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袁華帶著昌翼來到碭山後,在忠義村購置了一處房產,就安頓下來了。不久後,袁華夫人韓氏也順利生下一女嬰,取名夢雅。袁華夫婦派人送信,向李瓊夫婦報喜,李瓊夫婦接到書信後自是喜不自勝。李瓊為避朱溫猜忌,整日避府不出,每日明裏隻與和尚道士談經論道,實則是韜光養晦,暗地裏聯絡忠義之士,準備伺機誅殺朱溫,光複大唐。
公元904年,朱溫聽取李振建議,下令拆掉長安宮殿,並焚燒長安,千年古都滿目瘡痍,一片狼藉。朱溫並下令三日後所有宗室大臣和長安百姓一同遷往東都洛陽,派人將布告文書分發各府各戶聞知。
李瓊接到布告文書後,一臉憂心忡忡,王夫人見自己夫君如此憂心如焚,便問道:“何事讓王爺如此憂心?”李瓊答道:“朱溫剛才派人送來布告文書,責令我們和長安百姓,三日後一同遷往東都洛陽”。王夫人迴道:“朱溫進入長安後,大權在握,嗜殺成性,毫無人倫,司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此次若入都洛陽,無疑於狼入虎口,夫君理應規勸陛下萬勿輕信朱溫,離開長安”。李瓊歎息道:“陛下如今大權旁落,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何況陛下身邊皆是朱溫親信耳目,如今就連謁見陛下一麵都難如登天了,今時不同往日,這次恐在劫難逃了”。王夫人言道:“那夫君有何打算,絕不能坐以待斃啊!應早做謀劃才是”。李瓊答道:“自高祖爺爺建立大唐,如今已280餘年矣,長安又是祖宗基業所在之地,我也生於斯,長於斯,故土難離,我即使舍棄自己性命,也安土重遷。我意欲送夫人你離開長安,爾後帶兵誅殺朱溫,為國除賊”。王夫人聞言答道:“值此國難當頭之際,妾身焉能離開王爺,苟且偷生,妾身平生最敬平陽昭公主,一身英氣,巾幗不讓須眉,既能和駙馬柴紹琴瑟和鳴,又能攜手上陣殺敵,為大唐王朝建立了不世功勳,如今娘子關亦歌頌公主之英名。駙馬和公主二人乃是我輩楷模,妾身願隨王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李瓊聽完王夫人一番肺腑之言後,情不自已流下了熱淚,上去抱住了王夫人,用自己額頭緊緊挨著王夫人額頭,動情的言道:“我李瓊三生有幸,家有賢妻。隻是如今國破家亡之際,讓夫人陪我顛沛流離,甚至殞命,我於心不忍啊!”王夫人答道:“妾本命賤,承蒙王爺見憐,不離不棄,體貼入妙,妾身銘感五內,倘若王爺有事,妾身亦不願獨活”。說完,夫妻二人抱頭痛哭起來,王府上下亦被二人真情所感染,情不自禁跟著哭了起來,久久不能平靜。
第二日清晨,李瓊夫婦帶著幾位家仆,到昭陵拜祭太宗皇帝。隻見一路上餓殍遍野,宮殿破敗不堪,百姓易子而食,哭聲震天,慘不忍睹。李瓊見到這番淒涼的景象後,唏噓不已,想我大唐王朝昔日何等風光,如今竟然淪落到這幅光景,真是可悲可歎啊!王夫人見自己夫君麵色不悅,急忙寬慰道:“百姓流離失所不是夫君之過,實是朱溫橫征暴掠,倒行逆施所致,夫君不用過於感懷”。李瓊聽完王夫人之言後,心情稍微好點。經過一番顛簸之後,二人終於到了九總山。
李瓊和王夫人下了馬車後,步行進入昭陵,二人走在昭陵神道上。李瓊一下思緒萬千,想從前每逢太宗皇帝祭日誕日,儀仗蔽路,從不間斷,盛況空前,可如今隻剩幾個老弱病殘的守陵兵,門可羅雀,好不淒涼!此情此景正和大唐王朝命運交相輝映。李瓊夫婦二人,望著神道兩旁的石像生和十四君主像,還有雕刻精美的昭陵六駿,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太宗皇帝昔日征戰劉黑闥,滅掉王世充,定鼎天下的豐功偉績。
