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 作者:醉酒花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一直以為李善長和他一條心,結果最讓他沒法處置的就是老李。
常遇春亡於軍中他能理解,廖永忠被儒生忽悠他能想到,藍玉囂張跋扈他也不意外,唯有李善長,這人從打滁州時投奔他,是名副其實的大明第一開國功臣,他還有什麽不滿意?
胡惟庸是李善長一手提拔上來的,他幹的事情李善長肯定一清二楚,老李明知道胡惟庸要造反卻假裝不知道,這是什麽道理?
還是說,胡惟庸造反背後暗中推動的人就是他?
朱元璋不確定是哪個,但是他心裏卻更偏向後者。
胡惟庸自知活命的可能幾乎沒有,早在神跡消失時便棄官而逃。他很清醒,這種事情不能指望上頭心慈手軟覺著事情還沒到那一步就放了他,藍玉能逃過一劫,他絕無被輕拿輕放的可能。
當官有風險,搞事需謹慎,官位和小命相比還是小命重要,趕緊跑吧。
胡惟庸這些年一直在基層打轉,削尖了腦袋往上鑽也沒鑽上去,他能輕輕鬆鬆一走了之,李善長卻不行。
老李自投奔紅巾軍開始就一直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老朱時不時親自出去帶兵打仗,那時他就留下來坐鎮後方,可以說是真的把身家性命都交到他手上。
神仙說他將來不安分他並不意外,畢竟他所求的是青史留名,不拘皇位上坐著的是誰,隻要身側有他李善長的位置就行。
如果上頭的皇帝讓他不滿意,他未必不會像神仙說的那樣暗中推波助瀾。
隻是知道歸知道,真擺在明麵上還真不好處理。
朱元璋還不是那個心狠手辣說殺就殺的洪武帝,李善長也還沒到冷眼看戲作壁上觀的地步,倆人麵對麵枯坐一天,最終也沒說出一句話。
放放不得,用用不得,神仙啊神仙,您老人家真是讓人難辦。
倆人相顧無言之後不久,李善長的職位就隻剩下閑職,平時幹什麽都有人盯著,可以說是變相軟禁了起來。
劉福通親自來到應天府,聽到這邊最近發生的各種事情嘖了一聲,他還以為老朱多兇殘呢,就這?
讓他來處理的話,別管李善長以前多大功勞,涉及造反一律殺無赦。
不行,老朱不行,還得他來指導指導。
老劉本人出現在應天府,著實把朱元璋嚇了一跳。
說實話,雖然他奉龍鳳為正朔,但是兩邊的聯係卻並不多,換句話說就是,他們聯絡全靠書信,誰都沒見過誰。
更尷尬的是,老朱現在名義上還是小明王封的吳國公。
劉福通殺氣騰騰來到應天,總不能是趁他沒打完天下先把他幹掉。
這要是奔著殺人來的怎麽著也不能隻帶這麽幾個人,就這麽過來妥妥得被反殺,老劉這是幹啥來了?
劉福通親自來到應天府肯定不是為了交惡,他這人良心不多,但是怎麽著還算有點,神仙說朱元璋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還能親率大軍去救他,雖說他自己戰死,但是至少保住了小明王的性命。
至於後麵小明王溺死,老朱跟著背了口大黑鍋,他就大人有大量不計較了。
老朱當皇帝他可以支持,但是有一點,他得去北邊繼續打蒙古人。
蒙古朝廷故意放洪水衝了他家祖宅,他不把蒙古人的祖墳給刨了怎麽對得起被洪水衝走的列祖列宗?
