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粒看的歎氣,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她之前對安史之亂並不了解,沒想到竟然這樣慘烈。


    她順著搜索欄往下劃——


    【安史之亂#大唐


    天寶14年公元755年,三鎮節度使,3三百斤的安祿山在範陽(北京)起兵,劍指中原,安史之亂爆發。


    叛亂兵變,在古代曆史中經常發生,且安史之亂最終也被平定,但教科書卻將其定義為唐朝曆史的轉折點。


    如果從更宏觀的曆史角度看來,這更是整個中國曆史的轉折點。


    中國無論是經濟政治甚至人民的心理以及中華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姿態和地位都有了明顯改變。


    那麽這場浩劫是如何爆發的?他對後世的中華文明產生了什麽樣的影響?本期我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


    ……


    唐,李世民嘩的一下站起身,安史之亂!!!


    終於讓他等到了,這個該死的安史之亂!


    就讓他好好看一看,李隆基這個王八玩意兒是怎麽把他的大唐搞成那樣子的!


    房玄齡杜如晦等人也麵目嚴肅,這可是他們嘔心瀝血的大唐啊,這個視頻太重要了。


    唐朝安史之亂時間點之前的其他人也斂容屏氣,正襟危坐,備好筆墨。


    這個視頻不容任何分心,一定要好好記錄,想辦法杜絕。


    ……


    嬴政劉徹等人也命朝臣好好觀看,看完寫個反思觀感,這樣好的題材可不能錯過,也能給他們一些啟示和警戒。


    ……


    宋明清等朝代的人趕緊翻閱典籍,他們知道安史之亂這段曆史,對於戰爭中的人哀痛惋惜,同時也十分好奇。


    後世是如何看待這場動亂的?


    後世已經沒有了皇帝,社會製度也變了,或許從“局外人”的角度,帶來的思考會和他們不甚相同呢。


    每個朝代都會根據前朝的得失總結政策,比如唐之後的宋,宋之後的元明。


    那麽,後人又根據這些曆史看出了什麽呢?


    ……


    【我們先看一下當時的曆史進程和世界格局。


    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之後的幾代皇帝在宮廷內血腥奪權,鞏固統治的同時,也先後擊敗了東突厥,西突厥,滅掉高句麗,擋住吐蕃等強敵。


    在人口紅利以及強大的經濟力量支持下,唐軍劍指四方鯨吞蠶食,讓周圍環伺的一眾國家俯首稱臣。


    到了李隆基執政中期,唐朝國力達到頂峰。


    天寶13年,全國的戶口統計結果約為5,288萬人,加上隱戶、佃農、奴婢、士兵、僧道等不統計人群,史學家估計,全國總人口應該有8,000萬。


    僅長安所在的京兆府“特區”就有人口200萬。


    而同時期,全世界人口才剛過2億。


    即使人口眾多,每年的人均糧食產量卻達到700斤。


    這是一個什麽概念呢?


    在中國曆史上,這個人均糧食占有量,直到改-革-開-放後的1982年才趕上。


    封建帝製的大部分時間不及這個的一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影視劇中唐朝的國民各個裝扮華麗,檔次凸顯。


    油培熱餅可以成為主食,羊肉也是尋常百姓家中的常客。


    導致唐朝真的可以有資本以胖為美。


    這也是體型龐大的安祿山深受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喜歡的原因之一。


    由於統治範圍寰宇四海,管轄民族眾多,民族問題當然也要考慮。


    所以“全其部落順其土俗”的政策,也讓非漢、民族得以安分。


    同時,給予s數民族相對平等的地位,除了宰相,其他朝中官職以及國防軍政要職均向外族人開放。


    對於臣服的國家,采取恩威並施的舉措。


    在軍事征服之後,運用和親冊封等手段消除國際問題。


    貿易也是當時唐朝統治者相當重視的問題,唐軍之所以把疆域打成這個形狀,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掌控絲綢之路,掌握貿易主動權。


    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流往西域歐洲,換來金銀珠寶葡萄酒橄欖油等經濟作物。


    影視劇也大多還原了長安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形象。


    麵積4倍於紫禁城的大明宮,處於長安的東北方,與紫薇星,也就是北極星唿應,昭示權力。


    155米寬的朱雀大街,縱觀城門與皇城,街道縱橫交錯的長安城內,突厥人、吐蕃人、契丹人、波斯人、高麗人、阿拉伯人、日本人、羅馬人,穿梭其中,從商做官。


    長安的太學院,已然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國際學院,大批各國的留學生都在此學習。


    學成迴國後,也在一定程度上將自己的國家漢化。比如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也有不少留學生通過科舉考試在朝堂上擔任重臣。


    當然學習是相互的,那時唐人將北方大漠以及西域的少數民族稱為胡人。天寶年間,長安城統計在冊的胡人就有10萬人,胡食胡語胡旋舞,胡人彪悍開放灑脫有活力的特點也在當時大唐的漢人甚至皇帝身上表現出來。】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封建王朝的巔峰)


    (哇艸,糧食這麽多?!)


