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給朱元璋當義子的那些年 作者:醉酒花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章
朱元璋以前在皇覺寺當過和尚,後來皇覺寺周邊鬧饑荒,寺裏得不到施舍,住持無計可施,隻好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
他離開皇覺寺後在淮西各地流浪了三年,自然聽說過白蓮教“明王出世,普度眾生”的說法。
白蓮教的教眾遍及各地,早年韓山童在各地傳教,他們郭子興郭大帥便成了白蓮教的信徒。
郭大帥家裏有錢,加入白蓮教後結交賓客散盡家財,是濠州鼎鼎有名的人物。
至正十一年韓山童、劉福通鼓動河工造反,至正十二年正月他們郭大帥就以燒香拜佛為掩護聚眾起義。
全天下的起義軍都叫紅巾軍,郭大帥麾下的兵馬自然不會例外。
韓山童是傳播謠言的好手,散布“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謠言的同時還宣布他是宋徽宗的八世孫,紅巾軍打的旗號是“反元複宋”,因此由他來帶領受苦受難的百姓揭竿而起再合適不過。
韓山童圖謀甚廣,造反之前的準備做的非常齊全。
他韓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孫,既然全天下的起義軍都是“反元複宋”的紅巾軍,那麽這些叫紅巾軍的起義軍都要奉他這個宋朝皇室之後為正朔,都得聽他們的號令。
起事前的準備的確是一點疏漏都沒有,就是消息藏的不夠嚴實,起義當天就被官府派兵追捕,號稱宋徽宗八世孫的韓山童也當場被抓。
落到朝廷手裏的反賊,無一例外都是死。
韓山童已經死了,劉福通繼承他的遺誌繼續率領紅巾軍對抗朝廷,這麽一來全天下的紅巾軍就得聽劉福通的。
按理說是這樣,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至少到現在為止,各地的紅巾軍依舊是各幹各的,也沒見誰巴巴的去找劉福通拜山頭。
郭大帥最開始起義隻是聚眾焚香借彌勒佛的名號,濠州城內五個大帥,每個大帥手裏都有一萬多兵,大帥們占據濠州後隻顧得內鬥沒怎麽往外擴張,所以和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也沒有任何聯係。
說句不好聽的,人家劉福通和韓山童一樣圖謀的是整個天下,看不上他們郭大帥手底下這幾個兵。
要不是趙均用和彭大帶著徐州紅巾軍殘部跑到濠州,郭大帥能在濠州和其他幾個大帥鬥到地老天荒。
沒想到啊沒想到,沒想到啊沒想到,沒想到啊沒想到!
老朱和他的兄弟們感慨萬千,他們知道劉福通會搞事兒,萬萬沒想到那家夥搞到最後真能把朝廷給滅了。
那可是開國皇帝,嘖嘖嘖,祖墳冒青煙了啊!
沐青眼睜睜看著他們將“大明開國皇帝”的名號按在劉福通身上,心情複雜的揉揉臉,隻當自己什麽都不知道。
啊?大明開國皇帝是劉福通啊?
老爹和老叔們說是就是吧,他隻是個什麽都不懂的小娃,和他有什麽關係?
什麽皇帝大臣的,一個字都聽不懂。
像他這麽聰明的小孩兒,不光要該當啞巴的時候當啞巴,還要在該耳聾的時候當聾子。
他今天就把話撂這兒了,隻要沒走出這個門,他沐小青就是聾啞人!
旁邊,李善長捂著胸口,遺憾他們現在離劉福通太遠。
賈魯死後,圍著濠州城的元軍散去,朱元璋迴到老家鍾離招兵招了七百多個人。
濠州下轄三個縣,鍾離縣、定遠縣、招義縣,那七百多個士兵也都是這三個縣出來的,大家都是老鄉。
後來朱元璋將新兵交給郭子興,自己隻帶二十四名百裏挑一的精銳離開濠州打拚,然後才有滁州現在這些兵。
他是定遠人,聽聞朱元璋南下滁州時特意掐著時間前來求見,出門前早已將老朱為人打聽的清清楚楚。
金鱗豈是池中物,郭子興郭大帥壓不住他,小小的濠州城也困不住他。
他親眼見到朱元璋後就知道自己沒來錯,這是個能幫他實現抱負的人。
當時的他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他相信朱元璋也和他一樣。
他是讀書人,致力於“治國平天下”的讀書人,說他自信也好說他自大也罷,他覺得他有為官做宰的本事。
來投奔朱元璋就沒想安生過後半輩子,人活一世總得留點念想,萬一這人真成大事了呢?
