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雖然車隊走得很急,但是畢竟比不得單人單馬,隊伍一長,再如何趕路,度還是顯得慢了些。
所以高子辛還在半路上的時候,賀氏已經收到了他派人送去的竹管密信。
收到信的時候,賀氏正懨懨地躺在床上。
自從現醒來的不再是先皇,隻是一隻普通的老烏龜之後,賀氏就病倒了。白芷匆匆叫來了太醫,號過脈後,卻隻說賀氏的身體並無大礙,隻是心病。
最終,太醫也隻是給賀氏開了一些溫補的藥物。
太醫一走,白芷就忍不住紅了眼睛,直接跪在了地上,哀聲說道:“娘娘,您開始想開點吧。就算您不顧自己的身體,也要想想陛下啊,陛下還那麽年輕,甚至都還沒有立後,還沒生下小太子呢。您要是不喜歡太平了,奴婢這就派人給您找些別的。”
賀氏卻隻是悲傷地笑了笑:“再找,也不是他了啊。”
白芷根本不知道太平就是先皇,更不知道賀氏口中的“他”是指先皇。不過她看了那麽久,倒是明白,賀氏喜歡的是那個活蹦亂跳的太平,不是現在這個死氣沉沉的。
她張了張口,還想再勸,賀氏卻阻止了她:“白芷,你不必說了,哀家其實都明白,你就讓哀家靜一靜吧。”
這話一出,白芷就不敢再多話了,隻能在心底無奈歎氣。她小心翼翼地走出去,猶豫了片刻,還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隻老烏龜。
說起來,自從它醒來之後,就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太平總是消停不下來,就算沒精神的時候,也要極力爬進屋裏看賀氏。
可是它醒來之後就不一樣了,精神頭看著好多了,也不像之前那般總是嗜睡,就是一隻老神在在的,沒了以往的靈性。
白芷覺得事情挺怪,卻也沒敢往深裏去想。她看了眼正慢條斯理地抓著小魚吃的老烏龜,搖了搖頭,低聲歎道:“你怎麽就不是它呢。”
誰知沒多久,就有人送來了竹管,還說是高子辛送給賀氏的。
白芷一看密封起來的竹管,還以為是什麽大事,趕緊給賀氏送去了。
賀氏病懨懨地躺在床上,聽聞白芷的話就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孩子,出去秋狩也不認真些,怎麽盡胡鬧。”
聽著似乎是在斥責,可語氣中卻是滿滿的親昵,顯然十分受用。
她不像白芷,可不覺得是出了事。
笑話,若真是出了事,以高子辛那報喜不報憂的德行,怎麽可能特意派人告訴她?恐怕是在景山行宮遇到了什麽趣事,忍不住告訴她了。
所以賀氏輕笑著打開封口,見裏麵是一卷白紙,就更加確定自己的猜測了。
她慢悠悠地將紙卷倒出來,小心翼翼地展開,結果這一看,她就愣住了。
白紙上花的是一隻活靈活現的小白虎,而小白虎的旁邊,竟然還寫著“太平”兩個字!
這畫別人看了肯定不明白,可賀氏是什麽人?她一看畫上那神氣的小白虎,再看著旁邊那“太平”二字,便明白了高子辛的意思——那個老東西上了這隻小白虎的身了!
賀氏頓時氣得咬牙切齒。
好哇,她在宮裏傷心,一個人偷偷落淚,結果那個老不死的竟然不聲不響就跑去景山了,還直接換了個身子!
他怎麽就不去死呢!
賀氏氣得真是殺了太平的心思都有了,她死死地盯著宣紙上的小白虎,一雙眼睛都快噴出活來了。
隻是她猶豫良久,到底還是沒舍得把畫給撕了,反而重新卷了起來,重新封進了竹筒裏,交給白芷:“替哀家收起來,就放在哀家那個紅木箱子裏。”
白芷一聽就愣住了,那個紅木箱子裏裝的不是太平的畫像嗎?賀氏一直很寶貝,從來不準她往裏麵放別的東西,怎麽突然就……
她狐疑地看向那竹管,非常好奇裏麵到底是什麽東西。不過她向來忠心,雖然好奇,卻不敢私自打開偷看,接過之後,就老老實實地收進了箱子裏。
隻是等她放好了竹筒,迴去之後就愣住了。
之前還病懨懨地躺在床上的賀氏,這會兒竟然起了身,還換了身衣服,正對著鏡子梳妝打扮。
看起來,倒是已經沒事了。
白芷不禁有些不放心,她輕輕走過去,小心翼翼地試探道:“娘娘可是心情好了?”
