
觀眾們:……
各有各的離譜,無力吐槽。
【朱載即位後任用徐階、高拱、張居正等閣臣興利除弊,又重用戚繼光、王崇古等帥才加強邊防,在位期間完成隆慶開關和俺答封貢,為之後的萬曆中興奠定了基礎。】
【隆慶六年,朱載縱欲身亡,享年三十六歲,廟號穆宗,葬於昭陵。】
【總結:明朝唯一一個開了海關的皇帝,也埋下了黨爭的隱患,但是放在明朝皇帝的群體中竟然還算得上是個不錯的皇帝。怎麽說呢,全靠同行襯托。】
朱文正:???
“怎麽死的?”
朱標揉揉耳朵,“縱欲而亡。”
朱文正震驚:“這也行?”
朱標歎氣:“哥,神仙都說了,全靠同行襯托。”
開海關很好,隻要朝廷抓的嚴,商人私底下動手腳的就不會太多,但是這個黨爭又是什麽情況?
黨爭,聽上去就很有亡國之兆。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隆慶皇帝朱載的第三子,隆慶六年即位,年號萬曆。】
【萬曆皇帝出生時父親隆慶皇帝不受寵,出生後連名字都沒有取,隆慶皇帝即位後方給兒子賜名翊鈞,並在次年立為皇太子。】
朱棣搓搓胳膊,“哦豁,好慘。”
【萬曆即位時的明朝危機四伏,皇帝年幼,朝政主要依靠張居正。萬曆朝的前十年,張居正在幼主的支持下推行改革,實行考成法裁撤冗官冗員,改革賦役製度推行一條鞭法,加強武備重新起用抗倭名將戚繼光。君臣勵精圖治推行新政,扭轉了正德、嘉靖兩朝以來形成的頹勢。】
【皇帝親政之後銳意進取奮發圖強,頗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萬曆三大征鞏固疆土,開創了局麵,大明王朝達到空前的繁榮。】
朱標慎而又慎,“盛極而衰,哥,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沐青托著臉,心道:你的預感沒有錯。
【萬曆十四年,皇帝開始沉湎酒色且貪財,派宦官擔任礦監稅使搜括民財,在張居正死後甚至被抄家,財物全部搬入宮中歸皇帝所有。】
【當時朝中黨派林立互相傾軋,由於皇帝寵愛鄭貴妃之子福王朱常洵,因立太子之事朝中又掀起長達十餘年的國本之爭。】
【國本之爭鬧到最後,萬曆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皇帝不見朝臣,內閣甚至出現“人滯於官”和“曹署多空”的現象。】
“我以為前頭那個二十年不上朝的已經很離譜了。”朱標呆滯,“沒想到竟然還有三十年不上朝的,他怎麽沒被人推翻呢?”
前麵有因為爹鬧起來的大禮儀之爭,後麵有因為兒子鬧起來的國本之爭,他們老朱家怎麽淨出些這種事情?
朱文正捏捏拳頭,“神仙那邊的大名一共多少個皇帝來著?”
沐英想了想,“神仙之前降下神跡講咱爹的時候提了一句大明十六帝,而這位萬曆皇帝排十三。”
一共十六個皇帝,荒唐堆荒唐,第十三位荒唐到了沒法說的程度,要說明亡和他沒有關係,那邊的列祖列宗肯定也都不接受。
還有那個明堡宗,現在想想,很有可能就是土木堡被瓦剌抓走當俘虜的朱祁鎮。
丟人丟到遺臭萬年,tui!
【萬曆皇帝久居深宮萬事不理,朝堂內外鬧的不可開交,遼東後金趁勢崛起。萬曆四十四年正月,後金正式建國,遼東邊防空虛,兩軍交戰皆以明軍失敗告終。】
【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在南巡的時候落水,此後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正德十六年駕崩,享年三十一歲,廟號武宗,葬於康陵。】
【總結:被偏愛的有恃無恐,獨生子命好,作著作著就把自己作死了。】
朱文正嘖了一聲,“南巡?落水?皇帝出巡還能落水?”
