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看史書的確會覺得宋朝軍隊不行,但是大家要知道,對宋朝軍隊來說,他們當時打的是車輪戰。對麵的敵人有喘息休養的機會,他們沒有,他們打完一輪緊接著就是下一輪,有時候這一輪戰事還沒有結束下一輪就來了。沒辦法,誰讓他們麵對的是不隻一個的敵人。】


    【當然up不是在洗白大慫,咱們迴歸正題,繼續來說蒙古軍界的勢力劃分。】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以藩王之尊受命總領漠南軍國庶事,征天下名士而用之,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金蓮川幕府”,這個“金蓮川幕府”中不光有趙複、姚樞這些正統儒家文人,還有許多和漢軍世侯有牽連的漢人。】


    【漢軍世侯是忽必烈起家的本錢,但是在他和阿裏不哥打內戰的時候,位於山東的漢軍世侯李趁機聯合南宋舉兵反叛。】


    【李獻漣海三城於南宋,殺盡山東境內蒙古戍兵,從海州泛海還攻益都,進據濟南。南宋方麵給官給的爽快,立刻封李為齊郡王,加節度使封號,但是到出兵支援的時候立刻沒影兒了。老李在北方的人緣似乎也不太好,響應他造反的漢軍世侯寥寥無幾,沒過多久這次叛亂就被忽必烈給鎮壓了。】


    【李之亂之後,忽必烈收漢人軍將兵權,罷地方諸侯世襲,提拔色目人來牽製漢人,朝廷中樞的漢臣漢將人人自危,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被忽必烈找理由收拾掉。】


    【之後的戰事之中,忽必烈的安排就變成了漢軍打頭陣打不贏就派西域的兵馬出陣,西域的兵馬打不贏再讓蒙古騎兵親自衝鋒。短短幾年的時間,漢軍世侯就被排擠出主力軍變成了炮灰軍。】


    【但是那時候忽必烈正在和阿裏不哥打內戰,手下的蒙古軍隊對上阿裏不哥的蒙古軍隊完全沒有正在打仗的意識,兩軍對陣不像打仗,更像是開那達慕大會,喝酒摔跤玩的不亦樂乎。】


    【他手下的蒙古軍隊打阿裏不哥的蒙古軍隊不管用,漢軍有背叛他的前科不能用,可是打仗不能沒有軍隊,於是忽必烈就開始提拔欽察人當主力。】


    【欽察人和蒙古人沒有太多人情往來,出戰就把對麵殺的片甲不留,從此在漠北站穩腳跟。後來武宗海山繼位,他們跟著海山立下赫赫戰功,乃是武宗的嫡係部隊,自然傾向於讓武宗的兒子繼承皇位。】


    【武宗海山在位的時候,欽察將領已經掌握了大都的兵權,他們在武宗麾下效力多年,但是泰定帝繼位之後立刻開始排擠打壓他們,倒剌沙這個迴迴人為了提拔其他迴迴人也對他們非常不客氣,雙方可謂是積怨已久,有一點火星子就能炸起來。】


    【泰定帝在上都病逝,倒剌沙立刻控製住上都的局勢,大都的燕帖木兒自然不甘落後,二話不說立刻迎立武宗後人繼位,這個時間甚至比倒剌沙擁立天順帝還要早。】


    【雖然燕帖木兒他們擁立圖帖睦爾有足夠的理由,但是上一個皇帝是泰定帝,泰定帝在位的時候立了皇太子,對天下人來說天順帝繼位才是名正言順。】


    【戰事爆發之後,遼東、山西、四川、雲南行省迅速站隊支持上都的天順帝,很快調兵遣將圍攻大都,局麵對大都方麵非常不利。】


    【天無絕人之路,前麵提到過倒剌沙是個酷愛斂財不可一世的迴迴人,斂財方麵的手段無人能及,讓他指揮打仗他是一點兒也不會。巧了,大都方麵的欽察人幾乎全部都是武將出身,帶兵作戰毫不含糊。】


