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聽取昌翼建議,決定先征鳳翔。李存勖傳令大軍升帳,昌翼見李存勖麾下大軍枕戈待旦,氣勢如虹,猛將如雲,威風凜凜。想必是李存勖治軍有方,晉王威名果然名不虛傳。


    不一會,李存勖來到了中軍大營。眾位將軍跪下,異口同聲說道:“參見大王”李存勖言道:“眾位將軍免禮,請起”。眾位將軍迴道:“謝大王”。李存勖言道:“孤決定征討鳳翔,進而統一天下。現拜李嗣源為天下兵馬副元帥,拜袁昌翼為軍師,擇日領兵征討鳳翔”。李嗣源和昌翼向李存勖跪拜謝恩,眾將聞言一片嘩然。李存勖見狀問道:“眾將,誰有異議?盡可直言”。李存璋直截了當言道:“袁昌翼初入晉陽,寸功未立,大王豈可托付其大任?我等皆不服”。李存勖大怒道:“孤意已決,你等皆奉命行事,不可妄議”。眾將見李存勖如此袒護袁昌翼,就不再進言。


    李茂貞收到李存勖派人送來的珍寶和書信後,笑得合不攏嘴,連連誇讚李存勖識大體,明事理,深諳做人之道。周當見李茂貞誌得意滿,有點得意忘形了,忍不住勸道:“大王千萬不可麻痹大意啊!李存勖能屈能伸,進退有度,且視錢財為糞土,可見其誌不小”。李茂貞不以為然,言道:“先生言過其實了,李克用在世時都對我卑躬屈膝,他李存勖一黃口小兒,豈能奈我何?”周當見李茂貞恣意妄為,已聽不見忠言逆耳了,預感到不日便有大禍會發生。


    李存勖和李嗣源在中軍大營商議進軍之道。李存勖言道:“孤今日拜袁昌翼為軍師,軍中大將皆心懷不滿,唯有兄長一言不發,不知為何?”李嗣源答道:“大王一言九鼎,臣不敢妄議”。李存勖言道:“都是自家兄弟,兄長盡管直言”。李嗣源答道:“臣觀那袁昌翼談吞得體,不卑不亢,胸有溝壑,又被大王您如此器重,想必有過人之處”。忽然士兵進營報告道:“袁昌翼求見大王”。李存勖言道:“讓其進來”。昌翼進營後,言道:“臣才疏學淺,恐不能勝任軍師一職,求大王收迴成命,臣願從士兵做起”。李存勖言道:“賢弟,你有曠世之才,做一士兵,豈不大材小用?你隻需替孤出謀劃策即可,無須理會那些流言蜚語”。昌翼答道:“朝中大將皆不服,臣恐對大王治軍不利,亦會對大王威嚴有損”。李存勖言道:“孤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孤將晉國精銳盡數交與你二人之手,隻希望你二人能齊心協力,為孤攻城拔寨,統一天下。至於其他之事,自有孤為你們擋著,你們無須分心。孤已按軍師之言,修書與李茂貞了,並送了無數珍寶。接下來就看你們二人了”。昌翼和李嗣源說道:“臣定當為大王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一月後,李嗣源領一路大軍直攻鳳翔,一路上晉軍勢如破竹,不日便逼近鳳翔。昌翼則領一路大軍扼守潼關。


    李茂貞聞知李嗣源大軍已逼近鳳翔城了,大吃一驚,急召眾人商議抵禦之策,李茂貞問道:“如今大兵壓境,眾卿可有退敵之策?”眾人皆麵麵相覷,一言不發。李茂貞見狀,大怒道:“你們平日一個一個都不是能說會道嗎?今日為何都一言不發,簡直是一群廢物,孤養你們何用?”