李瓊夫婦二人到達享殿後,擺好貢品,二人跪在太宗皇帝和長孫皇後的牌位前,連連叩頭,李瓊跪下哭訴道:“這恐是我最後一來拜祭太宗爺爺了,恐是最後一次給太宗爺爺您焚香禱告了,恐是最後一次向太宗爺爺訴說衷腸了。昔太宗爺爺英明神武,文韜武略,勵精圖治,從諫如流,開創貞觀之治,盛世大唐,彪炳史冊,人們尊稱天可汗,何等尊崇。可自從安史之亂後,軍閥藩鎮割據,君主無能羸弱,大唐王朝已經積重難返了,如今就連煌煌宮殿都無力保護。這一切全因朱溫奸佞小人,沐猴而冠,不忠不義,欺瞞君主,窺測神器,濫殺無辜,比當年董卓有過之而無不及。我身為李唐宗室,身上流淌著太宗爺爺您的血,縱不能建功立業,亦有精忠報國之心。縱不能光複山河,亦有男兒血性,也要手刃朱溫,剪除奸佞。還望太宗爺爺憐憫我一片赤誠忠心,在天之靈保佑我一舉斬殺朱溫,為大唐除此奸賊,不孝子孫李瓊叩頭拜首太宗爺爺”。
李瓊夫婦拜祭完太宗皇帝,便迴到了王府。李瓊覺得府中家仆皆是無辜之人,如若事敗,他們免不了被朱溫屠殺殆盡,可能還會累及他們族人。李瓊和王夫人商議後,決定給他們發放盤纏,讓他們迴家。家仆們都感念李瓊夫婦平日對他們恩重情深,不肯離去。最後在李瓊夫婦強烈堅持下,他們才依依不舍的離開了王府。
遣散完家仆後,李瓊立馬找了幾位忠於大唐的將軍,大家長期受朱溫脅迫,早已苦不堪言,怨聲載道了。他們和李瓊不謀而合,決定同心協力為國除奸,他們一起歃血為盟,約定明日早朝在玄武門共同誅殺朱溫。
李瓊又喚來貼身侍衛張心健,言道:“我這有一副書信,還有陛下賞賜的一些玉器。如若我明日晌午之前迴不來,你立即帶上玉器和夫人一塊離開長安,到碭山去找袁管家”。張心健迴道:“卑職不願離開王爺,卑職願誓死效忠王爺,願隨王爺一起為國除賊”。李瓊答道:“保護夫人離開長安乃重中之重,你不可大意,且如若我今後不在,希望你和袁管家能悉心教導昌翼,把他培養成一位文武雙全的人,我不甚感激”。張心健含淚答道:“王爺盡管放心,我定當全力以赴”。
不知不覺已經三更天了,李瓊翻來覆去還是睡不著。王夫人亦徹夜在佛堂誠心誠意為李瓊祈福,這注定是李瓊人生中最不平凡的一個夜晚,倘若成功,大唐王朝可能還有起死迴生的希望,如若失敗,大唐王朝可能就真的萬劫不複了。李瓊覺得馬虎不得,百般思忖計劃有沒有不當之處,不知不覺天已發亮。
李瓊策馬揚鞭到達玄武門後。不一會,幾位將軍帶著士兵也按約定時間到達,一切準備就緒後,就等朱溫現身。等了一刻鍾,朱溫轎子終於到了玄武門,李瓊一聲令下,士兵瞬間將轎子團團圍住,在一頓瘋狂砍殺後,李瓊走過去,掀起轎簾,發現裏麵坐的竟然不是朱溫,大驚失色道:“我們中計了,快撤,快撤”。
突然哢嚓一聲,玄武門大門瞬間被關上了,幾千軍士一擁而上,將李瓊他們圍得水泄不通,500弓箭手也是張弓搭箭,伺機而動。隻見朱溫出來言道:“李瓊匹夫,我平日對汝不薄,可汝卻處心積慮,步步為營,欲圖我性命,到底居心何在?”李瓊義正辭嚴答道:“汝朱溫殘暴不仁,目無君主,圖我大唐社稷,汝乃國賊。我與汝勢不兩立,我恨不得食汝肉,飲汝血”。朱溫暴跳如雷道:“誰能取李瓊首級,賞黃金萬兩”。大軍聞言一擁而上,弓箭手也是萬箭齊發,李瓊躲避不及,被射中肩膀,雖一番力戰,終因寡不敵眾,最後倒在血泊中。朱溫令人殘忍的將李瓊頭顱割下,掛在長安城樓上示眾三日。