    【兩都之戰中的燕帖木兒和紅巾軍北伐中的察罕帖木兒一樣都扮演了救火大隊長的角色,上都方麵兵多將廣,但是他們戰線拉的長,各路軍隊之間的配合幾乎沒有。燕帖木兒充分發揚“憑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的作戰方針,不管對麵多少兵馬他都不管,集中兵力就打一路。】


    【熟悉的場麵再次上演,朋友們,努爾哈赤打薩爾滸之戰就是這麽打的。】


    【當時明朝兵多將廣,但是各路軍隊之間的配合不好,努爾哈赤實力較弱,隻能用這種方法來迎敵,結果就是明朝四路大軍和努爾哈赤的後金作戰,愣是被努爾哈赤以一敵四給打退了,從此後金麵對明朝轉守為攻,薩爾滸之戰也成了奠定滿清基業的關鍵性戰役。】


    【嘿,真別說,老朱要是知道他的後人一個個那麽奇葩估計能把棺材板給踢飛。】


    【兩都之戰和薩爾滸之戰的結果也很像,燕帖木兒把所有精銳都集中起來,用田忌賽馬的策略每次都以多打少,專挑能打過的打,目的就是把能消滅的敵人全部消滅。】


    【因為上都的軍隊比他們多太多,燕帖木兒和文宗為了提升士氣下令加封關羽為戰神,也許是大都軍中漢人多,也許是蒙古人也信關二爺,總之就是關二爺當了戰神後大都的軍隊士氣大振,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反複東西西東,將上都各路軍隊分別擊破。】


    朱元璋:……


    蒙古人和蒙古人打仗,還需要他們漢家的關羽來助陣,要點臉行嗎?


    還有,努爾哈赤這個名字聽著不像漢人,滿清滿清,難不成明朝後麵的清朝又是外族人入主中原?


    什麽叫“老朱的後人”?大明的開國皇帝是這個“老朱”?


    朱元璋被這個消息炸的腦袋發懵,大明的開國皇帝是“老朱”,這年頭除了他還有其他的老朱嗎?


    【以倒剌沙為首的上都朝廷非常吝嗇,他們斂財的時候無所不用其極,打仗的時候卻舍不得用真金實銀來犒勞將士,反而不斷印鈔來充當軍費。鈔票越印越多,但是沒啥用,通貨膨脹的後果就是便激起了將士們的強烈不滿。】


    【上都朝廷控製的漠北草原人煙稀少,富庶的中原地區都在大都朝廷的控製之下,倒剌沙舍不得花錢讓將士們給他賣命,燕帖木兒手下卻有個不斷為他提供糧草軍餉的河南行省平章給他輸送物資。】


    【一個沒有後勤保障,一個有後勤保障,雙方高下立判。】


    【燕帖木兒打仗的時候也沒閑著,一邊打一邊派人去遼東策反原本支持上都的齊王月魯帖木兒,他這邊牽製住了上都的兵力,月魯帖木兒趁上都的兵馬都派出去臨陣反戈偷襲上都,雙方配合的極其默契,打的倒剌沙還沒反應過來敵軍就兵臨城下了。】


    【當年十月,倒剌沙肉袒奉皇帝玉璽出降,隨後被押送大都後下獄款伏,全家財產被籍沒,一個月後被磔於市,同黨均被處死,小天順帝不知所蹤,很大可能是直接死在了上都,上都政權就此覆滅。】


    【兩都之戰分出勝負,曆時不到兩個月,雖然內戰的時間不長,但是卻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元朝的統治,對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麵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為元朝的最終滅亡也埋下了伏筆。】


