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一條律法規定,愛一個人卻無法結合,必然由愛生恨。
對於沈晶晶,他無論如何是恨不起來的。
他隻是很想她,不知道她現在過得好不好?可有子嗣了?她……幸福嗎?
因為太過思念,所以他完全無法接受另一個女子,這才用最嚴厲的方法拒絕所有登門提親的人。
而且他也不是對誰都擺出孤高自傲的模樣,那種假麵具隻給對他存有妄想的人看。
至於其他人,他自認態度還不差,誰見過一個狀元郎上酒樓吃飯,被人認出,掌拒的請求他留字做紀念,他二話不說提筆就寫,事後也沒收人家的潤筆費,酒萊錢照付?
同樣出自寒山書院的進士中,有人知道他曾販賣字畫謀生,便向他求繪一幅中堂,他也畫,不過如今他不缺錢了,畫歸畫,卻是隻送不賣了。
京裏各式文會,隻要給他下了請帖,他一定盡力趕到,與眾人吟酒作詩,談文論策。他從未特意突出自己,貶低別人。
所以他在平輩中的風評算是很好,至於恩師、皇上那些有意招他為婿者,對他多所批評,他隻能說,嘴長在別人臉上,他們愛怎麽講,他管不著,也不想管。
如今,他隻想快樂地做自己,然後以剩下的生命為天下百姓做些事,再有時間,便全部用來想念沈晶晶。
人說相思苦,他卻覺得隻有思念她時,一片死寂的心才會暫時活過來。
所以,相思不苦。
一個人若連什麽是相思都不知道,甚至連一個可以思念的對象也沒有,才是真正的苦。
因此,徐青覺得自己很幸運,至少他真正愛過一迴。
將來的日子裏,他仍舊會持續著這份感情,直到性命臨終的那一刻。
他在京城的日子就在這種褒貶不一的情況下,日複一日地過了下去。
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轉眼間,一年過去。
與他同登金榜者,有三分之二都得到了冊封,或為一方父母、或任職翰林……一時間,似乎所有人的前程都有了著落。
反而是他這個狀元始終賦閑在家,曾經三元及第的光環也漸漸被人遺忘。
莊敬來看他時,隻道他千不該、萬不該當麵駁迴皇上賜婚的提議,因為今聖的度量,不算很大。
莊敬說的保守含蓄,徐青卻聽出了他話裏的意思。
皇上是個記仇之人,而他既然被記住了,不管他多有才學,皇上都不會用他,即便迫不得已用了,也會多方打壓,讓他有誌難伸。
他心裏有些失望。為皇者若沒有足夠的度量,百官豈敢放手做事?每天想著拍皇上馬屁、哄皇上開心,等著升官發財就夠了,誰會管天下百姓的死活?
難怪自今聖登基以來,朝政日壞,外敵頻傳,果然事出必有因。
徐青很替現今的朝政憂愁,有這麽一個皇帝,百姓還能有好日子過嗎?
可他並不後悔自己拒絕賜婚,除了沈晶晶之外,他無法接納其他女人,既然如此,何苦害人家大好閨女?
皇上不用他,他又不能隨意離京,隻好繼續等著,等看看有沒有哪一天,真的出了某件非他不可的大事,也許到那時候,他便能出頭了。
至於等待的這段日子,他便繼續充實自己。有一件事還挺讓他值得高興的,那就是他終於看完莊家所有藏書了。
這使得莊元帥對他另眼相看,直說要替他向皇上求情,請皇上重用他。
但徐青並不看好莊元帥的“求情”,畢竟,莊家自己功高震主,備受今聖忌憚,再插手他的事,隻怕皇上對莊家下手的日子不遠了。
可這心思他卻不好對莊元帥說,隻好暗示莊敬。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莊家現在聲勢太盛,軍中已出現隻認莊元帥,而不知今聖是誰的流言,加上今聖疑心又重,長此以往,莊家危矣,讓他小心些,別莫名其妙丟了小命。
莊敬隻是苦笑。“這事我早知道了,否則我何必和淩端合夥做買賣,還在海外買了座島嶼,就是準備皇上要卸磨殺驢時逃命用的。”
徐青聞言,頻頻搖頭。帝國鐵壁,卻也有這種危機,這個國家還有救嗎?