    禦史大夫裴俊迴道:“我們與晉國可有盟約,如今晉國不宣而戰,讓我們毫無準備,手足無措,簡直毫無道義,不講武德”。李茂貞迴道:“依你之見孤該當如何?”裴俊迴道:“既然是晉國背信棄義在前,大王就應該聯合其他各國共同討伐李存勖”。李茂貞迴道:“書生之見,這是弱肉強食的時代,其他各國巴不得我們滅亡,豈會幫忙?他們隻會作壁上觀,幸災樂禍”。


    上將劉暉言道:“敵軍來犯,末將當引大軍與敵軍決一死戰”。李茂貞迴道:“上將軍勇氣可嘉,隻是我軍怕不是敵軍對手”。劉晦說道:“既然打不過,那隻有死守鳳翔了”。李茂貞迴道:“死守不可取,隻要敵人截斷水源,我們就成人家翁中之鱉了”。


    周當言道:“先前李存勖一邊送大王珍寶,一邊修書向大王示弱,其意就是麻痹大王您,讓您放鬆警惕,可見李存勖蓄謀已久,意在圖我鳳翔”。李茂貞言道:“那以先生之言,我們該當如何呢?”周當迴道:“我軍主力皆在潼關以外,現在調兵拱衛鳳翔,恐已是鞭長莫及,且李嗣源大軍離鳳翔已不足百裏。如此形勢,大王理應當機立斷,舍棄鳳翔,向潼關突圍,以求與我主力軍匯合,以求他日再奪迴鳳翔,當為上策”。李茂貞言道:“孤已六神無主,就以先生之言,向潼關突圍”。


    李茂貞率領親信士兵向潼關進發,經過日夜兼程,終於到達了潼關。李茂貞頓覺意氣風發,本想可以放鬆一下了。


    誰知昌翼率領大軍,早在潼關等候多時了。李茂貞見對麵軍容甚整,問道:“對麵是何人的兵馬?”周當迴道:“好像是袁昌翼的兵馬”。李冒貞說道:“應該是無名鼠輩,聽都沒有聽過”。周當迴道:“以前好像是梁朝的狀元,頗有才學”。李茂貞說道:“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做主將肯定是不堪其用,不足為懼”。


    劉暉說道:“臣觀晉軍軍容甚整,主將肯定是治軍有方,絕對不是泛泛之輩,不可小覷”。李茂貞說道:“前麵不管是誰?我們都必須踏過潼關,你前去叫陣”。劉暉迴道:“末將遵命”。


    劉暉來到潼關前,大喊道:“請你們主將出來答話”。士兵迴道:“來將通名”。劉暉迴道:“岐國上將劉暉是也”。士兵迴道:“等著”。


    士兵趕緊跑去說道:“啟稟軍師,岐國上將劉暉請您前去答話”。昌翼迴道:“好”。


    昌翼來到城樓上,大喊道:“閣下可是劉暉?”劉暉迴道:“正是本將,你是何人?”昌翼迴道:“袁昌翼”。劉暉說道:“請袁將軍高抬貴手,放我家主公過關,他日必厚報將軍”。昌翼迴道:“既然是你家主公想過關,就請你家主公親自前來答話”。


    劉暉策馬揚鞭來到李茂貞麵前,言道:“袁昌翼,請您親自前去答話”。李茂貞怒道:“他好大的官威,竟然指使起孤來了”。周當說道:“大王,您息怒,我們這不是要求人家放我們過關嗎?大王就忍一忍吧!”李茂貞無奈迴道:“好吧”。


    李茂貞率領大軍來到關前,說道:“孤來了,袁將軍有何訓示?孤洗耳恭聽”。昌翼迴道:“訓示不敢說,我隻是替我主傳幾句話給岐王啊!”李茂貞問道:“你主是誰?”昌翼迴道:“當然是晉王”。李茂貞說道:“那倒要領教”。昌翼迴道:“晉王說:“念在您往日和先王的情分上,隻要您願意投降,他可以既往不咎,還可以永保您一生平安”。您自己考慮吧!”李茂貞聞言大怒道:“李存勖猖獗至極,簡直目中無人,安敢如此欺孤?難道想嚐孤的寶劍鋒利否?”昌翼答道:“你如今的處境想必您自己心裏清楚,就不要在這大言不慚,貽笑大方呢?”李茂貞怒道:“你們君臣二人蛇鼠一窩,侵吞我岐國土地城池,還敢羞辱孤?孤定要取你項上人頭祭旗”。