還有小明王,老韓死的早,他這個當叔的不可能放任小明王被害死,老朱最好管好手底下的人,真要弄出來人命他就也能拚命。
如果當時他還活著的話。
朱元璋:額……
小明王的安全他可以保證,但是蒙古人的祖墳可不太好找。
不管怎麽說,沒打起來就是好事。
老朱試探著繼續發兵,發現事情沒有像他預想的那樣往壞處發展,猶豫再三還是把神仙之前透露的關於北伐的事情告訴了劉福通。
老劉聽後久久無言,最終隻是罵了一句難怪這家夥那麽關注毛貴,還時不時就給他接濟送糧,合著神仙的心早就偏過來了,這還爭什麽爭。
他繼續打蒙古人去了,記得繼續給他供應糧草就行。
皇帝帶著大臣逃到漠北,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這倆大軍閥卻沒走,那倆家夥不撤,光皇帝跑了對北方的局麵幾乎沒有影響,該打還是得打。
不把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打趴下將來北伐怎麽辦?
嘖,他說什麽來著,這天下沒他不行。
劉福通來去匆匆,讓周邊一群希望他和老朱打起來好看熱鬧的家夥很是失望。
尤其是隔壁陳友諒,他覺得他和朱元璋的處境差不多,神仙說他殺了徐壽輝自立,朱元璋雖說沒殺劉福通,但韓林兒的死總歸和他有關,背黑鍋也是有關。
沒道理徐壽輝最近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到老朱那裏灑灑水就沒事兒了。
不是,老劉好歹是龍鳳政權的實際當家人,這也太好打發了吧。
幸好老劉不知道周邊看熱鬧的家夥們私底下怎麽編排他,不然他走了也得殺個迴馬槍把說他壞話的人教訓一頓。
神仙說他北伐失敗困守安豐,現在還沒到那個地步,他們紅巾軍北伐進行的如火如荼,和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硬剛都不慫,天底下能讓他忍氣吞聲的還真沒幾個。
神仙不算。
江南各地的地主大戶一看老朱連左膀右臂都能說丟就丟,還能輕而易舉把劉福通的發難、如果有的話、給糊弄過去,一時間行事作風立刻收斂起來。
老朱當上皇帝後興許會為了顧全大局不和他們硬來,現在老朱還沒當皇帝,想砍他們還不就是一句話的事。
看隔壁老張就知道,誰手裏有兵誰說了算,要是真的逼急了誰都逃不過去。
張士誠當年每到一地先殺大戶,沒道理朱元璋不會這麽幹。
不行不行,命重要。
能在亂世中保住家業的都不是蠢人,如果沒有神跡這出子事兒,他們可能會繼續表麵迎合朱大帥背地裏繼續我行我素,現在神跡把他們扒的幹幹淨淨,他們幾條命啊還敢搞小動作?
看朱大帥殺到最後那個瘋勁兒,他們九族都不夠人家砍的。
張士誠和方國珍都能滑跪,手裏沒兵隻有錢的地主大戶當然滑跪的更快。
沒辦法,老張和老方想反抗還能給朱大帥找點麻煩,他們想反抗那就是上趕著給朱大帥送菜。
人貴有自知之明,不然這世道真的混不下去。
想想神仙說的朱大帥當上皇帝後江南各地過的多慘,除了江浙一帶,所有地方的賦稅都稱得上是曆代最低。
看看他們腳底下踩的地方,他們就是江浙的百姓,收稅收的是他們的錢。
大家都交一樣的稅就算了,周邊其他地方都有減免,就他們江浙一帶是加重賦稅,差別那麽大這誰受得了啊!
趁現在還沒到神仙說的那種地步,張士誠老老實實的待在朱大帥手底下討生活,他們還能表表忠心,要是再晚幾年他們想表忠心都沒機會。
從龍之功他們不敢奢望,隻求朱大帥變成朱皇帝的時候能讓他們這邊的賦稅也降低一點點。
隻要利益到位,其他的都不重要。
他們配合大軍的行動,要糧草有糧草,要人馬也有糧草,花錢買平安的道理他們都懂,絕對不會在朱皇帝潛龍在淵的時候拖後腿。
從現在開始,他們就是朱大帥最忠心的擁躉,誰說朱大帥不好他們跟誰急。
狗腿.jpg
第97章
應天府中熱熱鬧鬧, 氣氛比當年江北家眷搬過來的時候還要火熱。
沐青生無可戀的看著門口人來人往,已經不知道該怎麽形容現在的情況。
他不明白為什麽這些人關心小朱標健康的同時還要再來一句“文青活著沒”,多不禮貌啊!