眼見晌午已過,張心健對王夫人言道:“夫人趕緊隨我離開”。王夫人答道:“我要在王府等王爺凱旋歸來,你可先行離開”。突然大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張心健頓感大事不好了,隻聽門外喊道:“奸賊李瓊心懷不軌,意圖謀殺梁王,現已被伏誅,裏麵的家眷聽著,識相的趕緊開門,可饒爾等不死”。王夫人聞言,直接癱倒在地,張心健言道:“夫人趕緊走吧,不然就真的為時晚矣了”。王夫人迴道:“我和王爺夫妻一體,如今王爺罹難,我不願再苟活。願你和袁管家替我們好好照顧昌翼,撫養昌翼長大成人,我在這裏拜謝張侍衛了”。說罷,王夫人服毒自盡。張心健淚流滿麵,對著張夫人遺體叩了幾個頭,便從後門破門而出。
士兵撞開德王府大門後,發現德王府杳無人煙,正準備離開之時,忽然聽見屋內有哭泣聲,士兵趕緊進去,發現原來是一丫鬟,士兵便將丫鬟強行帶了迴去。
朱溫問道:“你叫什麽名字?”丫鬟迴道:“奴婢名叫翠兒”。朱溫問道:“那李瓊夫人去了哪裏?”翠兒答道:“夫人已服毒自盡了”。朱溫又問道:“李瓊逆子去了哪裏?”翠兒迴道:“夫人未曾生育,王爺無兒無女”。朱溫聞言,大怒道:“大膽賤婢,竟敢欺瞞我,李瓊為他逆子舉辦滿月酒之事,闔府上下張燈結彩,熱鬧非凡,整個長安城都傳得沸沸揚揚,你豈會不知?”翠兒迴道:“奴婢是剛來的,真的全然不知”。李振對朱溫耳語道:“大王,將她嚴刑拷打,諒她不敢不招”。朱溫大怒道:“將她拖下去,嚴刑逼供,一定要查明李瓊逆子的去向”。
翠兒被打得頭破血流,血跡斑斑,還是絕口不提,李振言道:“姑娘你隻要招了,我保你衣食無憂”。翠兒破口大罵道:“你們這些奸賊不得好死,害死了老爺和夫人還不收手嗎?竟然還想害死少爺,你們休想得逞”。李振言道:“我說姑娘,你為了已死之人,白挨皮肉之苦,這又是何必呢?”翠兒大罵道:“奸賊你就是殺了我,我還是無可奉告”。李振怒道:“你真的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給我繼續打”。士兵繼續用鞭子抽打著翠兒,不一會翠兒便昏死過去了。士兵言道:“大人,她昏死過去了”。李振言道:“給我用冷水澆醒她,繼續打,我就不信她是銅頭鐵臂”。士兵用冷水澆醒翠兒後,繼續抽打,誰知翠兒還是寧死不屈。
李振被翠兒之事搞得焦頭爛額,心裏暗暗佩服翠兒的忠貞堅毅,李振心想隻能從翠兒家人那裏入手了。
過了幾日,李振便令人抓來了翠兒的爹陳三,讓他去勸翠兒招供。
陳三看到翠兒被打得皮開肉綻,不成人樣,心裏很不是滋味,忙問道:“女兒,你沒事吧?”翠兒答道:“爹,我沒事,您怎麽會在這兒呢?”陳三迴道:“是他們讓我來勸你招供的。女兒,我看你就招了吧”。翠兒迴道:“老爺和夫人對我恩重如山,我寧願死,也絕不會背叛他們”。陳三歎息道:“我們隻是普通百姓人家,無權無勢,人家是達官顯赫,胳膊終究拗不過大腿的,到頭來你隻是自討苦吃”。翠兒答道:“他們都是殘暴不仁的劊子手,殺了王爺和夫人,還不肯罷休。如今王爺和夫人屍骨未寒,他們又處心積慮想要謀殺少爺,簡直是毫無人性,喪盡天良”。陳三迴道:“罷了,罷了,我也勸不動你了,你自行其是吧”。說完,陳三垂頭喪氣的向李振複命去了。
陳三向李振說道:“我已勸過翠兒了,可她油鹽不進啊!我實在是無能為力了”。李振迴道:“那隻能委屈你了,你跟我來”。陳三聞言恐慌不安,又無處可逃,隻好硬著頭皮,跟著李振進了大牢。
