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淩波小築內眾人的心情一波三折之時,閻君昊冷冷一句卻如冰水一般澆醒了所有人。
這些商賈本來都猜不透鄭和提出造兩千料海船的用意,但經過這麽一提醒,才都恍然大悟一般。原來這是刁難要錢的把戲。
其實他們平日裏做生意,有京中來的大訂單,買辦也會在一些小地方存心刁難,各處不滿意。這些都是有意為之的,並不是說你的東西有多不好,他們隻是變著法子在告訴你:你好處給的不夠了!
若是本來談得好好的買辦突然橫挑鼻子豎挑眼起來,也很好辦。隻要你塞上幾封銀票,那到了明天,所有毛病就都不成毛病了。
隻是這其中關節都應該發生在生意做了半截的時候。到時候船商本錢已經下了,貨款還沒收到,最是被人拿捏的動彈不得的時候。買辦這時若是橫挑鼻子豎挑眼,鬧著要不給錢,船商大多沒有辦法拒絕。為了不要血本無歸,總會塞些銀子妥協。
而另一方麵,為了事後說得過去,這樣的毛病都不會往大裏挑。總不過是些顏色不對,木料花紋不好之類的毛病。這些毛病都無傷大雅,但是在買辦們在收到銀子之前,是絕不能姑息的。
一旦銀子已經入袋,那這就又不是什麽要緊毛病了。別人船都造了一半了,難道你還要人家家破人亡不成嗎?
這樣一套你來我往,在買辦與船商心中都是有數的。誰都知道:到了這個時候,就該挑毛病了。若是買辦是個毛頭小夥子,並不知道裏麵的花樣。還會有人從旁提醒,避免壞了規矩。
但是,從來沒有人在一開始便刁難船商的。更別提刁難的借口又是這樣的無稽。你倒是跑遍大明每一寸江山,找一家能造出兩千料海船的船商來。若是連一個敢來接你話茬的人都沒有,又會有誰來給你送銀子呢?
商賈們看著鄭和他們三人都是一副翩翩佳公子的模樣。心中都已雪亮一片:這三人恐怕在談生意這方麵都沒什麽經驗,行話稱為“雛兒”。他們興許聽人說過出來買辦,要記得敲人竹杠,但具體怎麽個敲發,還沒得人傳授過精髓。
這時隻聽閻君昊又接著說道:“這樣的勾當,當真是隻有錦衣衛才做的出來。”說罷眼神一厲,狠狠瞪向紀常安。一副:今天這等不平事,我是管定了的樣子。
方中錦在邊上不聲不響已經坐了大半個晚上了。他既然答應來做紀常安的幫手,便一直將場上的形勢看在眼裏。按說鄭和與紀常安一個是公公,一個是錦衣衛。恐怕這兩人在一塊兒,便沒人指望過他們幹什麽好事。
今日這一場宴會辦的蹊蹺,但事出必定有其因。沈老頭與嚴寡婦費心費力,費錢費臉,甚至舍棄了前程不要,搞了這麽一場大會到底為的是什麽?他此時心中大概猜出了一二。他們兩人無非覺得鄭、紀二人出這樣的難題,是存心刁難,要狠狠從船商身上敲一筆竹杠。所以才要找個皇家宗親來為自己評評理。
其實這兩個寧海大船商一來舍不得這樣大筆的單子從自己手指縫中溜出,二來又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滿口應下他們信口胡說的要求,最後落個欺君罔上的大罪。
偏偏這個公公還是個混不吝的。無論他們兩人如何旁敲側擊,總是不肯改口。可這位公公能夠不按牌理出牌,自己卻不能看不清問題所在。
所以他們兩人暗中一合計,這鄭和既然說自己還要去別家船行看看,那索性哪也別去了,自己幫他把全大明的船行東家都找來總行了吧。隻要沒一個人敢應承下這樣的差事,那鄭和他們隻能改口了。
然而就算是最後鄭和他們同意改變要求,買千料大船,可眼下又有這麽多船商,如何才能保證最後單子還是下在自己家中呢?
他二人合計來合計去,最後想出一個“聰明絕頂”的法子來。這鄭和一幹人中,方中錦不知道是哪裏冒出來的,但想來身份不會高過另外兩人。而鄭和是一個在宮中服侍人的公公,紀常安說穿了是為朝廷辦事的差役。
雖然他們到了寧海耀武揚威,眾人把他們捧到天上去,但終究這兩個人都不過是服侍人的奴才罷了。他們服侍的是什麽人?那就是皇族了。
眼下自己無法讓這兩人說人話,辦人事。無非是因為這兩人仗著天高皇帝遠而已。但是真當他們寧海的船行請不來皇親國戚治這兩個小子嗎?
