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李峰大忽悠模式開啟
四合院之:軋鋼廠司機 作者:文盲愛聽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考古,說白了,就是挖墳掘墓。”這一句話,一下就插到幾位考古人員的肺管子上了。
幾人剛想反駁什麽,李峰就接著說道:“你們先別激動,不管是考古也好還是盜墓,都是在挖墳掘墓。
唯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你們屬於保護性挖掘,而盜墓者確是為了利益,把好好的墓穴都給破壞了。”
“得,說說又跑偏了!”
“話歸正題,不管考古也好,還是盜墓也罷,想要挖到古墓,首先你得知道墓在哪。
連墓在哪都不知道,那還挖什麽?所以想要挖到古墓,就需要懂得一些知識,來定位墓穴的位置。
當然了,還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古時候盜墓的四大派,摸金、發丘、搬山、卸嶺,其實就是四種盜墓的方式,目的都是一樣的。”
“我的想法有些不一樣,那就是先了解,然後再挖掘,說白了,就是先了解你要挖的墓葬是什麽朝代,然後根據那時候人的墓葬習慣,來挖掘古墓。”
“當然了,我現在也隻是理論階段,後來在大金牙那裏知道了陳教授,就想著要證實一下我的想法,才有了之後的事情!”
陳教授幾人不知道,是給他麵子還是什麽,都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李峰繼續說道:“從夏商周到元明清的古人死了,你得先知道他們都怎麽埋?然後後人照著挖就可以了,其實就這麽簡單。”
陳教授和郝愛國還在認真的聽著,楚健幾人心裏麵確有些不服氣了,這樣說,誰都能挖了,還學什麽考古呀!
心裏雖然不舒服,但是也沒說什麽,幾人知道了李峰的真正實力以後,多少還是有些顧慮的。
李峰看幾人的表情,哪能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麽,就解釋的說了一句:“當然了,說著簡單,其實一點兒也不簡單,這裏麵涉及的事情很多,我就不再一一說了,大家知道這個意思就行。”
“首先,咱們得分清啥是墓葬,人死了,把屍體通過一定方式,放到一個特定的場所,這就是葬,葬的這個場所,就是墓,兩者合稱為墓葬。”
“可有考古經驗的同誌就要考我了,那常說的陵、墓、墳、塚,這些詞都是下葬場所,那又有什麽區別?”
“很簡單,我們先來看墳,最基礎的單位就是墳,一個小土包,古人雲土之高者謂之墳,高出地麵的這個小土包,就是墳。
那墓呢?古人也說了,築土為墳,穴地以墓,上麵的小土包是墳,下麵放棺材的這個地穴坑就是墓,上下合稱為墳墓。
為啥墳墓要區別開呢?因為東周以前古人的墓葬大都講究不封不樹,你在地麵上是看不到封土堆兒的,埋完之後就是個平的,隻有墓,沒有墳包,也就是禮記上講的,古者墓而不墳,後來才有了墳墓的合成。”
“那塚呢?我們常說衣冠塚,獨留青塚向黃昏,荒塚一堆草沒了,剛才墳的解釋是,土之高者謂之墳,而塚的解釋是,墳之高者謂之塚也。
其實也就是更高大更高規格的墳,最後的陵,我們現在說的陵園陵墓,其實陵在古代專指皇帝的墳,陵這個字的本意就是大土山,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丘陵的那個陵。”
“皇帝的墳得比塚大,像一座山,這就是陵,明孝陵、清東陵、昭陵、乾陵、鞏義宋陵、中山陵都是陵。
了解了這幾個基礎名詞,接下來,我們通過流傳民間的探墓口訣,先來反推一下,不同時期陵墓的特點。
接下來的內容,大家隨便聽聽就行了,千萬別瞎想,也別較真,要是較真,那就是你說的對。
我先說一下漢龍經的口訣,這個老胡應該看見過,應該有不一樣的地方,還是那句話,大家夥聽聽就行。”
薩蒂鵬幾人哪聽過這些呀,葉亦心著急的說道:“李哥,您快說吧,我們保證隻是聽聽,不會亂想的。”
楚健郝愛國也在勸說,陳教授笑著說道:“李教授,您就別客氣了,你說的這些,很多我聽了都是耳目一新,你不要有顧慮,我們就當個故事聽。”
李峰無奈的說道:“嗬嗬,那就好!您也知道,萬一有什麽不好的言論傳出去了,對人的一生影響還是很大的。”