“是啊,哀家仔細想了想,你說得沒錯,這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哀家總不能為了一個老東西傷了自己的身子,不值當。”
她輕笑著說道,打開飾盒,挑出一根點翠簪子在頭上比來比去,看究竟插在哪裏才合適。
白芷打量了一會兒,便確定賀氏是真的心情好了,並非故作歡笑。她心裏不禁更好奇了,疑惑高子辛到底送了什麽東西來,怎麽賀氏一看心情就好了。
隻是她不敢多問,再仔細想想賀氏的話,什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便覺得話裏有話。
賀氏打扮了一番,心情一好,還特意去逛了禦花園。
雖說是秋天,禦花園卻還是有不少花。而且,裏麵不少菊花已經開了,看起來花團錦簇的,特別熱鬧
賀氏這一逛,心情就更好了。
誰知道就在這時,突然有人來報,說高子辛帶著人趕迴來了,已經進京城了。
賀氏一聽就愣住了,她了解自己的兒子,他不是如此胡來的人,不可能為了太平就這麽匆匆結束秋狩。
也就是說,他匆忙迴來,是出事了!
賀氏一想到這個可能,臉色立刻就變了,厲聲詢問來人:“可知道是為了什麽事?陛下可無礙?”
“迴稟太後娘娘,陛下無礙,隻是收到了嶺南來信才決定匆忙迴京,至於原因……陛下並未透露。”
一聽高子辛沒事,賀氏就鬆了口氣,擺了擺手道:“哀家明白了,你先下去吧。”
隻是那人一走,賀氏的臉色就沉了下去。
雖然她一個深宮婦人,不好關注太多朝堂的事,但是嶺南是嶺南王高亥仁封地的事她是知道的,她還知道,這個高亥仁跟大寧的高亥充一樣,都不是善茬。
不僅如此,這人當初還派了人進宮想毒害她的兒子!
這個仇她一直記著,從未忘記。如今,嶺南竟然出了事,還驚動了她兒子匆忙迴京,顯然絕不是小事!
賀氏敏銳地從裏麵嗅到了危險的味道,心中不禁殺意翻騰。不管這次的事情跟高亥仁有沒有關係,她就絕對不會容忍這個人繼續活下去!
“迴宮!”賀氏再也沒了賞花的心情,轉身就迴了慈寧宮。
她身後的人,包括白芷在內都大氣不敢出,生怕觸了賀氏的黴頭,惹她不悅。
沒多久,高子辛就迴到了皇宮裏。
他一迴來,三位輔政大臣就大著膽子找來了。三人的目的也簡單,就是想知道嶺南到底出了什麽事。
高子辛看了三人一眼,幹脆命人把兵部尚書、戶部尚書,還有賀坤一起找了來。鳳瑄一直跟在他身邊,此時自然也在。
人一到齊,高子辛就重新把那封信函拿了出去,命歡喜交給眾人傳閱。
“諸位愛卿都看看吧,你們都是朕的肱股之臣,朕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鳳瑄是最先看的,他飛快地掃完了信上的內容,臉色就是一沉,接著是三位輔政大臣,然後是賀坤,以及兵部尚書、戶部尚書。
眾人看完後俱都變了臉色。
隻因信上寫到,嶺南當地的土人不知何故突然聯合起來對抗朝廷,還衝擊了嶺南王府,以致王府傷亡慘重,嶺南王高亥仁下落不明。
現在整個嶺南都被那些土人把持,大有將嶺南據為己有的意思。
此舉,顯然是大逆不道,要跟朝廷分庭抗禮。
所以看到這樣的消息,在場的所有人都忍不住義憤填膺地想要派兵踏平嶺南。隻是,一想到嶺南那邊的毒瘴和蚊蟲,這些人的臉色就變得凝重起來。
而且所有人都想到,一旦打起仗來,必然耗資頗大。秋收才剛過,國庫好不容易也有了存糧,這仗一打起來,豈不是立刻要恢複到赤貧狀態?
緊接著,就有人忍不住惦記上了高子辛的內庫。
在場的誰都知道,高子辛現在很有錢。
三位輔政大臣和兵部尚書或許知道得還不是太具體,可戶部尚書和賀坤卻是心裏有底的。
鳳瑄就更清楚了。
不過,他可不會出賣高子辛。
高子辛的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沉聲問道:“諸位愛卿既然看完了,不妨說說你們的看法,這場仗,究竟是打,還是不打?”
他話音剛落,賀坤就站了出來:“陛下,此仗必須打,決不能助長了那些土人的囂張氣焰!”