他突有一股避世的念頭,遠遠離開京城,不見這片虛偽的繁華,心裏也許能好過一些。
如果他沒有對沈晶晶承諾過,要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的話,現在的他肯定隱遁山林去也。
可他說了,為了不讓沈晶晶失望,他隻能繼續忍時地等待下去。
歲月匆匆,不知不覺,又過三年,新科狀元都出現了,他這個舊狀元還在等候派發職務。
至此,大家都看出來,皇上在打壓他,可能他這輩子就這麽過了,永遠也等不到被重用的那一天。
於是,邀請他的文會漸漸少了,堂堂三元及第的狀元郎就在歲月中,慢慢被人們淡忘,直到那一天—
江州水患已經鬧了有半年之久,其間,皇上陸續派了三人南下販災,但災情依然失控,整個江州仿佛陷入地獄一般,易子而食的慘劇頻傳。
更令皇上憤怒的是,災民居然衝出了江州,逐漸往京城而來,數以萬計的災民不是一般州縣能接受的,不少州縣隻能緊閉城門,任災民在城外俄死,也不敢放他們進來,危害本地百姓。
這些官員心裏隻想到今年的考核,萬一應付災民失利,反而在自己的政績上添一筆灰,所以寧可見死不救,也不願伸出援手。
大量的災民死去,又處理失當,因此瘟疫悄悄發生了,並有不斷蔓延的趨勢。
可京城卻不能拒災民而不顧,否則天下百姓會怎麽想,他們還會認可當今聖上嗎?
為了坐穩帝位,皇上不得不擺出一副仁善親和的樣子,下令官府安置災民,可隻有老天才知道,當皇上偶然看見那些麵黃肌瘦、衣衫襤褸的災民時,心裏是多麽地厭惡這些該死的家夥破壞了京城的繁華盛景。
然後,某些再也活不下去的災民拿起柴刀、鋤頭,開始做走無本買賣時,整個國家便徹底亂了。
接著,第一支起義軍成形了,朝廷卻不知派何人領軍去平叛,因為半年前,莊元帥一家已因功高震主而被皇上使計迫走,一家人避難海外了。
如今朝廷的軍權把持在內宦手中,可這些太監會領兵打仗嗎?他們唯一會的應該是勾心鬥角吧!
皇上對這般失控的情況完全無計可施,直到那日,戶部尚書偶然提起,前狀元徐青與莊家交好,曾閱遍莊家藏書,或許懂得兵事,不若傳他上殿,授他欽差之職,命他南下江州,一方麵賑災、一方麵平亂。
至此,徐青的仕途終於出現一線曙光。
對於江州的亂象,徐青雖身在京城,卻始終關注著。
他一直覺得很奇怪,皇上明明派人賑災了,攜帶下去的米糧、金銀別說救助江州一處,即便應付三個江州一季所需,也該足夠了,為何災民還會暴動?
而且,那些奉命南下的欽差,每個都是高高興興地出門,卻沒有一個安然返京的,連是死是活都沒人知道,未免太詭異了。
欽差一行,運送物資的民夫加上護衛可有一、兩百人呢,難道還會蒸發了不成?