這話郝愛國非常的讚同,激動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這漢龍經的口訣是,尋龍千萬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多重險,定有王侯百此間。”
“這個小葉是不是聽不太懂啊?別急,下麵有民間白話的經驗版。
有道是,唐半山,宋彎彎,漢墓出在山尖尖,商州出在河兩邊,春秋戰國埋山頂,秦漢大墓埋山嶺,東漢南朝選山腰,隋唐宋屍坡下挺。”
“唐墓甜,宋墓澀。
明清石灰太紮嘴。
商周古墓腥味重。
秦漢朱砂味太重。
春秋戰國不用聞,帶土就有清膏痕。
山隨水曲抱彎彎,有穴分明在此間。
飛蛾就在墓上麵,雪花飄過立城鹽。
雷電交加定有墓,莫尋附近皆朽木,有木就在山嶺間。”
“春秋戰國是紅土,西漢迴填用黃土,東漢不用黃沙泥,唐宋木空多黑土,商周古墓上麵大,春秋戰國下麵大,以後朝代變化大………。”
葉亦心幾人聽的是如癡如醉,加上目瞪口呆。
王胖子都傻了。
胡八一張了張嘴,但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最後隻是伸出來了一個大拇指。
雪莉楊自然也被驚呆了,她對古墓也很有研究,但是聽完李峰說的話以後,感覺被人拿著水壺灌頂了一般。
等她迴過神來說道:“李先生,我再次的對您說聲對不起,是我門縫裏看人,沒想到您竟然懂得這麽多!”
“您說的看似像順口溜,但是裏麵把各個朝代的墓葬和特點與建造工藝,還有發掘辦法,基本都給說出來了!”
葉亦心放下筆說道:“太精彩了!但是有些地方我有些不明白,您能給我們講講嗎?”
李峰喝了口水,笑著說道:“這個唐半山,宋彎彎,東周埋山頂,秦漢埋山嶺,就是各時期不同的下葬位置。
秦漢以前喜歡埋在山頂,覺得這個地方居中又是個最高點,c位肯定最好呀。
但後來風水上管這種山頂叫做‘騎龍藏’,弄不好後代容易絕後,所以後來位置就慢慢下移。
到了秦漢時期,就在山嶺位置選址了,所謂秦埋嶺、漢埋坡嘛。”
到了唐代就更進一步,直接選在山坡下的位置,四麵環抱,藏風聚氣,一直延續到明清。
不同時期,在不同位置,這算是一門線索,所以口訣後麵說山隨水曲抱彎彎,有穴分明在此間。”
幾人剛想反駁什麽,李峰就接著說道:“你們先別激動,不管是考古也好還是盜墓,都是在挖墳掘墓。
唯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你們屬於保護性挖掘,而盜墓者確是為了利益,把好好的墓穴都給破壞了。”
“得,說說又跑偏了!”
“話歸正題,不管考古也好,還是盜墓也罷,想要挖到古墓,首先你得知道墓在哪。
連墓在哪都不知道,那還挖什麽?所以想要挖到古墓,就需要懂得一些知識,來定位墓穴的位置。
當然了,還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古時候盜墓的四大派,摸金、發丘、搬山、卸嶺,其實就是四種盜墓的方式,目的都是一樣的。”
“我的想法有些不一樣,那就是先了解,然後再挖掘,說白了,就是先了解你要挖的墓葬是什麽朝代,然後根據那時候人的墓葬習慣,來挖掘古墓。”
“當然了,我現在也隻是理論階段,後來在大金牙那裏知道了陳教授,就想著要證實一下我的想法,才有了之後的事情!”
陳教授幾人不知道,是給他麵子還是什麽,都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李峰繼續說道:“從夏商周到元明清的古人死了,你得先知道他們都怎麽埋?然後後人照著挖就可以了,其實就這麽簡單。”
陳教授和郝愛國還在認真的聽著,楚健幾人心裏麵確有些不服氣了,這樣說,誰都能挖了,還學什麽考古呀!
心裏雖然不舒服,但是也沒說什麽,幾人知道了李峰的真正實力以後,多少還是有些顧慮的。
李峰看幾人的表情,哪能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麽,就解釋的說了一句:“當然了,說著簡單,其實一點兒也不簡單,這裏麵涉及的事情很多,我就不再一一說了,大家知道這個意思就行。”
“首先,咱們得分清啥是墓葬,人死了,把屍體通過一定方式,放到一個特定的場所,這就是葬,葬的這個場所,就是墓,兩者合稱為墓葬。”
“可有考古經驗的同誌就要考我了,那常說的陵、墓、墳、塚,這些詞都是下葬場所,那又有什麽區別?”