然而,其他人的臉色卻不大好看,尤其是三位輔政大臣,臉上更是寫滿了不讚同。
三人猶豫片刻,還是站了出來,齊聲說道:“陛下,臣等以為不妥。”
雖然車隊走得很急,但是畢竟比不得單人單馬,隊伍一長,再如何趕路,度還是顯得慢了些。
所以高子辛還在半路上的時候,賀氏已經收到了他派人送去的竹管密信。
收到信的時候,賀氏正懨懨地躺在床上。
自從現醒來的不再是先皇,隻是一隻普通的老烏龜之後,賀氏就病倒了。白芷匆匆叫來了太醫,號過脈後,卻隻說賀氏的身體並無大礙,隻是心病。
最終,太醫也隻是給賀氏開了一些溫補的藥物。
太醫一走,白芷就忍不住紅了眼睛,直接跪在了地上,哀聲說道:“娘娘,您開始想開點吧。就算您不顧自己的身體,也要想想陛下啊,陛下還那麽年輕,甚至都還沒有立後,還沒生下小太子呢。您要是不喜歡太平了,奴婢這就派人給您找些別的。”
賀氏卻隻是悲傷地笑了笑:“再找,也不是他了啊。”
白芷根本不知道太平就是先皇,更不知道賀氏口中的“他”是指先皇。不過她看了那麽久,倒是明白,賀氏喜歡的是那個活蹦亂跳的太平,不是現在這個死氣沉沉的。
她張了張口,還想再勸,賀氏卻阻止了她:“白芷,你不必說了,哀家其實都明白,你就讓哀家靜一靜吧。”
這話一出,白芷就不敢再多話了,隻能在心底無奈歎氣。她小心翼翼地走出去,猶豫了片刻,還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隻老烏龜。
說起來,自從它醒來之後,就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太平總是消停不下來,就算沒精神的時候,也要極力爬進屋裏看賀氏。
可是它醒來之後就不一樣了,精神頭看著好多了,也不像之前那般總是嗜睡,就是一隻老神在在的,沒了以往的靈性。
白芷覺得事情挺怪,卻也沒敢往深裏去想。她看了眼正慢條斯理地抓著小魚吃的老烏龜,搖了搖頭,低聲歎道:“你怎麽就不是它呢。”
誰知沒多久,就有人送來了竹管,還說是高子辛送給賀氏的。
白芷一看密封起來的竹管,還以為是什麽大事,趕緊給賀氏送去了。
賀氏病懨懨地躺在床上,聽聞白芷的話就忍不住笑了起來:“這孩子,出去秋狩也不認真些,怎麽盡胡鬧。”
聽著似乎是在斥責,可語氣中卻是滿滿的親昵,顯然十分受用。
她不像白芷,可不覺得是出了事。
笑話,若真是出了事,以高子辛那報喜不報憂的德行,怎麽可能特意派人告訴她?恐怕是在景山行宮遇到了什麽趣事,忍不住告訴她了。
所以賀氏輕笑著打開封口,見裏麵是一卷白紙,就更加確定自己的猜測了。
她慢悠悠地將紙卷倒出來,小心翼翼地展開,結果這一看,她就愣住了。
白紙上花的是一隻活靈活現的小白虎,而小白虎的旁邊,竟然還寫著“太平”兩個字!
這畫別人看了肯定不明白,可賀氏是什麽人?她一看畫上那神氣的小白虎,再看著旁邊那“太平”二字,便明白了高子辛的意思——那個老東西上了這隻小白虎的身了!
賀氏頓時氣得咬牙切齒。
好哇,她在宮裏傷心,一個人偷偷落淚,結果那個老不死的竟然不聲不響就跑去景山了,還直接換了個身子!
他怎麽就不去死呢!
賀氏氣得真是殺了太平的心思都有了,她死死地盯著宣紙上的小白虎,一雙眼睛都快噴出活來了。
隻是她猶豫良久,到底還是沒舍得把畫給撕了,反而重新卷了起來,重新封進了竹筒裏,交給白芷:“替哀家收起來,就放在哀家那個紅木箱子裏。”
白芷一聽就愣住了,那個紅木箱子裏裝的不是太平的畫像嗎?賀氏一直很寶貝,從來不準她往裏麵放別的東西,怎麽突然就……
她狐疑地看向那竹管,非常好奇裏麵到底是什麽東西。不過她向來忠心,雖然好奇,卻不敢私自打開偷看,接過之後,就老老實實地收進了箱子裏。
隻是等她放好了竹筒,迴去之後就愣住了。
之前還病懨懨地躺在床上的賀氏,這會兒竟然起了身,還換了身衣服,正對著鏡子梳妝打扮。
看起來,倒是已經沒事了。
白芷不禁有些不放心,她輕輕走過去,小心翼翼地試探道:“娘娘可是心情好了?”
