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一怔,竟然這麽多開國皇帝嗎,不過能一統中原的看來並沒有幾個。


    這就是時間的可怕。兩千多年,中原確實發生了許多的變化,而他,站在這段曆史長河的較前端,有幸一窺後世一角,實在是百感交集。


    想到後世爭執他屬於哪個城市,還有些哭笑不得。


    他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就是後世的河北。


    至於祖籍,周孝王時,秦非子養馬有功,被封為附庸,世代為周朝養馬,同時戍守西陲。後造父擊敗西戎,被封為西陲大夫,並賜以犬丘為其封地。這是秦人第一塊封地,就是在甘肅天水的禮縣。


    不過大秦的都城是鹹陽,在後世的陝西。


    整個天下都是他的,不必太過較真。


    至於劉邦,嬴政的心情就更複雜了。天幕雖提起,卻總是遮掩此人的出身。嬴政甚至向全天下召集能看到劉邦信息的人,到現在竟然都沒人上報。


    不知出於什麽心理,嬴政甚至有些期待。


    他在等,等這個人主動現身。


    他會現身嗎。這個取代了秦,建立漢的人,說出“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的人,這個與他同處一個時空,未來會成為另一個“千古一帝”的人。


    他年歲幾何,究竟是什麽樣的人,如何看待大秦,又如何看待自己這個如今的皇帝?


    ……而自己,又應該用什麽心態來對待這個“漢高祖”呢。


    嬴政垂下眼眸。


    如果取代秦的是一個分裂的政\/權,他或許會更憤怒。


    至少,這個所謂的“漢”,值得朕的大秦“嚴陣以待”。


    ……


    另一個時空,漢初,劉邦笑的滿臉褶子。


    他痛快的暢飲三杯,看來乃公到後世也是個風雲人物,哈哈。


    後世那個領\/袖竟然這樣誇他,不愧是乃公單方麵認定的知己!說乃公“最厲害”呢,瞧瞧這名頭~


    出自湖南。劉邦想了想,湖南啊,他將助其滅秦的秦番陽令吳芮封為長沙王,又將秦的長沙郡改為長沙國,後世的湖南莫約是那附近吧。


    是塊好地方!


    劉邦對此地的好感蹭蹭往上漲,這些地方遲早全改成郡縣製!


    不過,這個北宋的趙匡胤是多有道德,竟然說乃公不如此人,那些胡人根本不懂乃公,還是後人懂!


    想到那個極為爭氣的子孫,劉邦更痛快了。


    就是迷信追求長生這點,得改改。這方麵怎麽不多學學你老祖宗的豁達呢,嘖嘖……


    至於後世的散裝江蘇,劉邦泰然自若,甚至還有些滿意。


    不愧是乃公的家鄉,就是這麽有個性!


    ……


    後趙的石勒沒想到竟然真的能在天幕中聽到自己的名字。


    畢竟他們這些所謂的“割據”政\/權,在後世往往是無人問津,看天幕看了這麽久,就沒見說過他們這些時代的。


    後世說我發明了“考試”?石勒若有所思。


    他是十六國時期後趙的開國皇帝,羯族人,奴隸出身。羯族人在東漢時期地位非常卑賤,是匈奴的奴隸,根本不被當作人看待。


    但他一步步登上帝位,也是一個非常勵誌的人。


    為了實現稱霸中原的野心,石勒有計劃地開始消滅地方割據勢力。後來,除遼東慕容氏,河西張氏以外,石勒統一了中\/國北部,以淮水為界,形成了與東晉南北對峙的形勢。


    史載,後趙全盛時期所轄之地“南逾淮海,東濱於海,西至河西,北盡燕代。”


    石勒重視根據地建設,課農造舟,廣儲軍備,擴充兵員;製定律令,建立比較完善的行政機構;頒布戶稅製度,注意勸課農桑;注重發展教育,加強選官製度的建設,使後趙社會秩序相對穩定。


    他讓每個郡設立學官,負責當地的教育工作,並規定每個地方都要設立學校。


    石勒的考試製度規定,每個縣要招收150個人,這150個人在經過三次考試後就能畢業,這些人是作為國家的後備幹部來培養的。正是這一政策,使後趙在人才的支持和石虎的暴政下,仍然占領中原20年。


    雖然石勒的考試製度並沒有被後世的人們學習,但它為後來的科舉製奠定了基礎。


    能在天幕中聽到自己的名字,石勒當然是很高興的。


    起碼他在史書中也有一席之地,對吧!


    至於漢高祖皇帝,那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毋庸置疑!


    (《晉書·載記第五章》記載:勒因饗高句麗、宇文屋孤使,酒酣,謂徐光曰:朕方自古開基何等主也?