“很簡單,我們先來看墳,最基礎的單位就是墳,一個小土包,古人雲土之高者謂之墳,高出地麵的這個小土包,就是墳。
那墓呢?古人也說了,築土為墳,穴地以墓,上麵的小土包是墳,下麵放棺材的這個地穴坑就是墓,上下合稱為墳墓。
為啥墳墓要區別開呢?因為東周以前古人的墓葬大都講究不封不樹,你在地麵上是看不到封土堆兒的,埋完之後就是個平的,隻有墓,沒有墳包,也就是禮記上講的,古者墓而不墳,後來才有了墳墓的合成。”
“那塚呢?我們常說衣冠塚,獨留青塚向黃昏,荒塚一堆草沒了,剛才墳的解釋是,土之高者謂之墳,而塚的解釋是,墳之高者謂之塚也。
其實也就是更高大更高規格的墳,最後的陵,我們現在說的陵園陵墓,其實陵在古代專指皇帝的墳,陵這個字的本意就是大土山,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丘陵的那個陵。”
“皇帝的墳得比塚大,像一座山,這就是陵,明孝陵、清東陵、昭陵、乾陵、鞏義宋陵、中山陵都是陵。
了解了這幾個基礎名詞,接下來,我們通過流傳民間的探墓口訣,先來反推一下,不同時期陵墓的特點。
接下來的內容,大家隨便聽聽就行了,千萬別瞎想,也別較真,要是較真,那就是你說的對。
我先說一下漢龍經的口訣,這個老胡應該看見過,應該有不一樣的地方,還是那句話,大家夥聽聽就行。”
薩蒂鵬幾人哪聽過這些呀,葉亦心著急的說道:“李哥,您快說吧,我們保證隻是聽聽,不會亂想的。”
楚健郝愛國也在勸說,陳教授笑著說道:“李教授,您就別客氣了,你說的這些,很多我聽了都是耳目一新,你不要有顧慮,我們就當個故事聽。”
李峰無奈的說道:“嗬嗬,那就好!您也知道,萬一有什麽不好的言論傳出去了,對人的一生影響還是很大的。”
這話郝愛國非常的讚同,激動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這漢龍經的口訣是,尋龍千萬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多重險,定有王侯百此間。”
“這個小葉是不是聽不太懂啊?別急,下麵有民間白話的經驗版。
有道是,唐半山,宋彎彎,漢墓出在山尖尖,商州出在河兩邊,春秋戰國埋山頂,秦漢大墓埋山嶺,東漢南朝選山腰,隋唐宋屍坡下挺。”
“唐墓甜,宋墓澀。
明清石灰太紮嘴。
商周古墓腥味重。
秦漢朱砂味太重。
春秋戰國不用聞,帶土就有清膏痕。
山隨水曲抱彎彎,有穴分明在此間。
飛蛾就在墓上麵,雪花飄過立城鹽。
雷電交加定有墓,莫尋附近皆朽木,有木就在山嶺間。”
“春秋戰國是紅土,西漢迴填用黃土,東漢不用黃沙泥,唐宋木空多黑土,商周古墓上麵大,春秋戰國下麵大,以後朝代變化大………。”
葉亦心幾人聽的是如癡如醉,加上目瞪口呆。
王胖子都傻了。
胡八一張了張嘴,但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最後隻是伸出來了一個大拇指。
雪莉楊自然也被驚呆了,她對古墓也很有研究,但是聽完李峰說的話以後,感覺被人拿著水壺灌頂了一般。
等她迴過神來說道:“李先生,我再次的對您說聲對不起,是我門縫裏看人,沒想到您竟然懂得這麽多!”
“您說的看似像順口溜,但是裏麵把各個朝代的墓葬和特點與建造工藝,還有發掘辦法,基本都給說出來了!”
葉亦心放下筆說道:“太精彩了!但是有些地方我有些不明白,您能給我們講講嗎?”
李峰喝了口水,笑著說道:“這個唐半山,宋彎彎,東周埋山頂,秦漢埋山嶺,就是各時期不同的下葬位置。
秦漢以前喜歡埋在山頂,覺得這個地方居中又是個最高點,c位肯定最好呀。
但後來風水上管這種山頂叫做‘騎龍藏’,弄不好後代容易絕後,所以後來位置就慢慢下移。
到了秦漢時期,就在山嶺位置選址了,所謂秦埋嶺、漢埋坡嘛。”
到了唐代就更進一步,直接選在山坡下的位置,四麵環抱,藏風聚氣,一直延續到明清。
不同時期,在不同位置,這算是一門線索,所以口訣後麵說山隨水曲抱彎彎,有穴分明在此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