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哥哥哥哥文青哥!!!!”


    “救命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書房裏,沐青剛把先生留的策論寫完,還沒來得及欣賞自己的得意之作,外麵就傳來了好幾個小娃的鬼哭狼嚎。


    朱、朱、朱棣、朱楨連哭帶喊的跑著,後麵還跟著他們的妹妹朱靜靜和朱寧寧。


    老朱有兒子緣,前頭這些個孩子都是男孩,近幾年才添了幾個閨女,大概前頭的兒子太鬧騰,所以閨女出生後特意取名靜靜和寧寧。


    可惜一點用處都沒有,該鬧騰還是鬧騰。


    “文青哥!救命!爹迴來啦啊啊啊!”


    第99章


    從神跡出現在全天下人麵前開始, 朱元璋心裏的緊迫感就沒消失過。


    以前大家的目光都不在他身上,雖然他攻城略地打的猛,但是天底下打的猛的多的是, 朝廷內部也鬥的不可開交, 注意力一分散他就能繼續悶聲高發展。


    高築牆, 廣積糧,緩稱王。


    計劃的很好,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


    沒有人注意他們的時候他們可以按計劃行事,現在所有人都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這還怎麽緩稱王?


    應天府的局麵穩定下來之後,老朱和親信一琢磨覺得這樣不行。


    他們要是夾縫中求生存,偷偷摸摸壯大自己還行, 現在明顯幹什麽都瞞不過天下人的眼睛, 索性不必再瞞, 直接光明正大的打就是。


    神仙都說了他朱元璋要成為大明的開國皇帝, 他還能拒絕不成?


    別說他本來就有這個野心,就算本來沒有,被神仙這麽一激也得有。


    既然如此,那還遮掩個什麽,直接稱王就是。


    然後朱大帥就成了朱大王。


    不是龍鳳政權的小明王封的王,是他自己封的王。


    劉福通得到消息的時候氣的破口大罵, 雖然朱元璋行事之前和他打過招唿,他也知道老朱肯定會稱王稱帝,但是不代表他知道這事兒的時候不生氣。


    神仙也真是的, 大家都是造反起家, 為什麽不能弄個他老劉成為最後贏家的神跡出現?


    劉福通嘴上罵的厲害,心裏卻早就被神跡所影響, 即便不甘心不情願也不會拚了命和朱元璋爭。


    神仙都說了老朱是最後贏家,他還打什麽打,也就私底下罵幾句出出氣而已。


    沒辦法,神仙都說了,他總不能跟神仙對著幹。


    世上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的很多,不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的也很多,更多的是需要就信不需要就不信。


    亂世中的百姓容易被信仰聚集起來,同樣也容易散開,他們信的是讓他們吃飽穿暖的人,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神,隻要能讓他們吃飽,讓他們當場換信仰都可能。


    前提是他們沒見過“神跡”。


    在見過“神跡”之後,不管信不信,心裏的畏懼都不會少。


    張士誠和方國珍早就歸順,長江以南除了徐壽輝就隻剩下零散的小勢力以及正苟延殘喘的朝廷軍隊,在元廷放棄大都北逃之後,那些苟延殘喘的朝廷軍隊對起義軍也不再能構成威脅。


    一方士氣高漲,一方戰戰兢兢,仗還沒開始打,勝負已經清楚的分了出來。


    老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長江以南,他手上有兵有糧,又有“神仙”給他背書,別管什麽朝廷正統還是地頭蛇統統拿下,亂世用重典,不聽話就隻有一個死,很明顯絕大部分人都不想死。


    在武力值足夠強大的情況下,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隻要基層的官員都從他手裏出去,地方就在他的控製之內。


    南方除了雲貴一帶沒有完全掌控其他都算安穩,朱元璋也沒閑著,處理完手裏的事情後立刻分出兵馬去北邊和劉福通一起打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


    坐等他們狗咬狗然後收漁翁之利是一條路,但是誰也不敢確定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會不會一直打下去,更不敢保證倆人不會聯起手來打中原。


