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宇怎麽也沒想到,自己滿心期待的攝影展竟會掀起這般軒然大波。原本,他隻是希望通過這些照片將小鎮的故事、那些被忽視的美好與傷痛展現出來,可如今,事情卻朝著失控的方向發展。


    攝影展上,人來人往,閃光燈不斷。程宇的作品掛滿了展廳的牆壁,每一幅都像是他精心培育的花朵。那些色彩、構圖以及背後所蘊含的情感,在他看來是如此珍貴。然而,負麵的聲音就像暴風雨中的驚雷,一聲聲地炸響在他的耳邊。


    “他這風格變得也太離譜了吧?以前的作品可不是這樣,現在這種風格,感覺就是為了博眼球。”一位戴著眼鏡,穿著黑色西裝的男子站在一幅作品前,對著身邊的同伴低聲說道。


    “是啊,你看這主題,都是圍繞那個小鎮災難的。他不會是故意利用這個來炒作自己吧?這種人在藝術圈可不少見啊。”同伴附和著,眼中滿是不屑。


    這些話如同鋒利的箭,一支支地射進程宇的心裏。他站在展廳的角落,默默地看著那些人對著自己的作品指指點點,每一個字都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開始審視自己的作品,那些曾經無比熟悉的畫麵在這一刻似乎變得陌生起來。難道自己真的錯了?自己的創作方向真的偏離了藝術的軌道,而走向了利用災難博取名利的歪路?


    林悅察覺到了程宇的異樣,她輕輕地走到程宇身邊,握住他的手。“別聽他們的,你知道自己的初衷是什麽,你的作品是有靈魂的,不要被這些外界的雜音幹擾。”林悅的眼神堅定而溫柔,她試圖用自己的力量將程宇從這輿論的漩渦中拉出來。


    可是,程宇卻隻是微微苦笑了一下。“悅,你知道嗎?他們說的好像也有道理。我本來是想通過這次攝影展讓更多人了解小鎮,可現在大家卻覺得我是在利用小鎮的痛苦,我是不是太自私了?”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迷茫和自我懷疑。


    林悅心疼地看著程宇,她知道,此刻的程宇就像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孩子。“你沒有自私,你隻是用你的方式在講述一個故事。藝術本來就是多元的,有人理解有人誤解很正常。那些真正懂你的人,會看到你作品裏的真誠。”林悅努力地想要說服程宇,她的手緊緊地握著程宇的,仿佛這樣就能將力量傳遞給他。


    然而,輿論的壓力並沒有因為林悅的安慰而減少。網絡上,關於程宇攝影展的討論也愈演愈烈。各種評論文章層出不窮,有的標題更是寫得極為刺眼:“程宇:是藝術家還是災難投機者?”“從風格大變看程宇的名利之心”。這些文章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吸引了大量的點擊和轉發。


    程宇的社交媒體賬號也被各種留言轟炸。有辱罵他的,說他是道德敗壞的人;有嘲諷他的,說他的作品一文不值。看著那些惡毒的語言,程宇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他開始不敢打開手機,不敢去看那些評論,可那些話語卻像幽靈一樣纏繞在他的腦海裏,揮之不去。


    在這輿論的風暴中,程宇的生活完全被打亂了。他原本平靜的創作時光一去不複返,每天都在焦慮和自我懷疑中度過。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拿起相機就充滿激情,現在,每當他拿起相機,腦海裏就會浮現出那些負麵的評價,手中的相機仿佛也變得沉重無比。


    他試圖尋找一些支持自己的聲音,於是他翻閱著那些曾經欣賞自己作品的人的評論。可是,在這鋪天蓋地的負麵輿論下,那些支持的聲音顯得如此微弱,就像在狂風中搖曳的燭火,隨時可能被吹滅。


    有一天,程宇接到了一個電話,是他以前的一位導師打來的。導師在電話裏語氣有些嚴肅:“程宇啊,這次你的攝影展引起的動靜可不小。我知道你現在可能壓力很大,但你要記住,藝術這條路本來就不好走,有爭議是難免的。你要好好想想,你到底想要通過這些作品傳達什麽,不要被外界的輿論左右了自己的判斷。”導師的話讓程宇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拍攝小鎮的整個過程。從最初踏入小鎮,被那裏的寧靜與淳樸所吸引,到後來經曆災難,看到小鎮人們的痛苦與堅韌。他的每一次按下快門,都是出於對小鎮深深的情感。那些照片裏,有廢墟中的花朵頑強綻放,有失去家園的孩子眼中的迷茫與希望,有在災難中相互扶持的人們的溫暖畫麵。他隻是想把這些展現給世界,怎麽就成了利用災難炒作呢?