    【元文宗登基之後為了彰顯自己的得位之正將泰定帝、天順帝這父子倆視為篡位之人,理由是泰定帝肯定參與了南坡之變,如果沒有泰定帝做後盾,鐵失等人絕對不敢弑君造反。】


    【咱就是說,這就有點強詞奪理了。泰定帝遠在漠北,別說在武宗、仁宗的連年打壓之後他手裏能不能剩下多少兵,就算手裏有兵,大老遠的他也幹涉不了朝廷的事情。】


    【不管怎麽說,反正泰定帝、天順帝這倒黴爺兒倆在文宗那裏都是非法君主,尤其是泰定帝,那就是個十惡不赦的罪人,哪兒有臉要廟號諡號,不把他們的墳頭給平了就不錯了。】


    【因此泰定帝和天順帝都沒有漢文廟號、諡號,連蒙古汗號也沒有,更過分的是,文宗還把泰定帝的後妃全部送給他的大功臣燕帖木兒為妾。文宗做事兒做的如此之絕,泰定帝要是泉下有知的話估計會把當年那個幫扶堂侄子的自己給踹死。】


    沐青在心裏嘀咕,可不是嗎,人家當皇後當後妃當的好好的,就算泰定帝沒了,後妃改嫁或者守寡都行,哪兒有把她們送給權臣當小妾的道理,以為自己在什麽狗血文裏嗎?


    真是倒了八輩子黴才能攤上這事兒。


    【兩都之戰結束,戰事卻沒有就此停止,陝西、四川和雲南等地的軍隊還在鍥而不舍的給大都朝廷找麻煩,尤其是陝西兵,差點就重演了春秋戰國大秦一統天下的大戲。】


    【不算從來沒停止過的農民起義,隻算兩都之戰中上都一方的支持者的起兵造反,這些叛亂直到第二年才算結束。】


    【文宗繼位之後大肆清洗站錯隊的蒙古貴族,大量蒙古勳貴被抄家滅族流放,倒剌沙扶持起來的迴迴勢力從雲端跌落深淵,從此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


    【兩都之戰徹底結束,大都的權貴們為了慶祝勝利變本加厲的盤剝百姓。這段時間兵連禍結天災頻繁,關中連續三年大旱又遭戰亂,荒涼破敗餓殍遍野,張養浩就是在這個時候寫下了那首傳誦千古的《山坡羊潼關懷古》,然後散盡家財累死在賑災的路上。】


    【文宗順利繼位,然而皇位更迭帶來的風波還沒有結束。】


    【前麵說過,文宗圖帖睦爾是武宗海山的二兒子,他上麵還有個哥哥和世。經過幾十年的潛移默化,就算蒙古勳貴不願意,他們也被漢家的嫡長子繼承製同化的覺得長子才是正經繼承人。】


    【燕帖木兒在大都發動政變時最開始想的是推武宗長子和世登基,但是和世逃亡的察合台汗國離他們實在太遠,這才改成正在江陵當藩王的次子圖帖睦爾。】


    【圖帖睦爾繼位之前,燕帖木兒宣稱已經派使臣前去察合台汗國迎和世歸來,之後謊稱和世派使臣來大都,他本人也很快就能抵達。但是直到兩都之戰結束,燕帖木兒都沒有真的派使臣去找和世。】


    【當時從大都到察合台汗國可以不經過上都,如果他真的派人去找和世,和世肯定能趕迴大都登基稱帝,但是他沒有。由此可見,燕帖木兒這麽做應該也是別有用心。】


    【和世是武宗長子,登基繼位名正言順,迴到大都之後未必對他有多感激。圖帖睦爾是武宗次子,隻要和世這個兄長還在,他就不得不依仗身邊的權臣來防備兄長。】


    【因此,圖帖睦爾從江陵來到大都之後,燕帖木兒立刻推他搶先稱帝,打的旗號是“人心向背之機,間不容發”。圖帖睦爾在大都稱帝,同時宣布“謹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讓之心”,意思是他登基稱帝隻是應急,等兄長迴來這個皇位還是兄長的。】