離奇。
沐青歎了口氣,後世說明朝皇帝易溶於水,其中之一就是他正德皇帝朱厚照。
馬皇後聽了那麽多次享年三十多歲,這會兒連歎氣都不想歎了。
這些後輩是怎麽迴事,怎麽都那麽不在乎身體呢?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正德十六年即位,年號嘉靖。】
哦豁,別說兒子了,連親弟弟都沒有,繼承人竟然要從堂弟裏選,這情況還真不多見。
老朱搓搓下巴,看著滿殿席地而坐的臭小子們和規規矩矩坐在位置上的乖小子們,心裏有些自得。
隻論兒子的數量他絕對是皇帝中的佼佼者,能把兒子教的如此出色的也不多見,就算他現在忽然暴斃,大明的江山在他的兒子們手上也不會亂。
【正德皇帝是獨生子,他駕崩的時候又沒有兒子,《皇明祖訓》中有“兄終弟及”一條,朝臣便選中十四歲的興王世子朱厚來繼承大統,是為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和他堂兄正德皇帝都是天資聰穎之輩,他生父去世的早,十二歲時便以世子的身份接管王府。】
【然而嘉靖即位不久朝中就出現了大禮儀之爭,也就是他生父興獻王的尊稱和祀典問題。禮臣提議皇帝尊孝宗弘治皇帝為皇考,改稱興獻王為皇叔父,嘉靖不允。之後和禮臣一起商議興獻王的封號,與楊廷和為首的正德年間舊臣在關於以誰為皇考以及生父尊號的皇統問題發生了長達三年半的禮儀之爭。】
【皇帝的權利最大,這場大禮儀之爭最終以嘉靖的勝利告終。興獻王被追尊為興獻帝,牌位升太廟,排序在正德皇帝之上,並改興獻王墓為顯陵。】
朱摸摸腦袋,“這算什麽?靠兒子翻身?”
朱棣搖頭晃腦,“沒辦法,人家生的好。”
他們都學過元朝的帝位之爭,這種情況很正常。
自己當不上皇帝沒關係,沒準兒後代哪個子孫機緣巧合當了皇帝,上頭的爹爺爺甚至祖爺爺都能跟著沾光。
兄弟幾個說著悄悄話,忽然覺得背後一陣發涼,抬頭看到他們家老爹正危險的看著他們,連忙端正坐姿假裝剛才什麽都沒有說。
瞪他們也沒用啊,他們又沒說錯。
【嘉靖即位之初勤於政務,整頓朝綱推行新政,嚴懲貪贓枉法,勘查皇莊和勳戚莊園,盡力還田於民,並裁撤司禮監,廢鎮守太監,嚴分廠衛與法司職權,吸取前朝宦官亂政的教訓對宦官嚴加管束,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並對外戚世襲封爵的製度作了變革,朝中風氣煥然一新。】
老朱眼睛一亮,“這個好這個好,有咱當皇帝的幾分風姿了,這才是老朱家的種該有的樣子。”
朱小聲嘟囔,“我感覺爹高興的太早了。”
旁邊的弟弟們,“二哥說的對。”
不是他們對老四的後代沒有信心,而是預感告訴他們事情不會那麽簡單。
這個嘉靖皇帝剛登基就能為了生父和朝臣對著幹,一天兩天也就算了,他竟然爭了足足三年半,怎麽看都不像是好相處的人。
他們前邊說兒子爭氣祖宗爭光是一迴事兒,朝堂局勢又是一迴事兒,治理天下不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向來隻有朝臣黨爭,哪兒有皇帝和朝臣處在對立麵的道理?