他說老朱隻要效法漢高祖劉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以後不光能割據一方,甚至還可能成為漢高祖第二。
很明顯,朱元璋也不是什麽甘居人下的人物。
他反都反了,自然不會瞻前顧後束手束腳,他覺得老李說的很有道理。
倆人可以說是一見如故,老朱當場留李善長做他的幕府書記,並囑老李好好協調將領間的關係,謀士武將之間齊心協力,他們以後才好共創大業。
天音說將蒙古人趕出中原的是劉福通的明軍,將元朝取而代之的也是明朝,朱元璋心裏怎麽想怎麽不舒服。
蒙古人被趕出中原,接下來幹仗的就是漢人。軍閥割據混戰,最後的贏家隻有一個,劉福通成了勞什子開國皇帝,他朱元璋呢?
老朱皺緊眉頭,腦子裏一會兒是自己被朝廷殺掉,一會兒是自己被劉福通招降,一會兒是被劉福通殺掉,一會兒是死在大混戰中,總之沒一個是好下場。
呸呸呸,妖言惑眾,全都是假的。
老朱眸中劃過一抹寒光,抬眼掃了一圈,目光落到在場唯一一個讀書人身上,語氣幽幽,“先生想去劉福通麾下效力?”
李善長眼神飄忽,先是矜持的抿了口涼透了的茶水,然後才擲地有聲的說道,“說實話,想。”
他和眼前這人相處那麽長久,他知道老朱是什麽樣的人,老朱也清楚他的為人。
這時候義正辭嚴的否認隻會顯得他心虛,甚至可能讓他們之間的情誼出現裂縫,不如直接說實話。
他被郭子興強行調走之後還能迴來一起商議事情,足以證明朱元璋對他的信任。信任來之不易,他可不想丟的這麽莫名其妙。
從龍之功誰不想要?大膽說出來不丟人!
一屋子的人都被他這理直氣壯的反應給驚呆了。
都說讀書人說話九轉十八彎,這李先生說話怎麽不知道委婉點?
他們大哥不好惹,李先生在他麵前說想去投靠劉福通,他們大哥火氣上來直接把人砍了怎麽辦?
徐達連忙把蹲在台階上的朱文正拽起來,一左一右盯著老朱,嚴防死守不讓他拔刀。
湯和看這家夥的樣子實在不想說什麽,隻是搖搖頭說道,“我聽說劉福通身邊有個叫杜遵道的人,以前還當過朝廷的大官,是個非常有本事的人。”
這個老徐,怎麽就不知道動腦子呢。
大哥開口問,李先生迴話之前肯定經過深思熟慮,用得著他在這兒瞎擔心?
朱文正腦子裏忽然閃過一道光,難得機靈一次,聽到湯和這麽說立刻猜到他的意思,“就是就是,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李先生去劉福通那兒被杜遵道欺壓怎麽辦?”
不是他異想天開,而是前車之鑒就在麵前擺著。
天音都說了,哈麻害死脫脫是因愛生恨,他想當脫脫身邊最親密的人,脫脫最信任的人卻不是他,這才在皇帝跟前進獻讒言弄死了脫脫。
脫脫都死了,他的親信能落得好下場嗎?肯定是陪脫脫一起玩完!
他沒見過杜遵道,不知道杜遵道是什麽樣的人,但是他知道他們李先生的本事大的很,取得劉福通的信任不過是小菜一碟。
萬一李先生後來者居上成為劉福通身邊最信任的人,惹得杜遵道因愛生恨殺了劉福通,接下來豈不是全都得亂套?