李振對翠兒言道:“姑娘,你如果再冥頑不靈的話,我就讓你們父女今日死無葬身之地”。翠兒義正辭嚴答道:“我寧死不招”。李振迴道:“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來人將陳三給我綁起來,一刀一刀剮了他”。陳三聞言,直接嚇得腿腳發軟,癱倒在地,大喊道:“大人饒命啊!大人饒命啊!”李振迴道:“要想活命還不簡單?隻要你女兒說出李瓊之子的下落,我保你無虞”。陳三哭訴道:“女兒,你就招了吧,你為了那無親無故之人,難道要搭上為父的性命不成嗎?”翠兒破口大罵道:“你們這些心狠毒辣之人,竟然拿我爹性命來要挾我,簡直是卑鄙無恥”。李振迴道:“姑娘,事急從權,我不得不出此下策,望你能迷途知返,還為時不晚”。翠兒大罵道:“你想用此等卑劣手段來引我就犯,簡直是癡人說夢,我還是一句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李振怒道:“姑娘,你真的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見兔子不撒鷹啊!來人給我一刀一刀剮了陳三”。
士兵拿起刀直接一下插入陳三左腹,鮮血淋漓,疼的陳三直叫,李振言道:“姑娘,這下可以招了吧!”翠兒答道:“我不招,願殺願剮,悉聽尊便”。李振大怒道:“你真的是有骨氣,給我繼續剮”。李振說完,士兵又是一刀,陳三痛的直冒冷汗,大罵道:“翠兒,你真的是鐵石心腸,想當年你娘生下你不到三日,就去世了,是我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的,本想等你成人,我能享兩天清福了,誰承想養了你這樣一個白眼狼,眼睜睜看著我被人活剮了,你也不吱聲,你還有沒有良心啊?”。翠兒痛哭流涕道:“爹,自古忠孝難兩全,請恕女兒不孝,女兒真的不能說”。李振言道:“你連自己親爹的生死,都枉然不顧,簡直是毫無人倫,還有何臉麵談忠孝二字?豈不讓人貽笑大方?”。翠兒大罵道:“冤有頭,債有主,這一切皆因我而起,有什麽仇有什麽恨,直接放馬過來,衝我來,欺負我爹算什麽本事?”李振怒道:“你有種,給我繼續剮”。士兵又是連續兩刀,陳三滿身血跡,痛的直咬牙,怒罵道:“翠兒,你個遭天殺的,你要眼睜睜看著我被人大卸八塊,你才甘心嗎?”翠兒答道:“女兒情願陪您共赴黃泉,下輩子再來伺候您,再來銜草結環報答您的養育之恩”。陳三哭訴道:“可我不想死,本想你長大後,我能過幾日安穩日子,誰知你竟然是瘟神,掃把星,你是老天派來索我命的。老天啊!我陳三上輩子到底造了什麽孽?你非要派個瘟神前來,攪得我一生都不得安寧”。翠兒哭訴道:“爹,不是這樣的,女兒真的是不能說”。李振怒道:“給我連剮四刀”。士兵聞言,連續又剮了四刀,陳三痛的昏死過去了,李振言道:“給我用冷水澆醒他,繼續剮,直到他咽氣為止”。翠兒見狀淚如雨下,哽咽道:“你們這些泯滅人性的劊子手,你們就不怕天理昭彰,因果循環嗎?就不怕被打下十八層地獄嗎?”李振大怒道:“我今日先讓你爹下地獄,給我繼續剮,不要停”。陳三身上左一刀,右一刀,已是千瘡百孔,翠兒早已泣不成聲了,用沙啞的語氣迴道:“我招,我招”。李振聞言大喜道:“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我且問你李瓊逆子去了哪裏?”翠兒迴道:“宋州碭山”。李振言道:“是何人帶走的?”翠兒迴道:“管家袁華”。李振言道:“這就對了嘛,姑娘還算你識相,將他二人鬆綁,送迴原籍”。