    昌翼哈哈大笑道:“與你相比,我們隻是小巫,岐國原本也不是你的,那是人家大唐的,你也不是巧取豪奪嗎?我們如今隻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彼此彼此”。李茂貞怒道:“你欺人太甚”。劉暉說道:“此人太囂張,讓末將擒他”。李茂貞迴道:“劉將軍,孤顏麵已經掃地,就靠你挽迴了”。劉暉迴道:“末將定不辱使命”。


    劉暉上前言道:“你有種就出關來,咱倆單挑”。昌翼迴道:“好勇鬥狠可是匹夫之勇”。劉暉怒道:“你敢罵本將是匹夫,看本將如何收拾你?”昌翼迴道:“沒有時間陪你玩”。劉暉大罵道:“你就是個膽小如鼠的小人”。昌翼根本沒有理睬他,直接走了。


    劉暉怒不可遏,下令大軍強攻潼關,結果潼關軍早已嚴陣以待了,用流矢擊之,劉暉方麵損失慘重。劉暉下令大軍原地休整,結果昌翼率領大軍傾巢出動,打了個劉暉措手不及。


    軍隊本已疲憊不堪,又與昌翼大軍短兵相接,經過一番廝殺,鳳翔軍死傷無數,李茂貞膽戰心驚,猶如喪家之犬,帶著殘軍狼狽不堪的退迴了鳳翔。


    不日,李嗣源大軍便圍住了鳳翔城。李茂貞苦於無計退兵,正在焦頭爛額之際。李存勖派人送來了勸降書,李茂貞看罷,氣得火冒三丈,大罵道:“李存勖黃口小兒,欺我太甚,孤定與他同歸於盡”。說著,李茂貞便要帶兵出城與李嗣源大軍決一死戰,被周當等人盡力攔下了。李茂貞向周當哭訴道:“孤悔不當初,不聽愛卿之言,才得今日之禍”。周當道:“李存勖陣中自有高人指點,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盡得鳳翔之地”。李茂貞言道:“孤亦不服,孤此刻追悔莫及,李存勖以幾箱珍寶之物,就換得孤苦心經營二十載的鳳翔,也盡得孤全部基業,孤真的是羞愧難當啊!”周當道:“如今大勢已去,大王未免生靈塗炭,理應早點開城投降。晉王念及往日情分,必不忍心責罰大王,還能讓大王生活無虞,頤養天年”。李茂貞無可奈何,言道:“隻好如此了”。


    幾日後,李茂貞率領鳳翔大小官員向李嗣源開城投降,李嗣源見此,言道:“明公何故姍姍來遲?”李茂貞聞言,羞愧不已,一言不發。周當見舊主,受此淩辱,言道:“我大王身係鳳翔軍民生計,此刻出城投降,已是極快,將軍又何必咄咄逼人呢?”李嗣源麾下大將石敬瑭大怒道:“你一敗軍之將,還敢言勇,簡直不知死活”。周當聞言,大笑幾聲,言道:“自古忠臣不事二主,我周當昔日不能力諫大王防患於未然,致使今日殺身之禍,是我無能,今日又讓大王受盡淩辱,是我無用。身為人臣,我無能無用,還有何麵目苟活於人世?“說罷,周當便徑直跑向城牆,撞牆而死。


    周當之死,嚇得李茂貞瑟瑟發抖,害怕李嗣源遷怒自己,故急忙言道:“都是臣管教不嚴,督導無方。才讓屬下衝撞大人,求大人責罰”。李嗣源趕緊寬慰道:“明公不必自責,大王有命,明公繼續為岐王,世襲罔替,讓您安度晚年,決”。李茂貞聞言,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言道:“謝晉王大恩,臣感激不盡”。


