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真正的養虎為患
小世子被拐十年,再見已是國師 作者:甜茶花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佑帝看著自己還是順王時,也不過隻有一兩麵之緣的溫茂,麵色極其難看:“看來定國公說得沒錯,你們溫府的確有不臣之心。”
“有不臣之心的,分明是定國公府!”溫茂一臉怨毒,目光掃過的殿中眾人。
定國公:……
他雖然無語,但還是得為定國公府辯解:“陛下”
但還不等他說什麽,安佑帝卻抬手打斷了他:“定國公不必多言,朕還沒瞎到看不出來,究竟是誰想要造反。”
安佑帝視線一轉,落在溫茂的身上:“怎麽,城外的那些私兵,難道不姓溫,姓元?”
溫茂卻避而不答安佑帝的問題,而是一臉憤恨的瞪著他:“你與定國公府聯手竊國,我不過是想要撥亂反正!”
“朕登基才不過一年有餘,你那幾萬私兵,沒個三五年也拉不起吧?”安佑帝故作驚訝:“莫不是那時候,你就未卜先知了?”
溫茂:……
安佑帝臉上的神色一斂,出言諷刺道:“那讓你當將軍豈不是屈才了,應該讓你去做那欽天監的監正才是。”
溫茂啞口無言,要說這幾萬的兵馬,積攢起來還真不是一兩年的時間能做到的。
畢竟如今不是亂世,想要拉起一支造反的隊伍,他們足足積攢了五六年。
安文帝雖然對北境大營各種克扣,但對黑水大營卻是極大方的。
畢竟在安文帝的眼中,北境大營是定國公的軍隊,而黑水大營才是屬於他的軍隊。
卻不想,自己的優待,最終卻成了真正的養虎為患。
他們會選在這個時候造反,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因為安文帝的駕崩,原本屬於他們的福利和優待都沒了。
隻靠朝廷給的軍費和糧草,也就剛夠養明麵上的軍隊,而他們的私兵人數眾多,溫家也沒有那麽厚的家底去養一支幾萬人的軍隊。
所以他們不得不裏通外敵,和韃靼人合作,來一出調虎離山,聲東擊西。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明明都把元盛井弄到了胡國,卻還是讓他發現了端倪,派人殺了一個迴馬槍。
竟然在他們的私兵還未集結完成時,就一舉將他們鎮壓,甚至還生擒了他們父子二人。
想必京城中的溫家女眷,也都被扣押了。
溫茂想得沒錯,白日卿卿將溫簡讓帶迴京城後,就已經坐實了溫家造反的事實。
安佑帝收到消息後,已經將溫家的女眷從溫府轉移到天牢中了。
而溫府也被抄家了,所有的財物皆已充入國庫。
雖然賊首皆已落網,但京城外聚集的私兵該如何處置,才是真正令人頭疼的事。
若是處罰輕了,起不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若是處罰重了,這些人指不定會被逼得狗急跳牆,指不定還會鬧出什麽亂子呢。
而且那山穀中的一萬人馬並不是全部,一想到還有更多的人馬,正朝著京城源源不斷地靠近,安佑帝就覺得頭疼。
不過還不等安佑帝和文武百官想出該如何處置這些人,齊洵帶著的一萬四千人的大部隊也抵達了京城。