翠兒被士兵鬆綁後,突然像脫韁野馬似的,發了瘋一樣疾步跑向牆壁,嘴裏大喊道:“老爺夫人,奴婢來陪你們了”。直接撞牆而死。李振見此感歎道:“此女錚錚鐵骨,倒也不失為烈女,將她抬出去好生安葬,將陳三送迴原籍”。士兵答道:“是”。
李振急忙向朱溫邀功,對朱溫言道:“王爺大喜啊!”朱溫不解的問道:“喜從何來啊?”李振迴道:“那丫鬟已經招供了”。朱溫問道:“那李瓊逆子到底去了何方?”李振答道:“宋州碭山”。朱溫聞言,大怒道:“李瓊那廝,竟敢在孤的桑梓之地,偷梁換柱,瞞天過海,這還了得,速速傳令下去,立即抓捕李瓊逆子歸案”。李振迴道:“王爺,您息怒,看來傳言不虛,李瓊真的是深諳孫子兵法“。朱溫迴道:“那又怎樣?”李振迴道:“小人隻是一時有感而發,望王爺恕罪。我們雖知李瓊之子在碭山,可沒人見過他,要想找到他,恐怕不易”。朱溫言道:“那就把碭山所有和李瓊之子年紀相仿的孩子,一並抓來,全部處死”。李振聞言,大驚道:“王爺,這未免有點矯枉過正了吧,恐引起碭山百姓不滿和反抗”。朱溫大怒道:“寧可錯殺一千,也絕不能放過一個,斬草必須除根,以免後患無窮。如若有人膽敢反抗,就格殺勿論”。李振迴道:“遵命”。
宋州碭山官府到處貼告示,上麵寫到抓一歲到三歲之間的孩童,無論男女。嚇得周遭百姓人心惶惶,猶如驚弓之鳥,帶著孩子到處東躲西藏。官府更是肆無忌憚,跑到附近村子裏,挨家挨戶搜查,搞得村裏雞犬不寧,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
袁華夫婦隻能帶著昌翼和夢雅躲到了忠義村的後山上,整日過得都是提心吊膽,朝不保夕的生活。
一日,夢雅和昌翼因餓得嗚嗚哭,袁華夫婦見此隻好使出渾身解來哄兩個孩子,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毫無作用,兩個孩子一直哇哇哭個不停。無奈之下,袁華隻好偷偷潛迴村裏,給孩子找點吃的。袁華找到吃的後,乘著四下無人,趕緊快步往山上趕。誰知到達路岔口處,有個碩大的人影,嚇得袁華噤若寒蟬,一動不動。可人影卻慢慢向袁華靠來,嚇得袁華撒腿就跑。袁華一路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跑迴了自己家裏。袁華滿頭大汗,正在驚魂未定之時,門外又有急促的敲門聲,袁華頓時六神無主,趕緊躲在床下。
不一會,院子裏喊道:“袁管家在家嗎?袁管家在家嗎?”袁華覺得此聲音似曾相識,趕緊從床底下爬出來,來到院子,定睛一看原來是張心健。袁華言道:“張侍衛,你可嚇死我了”。張心健迴道:“袁管家,你為何如此狼狽啊!”袁華答道:“你有所不知,官府現在到處在抓小孩,我和賤內隻好帶著兩個孩子躲到山上了,適才迴來給孩子找吃的,剛要返迴山上,誰知碰到一個人影向我走來,我還以為是官府的爪牙,就又趕緊跑迴來了”。張心健迴道:“原來如此”。袁華問道:“張侍衛你為何到此?”張心健迴道:“是王爺和夫人派我過來照顧昌翼的”。袁華言道:“王爺和夫人現在可好?”張心健答道:“王爺除國賊未遂,已被朱溫所殺,夫人聽聞噩耗,痛不欲生,已服毒自盡了”。袁華迴道:“王爺和夫人多好的人啊!竟被狗賊朱溫所害,狗賊朱溫簡直喪盡天良”。張心健答道:“朱溫怙惡不悛,殺了王爺和夫人還不死心,現在連昌翼都不放過”。袁華言道:“此地不宜久留,你還是隨我到山上躲避”。張心健迴道:“如此正好,我還可以看看昌翼,多日不見,我還蠻想他的”。袁華答道:“請隨我來”。