還有他哥, 他都準備好包袱款款跟著親哥當腿部掛件了, 結果他哥大老遠跑迴來抱著他就是一通痛哭, 好不容易止住眼淚,還不等他說句話,扭頭又跑去找他們家老爹說什麽他能平安長大不容易,求老爹別讓他上戰場。
不是,這都什麽跟什麽?
他是不想上戰場,但也不想因為老哥的哭訴不上戰場,他不要臉的嗎?
老爹也是, 不上戰場就不上戰場, 反正他還不到上戰場的年紀, 在家當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讀書郎也挺好, 結果呢,直接把他接下來幾年要幹的事情都給想好了。
他和小朱標都要上學,家裏啟蒙先生好些個,老爹不光有豪情壯誌還有信心,篤定府上過幾年會接連不斷有娃降生,那麽多娃當爹的沒空管, 他這個當義兄的不能不管不問。
老爹隻管播種沒空管孩子,娘親比爹還忙,可是也不能把所有娃都交給他來管, 他是幼兒園園長嗎?
朱大帥理直氣壯, 他手下那麽多猛將不缺一個小娃,難得家裏有個文文靜靜會讀書的小神童, 留在家裏教弟弟正好,免得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把性命丟在外麵。
戰場上刀劍無眼,如今外麵亂成一團糟,誰也不敢保證將來會變成什麽樣子,還是把娃留在身邊更放心。
其他幾個臭小子不是他不想留,而是人家自己不願意。
一個二個的心都在外麵玩野了,別說他們在神仙口中都是戰神級別的人物,就算沒有神仙顯靈,他們也沒那個定性天天在家待著。
沐青:???
所以我就有定性了是嗎?
更可怕的是,親哥迴來不是結束隻是開始,後頭還有幾個哥排著隊等著抱著他哭嚎“文青你怎麽就沒了呢”。
要不是他跑的快,這會兒還被堵在院子裏出不來呢。
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說,他人好好的在大家夥兒麵前站著怎麽就沒了?萬一穿越大神被他們嚷嚷醒了又把他帶走怎麽辦?
鬼知道被帶走之後是死是活,能活著肯定還是活著好,他這第二輩子好不容易過的好一點兒,可不想一朝迴到解放前。
馮勝從門前路過,看到小娃一個人蹲在台階上朗聲問道,“文青,怎麽在這兒蹲著?”
小豆丁有氣無力的抬起頭,“文正哥迴來了。”
馮勝:額……
想想神仙說的洪都戰神是什麽下場,府裏的人確實得出來躲清靜。
小豆丁臉上的表情一言難盡,沒忍住又歎了口氣,“太吵了,真的太吵了。”
麵向全天下的神跡信息量非常大,威力也很驚人,隻看連掙紮都不掙紮就直接跑路的背鍋帝就能看出一二。
倒黴催的文正哥還沒從當了戰神的興奮中緩過來就被“轉投張士誠”的消息砸的眼冒金星,要不是當時實在忙的脫不開身,他當天晚上就飛迴應天府抱著他們家老爹的大腿開哭了。
哦,哭自己之前還要先嚎一嗓子“文青你怎麽就沒了呢”“文英你怎麽帶弟弟的”之類的話。
煩!煩不勝煩!
還好他跑了,現在需要煩的隻剩下他們家老爹。
小豆丁想起院子裏拿著藤條追著糟心兒子打的朱老爹,搓搓胳膊打了個哆嗦,越發覺得此地不宜久留,“小馮叔,今天我跟你走怎麽樣?”
他還小,需要充足的睡眠,不想大晚上的被倒黴哥哥偷襲。
馮勝咧嘴笑的開心,讓門口的衛兵和他們家大帥打聲招唿,然後扛起沒多重的小娃直接送他哥府上,“你們爺兒倆親熱去吧,我忙著呢。”
神仙提到他時說的不多,隻說他哥英年早逝他被提拔,走了個厲害的來了個更厲害的,言下之意就是他比他哥更厲害。
常遇春亡於軍中他能理解,廖永忠被儒生忽悠他能想到,藍玉囂張跋扈他也不意外,唯有李善長,這人從打滁州時投奔他,是名副其實的大明第一開國功臣,他還有什麽不滿意?