沐青額頭黑線劃過,哥啊,你這腦洞是真大,不去當說書先生都委屈你了。
李善長的臉色也青青白白,他們和脫脫、哈麻的情況差那麽多,這是怎麽想到一起去的?
再說了,他就是說說而已,又不是真的要去找劉福通,去不了還不能讓他想想嗎?
他李善長是個正經讀書人,不幹那等趨炎附勢的醃事,他要是哪邊富貴就去哪兒,今天還會背著郭大帥來朱將軍府上議事嗎?
?議事?
李善長愣了一下,終於想起來他們現在的處境,再開口聲音都有些發顫,“諸位將軍,天音說的是將來之事,即便劉福通將來有大造化,他現在也還被困在河南境內出不去。”
就算天音說的是真的,蒙古人被趕出中原也是十多年後的事情。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朝廷的底子還沒敗光,百萬大軍還在他們附近等著屠城呢。
朱元璋也很快反應過來,是啊,不管他們剛才看到的是真是假,對現在的局勢沒有幫助。
天音要真的想幫他們就直接降下神雷把脫脫的軍隊全都劈死,現在弄出虛無縹緲的“皇帝流放脫脫,元軍自亂陣腳”的話一點用處都沒有。
除非對麵現在就亂。
他們清醒過來,光幕中的視頻內容也進入尾聲。
【元朝皇帝活成抗元功勳,生生將大元活成大宋的模樣,人家都是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鍋哥是非要找準前人留下的坑往下跳。】
【鍋哥的故事就講到這裏,我是你們親愛的up主青青陌上桑,觀眾朋友們,下期見。】
隨著結束語的出現,歡快的樂聲飛出,光幕越來越暗,最終和聲音一起消失不見。
來無影去無蹤,看的人心裏直冒涼氣兒。
朱元璋讓所有人把記下來的東西交到李善長這裏,然後一拍桌子敲定老李今天的差事。
事關重大,他今天別走了,郭大帥那裏他想辦法遮掩,他留在這裏把光幕透露出來的東西整理出來。
此事神異,剛才那些話透露出去對他們百害而無一利。
老朱眼中兇光畢露,“都給咱挺好了,把嘴閉嚴實,誰敢出門亂說就別怪咱不講情麵。”
廳中眾人都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肅著臉對天發誓,如果把事情透露出去就讓他們天打五雷轟。
老朱對他親自挑出來的兄弟有信心,自己人這邊敲打完,還得派人去探查別處有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
要是光幕不隻他們一處有,他們藏的再嚴實也沒有用。
話說迴來,如果真的到處都是神跡,沒準兒不用大都的皇帝流放脫脫他們也能躲過這一劫。
對脫脫來說,隻要皇帝不發瘋,張士誠那邊就不足為懼。滅掉張士誠,接下來必定是劉福通。
天音都說了劉福通會滅掉大元,朝廷那些當官的不慌才怪,隻要脫脫分兵去鎮壓別的地方,他們就能喘口氣。
一群大老爺們忘了時間,你一句我一句說的熱火朝天,還有一個李善長在旁邊查漏補缺,看樣子能從太陽升起來討論到太陽落山。
“咕嚕嚕”沐青捂著餓的咕咕叫的肚子小臉通紅。
那什麽,爹,還吃飯不?
後院,馬秀英派小娃去前院喊男人迴來吃飯,等了好一會兒也不見門外有動靜,又讓身邊的丫鬟過去看看。
讓娃去喊男人迴來吃飯,怎麽男人不迴來還把娃給她扣下了?