因此,他接了任務後,決定不用朝廷的護衛,傳書給越秋雨,請她著幫中人手進京,一方麵保護他,另一方麵則幫忙衛護賑災物品。
越秋雨婚後,依然保持著她天仙般的外貌、河東獅的本性,接到他的信件後,親自帶了大批人手上京幫他。
她的夫君也同行,臉上卻有黑青,據說是為了學好武功弄的。
徐青表示明白,這年頭練武不易,想學好功夫之前,一定要先被揍得鼻青臉腫。
但看對方練了這麽些日子,還是腳步虛浮,渾不似當年的淩端,雖然常被打得吐血,起碼功夫真的有進步,這一位嘛……
徐青深深懷疑,越秋雨根本是唬弄他,不曾真正教導他武藝。
不過人家夫妻過得開心就好,是真習武還是耍花槍?他這個外人就不多嘴了。
越秋雨一到,徐青便與她商量,救災如救火,不如立刻啟程南下,避免江州百姓遭受更多苦難。
越秋雨一路前來,眼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心裏也不好受,便同意了他的提議,一行人領了救災物資便馬不停蹄地趕往江州。
這一路,劫匪、強盜無數,多是災民無法生存,不得不落草為寇。
對於這樣的人,徐青多是安撫為主,並持天子劍,著令當地官府妥善安置,凡有不從者,無論官職大小,一律先斬後奏。
因此他一路南行,可謂血流滾滾,那些貪官汙吏不知死了多少,也為徐青博得一個“鐵血欽差”的封號。
不過他這一開殺戒也有好處,那些貪官名下的田產無數,他們一死,田畝正好重新劃分,無數貧無立錐之地的百姓因而得了好處,紛紛替他立長生牌位祭拜。
可當他們越靠近江州,盜匪卻越猖撅,更有名為起義軍者,前來搶奪賑災物資,這些人個個身手了得,更配有軍式弓弩、甲胄,若非越秋雨一行人手底下藝業過人,徐青隻怕已成枯骨一堆。
他開始察覺,江州的情況除了天災之外,大部分應該是人為推動,才導致情況惡化至此。
隻是不知這幕後主使究竟為何人,竟有本事弄來許多軍械資助那些盜匪、起義軍,使得江州災情一發不可收拾。
同時,他也暗自慶幸,自己沒有依靠朝廷護衛,反而向越秋雨求援,這才保住了物資和他的小命。
這事說來卻是諷刹,朝廷軍備自莊元帥一家離去後,已敗壞若斯,別說與外敵交兵了,連普通盜匪都打不過,這個國家……唉,根柢已經爛了。
一行人緊趕慢趕,終於抵達江州。因為徐青“鐵血欽差”的殺名太盛,江州大小官員出城十裏,列隊迎接。
徐青看著這等豪華陣仗,整個人氣到無力。江州局勢已惡化至此,這些為人父母官者,怎還有心情想著巴結上官,不去救助受困災民?
越秋雨私下告訴他,若非看在他的麵子上,民不與官鬥,她早就砍了這群的官,即便事後要背一個殺官罪名、流亡江瑚,她也認了。
徐青也不好意思跟她說,他更想殺光這群禍害百姓的蛀蟲,不過,他現在終究是官身,要殺人也得於法有據,不能妄動幹戈,因此他隻能板著臉,隨一眾官吏進城。
然後,他看到了非常詭譎的一幕——江州城內,人聲鼎沸,商貿繁華,哪裏有半點受災的景象?
這是怎麽一迴事?不都說江州已民不聊生,江州附近各州縣也被無數災民擠滿,這一路行來,更是盜匪、義軍無數……但是,傳說受災最嚴重的江州居然一片歌舞升平,到底哪裏搞錯了?
“這都是王爺的功勞,王爺心憐百姓,不惜金銀,自其他州縣買入大量米糧,免費施粥、贈衣,方使得城內百姓能安居樂業,不致流離失所。”江州府尊上前稟告道。
王爺?是指今聖胞弟江州王嗎?倘若他已將百姓安置妥當,那他們一路行來,所見所聞又是怎麽一迴事?
徐青嗅到了濃厚的陰謀氣息。
“大人,王爺今晚在王府設宴為大人接風洗塵,不知大人——”
“行了,本官亦是江州出身,對此地頗為了解,今晚我會準時赴宴的。”徐青實在沒興趣應付這些貪婪官僚,不待府尊說完,便揮手打斷他的話。“現本官疲累,諸位散去吧!本官欲先至驛館休息了。”
對於沈晶晶,他無論如何是恨不起來的。
他隻是很想她,不知道她現在過得好不好?可有子嗣了?她……幸福嗎?