胡惟庸是李善長一手提拔上來的,他幹的事情李善長肯定一清二楚,老李明知道胡惟庸要造反卻假裝不知道,這是什麽道理?
還是說,胡惟庸造反背後暗中推動的人就是他?
朱元璋不確定是哪個,但是他心裏卻更偏向後者。
胡惟庸自知活命的可能幾乎沒有,早在神跡消失時便棄官而逃。他很清醒,這種事情不能指望上頭心慈手軟覺著事情還沒到那一步就放了他,藍玉能逃過一劫,他絕無被輕拿輕放的可能。
當官有風險,搞事需謹慎,官位和小命相比還是小命重要,趕緊跑吧。
胡惟庸這些年一直在基層打轉,削尖了腦袋往上鑽也沒鑽上去,他能輕輕鬆鬆一走了之,李善長卻不行。
老李自投奔紅巾軍開始就一直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老朱時不時親自出去帶兵打仗,那時他就留下來坐鎮後方,可以說是真的把身家性命都交到他手上。
神仙說他將來不安分他並不意外,畢竟他所求的是青史留名,不拘皇位上坐著的是誰,隻要身側有他李善長的位置就行。
如果上頭的皇帝讓他不滿意,他未必不會像神仙說的那樣暗中推波助瀾。
隻是知道歸知道,真擺在明麵上還真不好處理。
朱元璋還不是那個心狠手辣說殺就殺的洪武帝,李善長也還沒到冷眼看戲作壁上觀的地步,倆人麵對麵枯坐一天,最終也沒說出一句話。
放放不得,用用不得,神仙啊神仙,您老人家真是讓人難辦。
倆人相顧無言之後不久,李善長的職位就隻剩下閑職,平時幹什麽都有人盯著,可以說是變相軟禁了起來。
劉福通親自來到應天府,聽到這邊最近發生的各種事情嘖了一聲,他還以為老朱多兇殘呢,就這?
讓他來處理的話,別管李善長以前多大功勞,涉及造反一律殺無赦。
不行,老朱不行,還得他來指導指導。
老劉本人出現在應天府,著實把朱元璋嚇了一跳。
說實話,雖然他奉龍鳳為正朔,但是兩邊的聯係卻並不多,換句話說就是,他們聯絡全靠書信,誰都沒見過誰。
更尷尬的是,老朱現在名義上還是小明王封的吳國公。
劉福通殺氣騰騰來到應天,總不能是趁他沒打完天下先把他幹掉。
這要是奔著殺人來的怎麽著也不能隻帶這麽幾個人,就這麽過來妥妥得被反殺,老劉這是幹啥來了?
劉福通親自來到應天府肯定不是為了交惡,他這人良心不多,但是怎麽著還算有點,神仙說朱元璋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還能親率大軍去救他,雖說他自己戰死,但是至少保住了小明王的性命。
至於後麵小明王溺死,老朱跟著背了口大黑鍋,他就大人有大量不計較了。
老朱當皇帝他可以支持,但是有一點,他得去北邊繼續打蒙古人。
蒙古朝廷故意放洪水衝了他家祖宅,他不把蒙古人的祖墳給刨了怎麽對得起被洪水衝走的列祖列宗?
還有小明王,老韓死的早,他這個當叔的不可能放任小明王被害死,老朱最好管好手底下的人,真要弄出來人命他就也能拚命。
如果當時他還活著的話。
朱元璋:額……
小明王的安全他可以保證,但是蒙古人的祖墳可不太好找。
不管怎麽說,沒打起來就是好事。
老朱試探著繼續發兵,發現事情沒有像他預想的那樣往壞處發展,猶豫再三還是把神仙之前透露的關於北伐的事情告訴了劉福通。
老劉聽後久久無言,最終隻是罵了一句難怪這家夥那麽關注毛貴,還時不時就給他接濟送糧,合著神仙的心早就偏過來了,這還爭什麽爭。
他繼續打蒙古人去了,記得繼續給他供應糧草就行。
皇帝帶著大臣逃到漠北,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這倆大軍閥卻沒走,那倆家夥不撤,光皇帝跑了對北方的局麵幾乎沒有影響,該打還是得打。
不把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打趴下將來北伐怎麽辦?
