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一個叫辛棄疾的年輕人站了出來。


    他當即表示,宋高宗能忍,我不能忍!


    於是振臂一唿,便招來了2000個小弟,準備起義反金。


    那年的辛棄疾,年僅21歲。


    有了2000人馬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找個靠譜的大領導。


    於是,他就投靠了農民出身,揭竿而起,在當時已有一定實力的耿京。這是辛棄疾的第一個老板。


    雖說有老板,但畢竟不是什麽大的上市公司,民營小作坊最大的特點就是,經常碰到財政危機。


    辛棄疾剛入職時,可謂是要啥沒啥。編製這些空的就不說了,連設備糧草都沒有。


    不過辛棄疾表示,辦法一定要比困難多,沒有資源,那就去搞別家公司的資源!


    死對頭金軍,自然就成為了辛棄疾的頭號目標。


    搞資源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搶。


    就這樣,辛棄疾成為了最強打工人,不僅沒有動用老板賬戶中的一分一厘,反而生生給老板搶出了一支勇猛的生力軍。


    辛棄疾優秀的表現很快得到了耿京的賞識,他也被公司重用。】


    (他好帥)


    (山東大漢,能文能武,年少有為,誰不愛)


    (我辛哥就是牛)


    (此去泉台招舊部,錦旗十萬斬閻羅)


    (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大宋第一零元購)


    (《就地補給》)


    (他為什麽不自己當老板)


    ——————


    天幕之下,還在耿京手下的辛棄疾,聽著天幕的誇讚,嘴都要咧到耳後根了。


    這些後人,嘴甜起來真是不得了,他都難得臉紅一瞬。


    辛棄疾這人其實脾氣有點暴躁,說話直接,一言不合就愛動手。


    因為自身才華,還頗有些自傲。如今看著天幕一堆誇他的,他沒有牽著馬出去跑幾圈,已經很克製了。


    辛棄疾不是沒聽到前麵的視頻,說他壯誌難酬,空有武將夢。


    但那又如何。


    此時的他滿懷壯誌,誌在千裏。


    天幕出現,一切早就發生變數,未來如何皆是未知。


    不管如何,他的才華都在那,後人可是誇他“上馬定乾坤”,“提筆安天下”呢!


    嗯,不愧是我。


    心中這樣想著,但辛棄疾也很好奇,未來的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


    【不久後,金國內部發生矛盾,金主完顏亮被部下所殺,金軍北撤。


    辛棄疾負責南下與朝廷進行聯絡,商討進一步的對策。


    迴歸之時,他卻得知自家出了叛徒,不僅殺了老板,還跑路到金軍大營。


    怒火中燒的辛棄疾,當即便從潰散的義軍中召迴了50多個小弟,召開緊急會議。


    大概就是說,各位兄弟,咱們老大被叛徒給謀害了,出來混就得講義氣,我們必須進入金軍敵營,幹掉那個叛徒。


    咱們兵強馬壯有整整50多人!


    而對麵,僅僅隻有5萬人。我們擁有絕對的“優勢”,怎麽樣,一起搞票大的?


    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眾人紛紛表示怕死。


    辛棄疾當即展開了批評,出來混這副樣子如何能讓人看得起,想要被人看得起,得有血性膽識和魄力,怕死的就跟我一起上!


    最後,辛棄疾帶著50小弟夜襲敵營,還真就生擒了叛徒,押迴交送給了朝廷。】


    (《整整五十人》《僅僅五萬人》)


    (這個叛徒是張安國)


    (五十弦翻塞外聲)


    (生擒叛軍後直接撤,還毫發不傷,全身而退了)


    (50vs,優勢在我)


    (光頭:你再cue?)


    (裹甲銜枚,劫營如入無人之境)


    (正史記載,生擒,全身而退)


    (《辛棄疾五十勇士》)


    ——————


    “彩!”


    劉徹拍掌叫了聲好。


    敵眾我寡,肯定不能是正麵襲擊,這少年必是用了些巧計的。


    但能有這份膽魄,這等義氣,敢以一敵萬,就值得叫一聲好。


    ……


    唐,李世民也點頭:“此人確實有膽色,若多加錘煉,能成為一員大將。”


    而且也足夠忠義,有仇就報,一鼓作氣,不拖泥帶水。


    皇帝最喜歡什麽樣的臣子?當然是忠心的臣子。


    哪怕再優秀,不忠於自己都是枉然。反之,隻要夠忠心,有些小缺憾皇帝也是能忍一忍的。


    李世民就有點疑惑了。


    這辛棄疾也是能文能武,還忠於宋朝,怎麽就不得重用了?


    那宋朝的皇帝眼光是有多高啊,這樣的臣子都看不上?