他們機緣巧合得知了長公主的侄孫閻君昊就在左近,便死乞白賴的去求他做主。更妙的是,閻君昊不僅與皇族沾親帶故,更是一個武林高手,名門正派,並兼上了有著嫉惡如仇的性子。
若是這樣的人物願意壓著鄭和與紀常安這兩個皇家奴才,不要旁的,隻要肯在所有船行中公正的選一家資質最好的船行出來,那麽沈老頭與嚴寡婦可說是各有五成勝算,能將單子攬下。其餘的那些船行麽,已經收了自己給的盤纏費用,還不夠嗎?
他們出麵去請著一尊大佛,本來抱著無論如何都要苦苦哀求的決心。卻沒想到閻君昊一聽有紀常安在,二話沒說便答應了。沈、嚴二人直到此時也沒多想,便歡天喜地的迎著閻君昊來寧海。
興許他們自己也沒想到,閻君昊與紀常安私下裏早已經有了不少過節。而閻君昊一出口便是對紀常安說了諸多狠話。兩人竟到成了劍拔弩張之勢。
沈、嚴二人本來隻是存心請一位皇族來主持公正,並沒有要把紀常安他們往死裏得罪的意思。其實此時這兩人心中栗六,遠勝樓閣中所有的人。他兩人心中想的都是一樣:
我這迴不會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吧?
他們思及此處,各自對看一眼,心中都有一個聲音在怒吼:我這迴真是被你害慘了!
紀常安冷眼瞧著諸人心中各懷鬼胎,人人臉上神情都古裏古怪,唯獨那個閻君昊用一種挑釁的眼神看向自己。此時自己再不應戰,還算什麽?
他冷笑著說道:“什麽敲竹杠?隻不過是今日來的諸位都是酒囊飯袋,自己做不出兩千料的大船,就疑心別人意圖而已。”說著將目光掃過座中所有的人,眼神陰桀狠辣。這些“酒囊飯袋”們無不是脖子一縮,不敢出頭。
他又轉頭看向閻君昊,挑釁著說道:“就不知你閻君昊到底是收了人家多少好處,才肯到這裏顛倒是非,血口噴人?”
這話一出口,便讓閻君昊怒不可遏。他辛辛苦苦積累的名聲,怎麽能讓這小子信口雌黃的汙蔑去了?今日坐的這麽多人中,還有許多武林人士。隻要有一個對外胡說自己是拿人銀子替人說話之人,那他閻君昊的名聲便有損了。
他哐倉一聲抽出腰間的長劍,指向紀常安說道:“好小子汙人名聲,今日有你沒我!”
這樓閣中本來正擠得水泄不通,眾人聽了這一聲怒喝,大家忽然都齊刷刷的向後硬是退出一圈。
眾人看著閻君昊眼中怒火炙熱,像是隨時要用劍割破紀常安的喉嚨一般。
這些商賈本來都猜不透鄭和提出造兩千料海船的用意,但經過這麽一提醒,才都恍然大悟一般。原來這是刁難要錢的把戲。
其實他們平日裏做生意,有京中來的大訂單,買辦也會在一些小地方存心刁難,各處不滿意。這些都是有意為之的,並不是說你的東西有多不好,他們隻是變著法子在告訴你:你好處給的不夠了!
若是本來談得好好的買辦突然橫挑鼻子豎挑眼起來,也很好辦。隻要你塞上幾封銀票,那到了明天,所有毛病就都不成毛病了。
隻是這其中關節都應該發生在生意做了半截的時候。到時候船商本錢已經下了,貨款還沒收到,最是被人拿捏的動彈不得的時候。買辦這時若是橫挑鼻子豎挑眼,鬧著要不給錢,船商大多沒有辦法拒絕。為了不要血本無歸,總會塞些銀子妥協。
而另一方麵,為了事後說得過去,這樣的毛病都不會往大裏挑。總不過是些顏色不對,木料花紋不好之類的毛病。這些毛病都無傷大雅,但是在買辦們在收到銀子之前,是絕不能姑息的。
一旦銀子已經入袋,那這就又不是什麽要緊毛病了。別人船都造了一半了,難道你還要人家家破人亡不成嗎?
這樣一套你來我往,在買辦與船商心中都是有數的。誰都知道:到了這個時候,就該挑毛病了。若是買辦是個毛頭小夥子,並不知道裏麵的花樣。還會有人從旁提醒,避免壞了規矩。
但是,從來沒有人在一開始便刁難船商的。更別提刁難的借口又是這樣的無稽。你倒是跑遍大明每一寸江山,找一家能造出兩千料海船的船商來。若是連一個敢來接你話茬的人都沒有,又會有誰來給你送銀子呢?