因為太過思念,所以他完全無法接受另一個女子,這才用最嚴厲的方法拒絕所有登門提親的人。
而且他也不是對誰都擺出孤高自傲的模樣,那種假麵具隻給對他存有妄想的人看。
至於其他人,他自認態度還不差,誰見過一個狀元郎上酒樓吃飯,被人認出,掌拒的請求他留字做紀念,他二話不說提筆就寫,事後也沒收人家的潤筆費,酒萊錢照付?
同樣出自寒山書院的進士中,有人知道他曾販賣字畫謀生,便向他求繪一幅中堂,他也畫,不過如今他不缺錢了,畫歸畫,卻是隻送不賣了。
京裏各式文會,隻要給他下了請帖,他一定盡力趕到,與眾人吟酒作詩,談文論策。他從未特意突出自己,貶低別人。
所以他在平輩中的風評算是很好,至於恩師、皇上那些有意招他為婿者,對他多所批評,他隻能說,嘴長在別人臉上,他們愛怎麽講,他管不著,也不想管。
如今,他隻想快樂地做自己,然後以剩下的生命為天下百姓做些事,再有時間,便全部用來想念沈晶晶。
人說相思苦,他卻覺得隻有思念她時,一片死寂的心才會暫時活過來。
所以,相思不苦。
一個人若連什麽是相思都不知道,甚至連一個可以思念的對象也沒有,才是真正的苦。
因此,徐青覺得自己很幸運,至少他真正愛過一迴。
將來的日子裏,他仍舊會持續著這份感情,直到性命臨終的那一刻。
他在京城的日子就在這種褒貶不一的情況下,日複一日地過了下去。
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轉眼間,一年過去。
與他同登金榜者,有三分之二都得到了冊封,或為一方父母、或任職翰林……一時間,似乎所有人的前程都有了著落。
反而是他這個狀元始終賦閑在家,曾經三元及第的光環也漸漸被人遺忘。
莊敬來看他時,隻道他千不該、萬不該當麵駁迴皇上賜婚的提議,因為今聖的度量,不算很大。
莊敬說的保守含蓄,徐青卻聽出了他話裏的意思。
皇上是個記仇之人,而他既然被記住了,不管他多有才學,皇上都不會用他,即便迫不得已用了,也會多方打壓,讓他有誌難伸。
他心裏有些失望。為皇者若沒有足夠的度量,百官豈敢放手做事?每天想著拍皇上馬屁、哄皇上開心,等著升官發財就夠了,誰會管天下百姓的死活?
難怪自今聖登基以來,朝政日壞,外敵頻傳,果然事出必有因。
徐青很替現今的朝政憂愁,有這麽一個皇帝,百姓還能有好日子過嗎?
可他並不後悔自己拒絕賜婚,除了沈晶晶之外,他無法接納其他女人,既然如此,何苦害人家大好閨女?
皇上不用他,他又不能隨意離京,隻好繼續等著,等看看有沒有哪一天,真的出了某件非他不可的大事,也許到那時候,他便能出頭了。
至於等待的這段日子,他便繼續充實自己。有一件事還挺讓他值得高興的,那就是他終於看完莊家所有藏書了。
這使得莊元帥對他另眼相看,直說要替他向皇上求情,請皇上重用他。
但徐青並不看好莊元帥的“求情”,畢竟,莊家自己功高震主,備受今聖忌憚,再插手他的事,隻怕皇上對莊家下手的日子不遠了。
可這心思他卻不好對莊元帥說,隻好暗示莊敬。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莊家現在聲勢太盛,軍中已出現隻認莊元帥,而不知今聖是誰的流言,加上今聖疑心又重,長此以往,莊家危矣,讓他小心些,別莫名其妙丟了小命。
莊敬隻是苦笑。“這事我早知道了,否則我何必和淩端合夥做買賣,還在海外買了座島嶼,就是準備皇上要卸磨殺驢時逃命用的。”
徐青聞言,頻頻搖頭。帝國鐵壁,卻也有這種危機,這個國家還有救嗎?