    馬秀英毫不客氣的送給他兩個字,“放屁。”


    當皇帝之前說的再好聽也沒用,有本事當上皇帝後真的把皇位讓出去。


    【圖帖睦爾發這麽個聲明不是他們兄弟倆感情多好,也不是顧忌漢家的嫡長子繼承製,主要是他們倆的父親武宗海山和叔父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當年的舊例在這兒放著,如果沒有仁宗“推奉聖兄、謙居儲貳”,他爹海山想當皇帝就得先把叔叔愛育黎拔力八達給幹掉。】


    【有他爹他叔兄友弟恭的前例在,他為了名正言順必須表明態度。即便他不表明態度,以他爹和他叔當年立下的約定來看,仁宗之後的繼承人也該是他哥和世。】


    【和世本來應該是仁宗之後的皇位繼承人,卻因為仁宗違背約定被迫流落在外,周邊的蒙古王爺們都覺得這是個小可憐,在不損害他們自身利益的情況下也都是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仁宗、英宗兩朝加強漢法弄什麽改革本來就惹得蒙古勳貴們極其不滿,如此一來,蒙古勳貴支持和世的概率就更大了。】


    【兩都之戰結束之後,圖帖睦爾沒有理由繼續拖延,隻能派遣使者去接兄長來大都當皇帝,並讓嶺北行省平章、出鎮北邊的武寧王過去迎接。】


    【剛說過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兩都之戰剛剛打完,眨眼的功夫又成了兩個皇帝並立的局麵。】


    【和世似乎有點過於自信,一心以為他和弟弟圖帖睦爾可以重演父親武宗和叔父愛育黎拔力八達的舊事,但是不要忘了,武宗從漠北來到大都繼位時的身份是鎮守北方的實權親王,他有強大的武力作為後盾,而和世身邊除了一千多個衛兵之外什麽都沒有。】


    【他爹和他叔當年感情多好,結果呢,他叔沒當皇帝的時候推辭的幹脆利落,當上皇帝沒幾年就想撕毀之前的約定。】


    【圖帖睦爾當時已經當上皇帝,讓已經當上皇帝的弟弟退位讓賢,弟弟能心甘情願嗎?】


    【和世被這麽一弄也有點飄,他沒有和圖帖睦爾商量,僅僅在察合台汗國的宗王和附近其他漠北諸王的見證下就在和林之北登基稱帝,是為元明宗。】


    【除此之外,和世宣布“凡京師百官,朕弟所用者,並仍其舊”來安撫他弟圖帖睦爾,對燕帖木兒“仍命為中書右丞相,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監修國史、答剌罕、太平王並如故”,但是卻削去了他手中的大部分兵權,沒有將圖帖睦爾原授的知樞密院事一職重新委任給他。】


    【圖帖睦爾這時候已經不想讓出皇位,但是他已經把讓位給兄長的話昭告天下,不去接人實在說不過去,隻能硬著頭皮去接人。】


    【派去迎接和世的時辰剛剛離開大都,圖帖睦爾立下下令給自己的元妃卜答失裏造皇後玉冊、玉寶,第二年正月,和世的使臣已經來到大都,圖帖睦爾依舊搶先完成以冊命皇後告於南郊、太廟,以及在大明殿冊封皇後的一係列儀式。】


    【這時候朝中有大臣上奏說這樣不太好,圖帖睦爾聽了之後表示意見很好,大大的賞,但是該怎麽幹還是怎麽幹。】


    【他的意思已經很明顯,就是不想讓位。燕帖木兒因為兵權被削也很不高興,於是問題就來了。】


    【當年八月,和世抵達中都旺忽察都,這地方在大到上都驛路的大拐角處,武宗在位時在這兒建了座行宮,所以又叫中都。和世抵達中都的第二天,圖帖睦爾也到了,兄弟見麵的場麵很是盛大,和世高興極了,連著幾天設宴款待他的好弟弟和大都的諸王大臣。】