    李嗣源盡收鳳翔各鎮兵馬,聲勢浩大,並出榜安民。爾後李嗣源引兵與昌翼匯合後,分兵據守函穀關後,轉而率領大軍收複長安,章丘程聞知李嗣源大軍直逼長安,直接嚇得棄城而逃了。至此關中之地,盡歸李存勖。


    李存勖見李嗣源和袁昌翼凱旋歸來,自是喜不自勝。在晉陽大擺宴席,犒勞三軍。


    李存勖在席間,言道:“此次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一舉掃平鳳翔,孤心甚喜,都是軍師運籌帷幄之功,孤敬你一杯”。昌翼連忙起身,答道:“臣不敢居功,此次能大獲全勝,都是大王隆恩所致,副元帥領兵統籌,眾位將軍奮勇殺敵,三軍將士通力合作之功”。李存勖言道:“軍師過謙了,不戰而屈人之兵,此乃上策。此戰軍師當居首功,孤敬你”。昌翼答道:“臣愧領了”。李嗣源也站起來說道:“我也敬軍師一杯,軍師智謀無雙,我佩服”。昌翼答道:“昌翼不敢居功,讓我們同飲此杯,祝大王龍體康健,我軍戰無不勝,無往而不利”。三軍將士亦連連附和。此戰過後,昌翼在晉軍大營聲名鵲起,威望亦日隆。


    兩月後,李存勖封李嗣源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兼幽燕征討使,袁昌翼為軍師兼天雄軍節度使,李存勖自領天下兵馬大元帥,分三路大軍進攻幽燕。


    三路大軍進逼幽燕,劉仁恭見晉軍來勢洶洶,隻恐自己力薄,不能阻之。故劉仁恭急忙修書向梁國朱友貞求救,期望能與梁軍前後夾擊晉軍,晉軍長途跋涉,人困馬乏,必不能敵。


    朱友貞接到劉仁恭求救信後,心想那劉仁恭昔日反複無常,不足為信,但又恐李存勖一家坐大,進而威脅梁國。朱友貞決絕不下救與不救,故向朝中大臣問計,大臣也分為兩派,兩派官員爭得不可開交,又毫無進展。朱友貞無計可施,隻好召來三朝元老太尉楊師厚問詢。朱友貞對楊師厚言道:“朕前日收到劉仁恭求救信後,猶豫不決,不知當救不當救?楊太尉你有何高見?”楊師厚答道:“臣聽聞李存勖已收降李茂貞,盡收關中之地。如今又揮師燕國,其意誌在統一天下,不可小覷。如若放任燕國不救,臣恐燕國滅掉後,李存勖會揮軍直逼我梁境,晉軍與我梁軍乃世仇,不可不防。況且劉仁恭與先皇關係密切,燕國乃是我梁國的藩屬國,唇亡齒寒,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焉能不救?”此時楊師厚手握重兵,權傾朝野,朱友貞雖心中不悅,但又無可奈何,隻好令楊師厚帶領30萬大軍前去救燕國。楊師厚與劉仁恭修書約定前後夾擊李存勖大軍。


    晉軍已圍逼幽燕一月有餘,無奈燕軍堅壁清野,閉守不出。李存勖見狀,甚是憂慮,擔心長此以往下去,晉軍糧草不濟,又影響軍心。李存勖覺得應該速戰速決,故命李存審帶領士兵在城門前,謾罵劉仁恭,激怒燕軍出城決戰,可燕軍無動於衷。李存勖隻好下令大軍強攻,令崔德璋率領士兵乘夜奪城,崔德璋率領500士兵乘夜晚天黑,搭雲梯強登城牆,被燕軍發現後,用弓箭流矢擊之,晉軍500士兵傷亡殆盡,崔德璋差點也命喪於此。李存勖又令李存璋代替崔德璋繼續攻城,亦是無功而返。李存勖大為惱火,又聞知楊師厚大軍已快到樂源,李存勖如坐針氈,焦躁不安。