他突有一股避世的念頭,遠遠離開京城,不見這片虛偽的繁華,心裏也許能好過一些。
如果他沒有對沈晶晶承諾過,要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的話,現在的他肯定隱遁山林去也。
可他說了,為了不讓沈晶晶失望,他隻能繼續忍時地等待下去。
歲月匆匆,不知不覺,又過三年,新科狀元都出現了,他這個舊狀元還在等候派發職務。
至此,大家都看出來,皇上在打壓他,可能他這輩子就這麽過了,永遠也等不到被重用的那一天。
於是,邀請他的文會漸漸少了,堂堂三元及第的狀元郎就在歲月中,慢慢被人們淡忘,直到那一天—
江州水患已經鬧了有半年之久,其間,皇上陸續派了三人南下販災,但災情依然失控,整個江州仿佛陷入地獄一般,易子而食的慘劇頻傳。
更令皇上憤怒的是,災民居然衝出了江州,逐漸往京城而來,數以萬計的災民不是一般州縣能接受的,不少州縣隻能緊閉城門,任災民在城外俄死,也不敢放他們進來,危害本地百姓。
這些官員心裏隻想到今年的考核,萬一應付災民失利,反而在自己的政績上添一筆灰,所以寧可見死不救,也不願伸出援手。
大量的災民死去,又處理失當,因此瘟疫悄悄發生了,並有不斷蔓延的趨勢。
可京城卻不能拒災民而不顧,否則天下百姓會怎麽想,他們還會認可當今聖上嗎?
為了坐穩帝位,皇上不得不擺出一副仁善親和的樣子,下令官府安置災民,可隻有老天才知道,當皇上偶然看見那些麵黃肌瘦、衣衫襤褸的災民時,心裏是多麽地厭惡這些該死的家夥破壞了京城的繁華盛景。
然後,某些再也活不下去的災民拿起柴刀、鋤頭,開始做走無本買賣時,整個國家便徹底亂了。
接著,第一支起義軍成形了,朝廷卻不知派何人領軍去平叛,因為半年前,莊元帥一家已因功高震主而被皇上使計迫走,一家人避難海外了。
如今朝廷的軍權把持在內宦手中,可這些太監會領兵打仗嗎?他們唯一會的應該是勾心鬥角吧!
皇上對這般失控的情況完全無計可施,直到那日,戶部尚書偶然提起,前狀元徐青與莊家交好,曾閱遍莊家藏書,或許懂得兵事,不若傳他上殿,授他欽差之職,命他南下江州,一方麵賑災、一方麵平亂。
至此,徐青的仕途終於出現一線曙光。
對於江州的亂象,徐青雖身在京城,卻始終關注著。
他一直覺得很奇怪,皇上明明派人賑災了,攜帶下去的米糧、金銀別說救助江州一處,即便應付三個江州一季所需,也該足夠了,為何災民還會暴動?
而且,那些奉命南下的欽差,每個都是高高興興地出門,卻沒有一個安然返京的,連是死是活都沒人知道,未免太詭異了。
欽差一行,運送物資的民夫加上護衛可有一、兩百人呢,難道還會蒸發了不成?