“是啊,哀家仔細想了想,你說得沒錯,這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哀家總不能為了一個老東西傷了自己的身子,不值當。”
她輕笑著說道,打開飾盒,挑出一根點翠簪子在頭上比來比去,看究竟插在哪裏才合適。
白芷打量了一會兒,便確定賀氏是真的心情好了,並非故作歡笑。她心裏不禁更好奇了,疑惑高子辛到底送了什麽東西來,怎麽賀氏一看心情就好了。
隻是她不敢多問,再仔細想想賀氏的話,什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便覺得話裏有話。
賀氏打扮了一番,心情一好,還特意去逛了禦花園。
雖說是秋天,禦花園卻還是有不少花。而且,裏麵不少菊花已經開了,看起來花團錦簇的,特別熱鬧
賀氏這一逛,心情就更好了。
誰知道就在這時,突然有人來報,說高子辛帶著人趕迴來了,已經進京城了。
賀氏一聽就愣住了,她了解自己的兒子,他不是如此胡來的人,不可能為了太平就這麽匆匆結束秋狩。
也就是說,他匆忙迴來,是出事了!
賀氏一想到這個可能,臉色立刻就變了,厲聲詢問來人:“可知道是為了什麽事?陛下可無礙?”
“迴稟太後娘娘,陛下無礙,隻是收到了嶺南來信才決定匆忙迴京,至於原因……陛下並未透露。”
一聽高子辛沒事,賀氏就鬆了口氣,擺了擺手道:“哀家明白了,你先下去吧。”
隻是那人一走,賀氏的臉色就沉了下去。
雖然她一個深宮婦人,不好關注太多朝堂的事,但是嶺南是嶺南王高亥仁封地的事她是知道的,她還知道,這個高亥仁跟大寧的高亥充一樣,都不是善茬。
不僅如此,這人當初還派了人進宮想毒害她的兒子!
這個仇她一直記著,從未忘記。如今,嶺南竟然出了事,還驚動了她兒子匆忙迴京,顯然絕不是小事!
賀氏敏銳地從裏麵嗅到了危險的味道,心中不禁殺意翻騰。不管這次的事情跟高亥仁有沒有關係,她就絕對不會容忍這個人繼續活下去!
“迴宮!”賀氏再也沒了賞花的心情,轉身就迴了慈寧宮。
她身後的人,包括白芷在內都大氣不敢出,生怕觸了賀氏的黴頭,惹她不悅。
沒多久,高子辛就迴到了皇宮裏。
他一迴來,三位輔政大臣就大著膽子找來了。三人的目的也簡單,就是想知道嶺南到底出了什麽事。
高子辛看了三人一眼,幹脆命人把兵部尚書、戶部尚書,還有賀坤一起找了來。鳳瑄一直跟在他身邊,此時自然也在。
人一到齊,高子辛就重新把那封信函拿了出去,命歡喜交給眾人傳閱。
“諸位愛卿都看看吧,你們都是朕的肱股之臣,朕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鳳瑄是最先看的,他飛快地掃完了信上的內容,臉色就是一沉,接著是三位輔政大臣,然後是賀坤,以及兵部尚書、戶部尚書。
眾人看完後俱都變了臉色。
隻因信上寫到,嶺南當地的土人不知何故突然聯合起來對抗朝廷,還衝擊了嶺南王府,以致王府傷亡慘重,嶺南王高亥仁下落不明。
現在整個嶺南都被那些土人把持,大有將嶺南據為己有的意思。
此舉,顯然是大逆不道,要跟朝廷分庭抗禮。
所以看到這樣的消息,在場的所有人都忍不住義憤填膺地想要派兵踏平嶺南。隻是,一想到嶺南那邊的毒瘴和蚊蟲,這些人的臉色就變得凝重起來。
而且所有人都想到,一旦打起仗來,必然耗資頗大。秋收才剛過,國庫好不容易也有了存糧,這仗一打起來,豈不是立刻要恢複到赤貧狀態?
緊接著,就有人忍不住惦記上了高子辛的內庫。
在場的誰都知道,高子辛現在很有錢。
三位輔政大臣和兵部尚書或許知道得還不是太具體,可戶部尚書和賀坤卻是心裏有底的。
鳳瑄就更清楚了。
不過,他可不會出賣高子辛。
高子辛的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沉聲問道:“諸位愛卿既然看完了,不妨說說你們的看法,這場仗,究竟是打,還是不打?”
他話音剛落,賀坤就站了出來:“陛下,此仗必須打,決不能助長了那些土人的囂張氣焰!”
然而,其他人的臉色卻不大好看,尤其是三位輔政大臣,臉上更是寫滿了不讚同。
三人猶豫片刻,還是站了出來,齊聲說道:“陛下,臣等以為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