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師閑談了一會,時間差不多了,幾人一起去操場就坐,等著典禮開始。


    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致辭。市長、校長、校友代表、優秀學生代表接連發言,蘇粒全程隻要鼓掌就好,等一個個發完言,終於開始文藝表演了。


    跳舞唱歌詩朗誦,看完表演,大家前往食堂去吃飯。


    食堂比她們讀書時寬敞了很多,多了好幾個窗口,有不同的菜係、飲料、零食,還有小蛋糕。


    吃了飯,蘇粒一群人轉悠到了校史館門口,那裏立著一座高大的孫先生雕像,許多校友在那裏合影,還有熱情的同學幫忙拍照。


    葉安安也很想拍,不過現在人太多了,大家決定先進去逛一圈再出來拍照,看看人會不會少一些。


    校史館有三層,裏麵有關於學校的介紹,成立於哪一年,前身是哪所學院,由誰創辦,在戰火之中艱難維係……


    裏麵大都是早年的黑白照片,還有舊時的老報紙,有一些為學校做出貢獻的人的事跡和照片。


    蘇粒跟隨著大眾一路逛過去。


    她讀書時還曾經來這裏打掃過呢。有一麵玻璃牆附帶著一些圖片,介紹著曾在學校發生過的戰、爭,下麵有防、空洞,學校舊校區後牆還留著許多子彈孔,無不顯示當時的激烈程度。


    參觀完,老同學們一起在校史館門口拍了照片,這趟校園參觀之旅就差不多結束了。


    本來想約老師一起吃個飯,無奈老師太忙,老同學們隻好自己約著晚上聚一聚。


    葉安安這個可憐的社畜要迴去加班沒辦法去,她不去,蘇粒也不太想去了。


    今天的行程已經很豐富了,她要迴家休息了!


    她騎著電驢把葉安安載去她們公司,憐憫地看著葉安安沉重的背影,轉頭愉快地迴家啦。


    到家後,往沙發一躺,悠哉悠哉地玩手機。


    先是點開綠色聊天軟件,把幾個校慶的朋友圈一一點讚,自己也跟著發了條祝賀,轉頭開始刷視頻了。


    【踏淩霄,破南天,縱一去無迴,便一去不迴#


    華國第一代飛行員,從畢業到犧牲僅僅半年,平均年齡23歲——


    有這麽一群人,他們犧牲的時候,平均年齡才23歲,他們是種花家第一批飛行員。


    照片裏的46名學員,到抗、戰結束時,隻有兩人活了下來,他們絕大多數都出生在當時富有有名望的家族。


    其中有林徽因的弟弟林恆,南開大學校長的幼子張錫佑,兵、工之父的兒子俞揚和。


    這些學員剛畢業就上戰場,可能隻打兩場仗就犧牲了。


    筧橋航空學院紀念館,這裏是中國空、軍的搖籃,培養出1700名第一代飛行員,可幸存者,卻寥寥無幾。


    1937年8月,學員閻海文在執行轟、炸任務時,被高射炮擊中,他跳傘逃生,卻被狂風吹到日jun陣營。


    他迅速掏出左輪手槍,5發子彈撂倒5個小日子兵,還剩最後一發,他將槍口對準自己,高喊華國沒有被俘空、軍,結束了自己年僅21歲的生命。


    閻海文犧牲僅兩天後,他的學長沈崇誨,在轟、炸日jun艦隊時,飛機尾部突發故障。


    想要活命隻有兩個選擇:跳傘或者迫降。25歲的沈崇誨,毫不猶豫地做出第三種選擇——從兩千米高空加速俯衝,與日jun出雲號、巡洋艦,同歸於盡。


    ……


    最後一顆子彈就是我和我的戰機。


    這樣的信念支撐他們墜落生命的幽穀,開創國家的出路,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年輕人,卻不得不在戰爭中成長。


    他們在最耀眼的青春年華,用一腔熱血,書寫了一段誓死報國的悲壯史詩。】


    評論區


    網友a: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迴複


    (憑欄一片風雲起,莫做神州袖手人)


    (從來征戰無歸日,兩翼斑斑血染虹)


    網友b:飛行員是技術活,你得有學曆。在那個95%文盲率的年代,隻有有錢人才能讓自己的後代讀書留洋。所以華國第一批飛行員基本都是富家子弟。


    迴複


    (他們絕大多數家庭條件優越,國家危難之際,他們選擇了為國效力[感謝])


    (當時的飛行員有兩個必要條件,會外語和身體好)


    (培養一個飛行員很難的,飛行員比戰、機還要珍貴)


    (這才是真正的富家子弟,他們的富是來自於思想而不是金錢)


    (那時候的空、軍、陣、亡率超過65%,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這意味著,大多數的空軍,從他開始飛向天空的那一刻,就已經進入了死亡倒計時——基本上是有去無迴[流淚]