商賈們看著鄭和他們三人都是一副翩翩佳公子的模樣。心中都已雪亮一片:這三人恐怕在談生意這方麵都沒什麽經驗,行話稱為“雛兒”。他們興許聽人說過出來買辦,要記得敲人竹杠,但具體怎麽個敲發,還沒得人傳授過精髓。
這時隻聽閻君昊又接著說道:“這樣的勾當,當真是隻有錦衣衛才做的出來。”說罷眼神一厲,狠狠瞪向紀常安。一副:今天這等不平事,我是管定了的樣子。
方中錦在邊上不聲不響已經坐了大半個晚上了。他既然答應來做紀常安的幫手,便一直將場上的形勢看在眼裏。按說鄭和與紀常安一個是公公,一個是錦衣衛。恐怕這兩人在一塊兒,便沒人指望過他們幹什麽好事。
今日這一場宴會辦的蹊蹺,但事出必定有其因。沈老頭與嚴寡婦費心費力,費錢費臉,甚至舍棄了前程不要,搞了這麽一場大會到底為的是什麽?他此時心中大概猜出了一二。他們兩人無非覺得鄭、紀二人出這樣的難題,是存心刁難,要狠狠從船商身上敲一筆竹杠。所以才要找個皇家宗親來為自己評評理。
其實這兩個寧海大船商一來舍不得這樣大筆的單子從自己手指縫中溜出,二來又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滿口應下他們信口胡說的要求,最後落個欺君罔上的大罪。
偏偏這個公公還是個混不吝的。無論他們兩人如何旁敲側擊,總是不肯改口。可這位公公能夠不按牌理出牌,自己卻不能看不清問題所在。
所以他們兩人暗中一合計,這鄭和既然說自己還要去別家船行看看,那索性哪也別去了,自己幫他把全大明的船行東家都找來總行了吧。隻要沒一個人敢應承下這樣的差事,那鄭和他們隻能改口了。
然而就算是最後鄭和他們同意改變要求,買千料大船,可眼下又有這麽多船商,如何才能保證最後單子還是下在自己家中呢?
他二人合計來合計去,最後想出一個“聰明絕頂”的法子來。這鄭和一幹人中,方中錦不知道是哪裏冒出來的,但想來身份不會高過另外兩人。而鄭和是一個在宮中服侍人的公公,紀常安說穿了是為朝廷辦事的差役。
雖然他們到了寧海耀武揚威,眾人把他們捧到天上去,但終究這兩個人都不過是服侍人的奴才罷了。他們服侍的是什麽人?那就是皇族了。
眼下自己無法讓這兩人說人話,辦人事。無非是因為這兩人仗著天高皇帝遠而已。但是真當他們寧海的船行請不來皇親國戚治這兩個小子嗎?
他們機緣巧合得知了長公主的侄孫閻君昊就在左近,便死乞白賴的去求他做主。更妙的是,閻君昊不僅與皇族沾親帶故,更是一個武林高手,名門正派,並兼上了有著嫉惡如仇的性子。
若是這樣的人物願意壓著鄭和與紀常安這兩個皇家奴才,不要旁的,隻要肯在所有船行中公正的選一家資質最好的船行出來,那麽沈老頭與嚴寡婦可說是各有五成勝算,能將單子攬下。其餘的那些船行麽,已經收了自己給的盤纏費用,還不夠嗎?
他們出麵去請著一尊大佛,本來抱著無論如何都要苦苦哀求的決心。卻沒想到閻君昊一聽有紀常安在,二話沒說便答應了。沈、嚴二人直到此時也沒多想,便歡天喜地的迎著閻君昊來寧海。
興許他們自己也沒想到,閻君昊與紀常安私下裏早已經有了不少過節。而閻君昊一出口便是對紀常安說了諸多狠話。兩人竟到成了劍拔弩張之勢。
沈、嚴二人本來隻是存心請一位皇族來主持公正,並沒有要把紀常安他們往死裏得罪的意思。其實此時這兩人心中栗六,遠勝樓閣中所有的人。他兩人心中想的都是一樣:
我這迴不會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吧?
他們思及此處,各自對看一眼,心中都有一個聲音在怒吼:我這迴真是被你害慘了!
紀常安冷眼瞧著諸人心中各懷鬼胎,人人臉上神情都古裏古怪,唯獨那個閻君昊用一種挑釁的眼神看向自己。此時自己再不應戰,還算什麽?
他冷笑著說道:“什麽敲竹杠?隻不過是今日來的諸位都是酒囊飯袋,自己做不出兩千料的大船,就疑心別人意圖而已。”說著將目光掃過座中所有的人,眼神陰桀狠辣。這些“酒囊飯袋”們無不是脖子一縮,不敢出頭。
他又轉頭看向閻君昊,挑釁著說道:“就不知你閻君昊到底是收了人家多少好處,才肯到這裏顛倒是非,血口噴人?”
這話一出口,便讓閻君昊怒不可遏。他辛辛苦苦積累的名聲,怎麽能讓這小子信口雌黃的汙蔑去了?今日坐的這麽多人中,還有許多武林人士。隻要有一個對外胡說自己是拿人銀子替人說話之人,那他閻君昊的名聲便有損了。
他哐倉一聲抽出腰間的長劍,指向紀常安說道:“好小子汙人名聲,今日有你沒我!”
這樓閣中本來正擠得水泄不通,眾人聽了這一聲怒喝,大家忽然都齊刷刷的向後硬是退出一圈。
眾人看著閻君昊眼中怒火炙熱,像是隨時要用劍割破紀常安的喉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