    (糧食多到吃不完,拿去釀酒,所以釀酒業也空前發達)


    (長安就是當時的紐約)


    (當時氣候好,地球溫度偏高也是關鍵)


    (這是生產量不是占有量,該餓死的還是會餓死)


    (古代超級大國)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巨唐:要世界成為我的形狀)


    (唐:阿美麗卡你想幹的事我早就幹完了)


    (為了控製絲綢之路打成自己想要的版圖[笑哭])


    (那時候的長安是真正的國際大都市啊)


    (不負盛世之名)


    (那時候是過度開放了吧)


    ……


    哪怕之前天幕提過一嘴,再次聽起來劉徹還是有些吃驚。


    天幕中那個唐帝國的版圖,三分之二的大陸都容納其中,再加上天幕述說的這些,真是了不得啊。


    這麽多人,人均糧食還能700斤?!這是如何做到的???


    巨唐啊……


    劉徹若有所思。


    作為一個能讓胡人做輔政大臣的皇帝,他對唐朝這個s數民族的政策還挺感興趣的。


    畢竟,光用武力是成不了事的,打服了還得讓他們認同你,承認被打是他們的原因,這才算勉強成功吧。


    有朝一日,我漢室能否變成“巨漢”呢。


    ……


    秦,嬴政在想,這個對於異族的政策,能不能也運作到六國之人身上呢。


    不過如今人心不齊,順其風俗是不可能的,不過學堂選官倒是有些餘地……


    辦學府讓六國之人皆來就讀?增加新的選官製度?


    秦一統天下,疆域擴大,其實非常缺人才。畢竟六國還時有反抗之聲,對於官吏選拔就非常令人頭疼。


    秦通過軍功授爵的方式發展壯大,嬴政一統天下後,在選官時同樣極為重視軍功途徑。


    在《商君書》中有言:“能得甲者一首,賞爵一級。”


    一統天下後,軍功授爵製度並沒有逐漸式微。


    畢竟大秦還南下取得百越之地,北上抗擊胡人匈奴,同時還令蒙恬、扶蘇修築長城。對外戰爭仍然頻繁。


    更何況天幕出現,世界還有許多挑戰,軍功授爵在嬴政心中還是非常可用的製度。


    除此之外,秦也可以憑事功授爵,主要是征士、遊士等憑借功勞獲得官職。


    一統天下後,秦王朝放寬了對遊士的限製,積極鼓勵遊士通過事功來進入官僚階層。


    然後就是通法授爵。嬴政在選拔官員時,極為重視官吏的通法程度。


    即使是一些與法令工作無關的官員,同樣需要知法令之所謂,要不定期對他們進行考核。


    還有資產、學校、保舉授爵等方式。


    但秦朝的保舉是有連坐製度的。《史記》中有記載:“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之”。


    就是舉薦的人沒有能力並受到懲處,你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秦朝通過方式來避免官員任人唯親、任人唯權。


    因為太缺人了,嬴政對於其他朝代的選官方式頗為好奇,比如那個科舉就令他十分心動。


    不過,還得一步步來啊。


    ……天幕結束就召集群臣商議!


    唐,本來後人如此誇獎,李世民等人是應該高興的。


    北宋四大部書之一的《冊府元龜》記載:“大業初有八百餘萬戶,末年離亂,至武德有二百餘萬戶。”


    隋朝大業初年,楊廣在位時,全國約有八百餘萬戶,而到了唐朝武德年間,李淵在位時,全國約有二百餘萬戶,短短十幾年時間少了六百萬戶。


    根據《中國人口通史》的測算,李淵武德七年人口數量約為1500餘萬,而到了李隆基時竟然有5000多萬!


    不僅如此,還“公私倉廩俱豐實”,什麽,糧食還能有吃不完的?!


    後人說他們立國後也過了一段時間才達到大唐的這個人均糧食量,貞觀朝臣感覺在做夢一樣。


    巨唐啊,封建王朝的巔峰。


    這個評價,簡直,簡直讓人受寵若驚。


    甚至李世民難得生出了一點惶恐,大唐真的做到這個地步了嗎。


    之前天幕誇他的時候他都沒這麽擔驚受怕。


    實在是李隆基給他的印象太差了,他對自己的後代莫名不自信起來。


    一想到這視頻講的是安史之亂,他就更恨了。


    有什麽用!都被敗光了!


    這不就是欲擒故縱,先禮後兵嗎!!!


    天幕非要把這種美夢摧毀給他看!


    但是又不得不看。


    李世民紅了眼。


    ……


    明,朱元璋也在看天幕,這唐朝糧食竟然有這麽多!


    想到後人還說是封建王朝的巔峰,他雖然蠻喜歡李世民,也忍不住咂了咂嘴。


    這封建王朝,大明也包括在其中吧。


    未來的大明竟然趕不上唐朝?!


    後人把朱棣那兔崽子誇了又誇,結果不還是比不上唐朝!


    手又開始癢了呢。


    朱元璋有些失落,他看了看天幕,後人似乎對版圖尤為在意,對於開放也一再強調。


    他歎了一口氣,終於開始反省自己,或許他的一些政策有失偏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熊貓呀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熊貓呀呀並收藏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