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朝堂之上,許多人先前還道紀綱是在無事生非。
他在皇上麵前聲稱,暫住在陽雪院的琉球女王身份或許有假。
開始時許許多文臣還與紀綱爭論,認為貿然對一國女王發難是有失國體的事情。
但當紀綱最終大膽說出這琉球女王是東瀛國細作的時候,眾文臣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罪名實在太大,若是紀綱手中沒有實證,也不敢這樣信口雌黃。
但若這所謂的女王還真是什麽細作,那麽如今為女王辯護的這些文臣們,或許會扣上裏通外國的帽子。
這麽一來,還真沒有人再出言反對。剛才還吵吵嚷嚷的大殿忽然變得噤若寒蟬。
紀綱直到這時才得意地看了周圍一圈,似乎在說:還有誰要與我爭論。
雖然文臣們都一同噤了聲,高高在上的朱棣卻是發話道:“紀愛卿是否真有證據,這兩國邦交是大事,若沒有真憑實據,我大明斷不能輕舉妄動!”
紀綱肅容說道:“啟稟殿下,臣手中確實掌握了不少消息。首先,這位女王雖然已經繼位,但琉球前任國王尚在。如今做到了太上王,而太上王妃則是東瀛國將軍的女兒。
這東瀛與琉球真正是一衣帶水、打斷骨頭連著筋。他們雖然如今向我大明稱臣,實則不論地緣還是親緣,都與東瀛更近。
臣揣測這琉球女王忽然之間向大明討好稱臣,或許是替東瀛做了踏板。”
這時候卻聽解縉陰惻惻地在旁說道:“你也說了是你揣測。”
紀綱冷冷瞪了解縉一眼,繼續說道:“其實這琉球女王在大明呆了如此之久,卻不向朝廷稟告,真實的意圖就是為了摸清我大明的關卡布置。
女王來明不久,就有東瀛國來的海盜倭寇不停侵犯我沿海疆土。這時間上如此吻合,也太過巧了!”
解縉在旁又插嘴道:“倭寇哪一年沒有?要我說自紀大人出生以來,倭寇便沒消停過,是否太巧了一點?”
紀綱嘿嘿冷笑,又吐出一個重要證據道:“據臣得到消息。朱允炆眼下就在琉球。這或許是東瀛為了霍亂我大明的另一條陰謀”
這一個消息,不禁是讓滿朝文武以及龍座上的朱棣震驚,就連恭立在一旁的方中錦也頗為吃驚。
他知道華山事發之後,伏魔老人曾代替自己踐行諾言,帶著朱允炆尋找一個旁人再也追查不到的地方隱居起來。
但方中錦並不知道伏魔老人會帶著朱允炆去哪裏。
若說是在琉球的話,那也是極有可能的。琉球地處大明之外,當地百姓淳樸好客。
而伏魔老人與江代親如父女。若方中錦是當時的伏魔老人,或許也會第一個想到將朱允炆帶到琉球去。
此刻的方中錦,心中隱隱覺出不安起來。
而紀綱則是誌得意滿,他知道此刻這如此重大的消息吐出,不可能不讓皇上朱棣動容。
誰料到這時候解縉又在旁說話道:“紀大人,當年替琉球女王傳遞上表的,可是有你親生兒子紀常安在的。
難道他也是東瀛的同謀不成?”
這話其實正戳中了紀綱的軟肋,他不由自主地瞪了兒子紀常安一眼,接著又說道:“犬子當年年紀尚輕,或許是被那琉球女王美色所惑,做下了自己也沒察覺的蠢事。
這也更說明了那琉球女王是個禍國殃民的妖女。若不立刻懲治,臣怕還有更多人被其蠱惑!”