    ——————


    【辛棄疾勇猛的表現,吸引了朝廷的注意,招他入京為官,封了個江陰簽判,相當於現在的行政秘書。


    雖然官職不大,卻總算進入了當時最大的上市公司,頂頭上司是皇帝。


    就這樣,辛棄疾開始了他又一段鞠躬盡瘁的打工經曆,一打就是20年。


    然而,辛棄疾本以為自己精忠報國的雄心壯誌終於能夠實現了,可現實並不如他想象的那般美好。


    當辛棄疾隱約察覺到皇帝有收複失地的想法時,立馬就寫出了《美芹十論》,《九議》等抗金策略,呈現給了宋孝宗。


    宋孝宗看了,連連點讚,並轉發給群臣,然後收藏在書架上。


    隻不過,相對於抗金的戰略,宋孝宗貌似隻是單純的欣賞辛棄疾的文采。


    加上宋朝的官場不是皇帝一人說了算,宋孝宗雖有出兵之心,可眾大臣不同意。


    所以每每當辛棄疾問起何時出兵,宋孝宗就隻能說,額,東西我看過了,小夥文筆很好,態度很硬,想法很行,所以……下次一定。】


    (“守江必守淮”現在還在用)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欣賞文采》)


    (出兵之心。皇帝:有但沒完全有)


    (下次丕定)


    【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何南宋一直不采取辛棄疾出兵抗金的建議呢?難道真的隻是因為南宋戰鬥力太弱嗎?並不是。


    首先嶽飛不是吃素的,雖然宋朝尚文,但並不是戰五渣。


    南宋之所以反對出兵,主要是因為兩點。


    第一,宋朝本身就是因為武將謀反而得以成立的王朝,所以防武將就跟防賊一樣。


    其二,宋朝官員們的待遇極高。據宋史記載,官員即便沒有實職都可以領取俸祿,除正俸之外,還有茶米油鹽和官田。


    可謂是衣食住行一條龍全包,而這樣優厚的待遇都建立在沒有大量軍隊開支的基礎上。


    所以提升軍事,意味著大半的官員俸祿減少。於是,在抗金這事上,就變成了用錢包投票。


    此時一心隻想抗金的辛棄疾,因為職場的水太深,根本把握不住。


    大臣們一邊聯名跟皇帝說,我們和金國的和平是好不容易才換來的,您不可聽信奸臣胡言呐。


    辛棄疾作為歸正人(從金國淪陷區來到南宋的人),畢竟不是自己人,您不可不防啊。


    然後又一邊以長者的姿態告誡辛棄疾,年輕人要講官德,朝廷要以和為貴,不要搞窩裏鬥。


    甚至還使出下三濫的手段——暗算。


    所以辛棄疾為官近20年間,不是被暗算,就是在被暗算的路上。】


    (當時他們對歸正人態度不是很好,覺得他們都是過來要飯的)


    (好無語)


    (宋孝宗在南宋皇帝裏算好的了)


    (宋朝dna裏就怕武將)


    (宋有三冗:冗兵冗官冗費)


    (《和平》《以和為貴》《窩裏鬥》)


    (辛棄疾:服了這群老六)


    ——————


    趙匡胤除了冷哼已經沒有別的情緒,他感覺自己都快哼成一隻豬了。


    說什麽歸正人,要飯的,若是能擋住金兵,他們會變成歸正人嗎!


    外敵當前,你們能不能搞清楚主次,現在是內鬥的時候嗎!


    想著想著,趙匡胤突然就沉默了。


    武將謀反,哪怕再怎麽粉飾,他的大宋,在史書中,是謀反來的嗎。


    後人確實一語道破了他心中的醃臢。


    因為知道這種方式可以成功,所以當然要千方百計防止別人走通這條路。


    難道……是報應嗎。


    趙匡胤閉了閉眼。


    ……


    明,朱元璋也在看天幕。


    聽到冗兵冗官冗費,他頗為讚成。


    可不是,就不能對那些官太好,都把他們養廢了,養的坐享其成,不思進取,除了刁難自己人什麽也不會了!


    這宋朝也官員待遇這麽好,不幹實事也有錢拿,朝廷的錢全花在無用的地方,可不就是糟蹋浪費。


    明朝官員的俸祿並非餉銀,而是石。


    並非朱元璋小氣,石在古代屬於硬通貨幣,可以換到任何商品。


    但隻在洪武早期,能足額發放給官員俸祿。洪武後期,俸祿中石的比率不斷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絲綢等物品以及大明寶鈔。


    折算的比率並沒有按照市場價格來,加上官方濫發大明寶鈔,黃仁宇教授在《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一書中曾這樣說道:“當時明朝官員所得到的實際收入,僅僅相當於名義俸祿的4%。”


    ……也難怪《明史》會發出“自古官俸之薄,未有弱此者”的感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熊貓呀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熊貓呀呀並收藏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