    沒有什麽是一成不變的,隻要利益足夠,仇人也能握手言和。


    老劉一個對付倆有些捉襟見肘,再加上他老朱可就不一定了,論起猛將還得看他身邊的將領。


    老劉是隻有他自己能打,他不一樣,他和他身邊的將領全都很能打。


    神仙認證過的,非常能打,個個都是戰神。


    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各自為政,他和劉福通就聯合出兵逐個擊破,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抱團,他和劉福通就聯合起來打抱團的他們倆。


    蒙古各部之間的恩怨和朝堂各派係之間的內鬥相比不逞多讓,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或許會因為一時之急合作,但是一旦沒有外界的威脅,倆人之間肯定還是要分出高低勝負來的。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在絕對的武力麵前,對麵是齊心協力還是各自為政都改變不了結局。


    蒙古朝廷撤迴漠北,不管是察罕帖木兒還是孛羅帖木兒都發愁糧食不夠吃,糧草不夠就穩不住軍心,劫掠百姓穩不住民心,此局無解。


    他們倆要麽主動跟著蒙古朝廷撤到漠北草原,要麽被打到漠北草原,甚至連遼東都去不了。


    妥歡帖木兒帶著朝廷北逃之後,遼東的實際統治者就成了納哈出,就是那個之前被俘虜過的納哈出。


    朝廷靠不住,納哈出之前在視頻裏見到過普通蒙古百姓的慘狀,他自認是個有良知的蒙古人,做不到眼睜睜看著族人水深火熱生不如死。


    剛被放迴大都的時候他還試圖走勸誡皇帝的路子,如今過去那麽久他也看開了,皇帝靠不住,朝廷靠不住,能靠住的隻有他自己。


    皇帝離開大都逃亡漠北,納哈出沒有跟著一起走,而是帶著他的親信屯兵遼東開元金山,十幾萬大軍往那兒一杵,誰都不敢往那兒去,私底下甚至已經有人開始稱唿他為開元王。


    納哈出私底下和應天府有什麽聯絡除了他和朱元璋本人誰也不知道,但是老朱可以確定,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敢去遼東,納哈出就能給他來一出南下獻俘。


    蒙古人當家做主的時候不把漢人當人,也不把普通蒙古百姓當人,他不一樣,隻要在他的管轄下都是他的子民,不管是漢人蒙古人色目人還是別的什麽人,全都一視同仁。


    所以他的義子有漢人,也有蒙古人。


    造孽的是頂層的貴族,吃苦受難的是底層的平民,沒道理有好處的時候一點兒享受不到受罪的時候讓他們頂前頭受罪。


    納哈出肯跟著他幹,看中的就是他的一視同仁。


    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不去遼東也沒關係,納哈出可以主動出擊和中原這邊合作將他們往北邊趕。


    他不是沒想過直接包餃子一網打盡全殺光,隻是難度太大,他們隻是趕人還好,真要趕盡殺絕,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哪個都不是吃素的。


    劉福通麾下的兵馬不少,按理說他有那麽多兵不應該被老朱指揮的團團轉,架不住他的糧草大部分都是朱元璋提供的,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他手底下的兵現在對老朱也是敬畏居多,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也不是他說不聽指揮就能不聽的。


    早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再矯情就沒意思了。


    於是乎,在朱元璋的指揮下,三路大軍齊齊出動打了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一個措手不及。


    他們倆在山西河北一帶對峙,沒有朝廷的掣肘,孛羅帖木兒圈起地來越發放肆,麾下的兵已經不能叫兵,都是披著兵皮的強盜,惹得山西河北的百姓怨聲載道,寧肯背井離鄉也不願意在老家待。


    察罕帖木兒治下的情況比孛羅帖木兒好一些,但是也沒好哪兒去,他治軍嚴明,沒有放任士兵出去劫掠,可是士兵要吃飯,在糧草籌集不上來的情況下隻能殺一撥屯糧的富戶來填飽士兵的肚子。