    【然而沒過幾天,和世就在帳中暴斃而亡,燕帖木兒以奉皇帝遺命為借口再次擁立圖帖睦爾為帝。】


    【和世怎麽死的,想必不用說大家也能猜出來。所以說啊,兄弟情靠不住,還得自己手裏有兵有權才行。】


    朱元璋還沒有迴神,愣愣的看著光幕中的畫麵來迴變換,“弑兄啊?真狠。”


    狠人當皇帝,沒準兒真能當出點東西來。


    【文宗是個很有文化的皇帝,能詩會畫學問頗高,後世有人評價元代帝王,“元代諸帝不習漢文,凡有章奏,皆由翻譯。其讀漢書而不用翻譯者,前惟太子真金,從王惲、王恂受學。後惟文宗潛邸,自通漢文而已。”由此可見一斑。】


    【他曾經輾轉流落於江南、海南和荊湖,對當時民情也應有相當的了解,但是經過兩都之戰和明宗暴斃兩次大變故,蒙古勳貴內部已經是樹倒猢猻散,謀反作亂之輩層出不窮,不是說好轉就能好轉的】


    【文宗重新繼位以後修《經世大典》,建圭章閣欲興文治,但是燕帖木兒自持有功權傾朝野,“一切中書政務,悉聽總裁”,“挾震主之威,肆意無忌”,還揚言“天下本我家之天下”,文宗無力和燕帖木兒作對,僅四年後就病逝,享年二十九歲。】


    【文宗得到皇位的手段抬不光彩,第二次登基之後便將他哥和世的長子妥歡帖木兒流放到高麗,還不許他和外界接觸,明宗的皇後也死在他的皇後手中。後來有人造謠說高麗那邊要和妥歡帖木兒一起造反,他又昭告天下說妥歡帖木兒不是他哥的親生兒子,轉而把妥歡帖木兒流放到廣西靜江。】


    【越怕什麽越來什麽,文宗夫妻倆對兄長留下的孤兒寡母心狠手辣,可他們都是虔誠的佛教徒,非常信因果報應之說。夫妻倆第二次繼位之後就立他們的兒子為皇太子,但是隻過了一個月,那個兒子就去世了,所以夫妻倆一直覺得這是他弑兄的報應。】


    【文宗臨死之前後悔當年謀殺兄長,說當年旺忽察都毒死兄長之事“為朕平生大錯,朕嚐中夜思之,悔之無及”。因此就算他還有一個兒子燕帖古思活著,為了兒子的性命著想,皇位還是得還給兄長的兒子妥歡帖木兒,這樣一來他死後見到兄長也有辦法為自己辯解了。】


    朱元璋:……


    得,原來隻是窩裏橫。


    【文宗定下和世的長子妥歡帖木兒為繼承人,但是燕帖木兒擔心謀殺明宗的事情暴露將遺詔藏了起來,轉而扶持明宗的次子、年僅七歲的懿質班為帝,是為寧宗。】


    【然而懿質班在位不到兩個月就得病而亡,燕帖木兒想要立燕帖古思繼位,但文宗的皇後卜答失裏堅持立妥帖睦爾,前麵已經說過,她也怕地底下的大伯哥報應到僅剩的兒子身上。】


    【燕帖木兒無法,隻能退一步同意妥歡帖木兒迴京。妥歡帖木兒快到大都的時候,燕帖木兒率人持鹵簿來迎接他,二人並馬徐行,權傾朝野的大權臣在馬上就開始敲打還沒有登基的小皇帝,可是這時候的妥歡帖木兒才十三歲,被他這麽一嚇唬嚇的連話都不敢說,不管燕帖木兒說什麽他都沒反應。】


    【燕帖木兒眉頭一皺,意識到事情並不簡單,他以為妥歡帖木兒小小年紀就心機深沉,還沒登基就敢給他甩臉子,登基之後還有他的活路?於是迴到大都後也沒有立妥歡帖木兒為帝。】