前院的衛兵們堅守崗位,篤信議事廳裏有神跡,為了不打擾到裏麵連喘氣兒都不敢大聲。
丫鬟被前院的緊張氣氛嚇了一跳,得知裏頭正在商議大事閑雜人等不能靠近,於是沒有多問直接轉身迴去。
馬秀英皺起眉頭,她知道輕重緩急,這些天外麵不穩當,若是軍中有急事,男人們來不及吃飯時常有的事。
朱元璋以前在皇覺寺當過和尚,後來皇覺寺周邊鬧饑荒,寺裏得不到施舍,住持無計可施,隻好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
他離開皇覺寺後在淮西各地流浪了三年,自然聽說過白蓮教“明王出世,普度眾生”的說法。
白蓮教的教眾遍及各地,早年韓山童在各地傳教,他們郭子興郭大帥便成了白蓮教的信徒。
郭大帥家裏有錢,加入白蓮教後結交賓客散盡家財,是濠州鼎鼎有名的人物。
至正十一年韓山童、劉福通鼓動河工造反,至正十二年正月他們郭大帥就以燒香拜佛為掩護聚眾起義。
全天下的起義軍都叫紅巾軍,郭大帥麾下的兵馬自然不會例外。
韓山童是傳播謠言的好手,散布“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謠言的同時還宣布他是宋徽宗的八世孫,紅巾軍打的旗號是“反元複宋”,因此由他來帶領受苦受難的百姓揭竿而起再合適不過。
韓山童圖謀甚廣,造反之前的準備做的非常齊全。
他韓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孫,既然全天下的起義軍都是“反元複宋”的紅巾軍,那麽這些叫紅巾軍的起義軍都要奉他這個宋朝皇室之後為正朔,都得聽他們的號令。
起事前的準備的確是一點疏漏都沒有,就是消息藏的不夠嚴實,起義當天就被官府派兵追捕,號稱宋徽宗八世孫的韓山童也當場被抓。
落到朝廷手裏的反賊,無一例外都是死。
韓山童已經死了,劉福通繼承他的遺誌繼續率領紅巾軍對抗朝廷,這麽一來全天下的紅巾軍就得聽劉福通的。
按理說是這樣,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至少到現在為止,各地的紅巾軍依舊是各幹各的,也沒見誰巴巴的去找劉福通拜山頭。
郭大帥最開始起義隻是聚眾焚香借彌勒佛的名號,濠州城內五個大帥,每個大帥手裏都有一萬多兵,大帥們占據濠州後隻顧得內鬥沒怎麽往外擴張,所以和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也沒有任何聯係。
說句不好聽的,人家劉福通和韓山童一樣圖謀的是整個天下,看不上他們郭大帥手底下這幾個兵。
要不是趙均用和彭大帶著徐州紅巾軍殘部跑到濠州,郭大帥能在濠州和其他幾個大帥鬥到地老天荒。
沒想到啊沒想到,沒想到啊沒想到,沒想到啊沒想到!
老朱和他的兄弟們感慨萬千,他們知道劉福通會搞事兒,萬萬沒想到那家夥搞到最後真能把朝廷給滅了。
那可是開國皇帝,嘖嘖嘖,祖墳冒青煙了啊!
沐青眼睜睜看著他們將“大明開國皇帝”的名號按在劉福通身上,心情複雜的揉揉臉,隻當自己什麽都不知道。
啊?大明開國皇帝是劉福通啊?
老爹和老叔們說是就是吧,他隻是個什麽都不懂的小娃,和他有什麽關係?
什麽皇帝大臣的,一個字都聽不懂。
像他這麽聰明的小孩兒,不光要該當啞巴的時候當啞巴,還要在該耳聾的時候當聾子。
他今天就把話撂這兒了,隻要沒走出這個門,他沐小青就是聾啞人!
旁邊,李善長捂著胸口,遺憾他們現在離劉福通太遠。
賈魯死後,圍著濠州城的元軍散去,朱元璋迴到老家鍾離招兵招了七百多個人。
濠州下轄三個縣,鍾離縣、定遠縣、招義縣,那七百多個士兵也都是這三個縣出來的,大家都是老鄉。
後來朱元璋將新兵交給郭子興,自己隻帶二十四名百裏挑一的精銳離開濠州打拚,然後才有滁州現在這些兵。
他是定遠人,聽聞朱元璋南下滁州時特意掐著時間前來求見,出門前早已將老朱為人打聽的清清楚楚。
金鱗豈是池中物,郭子興郭大帥壓不住他,小小的濠州城也困不住他。
他親眼見到朱元璋後就知道自己沒來錯,這是個能幫他實現抱負的人。
當時的他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他相信朱元璋也和他一樣。
他是讀書人,致力於“治國平天下”的讀書人,說他自信也好說他自大也罷,他覺得他有為官做宰的本事。
來投奔朱元璋就沒想安生過後半輩子,人活一世總得留點念想,萬一這人真成大事了呢?