    百姓一亂,殺人隻會火上澆油。


    老朱沒有趕盡殺絕,妥歡帖木兒跑的時候帶走了整個朝廷班子,隻要人還在,到了漠北隨時可以再把朝廷搭建起來。


    這時候的元廷和神仙那邊的被打出大都倉促北逃的元廷不一樣,簡而言之,還不夠亂。


    把那倆賊頭子趕迴他們的朝廷那兒,最好把那邊再鬧個底兒朝天。


    劉福通對這個安排很不滿意,他覺得這次機會難得,勒緊褲腰帶也得把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拖死在中原,等他們迴到漠北,鬼知道到時候會變成什麽樣子。


    萬一人家沒有內鬥,反而把四處漏風的朝廷扶持起來再次一統蒙古各部,到時候他們哭都沒地兒哭。


    自古以來北方的遊牧民族統一起來都會給中原造成極大的危害,遠的不說,就隻近的蒙古人,蒙古人南下的苦還沒吃夠嗎?


    朱元璋倒是想把那倆人都留下,可是打地盤容易,千裏追擊卻不容易。


    他們有兵有馬,糧草誰來供應?


    老劉這些年打仗的糧草都是他在後麵供應,他不操心糧草當然覺得追擊簡單,等士兵追到漠北草原千裏不見人煙,全都餓死在那邊怎麽辦?


    把人拖死在中原,想的簡單,他拖拖試試,南方交糧納稅的百姓第一個不答應。


    馮國用說的沒錯,農民起義農民起義,他老劉是富家大戶出身,懂個屁的農民起義。


    倆人誰都說服不了誰,最後決定各退一步,想辦法弄死一個,另一個盡量,能弄死就弄死,弄不死就算。


    對於先死的人選,老朱和老劉不約而同選了察罕帖木兒,比起縱容麾下士兵當強盜劫掠百姓的孛羅帖木兒,還是令行禁止的察罕帖木兒對他們更有威脅。


    納哈出:……


    他不明白倆人吵來吵去有什麽意思,直接打不就完事兒了?


    都說了計劃趕不上變化,人家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都是大活人,也不是他們想留下哪個就能留下哪個的好吧。


    納哈出提出質疑,但是老朱老劉都不聽,弄到最後他也有些摸不著頭腦,甚至開始懷疑他們倆會不會和神仙有交易。


    這樣啊,那沒事了。


    天神保佑,他納哈出沒有和神仙對著幹的意思,如果神仙在摻和凡間事情的時候能順便讓蒙古子民過的好點那就更好了。


    第100章


    納哈出心慌慌, 慌張中還帶了些興奮和激動,老朱和老劉吵的再激烈他都不摻和,隻等命令下來大幹一場。


    神仙眷顧老朱, 他納哈出跟在老朱後頭征戰, 神仙愛屋及烏應該能連著他和他的兵一起眷顧吧?


    沒錯, 就是這樣!


    兄弟們衝啊啊啊啊!


    在朱元璋和劉福通都不知道的情況下,納哈出直接替他們把士氣鼓舞了起來。


    士氣是個神奇的東西,納哈出麾下的蒙古士兵精神抖擻,很快朱元璋和劉福通麾下的兵馬也跟著鬥誌高昂,兩邊像是在較勁一樣,都見不得對麵的聲音比自己大。


    好在是良性循環,老朱知道後也沒怎麽管。


    兩軍作戰最重要的就是士氣, 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都不得民心, 如今已是必敗的局麵。


    要不是糧草實在供應不上, 他也不想放任那麽多蒙古士兵北逃, 中原在蒙古人的治理下上好的良田都荒廢了,將人留在中原種地不好嗎?


    奈何南方實在供應不上打仗需要的糧草。


    他們前些年要是太平盛世還好,可是不是,天災人禍連著那麽多年,各地都沒有存糧,就算南邊這幾年的收成不錯也得先保證本地的百姓士兵能活下去才能分出糧食給北邊。


    中原的大片土地都荒著, 幾十萬大軍都靠南方調度來的糧食養活,短時間還行,可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都不是短時間內能拿下的, 隻能退而求其次先將人趕走。


    人跑了沒關係, 先把地盤收迴來,更北邊的地盤等中原這邊穩住了再去打。


    老朱計劃的很好, 他們扛不住連年的征戰,先把蒙古人趕出去,等百姓能留有餘糧然後再整頓兵馬北征,不然就是兩邊都做不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花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花間並收藏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