過了一會,袁華和張心健來到了山上。袁華對韓氏言道:“這是張侍衛”。韓氏答道:“張侍衛,這廂有禮了”。張心健迴道:“夫人不必客氣,許久不見,昌翼竟長這麽大了”。韓氏言道:“如今形勢逼人,我們大人倒是甘之如飴,隻是苦了兩個孩子,整日跟著我們提心吊膽的,連溫飽都不能解決”。袁華歎息道:“都是這朱溫狗賊,竟幹這等缺德事”。張心健答道:“你們這樣帶著孩子,東躲西藏的不是長久之計,得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才是”。袁華迴道:“張侍衛你可有高策?”張心健答道:“我看可以在你家打個暗道,弄個密室,然後帶孩子躲在裏麵,貯藏些吃的,就方便多了”。袁華迴道:“此法甚好”。張心健言道:“既然如此,我們現在就去打暗道”。袁華迴道:“夫人,你好好照顧兩個孩子,我們去了”。韓氏迴道:“孩子交給我,你們去吧”。
經過袁華和張心健夜以繼日的努力,終於修好了一個密室,袁華夫婦帶著兩個孩子終於不用再顛沛流離了,也不用擔心溫飽問題了,生活倒也平靜了許多,就這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過了幾年。
朱溫因李瓊之事怒不可遏,便下令大開殺戒,將大唐宗室屠殺殆盡後,便脅迫唐曄宗遷都洛陽,到達白馬驛後,李振因自己以前屢試不第,對崔胤等士族門閥之人深惡痛絕,便建議朱溫,將全部大臣士族殺死後,投入黃河。朱溫聽從李振建議,將幾十位大臣殺死後投入了黃河,慘不忍睹,史稱白馬驛之禍。
又過了三年,公元907年,朱溫脅迫唐哀帝禪位,建立梁朝,至此大唐滅亡,享國289年。
公元904年,朱溫聽取李振建議,下令拆掉長安宮殿,並焚燒長安,千年古都滿目瘡痍,一片狼藉。朱溫並下令三日後所有宗室大臣和長安百姓一同遷往東都洛陽,派人將布告文書分發各府各戶聞知。
李瓊接到布告文書後,一臉憂心忡忡,王夫人見自己夫君如此憂心如焚,便問道:“何事讓王爺如此憂心?”李瓊答道:“朱溫剛才派人送來布告文書,責令我們和長安百姓,三日後一同遷往東都洛陽”。王夫人迴道:“朱溫進入長安後,大權在握,嗜殺成性,毫無人倫,司馬昭之心,已是路人皆知。此次若入都洛陽,無疑於狼入虎口,夫君理應規勸陛下萬勿輕信朱溫,離開長安”。李瓊歎息道:“陛下如今大權旁落,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何況陛下身邊皆是朱溫親信耳目,如今就連謁見陛下一麵都難如登天了,今時不同往日,這次恐在劫難逃了”。王夫人言道:“那夫君有何打算,絕不能坐以待斃啊!應早做謀劃才是”。李瓊答道:“自高祖爺爺建立大唐,如今已280餘年矣,長安又是祖宗基業所在之地,我也生於斯,長於斯,故土難離,我即使舍棄自己性命,也安土重遷。我意欲送夫人你離開長安,爾後帶兵誅殺朱溫,為國除賊”。王夫人聞言答道:“值此國難當頭之際,妾身焉能離開王爺,苟且偷生,妾身平生最敬平陽昭公主,一身英氣,巾幗不讓須眉,既能和駙馬柴紹琴瑟和鳴,又能攜手上陣殺敵,為大唐王朝建立了不世功勳,如今娘子關亦歌頌公主之英名。駙馬和公主二人乃是我輩楷模,妾身願隨王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李瓊聽完王夫人一番肺腑之言後,情不自已流下了熱淚,上去抱住了王夫人,用自己額頭緊緊挨著王夫人額頭,動情的言道:“我李瓊三生有幸,家有賢妻。隻是如今國破家亡之際,讓夫人陪我顛沛流離,甚至殞命,我於心不忍啊!”王夫人答道:“妾本命賤,承蒙王爺見憐,不離不棄,體貼入妙,妾身銘感五內,倘若王爺有事,妾身亦不願獨活”。說完,夫妻二人抱頭痛哭起來,王府上下亦被二人真情所感染,情不自禁跟著哭了起來,久久不能平靜。