    李存勖見久攻不下,有心退兵,又恐眾將笑話,騎虎難下,脾氣也變得異常暴躁,動不動就打罵士兵。李嗣源等人聽說李存勖有打罵士兵跡象,急忙到中軍大營勸諫。


    李存勖對眾將言道:“我軍糧草快要不濟,且楊師厚大軍快要趕到燕國了,形勢迫在眉睫,眾將有何退敵良策?”崔德璋答道:“我軍孤軍深入,補給不足,現已疲憊不堪。大王應早日退兵,保留有生力量,以圖他日再戰”。李存勖言道:“副元帥意下如何?”李嗣源答道:“我與崔將軍所見略同,我軍現已人困馬乏,士氣低落,理應早日退兵。如等楊師厚大軍到來和燕軍行成夾擊之勢後,我軍將會腹背受敵,到時再想全身而退,將會難上加難”。李存璋李存審等人隨聲附和,表示讚同。李存勖見眾將意見幾乎一致,唯有昌翼一言不發。李存勖忙問道:“袁軍師有何看法?”昌翼答道:“我們應一鼓作氣滅掉幽燕,絕不能給劉仁恭喘息之機,讓其死灰複燃。臣聽聞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曆來不和,互相傾軋,早已水火不容了。此次大王天兵壓境,他們才勉強作罷,放棄成見,共同抵禦我軍,是形勢逼人之故。我斷定等大王退兵後,他們父子二人必會分崩離析,繼續互相殘殺,故大王可退兵三舍,留一萬兵馬牽製燕軍主力,防止燕軍偷襲我軍,再花重金買通他們身邊之人,分別離間,讓他們自相殘殺,大王可看他們鷸蚌相爭,然大王坐收漁翁之利”。李存勖聞言,大喜道:“袁軍師果然是孤的智多星,此計甚妙,就以軍師之計行事”。崔德璋勸諫道:“大王萬萬不可,如留一萬兵馬,燕軍傾巢而出來攻,該如何是好?袁軍師之言妖言惑眾,必不能信,望大王三思”。昌翼答道:“經此幾番交鋒後,臣發現劉仁恭父子胸無大誌,隻求偏安一隅,沉迷享樂。若大王退避三舍後,他們必安於現狀,繼續紙醉金迷,不會進取。且我軍已圍困燕軍一月有餘,燕軍猶如驚弓之鳥,兵心困乏,早已力有不逮,必不敢出城與我軍戰”。李存勖道:“軍師可將全部計劃和盤托出”。昌翼答道:“臣願領一萬兵馬,扼守要道,牽製燕軍主力,大王可領其餘大軍在半路伏擊楊師厚,待大王滅掉楊師厚後,再派兵北拒契丹,斷劉仁恭父子投降之路,到時燕國將孤掌難鳴,大王派人可勸降劉仁恭父子,若他們負隅頑抗,大王揮軍滅掉燕國,便指日可待”。


    崔德璋等人繼續勸李存勖應從長計議,不可聽信袁昌翼一派胡言。誰知李存勖力排眾議道:“眾將不必多言,孤意已決,命袁昌翼領一萬大軍,扼守要道,牽製城中燕軍。李嗣源領三萬大軍繞過樂源,伏於柳陽,其餘大軍隨孤迎擊楊師厚大軍。眾將皆需依令行事,不得有誤”。眾將皆領命而去。


    第二日,昌翼領一萬兵馬在離燕都三十裏開外紮營。李嗣源領三萬精兵繞過樂源,風雨兼程趕往柳陽。李存勖親領30萬大軍與楊師厚大軍對峙於樂源,楊師厚自認兵多將廣,派人百般挑釁李存勖,李存勖以整頓士氣為由,堅守不出。