    可是,無論他怎麽思考,那如影隨形的輿論壓力還是讓他無法釋懷。他甚至開始想,是不是應該暫停攝影,給自己一些時間來逃避這一切。這種想法一旦出現,就像野草一樣在他的心裏瘋狂生長。


    林悅看出了程宇的這種消極情緒,她決定要為程宇做些什麽。她聯係了一些藝術界的朋友,組織了一個小型的聚會,希望能讓程宇在這個圈子裏得到一些理解和支持。聚會上,林悅向大家介紹了程宇拍攝小鎮的初衷和過程,希望大家能客觀地看待這次攝影展所引發的爭議。


    有些朋友聽了之後,對程宇表示了理解和支持。“程宇,我覺得你的作品沒有問題。藝術就是要反映現實,小鎮的災難是現實的一部分,你通過攝影來展現它,是有意義的。那些人隻是沒有真正理解你的作品,你不要太在意。”一位畫家朋友拍了拍程宇的肩膀說道。


    然而,也有一些人持不同的看法。“雖然你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是在呈現方式上,你可能確實需要考慮一下大眾的接受程度。現在這種情況,對你的聲譽影響很大啊。”一位藝術評論家皺著眉頭說道。


    這次聚會並沒有完全消除程宇心中的迷茫,反而讓他更加糾結。他不知道該如何平衡自己的創作理念和大眾的接受程度,也不知道該如何在這洶湧的輿論中堅守自己的藝術追求。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程宇陷入了一種創作的僵局。他把自己關在工作室裏,看著那些未完成的作品和拍攝素材,卻不知從何下手。他的內心在掙紮,一方麵是對攝影的熱愛和想要表達的欲望,另一方麵是那如泰山壓頂般的輿論壓力。他感覺自己像是在黑暗的深淵中,找不到向上攀爬的繩索。


    林悅依然在程宇身邊默默地陪伴著他。她每天都會為程宇準備好飯菜,鼓勵他走出工作室,去外麵唿吸新鮮空氣。“程宇,你不能一直這樣把自己關起來。你需要放鬆一下,也許當你放下這些壓力的時候,你會找到新的靈感。”林悅擔心地看著程宇日漸憔悴的麵容。


    程宇知道林悅是為他好,可他卻無法擺脫那深深的自我懷疑。他覺得自己仿佛失去了曾經擁有的一切,包括對攝影的自信。他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重新拿起相機,像以前那樣自由地創作,用鏡頭捕捉那些觸動心靈的瞬間。


    就在程宇陷入這種極度的迷茫和痛苦時,小鎮上的一些人得知了他的遭遇。那些曾經出現在他鏡頭裏的人們,開始自發地為程宇發聲。他們在網絡上分享自己與程宇相遇的故事,講述程宇拍攝時的認真和對小鎮的尊重。


    一位老人在視頻中說道:“程宇是個好孩子,他來到我們小鎮,用他的相機記錄下了我們的生活。在災難後,他的照片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堅強。他沒有利用我們,他是在幫我們傳達心聲。”這些來自小鎮的聲音就像一束光照進了黑暗中,讓程宇感受到了一絲溫暖。


    他看著那些視頻和留言,眼中泛起了淚花。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作品是有價值的,它不僅僅屬於自己,也屬於那些小鎮上的人們。他不能因為一些負麵的輿論就放棄,他要為了那些信任和支持他的人重新站起來。


    程宇開始嚐試走出工作室,他重新拿起相機,迴到了小鎮。這一次,他的心態有了一些變化。他不再那麽在意別人的評價,而是更加專注於自己的拍攝。他拍攝小鎮在重建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拍攝那些在廢墟上重新建立起來的希望。


    隨著他新作品的不斷產生,一些人開始重新審視程宇的攝影。他們發現,程宇並沒有被輿論打倒,反而在困境中找到了新的創作方向。那些新作品中所展現出的堅韌和希望,讓人們看到了程宇對攝影的執著和對小鎮的深情。


    雖然輿論的壓力依然存在,但程宇已經不再像之前那樣迷茫和脆弱。他在林悅和小鎮人們的支持下,逐漸找迴了自己的創作自信,朝著自己的藝術之路繼續前行,用鏡頭書寫著屬於他和小鎮的故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殘夢天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騎行的螞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騎行的螞蟻並收藏殘夢天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