第二日清晨,李瓊夫婦帶著幾位家仆,到昭陵拜祭太宗皇帝。隻見一路上餓殍遍野,宮殿破敗不堪,百姓易子而食,哭聲震天,慘不忍睹。李瓊見到這番淒涼的景象後,唏噓不已,想我大唐王朝昔日何等風光,如今竟然淪落到這幅光景,真是可悲可歎啊!王夫人見自己夫君麵色不悅,急忙寬慰道:“百姓流離失所不是夫君之過,實是朱溫橫征暴掠,倒行逆施所致,夫君不用過於感懷”。李瓊聽完王夫人之言後,心情稍微好點。經過一番顛簸之後,二人終於到了九總山。
李瓊和王夫人下了馬車後,步行進入昭陵,二人走在昭陵神道上。李瓊一下思緒萬千,想從前每逢太宗皇帝祭日誕日,儀仗蔽路,從不間斷,盛況空前,可如今隻剩幾個老弱病殘的守陵兵,門可羅雀,好不淒涼!此情此景正和大唐王朝命運交相輝映。李瓊夫婦二人,望著神道兩旁的石像生和十四君主像,還有雕刻精美的昭陵六駿,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太宗皇帝昔日征戰劉黑闥,滅掉王世充,定鼎天下的豐功偉績。
李瓊夫婦二人到達享殿後,擺好貢品,二人跪在太宗皇帝和長孫皇後的牌位前,連連叩頭,李瓊跪下哭訴道:“這恐是我最後一來拜祭太宗爺爺了,恐是最後一次給太宗爺爺您焚香禱告了,恐是最後一次向太宗爺爺訴說衷腸了。昔太宗爺爺英明神武,文韜武略,勵精圖治,從諫如流,開創貞觀之治,盛世大唐,彪炳史冊,人們尊稱天可汗,何等尊崇。可自從安史之亂後,軍閥藩鎮割據,君主無能羸弱,大唐王朝已經積重難返了,如今就連煌煌宮殿都無力保護。這一切全因朱溫奸佞小人,沐猴而冠,不忠不義,欺瞞君主,窺測神器,濫殺無辜,比當年董卓有過之而無不及。我身為李唐宗室,身上流淌著太宗爺爺您的血,縱不能建功立業,亦有精忠報國之心。縱不能光複山河,亦有男兒血性,也要手刃朱溫,剪除奸佞。還望太宗爺爺憐憫我一片赤誠忠心,在天之靈保佑我一舉斬殺朱溫,為大唐除此奸賊,不孝子孫李瓊叩頭拜首太宗爺爺”。
李瓊夫婦拜祭完太宗皇帝,便迴到了王府。李瓊覺得府中家仆皆是無辜之人,如若事敗,他們免不了被朱溫屠殺殆盡,可能還會累及他們族人。李瓊和王夫人商議後,決定給他們發放盤纏,讓他們迴家。家仆們都感念李瓊夫婦平日對他們恩重情深,不肯離去。最後在李瓊夫婦強烈堅持下,他們才依依不舍的離開了王府。
遣散完家仆後,李瓊立馬找了幾位忠於大唐的將軍,大家長期受朱溫脅迫,早已苦不堪言,怨聲載道了。他們和李瓊不謀而合,決定同心協力為國除奸,他們一起歃血為盟,約定明日早朝在玄武門共同誅殺朱溫。
李瓊又喚來貼身侍衛張心健,言道:“我這有一副書信,還有陛下賞賜的一些玉器。如若我明日晌午之前迴不來,你立即帶上玉器和夫人一塊離開長安,到碭山去找袁管家”。張心健迴道:“卑職不願離開王爺,卑職願誓死效忠王爺,願隨王爺一起為國除賊”。李瓊答道:“保護夫人離開長安乃重中之重,你不可大意,且如若我今後不在,希望你和袁管家能悉心教導昌翼,把他培養成一位文武雙全的人,我不甚感激”。張心健含淚答道:“王爺盡管放心,我定當全力以赴”。
不知不覺已經三更天了,李瓊翻來覆去還是睡不著。王夫人亦徹夜在佛堂誠心誠意為李瓊祈福,這注定是李瓊人生中最不平凡的一個夜晚,倘若成功,大唐王朝可能還有起死迴生的希望,如若失敗,大唐王朝可能就真的萬劫不複了。李瓊覺得馬虎不得,百般思忖計劃有沒有不當之處,不知不覺天已發亮。