    還有一些熱血青年沒能死在戰場上,卻屈辱的死在了下黑手的戰友手中)


    (他們是天之驕子,民族脊梁)


    網友c:太悲壯了,看的我淚流滿麵[流淚]


    迴複


    (他們舍了自己的全部在為我們爭取生存,沒有一絲的自私與退卻)


    (我的最後一顆子彈是我的飛機[流淚])


    (你以為他們是黃土,是舊歌,是將滅的燭火。


    可他們明明是壯烈,是沉默,是一往情深,是萬裏山河。)


    ——————


    感慨完後世的學科之豐富,古人們跟隨著蘇粒看了一場學生表演。


    不得不說,還是挺有意思的。


    沒看過學子們這種表演形式的古人們看的津津有味,畢竟古時的讀書人珍貴,那些學子們怎麽可能屈尊降貴跳舞唱歌給百姓們看。


    就是蘇粒坐的位置有些靠後,有時候容易被擋住視野。


    到了中午,表演結束,後人去食堂吃飯,古人們看著琳琅滿目的糧食,忍不住咽了咽唾沫。


    後人的食譜真豐富,有好多東西沒見過哩。


    古代用餐一般是是一天兩餐,分別為上午和下午,他們不吃中午飯,三餐習慣是近-代養成的。


    第一頓叫朝食,又叫饔,人們在辰時,上午7-9點左右進食。 第二頓叫哺食,又叫飧,一般是申時,下午4-5點吃飯。


    他們也知道後人不一樣,後人們午時也是要吃飯的,有些人忍不住學著後世多加了一餐。


    不過對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民們來說,這樣確實有些麻煩,索性看著後人吃解解饞吧。


    吃了飯,蘇粒去參觀了校史館。看著那些黑白照片,在想想後世用手機隨手一拍的色彩亮麗的圖片,甚至還能錄像,古人們有了實感。


    這些東西,原來也是一步步發展過來的呢。


    那些黑白照片,也足夠古人們琢磨了,這到底是怎麽做到的,用了什麽技術能把人印在紙上。


    還有報紙,朝廷上神色一動,這個東西,和邸報倒是有些相似。


    比如唐代的進奏院狀和唐玄宗時期的開元雜報、明熹宗天啟年間的天變邸抄等,都是和報紙差不多的東西。


    但是呢,這東西規模有限不止受限於技術,像印刷術都是宋後開始繁榮起來。而且,要廣泛發行邸報,必然需要一定數量的識字群體來支撐。


    朝臣們歎氣。


    東西是有用的東西,但是想要運用到他們當下,免不了方方麵麵都要改變。


    靠後的朝代還有些前人的基礎,秦漢這些前麵的時空簡直像在小狗狗頭頂拴了一塊肥肉,想咬又咬不到,急的團團轉。


    劉徹一遍遍勸自己,不要心急,大漢的未來還長,有時間慢慢來,又忍不住雷霆手段大刀闊斧。


    ……


    這姑娘真是懶,這一天才幹了什麽事啊又想迴家了。


    老祖宗們恨鐵不成鋼,若不是聯係不到,都想勸勸蘇粒多出去走走,這樣下去骨頭都要鬆了!


    待看完蘇粒點開的視頻,眾人都沉默了。


    23歲啊,還不到而立,這樣的大好年華,真是令人惋惜。


    天幕中飛機衝向海中船艦的畫麵太過壯烈,看著因爆炸而在海麵騰升的巨大火光,古人們輕聲歎息。


    看完評論區的介紹,原來飛行員是比飛機還要珍貴的存在,也是,若沒有會使用的人,再高明的武器也是一堆廢鐵。


    培養了這樣一群卓越的人,就是為了去赴死,誰聽了不附上一句可惜。


    這也凸顯出那個年代華國之艱難。


    朱棣愈發堅定了改革武器庫的決心,大明的未來,絕不可以落入那般境地。


    李世民紅了眼,他本就是淚點低的人,看著義無反顧在天空衝刺的飛機,忍不住感傷。


    他曾看過後人坐飛機,那樣沉重的鐵翼劃過雲層,對一個在陸地上領兵打仗皇帝的吸引可想而知,後世這些飛行員,是真正的君子啊。


    想起當下的世家門閥富家子弟,可惜,現在的世家能不能培養出後世那種君子呢。


    東晉是世家最輝煌的時候,世家中也不乏出現一些優秀的人才,可隨著一代代的傳承,世家弟子變的腐朽,作為“清貴”官的他們,占著家族資源,開始沉迷享受。


    一些在侯門望族出身還算清醒的人看著天幕中一個個犧牲的後人,感慨之餘不免有些羞愧,隻有這樣堅毅的人們,才能使華夏從亂世中創出一片天地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熊貓呀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熊貓呀呀並收藏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