    【史料上是這麽記載的:司天監的太史說妥歡帖木兒不可立,立則天下大亂,如果等六個月再登上皇位,那麽他的皇運將和薛禪汗一樣長久。大臣們不同意這個說法,國不可一日無君,人都到大都了還皇位空懸,堆積如山的國事怎麽辦?這時候燕帖木兒站出來像模像樣的說,如果真的能讓皇帝活的和薛禪汗一樣長久,皇位空懸時期國家重任由他來承擔。】


    【皇運和薛禪汗一樣長久,這話說的是個大臣都心動,朝廷這麽些年一直動蕩不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皇帝短命,真要出一個和世祖皇帝一樣長壽的皇帝,沒準兒他們還能迎來一個中興。】


    【於是乎,皇位就這麽空了大半年,在這半年的時間裏,卜答失裏臨朝稱製,燕帖木兒的弄權也登峰造極。】


    【司天監那些算命的說的也沒錯,妥歡帖木兒等半年再登基的確是好處多多,因為半年之後燕帖木兒就縱欲過度把自己給作死了,小皇帝順利登基,在位的時間也的確夠長,幾乎占了元朝曆史的三分之一。】


    【妥歡貼睦爾親政後第一件事就是報仇,他叔殺了他爹,殺父之仇就算是親叔也得報。何況這個親叔不是什麽好人,殺兄殺嫂也就算了,還造謠他這個大侄子不是他爹親生的,這能忍?文宗不是不給泰定帝、天順帝這父子倆廟號嗎,行,那就把他自己的廟號也撤了吧。】


    【很快,妥歡帖木兒詔告天下,“文宗稔惡不悛,當躬迓之際,乃與其臣月魯不花、也裏牙、明理董阿等謀為不軌,使我皇考飲恨上賓。”然後就把文宗的廟號給廢了。】


    【由此可見,圖帖睦爾殺兄之事在當時並不是秘密。】


    “冤冤相報何時了。”馬秀英搖搖頭,“不過對剛上位的小皇帝來說的確是大快人心。”


    沐青煞有其事的點頭。


    大快人心!


    【元朝十一個皇帝到此結束,真是一段長的不得了其實卻沒多長的故事啊。】


    【綜上所述,咱們從元朝混亂的皇位傳承中能看出元朝的政局有多動蕩,他們亂成這樣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嫡長子繼承製和幼子守灶製度之間的矛盾;其次就是宗王勢大,權臣一手遮天,兄弟之間的各種協定;最後就是皇帝多英年早逝。】


    【漢家的嫡長子繼承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雖然不能確定繼位的都是明君,但是至少保證了政權的平穩過渡,蒙古帝國時期的幼子守灶製度同樣也是如此,但是把這兩個互相矛盾的繼承製度混在一起,亂子自然就找過來了。】


    【兩種製度的衝突不是從忽必烈開始的,早在成吉思汗在位的時候就已經初現端倪。當年成吉思汗雖然選定窩闊台為繼承者,但是卻把歸大汗統領的中央萬戶都交給了幼子拖雷。後來成吉思汗在西征時去世,窩闊台沒有登基的那兩年時間都是由拖雷攝政,若非如此,拖雷的兒子蒙哥也沒法名正言順的奪走大汗之位。】


    朱大帥喃喃自語,“製度衝突,要堅定嫡長子繼承,好在咱家標兒既嫡又長,幸好幸好。”


    【蒙古人在中原潛移默化接受儒家文化,嫡長子繼承製逐漸占上風,又接二連三的出現元朝版“金匱之盟”來約定皇位兄終弟及叔死侄繼,可是叔叔死後又想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於是亂子就又找過來了。】


    朱大帥繼續自言自語,“不能兄終弟及,死之前一定選好繼承人,還得讓繼承人有足夠的威望繼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花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花間並收藏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