因為他們的抵京,一下子就減輕了京城的壓力,畢竟原本守衛京城的禁軍隻有兩三萬人。
就這兩三萬人,還有許多是要守衛皇宮的,能用來守衛京城的,都不足兩萬人。
而溫家父子很了解京城的守衛情況,他們的私兵足足有五萬人。
就算是卿卿他們斬殺了幾千人,困住了一萬人,那還有三萬五千人的私兵,猶如一把懸在京城上空的大刀,不知什麽時候就會落下。
所以齊洵帶了近一萬五千的人馬抵京,這無疑是解了京城的燃眉之急。
與此同時,一封信被悄無聲息地送進了秦王府。
這寄信之人不是別人,正是那不知所蹤的元盛朝。
而楊秉熹看過信後,一個人在書房待了許久。
因為這封信裏內容隻有一個,也是要告訴他他父皇安文帝的駕崩,乃是元盛井一手操控的。
其實不用元盛朝告密,當他知道聖旨上繼位之人不是他,也不是他的任何兄弟,而是素來低調的順王皇叔時,他就已經有所猜測了。
隻是他並不想要那個皇位,所以也就並未深究。
如今這封信捅破了那層窗戶紙,反而讓他不知所措。
沉思過後,楊秉熹還是將這封信放在燭火上點燃,眼睜睜地看著它被火舌吞噬,在燒到手之前,才將它丟進火盆中,最後隻剩下一點灰燼。
當他打開門,帶起的風一吹,最後連灰燼都消散了。
而此時的元盛井,離京城還有千裏之遙。
原本他將猛虎順路放歸後,就想要抄近道直接趕迴京城的,但卻在路上遇見了唐複武。
別看唐複武好似是個掉進錢眼裏的家夥,但他生意之所以做得這麽好,一是他精通風水,二則是他因為有著極強的洞察力,俗稱推演之術。
所以當他將收集到的信息一匯總,便知道京城的危機已解,所以便在半路攔住了元盛井:“如今京城危機已解,不如留在此處,順便將支持溫家的,那些吃裏爬外的東西清理一番。”
元盛井自然是相信唐複武的,既然京城的危機已解,那他的確不著急迴去。
於是,他再一次和吉日嘎拉告別:“我要留在此處,接下來的路便不能再與你們同行,你們還是趕緊去京城吧,莫誤了正事。”
吉日嘎拉聽到元盛井又趕她走,很是不高興,卻依然執著:“你就是我的正事,我會一直跟著你的,直至到京城的!”
元盛井:……
唐複武弄清楚了前因後果後,很是嘲笑了元盛井一通。
笑歸笑,但還是警告了元盛井,絕不允許他做出對不起卿卿的事。
元盛井隻能無語凝噎。
不過他也沒忘了馬車箱子中的哈丹巴特爾,將這個箱子交給了唐複武,由他的商隊將其運送迴京城,交給定國公就行。
有齊洵在,自然知道該怎麽處理他。
等送走了哈丹巴特爾,元盛井也鬆了一口氣,畢竟有吉日嘎拉在,他這段時間可謂是提心吊膽,生怕不小心讓他們大可汗還活著的事暴露。
溫家養私兵的事,能讓京城都無所覺,那必定是有地方豪紳的大力支持和掩護。
“有不臣之心的,分明是定國公府!”溫茂一臉怨毒,目光掃過的殿中眾人。
定國公:……
他雖然無語,但還是得為定國公府辯解:“陛下”
但還不等他說什麽,安佑帝卻抬手打斷了他:“定國公不必多言,朕還沒瞎到看不出來,究竟是誰想要造反。”
安佑帝視線一轉,落在溫茂的身上:“怎麽,城外的那些私兵,難道不姓溫,姓元?”
溫茂卻避而不答安佑帝的問題,而是一臉憤恨的瞪著他:“你與定國公府聯手竊國,我不過是想要撥亂反正!”
“朕登基才不過一年有餘,你那幾萬私兵,沒個三五年也拉不起吧?”安佑帝故作驚訝:“莫不是那時候,你就未卜先知了?”