不正常,再看看。
【嘉靖中期,國家承平日久再次開始走下坡路,皇帝迷信方士尊崇道教,方士、道士利用皇帝求長生履行詐騙,不斷修建齋醮,因此“新政”未能徹底實施,政治和經濟方麵的危機都開始顯現。】
還沒有真正接觸過朝政的小子們倒吸一口涼氣,“竟然沒猜錯,我們可真厲害。”
沐青:弟啊,再說就真的要挨打了。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宮變”,皇帝險些死於宮女之手,宮變之後的嘉靖更加迷信道教追求長生,從此長期不視朝,由權臣嚴嵩執掌大權。】
“差點死於宮女之手?”朱文正聳聳肩,“我以為上一個因為落水而死已經夠離譜了,沒想到還有個更離譜的。”
沐英糾正道,“險些死於宮女之手,並沒有真的死在那個時候。”
【嘉靖晚期邊事廢弛倭患漸起,倭寇僅數十人便洗劫浙、皖、蘇三省,直逼留都南京城下,同時北方俺答汗長年寇邊,甚至兵臨北京城下,以武力威脅中原互市,“南倭北虜”始終困擾著嘉靖一朝。】
朱文正磨了磨牙,“還不如死在那個時候。”
他們大明以武建國,那邊可好,幾十個倭寇就能打到應天府,朝廷的兵都是幹什麽吃的?
互市的主動權從來都是掌握在朝廷手裏,結果到了那邊竟然被蒙古人威脅互市,這和當年中原被蒙古人統治的時候有什麽區別?
年紀小的沒見過當年的場麵,他們這些經曆過天災人禍還要被蒙古朝廷壓迫的卻記的清清楚楚。
要不是實在活不下去,誰都不會拚著性命去造反。
半大小子們聽著他們文正哥罵罵咧咧悄悄挪到朱標身後,“大哥,你小時候外麵是什麽樣子?和神仙說的一樣慘嗎?”
朱標麵色如常,“我出生的時候爹已經起兵好幾年了,這事兒應該問文正哥他們。”
朱文正扭頭,“問我幹什麽,直接問爹。”
他當年才哪兒到哪兒,他們爹才是真的吃盡了苦頭。
問文英文青也行,他們倆逃難的時候身邊連個大人都沒有,要不是被娘撿迴家怕是都得餓死在外麵。
眼看著他越說越離譜,沐青趕緊撿了塊點心塞他嘴裏,“哥你快別說了,再說我哥能當場哭出來。”
果不其然,旁邊的沐英已經開始眼眶紅紅。
從來沒見過這場麵的弟弟們驚奇不已,有故事,一定有故事。
文英哥可是他們家最最最最穩重的娃,雖然年紀比不過文正哥文忠哥,但是靠譜程度絕對排在其他哥哥前麵。
能讓文英哥都紅了眼眶,當年的殘酷肯定超乎他們的想象。
沐青無奈扶額,“行了行了,都迴去坐好。”
他已經在“神仙”口中死了一次又一次,真的不想再苦哈哈的安慰人了。
【嘉靖四十五年,嘉靖皇帝去世,享年六十歲,廟號世宗,葬於永陵。】
【總結:二十年不上朝還能掌控朝堂,從即位開始就一直和文官集團瘋狂battle,主打就是一個逆反,前二十年勵精圖治,後二十五年荒唐透頂推翻前二十年的勵精圖治,你說你圖啥?】
觀眾們:深唿吸。
前麵幾位惋惜活的太短英年早逝,到這位可好,活的太久也不行,誰能想到這是個唐玄宗式的皇帝?
但凡他早死二十年,大明都能繼續強盛下去,什麽南倭北虜,皇帝不上朝當然沒法解決問題!
怎麽迴事?大明的皇帝到底是怎麽迴事?
神仙這是要幹什麽?大過年的就不能讓他們看點好的嗎?
二十年不上朝!竟然有皇帝二十年不上朝!
公道何在?天理何存?