說罷他又白了一眼解縉,似乎在說那個被蠱惑的就是如今拚命替琉球女王說好話的解縉一般。
而解縉見這紀綱果然夠狠,不知為何為了扳倒琉球女王,竟然連自己親生兒子都舍得送出去。
這一份壯至斷腕,解縉自歎佛如。若誰要碰他的寶貝兒女,解縉必然是要咬死對方才成。
而紀常安聽到自己父親在朝堂上如此說話,也是覺得背脊上寒意陣陣。
當初促成琉球國上表一事的確實是他與鄭和。如今鄭和遠在海外,不知何年才能迴來。
如果朱允炆真的在琉球的話,他紀常安自然有無法洗脫的罪名了。
他父親紀綱顯然是不惜斷送兒子將來的仕途,也要達成自己的目的。
朱棣則是用手指敲著額頭,心中複雜萬分。
他這個侄子,當真像是蜚蠊(蟑螂)一樣讓人頭痛。
朱棣不願侄子活,但是朱允炆偏偏如何都死不掉。
若是真的死不掉,幹脆再也不出來冒頭,那朱棣也可以當做眼不見為淨。
偏偏朱允炆還要時不時跳出來惡心一下自己。
在滿朝文武麵前,朱棣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常安,你當年在琉球時,可有發現朱允炆的下落?”
紀常安是什麽樣的人,他一聽這話就知道皇上正在替自己開脫。
他連忙跪下身子說道:“臣初到琉球時,正是當時的琉球王與東瀛將軍之女聯姻之時。
臣與鄭和立時察覺到這樣一來對大明極其不妥。正好當時的琉球公主與琉球王不和,琉球王在國內大肆搜捕藏匿起來的琉球公主。
而那琉球公主找到我,宣誓對大明效忠,請皇上主持公道。
琉球公主也有些手段,在我們迴到琉球時,她已經被當地百姓擁戴為琉球女王。
雖然老琉球王倒行逆施、殘暴不仁,但是琉球女王卻是宅心仁厚,隻是讓他父王寫了退位詔書。
而老琉球王的王妃不過是一介女流,如今與琉球太上王一起住在別宮中,終日隻與幾個仆從相處。外界的政務已再不插手了。
至於朱允炆,臣既沒見過,也不曾聽聞。”
紀常安雖然沒有明說,但是眾人都已經聽的出來,這老琉球王分明是被女兒軟禁了。
那麽所謂的與東瀛國有姻親關係,這說法也是不攻自破。
紀綱的兒子或許是為了自保,或許是為了別的目的,總之他一番話下來將他父親先前的論斷全部打翻。
這一出,真正是發生在朝堂上的父子反目了。
朱棣聽了這話,滿意的點了點頭。他雖然鬧不懂紀綱到底如何做想,但他卻想保住自己這個得力愛將。不讓他被拖入罪名之中。
他在皇上麵前聲稱,暫住在陽雪院的琉球女王身份或許有假。
開始時許許多文臣還與紀綱爭論,認為貿然對一國女王發難是有失國體的事情。
但當紀綱最終大膽說出這琉球女王是東瀛國細作的時候,眾文臣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罪名實在太大,若是紀綱手中沒有實證,也不敢這樣信口雌黃。
但若這所謂的女王還真是什麽細作,那麽如今為女王辯護的這些文臣們,或許會扣上裏通外國的帽子。
這麽一來,還真沒有人再出言反對。剛才還吵吵嚷嚷的大殿忽然變得噤若寒蟬。
紀綱直到這時才得意地看了周圍一圈,似乎在說:還有誰要與我爭論。
雖然文臣們都一同噤了聲,高高在上的朱棣卻是發話道:“紀愛卿是否真有證據,這兩國邦交是大事,若沒有真憑實據,我大明斷不能輕舉妄動!”
紀綱肅容說道:“啟稟殿下,臣手中確實掌握了不少消息。首先,這位女王雖然已經繼位,但琉球前任國王尚在。如今做到了太上王,而太上王妃則是東瀛國將軍的女兒。
這東瀛與琉球真正是一衣帶水、打斷骨頭連著筋。他們雖然如今向我大明稱臣,實則不論地緣還是親緣,都與東瀛更近。
臣揣測這琉球女王忽然之間向大明討好稱臣,或許是替東瀛做了踏板。”
這時候卻聽解縉陰惻惻地在旁說道:“你也說了是你揣測。”
紀綱冷冷瞪了解縉一眼,繼續說道:“其實這琉球女王在大明呆了如此之久,卻不向朝廷稟告,真實的意圖就是為了摸清我大明的關卡布置。
女王來明不久,就有東瀛國來的海盜倭寇不停侵犯我沿海疆土。這時間上如此吻合,也太過巧了!”
解縉在旁又插嘴道:“倭寇哪一年沒有?要我說自紀大人出生以來,倭寇便沒消停過,是否太巧了一點?”