    對曰:陛下神武籌略邁於高皇,雄藝卓犖超絕魏祖,自三王已來無可比也,其軒 轅之亞乎!


    勒笑曰:人豈不自知,卿言亦以太過。


    朕若逢高皇,當北麵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


    脫遇光武,當並驅於中原,未知鹿死誰手。


    大丈夫行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朕當在二劉之間耳,軒轅豈所擬乎!)


    大意就是,石勒在設宴招待高句麗、宇文屋孤的使者,喝到暢快時,問中書令徐光:“自古開國的皇帝,我可與哪個相比?”


    徐光奉承道:“陛下您傑出的勇猛和謀略超過漢高祖劉邦,卓越的才能勝過魏武帝曹操,自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以來,沒有可以相比的,隻是略遜於軒轅(黃帝)啦!”


    石勒笑著說:“人哪能沒有自知之明,你所說的也太誇大了點。


    我若是碰上漢高祖劉邦,當麵向北侍奉他,揮鞭與韓信、彭越爭先後。


    若是遇上光武帝劉秀,當與他在中原並駕齊驅,尚不知鹿死誰手。


    大丈夫做事應該光明磊落,如日月一樣明亮,不能像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負人家孤兒寡母,靠狐狸一樣的媚態來奪取天下。我應該在劉邦與劉秀之間,哪能與軒轅氏比擬呢!”


    在石勒心中,幾位帝王的排名是劉邦>劉秀>曹操=司馬懿,可見他對劉邦的推崇。


    ……


    隋,楊堅心情簡直是跌宕起伏。


    他大隋的命運與秦朝何其相似。都是二世而亡,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強盛的朝代。


    漢唐漢唐,好一個漢唐,隋的光輝好似全被那唐朝掩蓋了。


    若要問他,他當然是生氣的,試問,誰能不氣?


    後世把唐太宗吹捧的天花亂墜,原來還有人記得,他的大隋也是一統中原了啊!


    好歹也是統一政權吧!怎麽比那割據的宋朝還默默無聞!!!


    聽著後人誇他,楊堅心中總算有些慰藉,不過,天幕你能不能理理朕的大隋?!


    秦二世是胡亥,隋二世到、底、是、誰?!


    隋煬帝,每次聽到這個諡號,楊堅牙都要咬碎了。


    他本來以為是長子勇兒,又覺得事情絕不會這樣簡單。


    朕的大隋如此富裕強盛,到底是怎麽能被敗光的……


    唐,對於後世的誇誇,二鳳見怪不怪,神采飛揚。


    看著後人討論漢高祖,他也不免感歎:“觀高祖殷湯,仰其德行,譬若陰陽調,四時會,法令均,萬民樂,則麒麟呈其祥。漢祖殷湯豈非麒麟之類乎!”


    李世民本人對劉邦還是較為推崇的,他還說過:“昔漢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劍定天下,既而規模弘遠,慶流子孫者,此蓋任得賢臣所致也。”


    ……


    宋,趙匡胤簡直受寵若驚了。


    感覺身邊那些瓶瓶碗碗的苦口良藥都沒那麽難以下咽了。


    甚至聽著那個翻譯來的誇讚,他自身都覺得尷尬不已。


    什麽柔情和堅韌的統治風格?他的統治是這種風格嗎?趙匡胤陷入自我懷疑。


    啊?朕柔情?朕堅韌?朕???


    朱元璋這個皇帝趙匡胤一知半解,畢竟是未來的。漢高祖他可是如雷貫耳的。竟然說他比漢高祖還具有同情和道德,這這這……


    這誇的則太過分了些,趙匡胤自己都不信。


    不過不妨礙他心情舒暢,心曠神怡。


    天幕反複強調宋的科學,經濟,趙匡胤聽的耳朵都快起繭了。


    當然,關於武力的諷刺也是層出疊見。


    說總比不說好,趙匡胤歎了一口氣。後世還願意說,起碼代表後人對宋不是完全失望。


    ……


    明洪武,朱元璋可謂是百感交集。


    後人終於誇他了。他老朱等這一天等了多久啊,就指著聽一句誇讚,等了這麽久。


    可不是嗎,咱可是翻江倒海扭轉乾坤了,後人多誇誇咱啊!


    難道老子還比不過小子,天天誇老四,老四都飄成什麽樣了!


    聽那勞什子清朝還什麽“作為前明的合法繼承者”,朱元璋嗤之以鼻。


    誰給你繼承了,咱可不認!


    對於朱標朱棣,老朱那真是痛心疾首,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老四這樣,誰能意料得到呢。


    天幕曾說晚年他朝堂大清掃為了給這龜孫朱允炆鋪路,結果鋪了個寂寞!