因此,他接了任務後,決定不用朝廷的護衛,傳書給越秋雨,請她著幫中人手進京,一方麵保護他,另一方麵則幫忙衛護賑災物品。
越秋雨婚後,依然保持著她天仙般的外貌、河東獅的本性,接到他的信件後,親自帶了大批人手上京幫他。
她的夫君也同行,臉上卻有黑青,據說是為了學好武功弄的。
徐青表示明白,這年頭練武不易,想學好功夫之前,一定要先被揍得鼻青臉腫。
但看對方練了這麽些日子,還是腳步虛浮,渾不似當年的淩端,雖然常被打得吐血,起碼功夫真的有進步,這一位嘛……
徐青深深懷疑,越秋雨根本是唬弄他,不曾真正教導他武藝。
不過人家夫妻過得開心就好,是真習武還是耍花槍?他這個外人就不多嘴了。
越秋雨一到,徐青便與她商量,救災如救火,不如立刻啟程南下,避免江州百姓遭受更多苦難。
越秋雨一路前來,眼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心裏也不好受,便同意了他的提議,一行人領了救災物資便馬不停蹄地趕往江州。
這一路,劫匪、強盜無數,多是災民無法生存,不得不落草為寇。
對於這樣的人,徐青多是安撫為主,並持天子劍,著令當地官府妥善安置,凡有不從者,無論官職大小,一律先斬後奏。
因此他一路南行,可謂血流滾滾,那些貪官汙吏不知死了多少,也為徐青博得一個“鐵血欽差”的封號。
不過他這一開殺戒也有好處,那些貪官名下的田產無數,他們一死,田畝正好重新劃分,無數貧無立錐之地的百姓因而得了好處,紛紛替他立長生牌位祭拜。
可當他們越靠近江州,盜匪卻越猖撅,更有名為起義軍者,前來搶奪賑災物資,這些人個個身手了得,更配有軍式弓弩、甲胄,若非越秋雨一行人手底下藝業過人,徐青隻怕已成枯骨一堆。
他開始察覺,江州的情況除了天災之外,大部分應該是人為推動,才導致情況惡化至此。
隻是不知這幕後主使究竟為何人,竟有本事弄來許多軍械資助那些盜匪、起義軍,使得江州災情一發不可收拾。
同時,他也暗自慶幸,自己沒有依靠朝廷護衛,反而向越秋雨求援,這才保住了物資和他的小命。
這事說來卻是諷刹,朝廷軍備自莊元帥一家離去後,已敗壞若斯,別說與外敵交兵了,連普通盜匪都打不過,這個國家……唉,根柢已經爛了。
一行人緊趕慢趕,終於抵達江州。因為徐青“鐵血欽差”的殺名太盛,江州大小官員出城十裏,列隊迎接。
徐青看著這等豪華陣仗,整個人氣到無力。江州局勢已惡化至此,這些為人父母官者,怎還有心情想著巴結上官,不去救助受困災民?
越秋雨私下告訴他,若非看在他的麵子上,民不與官鬥,她早就砍了這群的官,即便事後要背一個殺官罪名、流亡江瑚,她也認了。
徐青也不好意思跟她說,他更想殺光這群禍害百姓的蛀蟲,不過,他現在終究是官身,要殺人也得於法有據,不能妄動幹戈,因此他隻能板著臉,隨一眾官吏進城。
然後,他看到了非常詭譎的一幕——江州城內,人聲鼎沸,商貿繁華,哪裏有半點受災的景象?
這是怎麽一迴事?不都說江州已民不聊生,江州附近各州縣也被無數災民擠滿,這一路行來,更是盜匪、義軍無數……但是,傳說受災最嚴重的江州居然一片歌舞升平,到底哪裏搞錯了?
“這都是王爺的功勞,王爺心憐百姓,不惜金銀,自其他州縣買入大量米糧,免費施粥、贈衣,方使得城內百姓能安居樂業,不致流離失所。”江州府尊上前稟告道。
王爺?是指今聖胞弟江州王嗎?倘若他已將百姓安置妥當,那他們一路行來,所見所聞又是怎麽一迴事?
徐青嗅到了濃厚的陰謀氣息。
“大人,王爺今晚在王府設宴為大人接風洗塵,不知大人——”
“行了,本官亦是江州出身,對此地頗為了解,今晚我會準時赴宴的。”徐青實在沒興趣應付這些貪婪官僚,不待府尊說完,便揮手打斷他的話。“現本官疲累,諸位散去吧!本官欲先至驛館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