嘖,他說什麽來著,這天下沒他不行。
劉福通來去匆匆,讓周邊一群希望他和老朱打起來好看熱鬧的家夥很是失望。
尤其是隔壁陳友諒,他覺得他和朱元璋的處境差不多,神仙說他殺了徐壽輝自立,朱元璋雖說沒殺劉福通,但韓林兒的死總歸和他有關,背黑鍋也是有關。
沒道理徐壽輝最近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到老朱那裏灑灑水就沒事兒了。
不是,老劉好歹是龍鳳政權的實際當家人,這也太好打發了吧。
幸好老劉不知道周邊看熱鬧的家夥們私底下怎麽編排他,不然他走了也得殺個迴馬槍把說他壞話的人教訓一頓。
神仙說他北伐失敗困守安豐,現在還沒到那個地步,他們紅巾軍北伐進行的如火如荼,和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硬剛都不慫,天底下能讓他忍氣吞聲的還真沒幾個。
神仙不算。
江南各地的地主大戶一看老朱連左膀右臂都能說丟就丟,還能輕而易舉把劉福通的發難、如果有的話、給糊弄過去,一時間行事作風立刻收斂起來。
老朱當上皇帝後興許會為了顧全大局不和他們硬來,現在老朱還沒當皇帝,想砍他們還不就是一句話的事。
看隔壁老張就知道,誰手裏有兵誰說了算,要是真的逼急了誰都逃不過去。
張士誠當年每到一地先殺大戶,沒道理朱元璋不會這麽幹。
不行不行,命重要。
能在亂世中保住家業的都不是蠢人,如果沒有神跡這出子事兒,他們可能會繼續表麵迎合朱大帥背地裏繼續我行我素,現在神跡把他們扒的幹幹淨淨,他們幾條命啊還敢搞小動作?
看朱大帥殺到最後那個瘋勁兒,他們九族都不夠人家砍的。
張士誠和方國珍都能滑跪,手裏沒兵隻有錢的地主大戶當然滑跪的更快。
沒辦法,老張和老方想反抗還能給朱大帥找點麻煩,他們想反抗那就是上趕著給朱大帥送菜。
人貴有自知之明,不然這世道真的混不下去。
想想神仙說的朱大帥當上皇帝後江南各地過的多慘,除了江浙一帶,所有地方的賦稅都稱得上是曆代最低。
看看他們腳底下踩的地方,他們就是江浙的百姓,收稅收的是他們的錢。
大家都交一樣的稅就算了,周邊其他地方都有減免,就他們江浙一帶是加重賦稅,差別那麽大這誰受得了啊!
趁現在還沒到神仙說的那種地步,張士誠老老實實的待在朱大帥手底下討生活,他們還能表表忠心,要是再晚幾年他們想表忠心都沒機會。
從龍之功他們不敢奢望,隻求朱大帥變成朱皇帝的時候能讓他們這邊的賦稅也降低一點點。
隻要利益到位,其他的都不重要。
他們配合大軍的行動,要糧草有糧草,要人馬也有糧草,花錢買平安的道理他們都懂,絕對不會在朱皇帝潛龍在淵的時候拖後腿。
從現在開始,他們就是朱大帥最忠心的擁躉,誰說朱大帥不好他們跟誰急。
狗腿.jpg
第97章
應天府中熱熱鬧鬧, 氣氛比當年江北家眷搬過來的時候還要火熱。
沐青生無可戀的看著門口人來人往,已經不知道該怎麽形容現在的情況。
他不明白為什麽這些人關心小朱標健康的同時還要再來一句“文青活著沒”,多不禮貌啊!
