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國人的準沒錯#


    老外:中國人的數學一定不會出錯!


    國外一道很火的題:


    6+6+6+6x0=?


    為了這道題,老外都爭吵了六千多樓了。


    主要分為兩撥人,一方堅持認為答案是0,另一方則認為答案是6。


    還有一小部分人認為答案是24……


    而掌握真理的少數人,被淹沒在了人群之中。


    不是,別的我都能理解,這個6到底是哪來的?


    研究半天才知道,原來是有中國人看到老外迴答是0之後,沒忍住扣了個6……


    於是樓下的老外十分自信,答案就是6!】


    笑死人了,蘇粒忍不住也在評論區發了個6。


    評論區


    網友a:此6非彼6[尬笑]


    迴複


    (還好沒迴個666[宕機])


    (出題人:6+6+6+6*0=?


    外國人大部分都在說0,然後有個中國人忍不住迴複了個6[狗頭]


    於是,外國人就在6和0之間進行了深層次的討論[看][看][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你以為6是你說的6嗎[看])


    (真是個老六[看])


    (對這種情況我發的一般不是6,是9[6翻了])


    網友b:我重生了,重生在一個身邊的人都是弱智的時代。[九轉大腸]


    迴複


    (《全球人智力下降99%,但隻有你智力保持不變》)


    (天王老子來了也是18[暗中觀察])


    (先乘除後加減,已經刻在dna裏了[捂臉])


    (這題建議用來鑒別間諜)


    (鑒別智障吧,間諜不可能找這種人[狗頭])


    (不是18嗎,他們有什麽好吵的[尬笑])


    網友c:老外:答案是0[酷]


    中國人:……6


    老外:是6![驚喜]


    老師:錯了,不是6


    外國人:中國人數學也不行啊[斜眼]


    中國人:……6[微笑])


    蘇粒笑的頭掉,她一個個點讚過去,繼續往下刷


    【終於知道外國人看英語題的感受#


    我算是知道了,外國人看我們的英語卷子是什麽感覺了。


    劍橋中文考試題,中國人都得選錯……


    題目是這樣的:


    甲:你什麽時候去超市把晚上做飯要用的食材買迴來?


    乙:我□□就去。


    提問,空格裏應該填什麽?


    a、馬上


    b、現在


    c、立刻


    d、一會


    大家覺得選什麽呢~


    正確答案是:一會。


    官方解釋:“立刻”“馬上”“現在”和“就”的語義重複,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時間點,包含了“就”的意思。


    而“一會”是一段時間,後麵可以加“就”,這種語法現象叫延時詞語瞬時化。


    就像“明年”約等於“一年後”,明年本身已經是時間點,包含了後的意思,加上“明年後”意思就發生了變化。


    emmmmm……


    啊???】


    什麽什麽,為什麽她連解釋都看不懂了?!


    蘇粒大為震撼。


    評論區


    網友a:我:一會


    我媽:現在立刻馬上[再見]


    迴複


    (明明有三個正確答案,可他偏偏選了一個會挨打的[九轉大腸])


    (這道題得根據我媽的說話語氣我才能做對[流淚])


    (媽媽:不要讓我說第二遍[微笑])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捂臉])


    (在中國,d項是不允許的[尬笑])


    (答案:你根本不懂中文


    我:你根本不懂媽媽!!)


    (我承認出題的人是很了解中國語法的,但是他可能不了解中國媽媽,你敢選d?[微笑])


    (選d不是因為我語法多好,是因為我有拖延症[宕機])


    網友b:腦子蹦出e選項,我[這]就去[九轉大腸]


    網友c:我終於知道為啥外國人說我們說英文裝了[微笑]


    (您好,請問一下,可以用那個塑料製成的袋子幫我把剛剛被我吃但是沒吃完的無水雞蛋糕配植物奶油打包一下嗎[豬頭])


    (正常的英語人對話:你好?番茄醬在哪裏。


    中國的英語:偉大又尊敬的商場工作者,用玻璃瓶子裝著的紅色液體的罐子在哪裏?)