完了完了完了,感覺大明要涼啊。
沐青托著臉出身,這期叫《大明十六帝,各個是奇葩》,素材在那兒擺著,不是他想正經就能正經起來的。
不是他推卸責任,而是這事兒真不賴他。
【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載,嘉靖皇帝朱厚第三子,嘉靖四十五年即位,年號隆慶。】
【嘉靖崇信道教,他身邊的道士陶仲文曾言“二龍不相見”,當時的皇太子加冠後病逝,嘉靖後悔不已,此後不光沒有再立太子,還盡量避免與另外兩個皇子見麵。】
【隆慶皇帝生性內向不得寵,不如二兄朱載圳聰明外露擅長交際,連生兒子都盡量避免上報,甚至不敢在兒子滿月時請行剪發禮,生活相當貧困。】
【朝臣認為嘉靖屬意二子繼位,不料朱載圳先於嘉靖病逝,朱載成為獨子方繼承皇位。】
觀眾們:……
各有各的離譜,無力吐槽。
【朱載即位後任用徐階、高拱、張居正等閣臣興利除弊,又重用戚繼光、王崇古等帥才加強邊防,在位期間完成隆慶開關和俺答封貢,為之後的萬曆中興奠定了基礎。】
【隆慶六年,朱載縱欲身亡,享年三十六歲,廟號穆宗,葬於昭陵。】
【總結:明朝唯一一個開了海關的皇帝,也埋下了黨爭的隱患,但是放在明朝皇帝的群體中竟然還算得上是個不錯的皇帝。怎麽說呢,全靠同行襯托。】
朱文正:???
“怎麽死的?”
朱標揉揉耳朵,“縱欲而亡。”
朱文正震驚:“這也行?”
朱標歎氣:“哥,神仙都說了,全靠同行襯托。”
開海關很好,隻要朝廷抓的嚴,商人私底下動手腳的就不會太多,但是這個黨爭又是什麽情況?
黨爭,聽上去就很有亡國之兆。
【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隆慶皇帝朱載的第三子,隆慶六年即位,年號萬曆。】
【萬曆皇帝出生時父親隆慶皇帝不受寵,出生後連名字都沒有取,隆慶皇帝即位後方給兒子賜名翊鈞,並在次年立為皇太子。】
朱棣搓搓胳膊,“哦豁,好慘。”
【萬曆即位時的明朝危機四伏,皇帝年幼,朝政主要依靠張居正。萬曆朝的前十年,張居正在幼主的支持下推行改革,實行考成法裁撤冗官冗員,改革賦役製度推行一條鞭法,加強武備重新起用抗倭名將戚繼光。君臣勵精圖治推行新政,扭轉了正德、嘉靖兩朝以來形成的頹勢。】
【皇帝親政之後銳意進取奮發圖強,頗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萬曆三大征鞏固疆土,開創了局麵,大明王朝達到空前的繁榮。】
朱標慎而又慎,“盛極而衰,哥,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沐青托著臉,心道:你的預感沒有錯。
【萬曆十四年,皇帝開始沉湎酒色且貪財,派宦官擔任礦監稅使搜括民財,在張居正死後甚至被抄家,財物全部搬入宮中歸皇帝所有。】
【當時朝中黨派林立互相傾軋,由於皇帝寵愛鄭貴妃之子福王朱常洵,因立太子之事朝中又掀起長達十餘年的國本之爭。】
【國本之爭鬧到最後,萬曆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皇帝不見朝臣,內閣甚至出現“人滯於官”和“曹署多空”的現象。】
“我以為前頭那個二十年不上朝的已經很離譜了。”朱標呆滯,“沒想到竟然還有三十年不上朝的,他怎麽沒被人推翻呢?”
前麵有因為爹鬧起來的大禮儀之爭,後麵有因為兒子鬧起來的國本之爭,他們老朱家怎麽淨出些這種事情?
朱文正捏捏拳頭,“神仙那邊的大名一共多少個皇帝來著?”
沐英想了想,“神仙之前降下神跡講咱爹的時候提了一句大明十六帝,而這位萬曆皇帝排十三。”
一共十六個皇帝,荒唐堆荒唐,第十三位荒唐到了沒法說的程度,要說明亡和他沒有關係,那邊的列祖列宗肯定也都不接受。
還有那個明堡宗,現在想想,很有可能就是土木堡被瓦剌抓走當俘虜的朱祁鎮。
丟人丟到遺臭萬年,tui!
【萬曆皇帝久居深宮萬事不理,朝堂內外鬧的不可開交,遼東後金趁勢崛起。萬曆四十四年正月,後金正式建國,遼東邊防空虛,兩軍交戰皆以明軍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