還有他哥, 他都準備好包袱款款跟著親哥當腿部掛件了, 結果他哥大老遠跑迴來抱著他就是一通痛哭, 好不容易止住眼淚,還不等他說句話,扭頭又跑去找他們家老爹說什麽他能平安長大不容易,求老爹別讓他上戰場。
不是,這都什麽跟什麽?
他是不想上戰場,但也不想因為老哥的哭訴不上戰場,他不要臉的嗎?
老爹也是, 不上戰場就不上戰場, 反正他還不到上戰場的年紀, 在家當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讀書郎也挺好, 結果呢,直接把他接下來幾年要幹的事情都給想好了。
他和小朱標都要上學,家裏啟蒙先生好些個,老爹不光有豪情壯誌還有信心,篤定府上過幾年會接連不斷有娃降生,那麽多娃當爹的沒空管, 他這個當義兄的不能不管不問。
老爹隻管播種沒空管孩子,娘親比爹還忙,可是也不能把所有娃都交給他來管, 他是幼兒園園長嗎?
朱大帥理直氣壯, 他手下那麽多猛將不缺一個小娃,難得家裏有個文文靜靜會讀書的小神童, 留在家裏教弟弟正好,免得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把性命丟在外麵。
戰場上刀劍無眼,如今外麵亂成一團糟,誰也不敢保證將來會變成什麽樣子,還是把娃留在身邊更放心。
其他幾個臭小子不是他不想留,而是人家自己不願意。
一個二個的心都在外麵玩野了,別說他們在神仙口中都是戰神級別的人物,就算沒有神仙顯靈,他們也沒那個定性天天在家待著。
沐青:???
所以我就有定性了是嗎?
更可怕的是,親哥迴來不是結束隻是開始,後頭還有幾個哥排著隊等著抱著他哭嚎“文青你怎麽就沒了呢”。
要不是他跑的快,這會兒還被堵在院子裏出不來呢。
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說,他人好好的在大家夥兒麵前站著怎麽就沒了?萬一穿越大神被他們嚷嚷醒了又把他帶走怎麽辦?
鬼知道被帶走之後是死是活,能活著肯定還是活著好,他這第二輩子好不容易過的好一點兒,可不想一朝迴到解放前。
馮勝從門前路過,看到小娃一個人蹲在台階上朗聲問道,“文青,怎麽在這兒蹲著?”
小豆丁有氣無力的抬起頭,“文正哥迴來了。”
馮勝:額……
想想神仙說的洪都戰神是什麽下場,府裏的人確實得出來躲清靜。
小豆丁臉上的表情一言難盡,沒忍住又歎了口氣,“太吵了,真的太吵了。”
麵向全天下的神跡信息量非常大,威力也很驚人,隻看連掙紮都不掙紮就直接跑路的背鍋帝就能看出一二。
倒黴催的文正哥還沒從當了戰神的興奮中緩過來就被“轉投張士誠”的消息砸的眼冒金星,要不是當時實在忙的脫不開身,他當天晚上就飛迴應天府抱著他們家老爹的大腿開哭了。
哦,哭自己之前還要先嚎一嗓子“文青你怎麽就沒了呢”“文英你怎麽帶弟弟的”之類的話。
煩!煩不勝煩!
還好他跑了,現在需要煩的隻剩下他們家老爹。
小豆丁想起院子裏拿著藤條追著糟心兒子打的朱老爹,搓搓胳膊打了個哆嗦,越發覺得此地不宜久留,“小馮叔,今天我跟你走怎麽樣?”
他還小,需要充足的睡眠,不想大晚上的被倒黴哥哥偷襲。
馮勝咧嘴笑的開心,讓門口的衛兵和他們家大帥打聲招唿,然後扛起沒多重的小娃直接送他哥府上,“你們爺兒倆親熱去吧,我忙著呢。”
神仙提到他時說的不多,隻說他哥英年早逝他被提拔,走了個厲害的來了個更厲害的,言下之意就是他比他哥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