    他的標兒怎麽這麽可憐,因病去世,兒子還立不起來,朱元璋一想就痛心不已,兒孫都是債,難道老四的兒孫能好到哪裏去,看天幕曾說過的那一堆災難。


    想到大明的未來,老朱一顆心墜在半空,是上不去也下不來。


    標兒如今還活著啊,朱元璋知道,自己必須要趕緊做出抉擇。


    如若事情再拖下去,國本都可能動搖。


    天幕的出現,是糖也是毒。他再如何,也是一位希望家族昌盛的父親,絕不能允許出現兄弟相殘的慘劇。


    ……


    洪武朝人心浮動,朱標知道嗎,當然知道。


    不止朝臣們有小動作,他幾個年長的弟弟們也各個蠢蠢欲動。


    不過他不是首要衝擊目標,朱棣才是那個倒黴蛋。


    皇子們對著朱棣簡直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朱標好歹是皇帝大力培養的太子,你朱棣是個什麽東西,甚至論排序也輪不到你!


    發動政\/變,那不就是造反嗎!說的那麽好聽,嗬。就這樣後人還極盡誇讚,哪個皇子看了能忍住不酸兩句。


    都是皇帝的兒子,風光全讓你一人拿了,不讓你受幾道冷眼,怕不是明天就得飄上天和天幕肩並肩!


    就因這後世這些吹噓,朱棣是痛並快樂著,沒辦法,我就是這樣優秀,受人嫉妒或許是我應得的懲罰~


    但他畢竟不是後麵那個步步成長起來的永樂帝,朝臣的期待值提高了,他的能力還沒有啊!


    但又不能顯得自己太弱,所以朱棣是一直死命強撐著,自己和未來的自己較勁。


    同時他對朱標也很糾結,這畢竟是他的大哥啊,想到天幕的未來,他都會生出幾分唏噓。


    未來怎麽就到了這樣的地步呢。


    如今大哥還在,朱棣有自知之明,在老朱心中,大哥的分量肯定是比他重的。


    他希望大哥出事嗎,朱棣覺得,至少目前的自己,還是希望大哥能好好的。


    身為太子,朱標的壓力也與日俱增。


    他有時甚至覺得,為何天幕不等他死後再出現呢。


    朱標苦笑。


    他不知道早亡是不是他注定的命運。如果自己真的會早死,爭這些有什麽意義,如果自己能逃過一死,那之後又該如何?


    朱棣的功績就在天幕上放著,或許有些失誤,但總體是稱得上一位能君的,已經有了一位參照物,他的表現隻能更好不能更差。


    聽到朱允炆隻是失蹤,朱標甚至鬆了一口氣。


    隻要不是朱棣動手的,他們兄弟就還留有一絲餘地。


    ……


    永樂朝的朱棣可沒這麽多煩擾,他現在可謂是春風得意,唯一憂心的就是大明的未來,還有他那些不靠譜的後代們。


    沒想到自己在海外還能有這樣的名聲,這就是海權的威力嗎。


    朱棣覺得,這或許和他發展海權是有些關係的。畢竟後世也很重視海權,海洋,可以把大明的國威宣揚到更遙遠的地方,走陸地到不了的地方。


    有了這層動力,別說他了,朝臣都開始出現相關奏議了。


    不是關於是否應該發展,而是如何發展,該從那個方向發展,有時候吵的氣急,兩方都要公然在朝廷上打起來了。朱棣在上麵看的那叫一個津津有味。


    不過他還是很在意後世說的,某種程度上他是個野蠻暴\/君,甚至說他不是好人???


    不是,朕哪裏不是好人了,朕哪裏暴君了?!


    自從接受了天幕的誇讚後,朱棣現在格外珍惜自己的羽毛。誰不喜歡聽誇誇啊,從現在起,他不容許自己有任何汙點!


    ……


    清,康熙也驚訝了。他沒想到自己竟然活了這麽久,執政61年?


    驚訝的同時也有些欣喜,聽聞自己長壽當然開心。


    隻是沒想到後世的異國是這樣理解他的,不過後人好似反應不一,他這樣受爭議嗎。


    說來也有些複雜,清朝議論最多的,不是開國皇帝,也不是亡國之君,竟然是他和之後的雍正乾隆。


    這個雍正,還是後世國人算是能有點好臉色的清朝皇帝。


    雍正啊……康熙轉了轉手上的扳指。


    康熙四十八年,他的四子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胤礽被複立為皇太子。


    這個“雍正”,和老四有沒有關係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熊貓呀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熊貓呀呀並收藏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