    網友d:我馬上就去:體現了我確實要去且沒有因為買菜而心理煩躁。


    我現在就去:體現了我不想去但你是老大你說話有理我不得不聽。


    我立刻就去:體現了我不想去但你發脾氣了我很害怕所以我需要躲出去一會兒。


    我一會兒就去:體現了我不想去且一會兒也不想去且我在等你說你去吧。


    迴複


    (天王老子來了這題也是全選)


    (而你,我的朋友,我願稱你為心理洞察大師)


    ——————


    古人們對後人的那些符號一頭霧水,但是天幕很貼心的用文字描述了一下,於是無論懂不懂數學題的人,都開始加入計算大軍。


    答案到底是零還是二十四還是十八呢?


    至於六,看後人這樣調侃,答案肯定不是六了。


    不過,這個“六”在後世含義可真豐富,學到了學到了,以後他們也要說六!


    ……


    往後一些的朝代,還是有一小部分人能認出阿拉伯數字的。


    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大約是13到14世紀。


    我國古代有一種數字叫“算籌”。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多用竹子製成,也有用木頭、獸骨、金屬等材料製成的。


    人們把它們放在一個布袋裏,係在腰部隨身攜帶。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


    別看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國數學史上它們卻是立有大功的。


    《孫子算經》記載,算籌記數法則是:凡算之法,先識其位,一縱十橫,百立千僵,千十相望,萬百相當。


    《夏陽侯算經》說:滿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積算,五不單張。


    這種算法在當時是很方便的,大家用習慣了,所以阿拉伯數字當時在我國沒有得到及時的推廣運用。


    20世紀初,隨著我國對外國數學成就的吸收和引進,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才開始慢慢使用。


    因此,對於靠後些的朝代,還是有少部分感興趣的人知道的。


    祖衝之,劉徽,秦九韶,祖暅等人饒有興致地聽著周圍人因為天幕而起的討論。


    這個題目在他們看來不算難,但是後人對於算學的討論讓他們感到很開心,後世學風昌盛,每個科目都能有一席之地。


    若是當下的人也能跟著沾染一些向學之心,簡直是再好不過了。


    ……


    再接著往下看,呦,竟然還有外國人的中文考題。


    這後世各國的交流真是廣泛,還互相學習彼此的文字。


    一看題目,嗯……大家又開始新一輪的爭吵。


    對於那道外國人的中文題,有的覺得答案解析的對;有的覺得這簡直是胡攪蠻纏,應該全都對;還有的覺得其中的某個選擇才是最正確的。


    民間百姓對這種文字遊戲樂此不疲,特別是對自家孩子,一定要問出個所以然來。


    畢竟這可是後世的考題誒,哪怕用不上,看一看也是好的。


    有些人忍不住感慨,長輩的威力,即使跨越幾百年幾千年的曆史長河,還是絲毫不弱啊,從後人們對那道中文題的解釋就看出來了。


    哪怕再鬼靈精怪,還是些會怕被母親罵的孩子們啊。


    ……


    明,好笑的同時,朱棣突然想起,之前講指南針的時候,後人好像還訴苦來著,說自己真的不想學英語了。


    看那番邦人對著中文題冥思苦想的樣子,確實有意思。但要是讓自己對那些洋文這樣費勁腦筋,真是格外不爽呢……


    不過,後世那種情況,該學還是得學。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多學點東西,才能防止被那些番邦人坑騙。


    後世那這個國家,被天幕提過的,各個都不是好相與的。


    但是討論這道題的番邦蠻夷怎麽看起來不是很聰明的樣子啊,恐怕用中文諷刺他們他們都聽不懂。


    比如那個“6”。


    朱棣忍不住樂了。


    隻要國力夠強,別人自然而然會來學習你,學的久了學的多了,潛移默化的就會跟著你走了。


    朱棣想著,得吩咐鄭和下迴出海時多帶些識字的書籍,最好周圍所有國家都講漢語,這樣我大明往來就方便多了。


    ……


    清,康熙看著天幕的評論,自從天幕出現,他就加大了對西方信息的收集。


    其實因為新航路的開辟,是有許多西洋傳教士往來於中國和西方,給西方帶去大量茶葉、瓷器的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科學知識和工業革命的產物。