他說老朱隻要效法漢高祖劉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以後不光能割據一方,甚至還可能成為漢高祖第二。
很明顯,朱元璋也不是什麽甘居人下的人物。
他反都反了,自然不會瞻前顧後束手束腳,他覺得老李說的很有道理。
倆人可以說是一見如故,老朱當場留李善長做他的幕府書記,並囑老李好好協調將領間的關係,謀士武將之間齊心協力,他們以後才好共創大業。
天音說將蒙古人趕出中原的是劉福通的明軍,將元朝取而代之的也是明朝,朱元璋心裏怎麽想怎麽不舒服。
蒙古人被趕出中原,接下來幹仗的就是漢人。軍閥割據混戰,最後的贏家隻有一個,劉福通成了勞什子開國皇帝,他朱元璋呢?
老朱皺緊眉頭,腦子裏一會兒是自己被朝廷殺掉,一會兒是自己被劉福通招降,一會兒是被劉福通殺掉,一會兒是死在大混戰中,總之沒一個是好下場。
呸呸呸,妖言惑眾,全都是假的。
老朱眸中劃過一抹寒光,抬眼掃了一圈,目光落到在場唯一一個讀書人身上,語氣幽幽,“先生想去劉福通麾下效力?”
李善長眼神飄忽,先是矜持的抿了口涼透了的茶水,然後才擲地有聲的說道,“說實話,想。”
他和眼前這人相處那麽長久,他知道老朱是什麽樣的人,老朱也清楚他的為人。
這時候義正辭嚴的否認隻會顯得他心虛,甚至可能讓他們之間的情誼出現裂縫,不如直接說實話。
他被郭子興強行調走之後還能迴來一起商議事情,足以證明朱元璋對他的信任。信任來之不易,他可不想丟的這麽莫名其妙。
從龍之功誰不想要?大膽說出來不丟人!
一屋子的人都被他這理直氣壯的反應給驚呆了。
都說讀書人說話九轉十八彎,這李先生說話怎麽不知道委婉點?
他們大哥不好惹,李先生在他麵前說想去投靠劉福通,他們大哥火氣上來直接把人砍了怎麽辦?
徐達連忙把蹲在台階上的朱文正拽起來,一左一右盯著老朱,嚴防死守不讓他拔刀。
湯和看這家夥的樣子實在不想說什麽,隻是搖搖頭說道,“我聽說劉福通身邊有個叫杜遵道的人,以前還當過朝廷的大官,是個非常有本事的人。”
這個老徐,怎麽就不知道動腦子呢。
大哥開口問,李先生迴話之前肯定經過深思熟慮,用得著他在這兒瞎擔心?
朱文正腦子裏忽然閃過一道光,難得機靈一次,聽到湯和這麽說立刻猜到他的意思,“就是就是,有道是一山不容二虎,李先生去劉福通那兒被杜遵道欺壓怎麽辦?”
不是他異想天開,而是前車之鑒就在麵前擺著。
天音都說了,哈麻害死脫脫是因愛生恨,他想當脫脫身邊最親密的人,脫脫最信任的人卻不是他,這才在皇帝跟前進獻讒言弄死了脫脫。
脫脫都死了,他的親信能落得好下場嗎?肯定是陪脫脫一起玩完!
他沒見過杜遵道,不知道杜遵道是什麽樣的人,但是他知道他們李先生的本事大的很,取得劉福通的信任不過是小菜一碟。
萬一李先生後來者居上成為劉福通身邊最信任的人,惹得杜遵道因愛生恨殺了劉福通,接下來豈不是全都得亂套?