    這邊劉仁恭父子見晉軍退兵後,又開始往日紙醉金迷,夜夜笙歌的日子了,全然不顧老百姓的死活。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更有甚者舉家逃離燕境。昌翼讓小赫帶著金銀進入燕國都城,在城中到處散布劉守光要殺劉仁恭,取而代之的消息。一時城中謠言四起,人心惶惶,又花重金買通了劉仁恭身邊的謀士蘇龍。劉守光聽聞流言蜚語不斷,整日如坐針氈,想平日劉仁恭就對自己百般刁難,如今流言直至自己謀位,整日提心吊膽,夜不敢寐。劉仁恭聽聞流言,亦是不寒而栗。蘇龍對劉仁恭言道:“臣聽聞劉守光對大王百般不滿,早想取而代之了。”劉仁恭言道:“那先生有何良策?能助孤解此危局?”蘇龍言道:“昔日安慶緒對安祿山亦是諸多不滿,最後安祿山死無葬身之地。大王未免重蹈覆轍,理應先發製人,早日除掉劉守光,免得夜長夢多”。劉仁恭歎息道:“孤好歹與劉守光父子一場,骨肉相連,孤不忍趕盡死絕”。蘇龍迴道:“大王千萬不可有婦人之仁,自古諸侯皇家親情寡薄。既然大王心存不忍,可將劉守光去爵削職,監禁起來,免得他危害大燕,如此大王就可高枕無憂”。劉仁恭道:“就依蘇先生之言”。蘇龍派人去抓劉守光,誰知劉守光早已人去樓空了。劉仁恭見劉守光做賊心虛,大發雷霆,遂下令在燕境通緝劉守光,讓其無處逃匿。


    這邊楊師厚大軍與李存勖大軍對峙已三月有餘。楊師厚急不可耐找李存勖決戰,李存勖一直避其鋒芒,堅守不出。


    劉守光糾集了各鎮兵馬,浩浩蕩蕩殺向燕都,毫不費力,就攻進了燕都,活捉了劉仁恭,並將其囚於府邸,又賜死了蘇龍,劉守光自領燕王,自此燕國朝政盡歸劉守光。


    楊師厚營中士兵大多背井離鄉,叫苦不迭,致使軍心渙散。楊師厚又怕自己長期不在朝中,朝中有變,就這樣無功而返退兵,又怕皇帝怪罪,思忖再三,楊師厚決定夜襲李存勖大營。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楊師厚率領大軍進入李存勖大營,發現晉軍大營燈火通明,楊師厚令大軍衝殺進去,誰知晉軍大營未見一兵一卒,楊師厚頓覺中計了,連忙下令讓大軍撤退,忽聽一聲“楊師厚哪裏逃?”李存勖率領晉軍從四周掩殺過來,梁軍膽怯無比,丟盔棄甲,四處逃散,李存勖令李存璋繼續追擊楊師厚,自己則率領大軍去和昌翼匯合。


    昌翼見劉仁恭父子徹底決斷,遂率領一萬大軍立馬趕往燕都,又將燕都圍了起來,劉守光見狀,隻好修書向楊師厚求救。


    楊師厚率領殘兵敗將一路北逃,後麵李存璋大軍緊追不舍,後剛逃到柳陽,誰知李嗣源大軍早已在此地守株待了。經過一陣廝殺後,楊師厚兵士幾乎傷亡殆盡,隻帶200親兵逃走了。李嗣源令李存璋留守柳陽,防止梁軍卷土重來,自己率領三萬精兵,去北拒契丹。


    李存勖和昌翼合兵一處,兵勢甚隆,劉守光見晉軍壓境,又幾日不見援軍到來,頓時心灰意冷,決定棄城而逃,劉守光帶著劉仁恭和一些親信乘夜晚逃出了燕都。第二日,燕國大臣發現劉仁恭父子皆不見了,軍心渙散,無心再戰,隻好開城投降。李存勖率領大軍進入燕都,和士兵約法三章,受到了燕國百姓的夾道歡迎,李存勖令大軍在城內休整幾日,並出榜安民。


    劉仁恭父子在逃亡契丹途中,被李嗣源所擒,押到了李存勖大營,至此幽燕已平,李存勖下令班師迴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翼瑾風雲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夜夢瀟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夜夢瀟湘並收藏翼瑾風雲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