    不過,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這些東西沒有在民間推廣。


    因為天幕,康熙對那些西洋東西更感興趣了,他從那些傳教士手中學到了數學幾何、天文曆法,甚至還知道了公曆日期。


    紫禁城裏的西洋玩物也數不勝數,如葡萄酒、玻璃杯、鍾表、毛毯、西洋刀、西洋槍,後期還有火車模型、地球儀等等。


    甚至在通過和各方勢力接觸之後,康熙和路易十四還成了中法史上第一對通過西洋傳教士,直接書信往來的君主。


    當路易十四知道康熙帝喜歡科學之後,派人送來了渾天體等三十箱科學儀器,而康熙在康熙三十二年也派了傳教士白晉給路易十六送去了四十九冊精美的中國人文、科技巨著。


    這迴,康熙在交往中多使了些心眼子,東西是不敢多給了,還得盡可能從那西方多淘點迴來。


    因為大清離後世最接近,強烈的對比使得民間怨聲載道,越來越多的聲音讓朝廷都有些疲於應對。


    不僅得防著國外的發展,國內也問題頻發,本來還算溫順的漢人逐漸露出了獠牙。


    隨著傳教士的往來,就算朝廷不推廣那些西洋的科學機器,民間也自發的開始推廣。


    從後人的生活中,已經讓大家明白了哪些是好東西。


    康熙頭疼的揉了揉額頭,身為滿人,身為皇帝,他當然不希望皇帝製度被推翻,如今朝廷還能壓的下去,就怕之後愈演愈烈,鬧的不可開交……


    也不知那法國的路易十四能不能給自己一些啟發……


    清王室從康熙到乾隆一直在和法國王室書信往來。


    直到乾隆五十四年,爆發了法-國大革命,大清開始放棄了解西方世界。


    新繼位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自幼生活在宮廷之中,對民間疾苦一無所知。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法-國天災不斷、農業欠收,舉國上下陷入了一片饑荒。


    這使得法-國社會矛盾空前惡化,很多的百姓高喊“要麵包”的口號,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而路易十六卻置之不理。


    對此,乾隆還曾在書信中建議過路易十六,要鎮-壓農民運動,但卻被路易十六否決。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台,消息傳迴中國,給乾隆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乾隆思索,為什麽那裏的百姓會如此無法無天,連君主也敢處決。


    雖然不知乾隆想到了什麽,但在乾隆看來,法-國百姓們的行為無疑是犯上作亂。


    因此,大清在乾隆的指示下,更加強化了思想控製和文字獄,力求把所有的“隱患”全部抹殺在搖籃之內。


    同年,英-國使臣馬嘎爾尼訪華,英-國除了要求通商外,還要求取消或減少對英國商團的關稅,“租借”島嶼給英國商人晾曬貨物。


    乾隆自此徹底斷絕了和西方交流的念想。


    當時,乾隆看到馬嘎爾尼進貢的英國艦艇模型,大為震驚。


    他還曾說過:“英吉利在西洋諸國中,最為強悍、不可不防;傳諭沿海督撫加強防務,以防禦英吉利艦艇的突襲。”


    但這迴,閉關鎖國是絕不可以再發生的了。


    之前那些起義叛亂算個什麽玩意,不過小打小鬧。


    如果朝廷敢躺平擺爛,那百姓們就要讓大清看看,什麽才是真正的,人民的力量。


    天幕的影響之大,讓給各個時空的清朝人敲響了警鍾,一個人的聲音、十個人的聲音或許微弱,但成百,成千,上萬的聲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熊熊貓呀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熊熊貓呀呀並收藏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