紀綱嘿嘿冷笑,又吐出一個重要證據道:“據臣得到消息。朱允炆眼下就在琉球。這或許是東瀛為了霍亂我大明的另一條陰謀”
這一個消息,不禁是讓滿朝文武以及龍座上的朱棣震驚,就連恭立在一旁的方中錦也頗為吃驚。
他知道華山事發之後,伏魔老人曾代替自己踐行諾言,帶著朱允炆尋找一個旁人再也追查不到的地方隱居起來。
但方中錦並不知道伏魔老人會帶著朱允炆去哪裏。
若說是在琉球的話,那也是極有可能的。琉球地處大明之外,當地百姓淳樸好客。
而伏魔老人與江代親如父女。若方中錦是當時的伏魔老人,或許也會第一個想到將朱允炆帶到琉球去。
此刻的方中錦,心中隱隱覺出不安起來。
而紀綱則是誌得意滿,他知道此刻這如此重大的消息吐出,不可能不讓皇上朱棣動容。
誰料到這時候解縉又在旁說話道:“紀大人,當年替琉球女王傳遞上表的,可是有你親生兒子紀常安在的。
難道他也是東瀛的同謀不成?”
這話其實正戳中了紀綱的軟肋,他不由自主地瞪了兒子紀常安一眼,接著又說道:“犬子當年年紀尚輕,或許是被那琉球女王美色所惑,做下了自己也沒察覺的蠢事。
這也更說明了那琉球女王是個禍國殃民的妖女。若不立刻懲治,臣怕還有更多人被其蠱惑!”
說罷他又白了一眼解縉,似乎在說那個被蠱惑的就是如今拚命替琉球女王說好話的解縉一般。
而解縉見這紀綱果然夠狠,不知為何為了扳倒琉球女王,竟然連自己親生兒子都舍得送出去。
這一份壯至斷腕,解縉自歎佛如。若誰要碰他的寶貝兒女,解縉必然是要咬死對方才成。
而紀常安聽到自己父親在朝堂上如此說話,也是覺得背脊上寒意陣陣。
當初促成琉球國上表一事的確實是他與鄭和。如今鄭和遠在海外,不知何年才能迴來。
如果朱允炆真的在琉球的話,他紀常安自然有無法洗脫的罪名了。
他父親紀綱顯然是不惜斷送兒子將來的仕途,也要達成自己的目的。
朱棣則是用手指敲著額頭,心中複雜萬分。
他這個侄子,當真像是蜚蠊(蟑螂)一樣讓人頭痛。
朱棣不願侄子活,但是朱允炆偏偏如何都死不掉。
若是真的死不掉,幹脆再也不出來冒頭,那朱棣也可以當做眼不見為淨。
偏偏朱允炆還要時不時跳出來惡心一下自己。
在滿朝文武麵前,朱棣深吸了一口氣說道:“常安,你當年在琉球時,可有發現朱允炆的下落?”
紀常安是什麽樣的人,他一聽這話就知道皇上正在替自己開脫。
他連忙跪下身子說道:“臣初到琉球時,正是當時的琉球王與東瀛將軍之女聯姻之時。
臣與鄭和立時察覺到這樣一來對大明極其不妥。正好當時的琉球公主與琉球王不和,琉球王在國內大肆搜捕藏匿起來的琉球公主。
而那琉球公主找到我,宣誓對大明效忠,請皇上主持公道。
琉球公主也有些手段,在我們迴到琉球時,她已經被當地百姓擁戴為琉球女王。
雖然老琉球王倒行逆施、殘暴不仁,但是琉球女王卻是宅心仁厚,隻是讓他父王寫了退位詔書。
而老琉球王的王妃不過是一介女流,如今與琉球太上王一起住在別宮中,終日隻與幾個仆從相處。外界的政務已再不插手了。
至於朱允炆,臣既沒見過,也不曾聽聞。”
紀常安雖然沒有明說,但是眾人都已經聽的出來,這老琉球王分明是被女兒軟禁了。
那麽所謂的與東瀛國有姻親關係,這說法也是不攻自破。
紀綱的兒子或許是為了自保,或許是為了別的目的,總之他一番話下來將他父親先前的論斷全部打翻。
這一出,真正是發生在朝堂上的父子反目了。
朱棣聽了這話,滿意的點了點頭。他雖然鬧不懂紀綱到底如何做想,但他卻想保住自己這個得力愛將。不讓他被拖入罪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