溫茂:……
安佑帝臉上的神色一斂,出言諷刺道:“那讓你當將軍豈不是屈才了,應該讓你去做那欽天監的監正才是。”
溫茂啞口無言,要說這幾萬的兵馬,積攢起來還真不是一兩年的時間能做到的。
畢竟如今不是亂世,想要拉起一支造反的隊伍,他們足足積攢了五六年。
安文帝雖然對北境大營各種克扣,但對黑水大營卻是極大方的。
畢竟在安文帝的眼中,北境大營是定國公的軍隊,而黑水大營才是屬於他的軍隊。
卻不想,自己的優待,最終卻成了真正的養虎為患。
他們會選在這個時候造反,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因為安文帝的駕崩,原本屬於他們的福利和優待都沒了。
隻靠朝廷給的軍費和糧草,也就剛夠養明麵上的軍隊,而他們的私兵人數眾多,溫家也沒有那麽厚的家底去養一支幾萬人的軍隊。
所以他們不得不裏通外敵,和韃靼人合作,來一出調虎離山,聲東擊西。
可他們萬萬沒想到,明明都把元盛井弄到了胡國,卻還是讓他發現了端倪,派人殺了一個迴馬槍。
竟然在他們的私兵還未集結完成時,就一舉將他們鎮壓,甚至還生擒了他們父子二人。
想必京城中的溫家女眷,也都被扣押了。
溫茂想得沒錯,白日卿卿將溫簡讓帶迴京城後,就已經坐實了溫家造反的事實。
安佑帝收到消息後,已經將溫家的女眷從溫府轉移到天牢中了。
而溫府也被抄家了,所有的財物皆已充入國庫。
雖然賊首皆已落網,但京城外聚集的私兵該如何處置,才是真正令人頭疼的事。
若是處罰輕了,起不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若是處罰重了,這些人指不定會被逼得狗急跳牆,指不定還會鬧出什麽亂子呢。
而且那山穀中的一萬人馬並不是全部,一想到還有更多的人馬,正朝著京城源源不斷地靠近,安佑帝就覺得頭疼。
不過還不等安佑帝和文武百官想出該如何處置這些人,齊洵帶著的一萬四千人的大部隊也抵達了京城。
因為他們的抵京,一下子就減輕了京城的壓力,畢竟原本守衛京城的禁軍隻有兩三萬人。
就這兩三萬人,還有許多是要守衛皇宮的,能用來守衛京城的,都不足兩萬人。
而溫家父子很了解京城的守衛情況,他們的私兵足足有五萬人。
就算是卿卿他們斬殺了幾千人,困住了一萬人,那還有三萬五千人的私兵,猶如一把懸在京城上空的大刀,不知什麽時候就會落下。
所以齊洵帶了近一萬五千的人馬抵京,這無疑是解了京城的燃眉之急。
與此同時,一封信被悄無聲息地送進了秦王府。
這寄信之人不是別人,正是那不知所蹤的元盛朝。
而楊秉熹看過信後,一個人在書房待了許久。
因為這封信裏內容隻有一個,也是要告訴他他父皇安文帝的駕崩,乃是元盛井一手操控的。
其實不用元盛朝告密,當他知道聖旨上繼位之人不是他,也不是他的任何兄弟,而是素來低調的順王皇叔時,他就已經有所猜測了。
隻是他並不想要那個皇位,所以也就並未深究。
如今這封信捅破了那層窗戶紙,反而讓他不知所措。
沉思過後,楊秉熹還是將這封信放在燭火上點燃,眼睜睜地看著它被火舌吞噬,在燒到手之前,才將它丟進火盆中,最後隻剩下一點灰燼。
當他打開門,帶起的風一吹,最後連灰燼都消散了。
而此時的元盛井,離京城還有千裏之遙。
原本他將猛虎順路放歸後,就想要抄近道直接趕迴京城的,但卻在路上遇見了唐複武。
別看唐複武好似是個掉進錢眼裏的家夥,但他生意之所以做得這麽好,一是他精通風水,二則是他因為有著極強的洞察力,俗稱推演之術。
所以當他將收集到的信息一匯總,便知道京城的危機已解,所以便在半路攔住了元盛井:“如今京城危機已解,不如留在此處,順便將支持溫家的,那些吃裏爬外的東西清理一番。”
元盛井自然是相信唐複武的,既然京城的危機已解,那他的確不著急迴去。
於是,他再一次和吉日嘎拉告別:“我要留在此處,接下來的路便不能再與你們同行,你們還是趕緊去京城吧,莫誤了正事。”
吉日嘎拉聽到元盛井又趕她走,很是不高興,卻依然執著:“你就是我的正事,我會一直跟著你的,直至到京城的!”
元盛井:……
唐複武弄清楚了前因後果後,很是嘲笑了元盛井一通。
笑歸笑,但還是警告了元盛井,絕不允許他做出對不起卿卿的事。
元盛井隻能無語凝噎。
不過他也沒忘了馬車箱子中的哈丹巴特爾,將這個箱子交給了唐複武,由他的商隊將其運送迴京城,交給定國公就行。
有齊洵在,自然知道該怎麽處理他。
等送走了哈丹巴特爾,元盛井也鬆了一口氣,畢竟有吉日嘎拉在,他這段時間可謂是提心吊膽,生怕不小心讓他們大可汗還活著的事暴露。
溫家養私兵的事,能讓京城都無所覺,那必定是有地方豪紳的大力支持和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