沐青額頭黑線劃過,哥啊,你這腦洞是真大,不去當說書先生都委屈你了。
李善長的臉色也青青白白,他們和脫脫、哈麻的情況差那麽多,這是怎麽想到一起去的?
再說了,他就是說說而已,又不是真的要去找劉福通,去不了還不能讓他想想嗎?
他李善長是個正經讀書人,不幹那等趨炎附勢的醃事,他要是哪邊富貴就去哪兒,今天還會背著郭大帥來朱將軍府上議事嗎?
?議事?
李善長愣了一下,終於想起來他們現在的處境,再開口聲音都有些發顫,“諸位將軍,天音說的是將來之事,即便劉福通將來有大造化,他現在也還被困在河南境內出不去。”
就算天音說的是真的,蒙古人被趕出中原也是十多年後的事情。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朝廷的底子還沒敗光,百萬大軍還在他們附近等著屠城呢。
朱元璋也很快反應過來,是啊,不管他們剛才看到的是真是假,對現在的局勢沒有幫助。
天音要真的想幫他們就直接降下神雷把脫脫的軍隊全都劈死,現在弄出虛無縹緲的“皇帝流放脫脫,元軍自亂陣腳”的話一點用處都沒有。
除非對麵現在就亂。
他們清醒過來,光幕中的視頻內容也進入尾聲。
【元朝皇帝活成抗元功勳,生生將大元活成大宋的模樣,人家都是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鍋哥是非要找準前人留下的坑往下跳。】
【鍋哥的故事就講到這裏,我是你們親愛的up主青青陌上桑,觀眾朋友們,下期見。】
隨著結束語的出現,歡快的樂聲飛出,光幕越來越暗,最終和聲音一起消失不見。
來無影去無蹤,看的人心裏直冒涼氣兒。
朱元璋讓所有人把記下來的東西交到李善長這裏,然後一拍桌子敲定老李今天的差事。
事關重大,他今天別走了,郭大帥那裏他想辦法遮掩,他留在這裏把光幕透露出來的東西整理出來。
此事神異,剛才那些話透露出去對他們百害而無一利。
老朱眼中兇光畢露,“都給咱挺好了,把嘴閉嚴實,誰敢出門亂說就別怪咱不講情麵。”
廳中眾人都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肅著臉對天發誓,如果把事情透露出去就讓他們天打五雷轟。
老朱對他親自挑出來的兄弟有信心,自己人這邊敲打完,還得派人去探查別處有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
要是光幕不隻他們一處有,他們藏的再嚴實也沒有用。
話說迴來,如果真的到處都是神跡,沒準兒不用大都的皇帝流放脫脫他們也能躲過這一劫。
對脫脫來說,隻要皇帝不發瘋,張士誠那邊就不足為懼。滅掉張士誠,接下來必定是劉福通。
天音都說了劉福通會滅掉大元,朝廷那些當官的不慌才怪,隻要脫脫分兵去鎮壓別的地方,他們就能喘口氣。
一群大老爺們忘了時間,你一句我一句說的熱火朝天,還有一個李善長在旁邊查漏補缺,看樣子能從太陽升起來討論到太陽落山。
“咕嚕嚕”沐青捂著餓的咕咕叫的肚子小臉通紅。
那什麽,爹,還吃飯不?
後院,馬秀英派小娃去前院喊男人迴來吃飯,等了好一會兒也不見門外有動靜,又讓身邊的丫鬟過去看看。
讓娃去喊男人迴來吃飯,怎麽男人不迴來還把娃給她扣下了?
前院的衛兵們堅守崗位,篤信議事廳裏有神跡,為了不打擾到裏麵連喘氣兒都不敢大聲。
丫鬟被前院的緊張氣氛嚇了一跳,得知裏頭正在商議大事閑雜人等不能靠近,於是沒有多問直接轉身迴去。
馬秀英皺起眉頭,她知道輕重緩急,這些天外麵不穩當,若是軍中有急事,男人們來不及吃飯時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