李瓊策馬揚鞭到達玄武門後。不一會,幾位將軍帶著士兵也按約定時間到達,一切準備就緒後,就等朱溫現身。等了一刻鍾,朱溫轎子終於到了玄武門,李瓊一聲令下,士兵瞬間將轎子團團圍住,在一頓瘋狂砍殺後,李瓊走過去,掀起轎簾,發現裏麵坐的竟然不是朱溫,大驚失色道:“我們中計了,快撤,快撤”。
突然哢嚓一聲,玄武門大門瞬間被關上了,幾千軍士一擁而上,將李瓊他們圍得水泄不通,500弓箭手也是張弓搭箭,伺機而動。隻見朱溫出來言道:“李瓊匹夫,我平日對汝不薄,可汝卻處心積慮,步步為營,欲圖我性命,到底居心何在?”李瓊義正辭嚴答道:“汝朱溫殘暴不仁,目無君主,圖我大唐社稷,汝乃國賊。我與汝勢不兩立,我恨不得食汝肉,飲汝血”。朱溫暴跳如雷道:“誰能取李瓊首級,賞黃金萬兩”。大軍聞言一擁而上,弓箭手也是萬箭齊發,李瓊躲避不及,被射中肩膀,雖一番力戰,終因寡不敵眾,最後倒在血泊中。朱溫令人殘忍的將李瓊頭顱割下,掛在長安城樓上示眾三日。
眼見晌午已過,張心健對王夫人言道:“夫人趕緊隨我離開”。王夫人答道:“我要在王府等王爺凱旋歸來,你可先行離開”。突然大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張心健頓感大事不好了,隻聽門外喊道:“奸賊李瓊心懷不軌,意圖謀殺梁王,現已被伏誅,裏麵的家眷聽著,識相的趕緊開門,可饒爾等不死”。王夫人聞言,直接癱倒在地,張心健言道:“夫人趕緊走吧,不然就真的為時晚矣了”。王夫人迴道:“我和王爺夫妻一體,如今王爺罹難,我不願再苟活。願你和袁管家替我們好好照顧昌翼,撫養昌翼長大成人,我在這裏拜謝張侍衛了”。說罷,王夫人服毒自盡。張心健淚流滿麵,對著張夫人遺體叩了幾個頭,便從後門破門而出。
士兵撞開德王府大門後,發現德王府杳無人煙,正準備離開之時,忽然聽見屋內有哭泣聲,士兵趕緊進去,發現原來是一丫鬟,士兵便將丫鬟強行帶了迴去。
朱溫問道:“你叫什麽名字?”丫鬟迴道:“奴婢名叫翠兒”。朱溫問道:“那李瓊夫人去了哪裏?”翠兒答道:“夫人已服毒自盡了”。朱溫又問道:“李瓊逆子去了哪裏?”翠兒迴道:“夫人未曾生育,王爺無兒無女”。朱溫聞言,大怒道:“大膽賤婢,竟敢欺瞞我,李瓊為他逆子舉辦滿月酒之事,闔府上下張燈結彩,熱鬧非凡,整個長安城都傳得沸沸揚揚,你豈會不知?”翠兒迴道:“奴婢是剛來的,真的全然不知”。李振對朱溫耳語道:“大王,將她嚴刑拷打,諒她不敢不招”。朱溫大怒道:“將她拖下去,嚴刑逼供,一定要查明李瓊逆子的去向”。
翠兒被打得頭破血流,血跡斑斑,還是絕口不提,李振言道:“姑娘你隻要招了,我保你衣食無憂”。翠兒破口大罵道:“你們這些奸賊不得好死,害死了老爺和夫人還不收手嗎?竟然還想害死少爺,你們休想得逞”。李振言道:“我說姑娘,你為了已死之人,白挨皮肉之苦,這又是何必呢?”翠兒大罵道:“奸賊你就是殺了我,我還是無可奉告”。李振怒道:“你真的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給我繼續打”。士兵繼續用鞭子抽打著翠兒,不一會翠兒便昏死過去了。士兵言道:“大人,她昏死過去了”。李振言道:“給我用冷水澆醒她,繼續打,我就不信她是銅頭鐵臂”。士兵用冷水澆醒翠兒後,繼續抽打,誰知翠兒還是寧死不屈。
李振被翠兒之事搞得焦頭爛額,心裏暗暗佩服翠兒的忠貞堅毅,李振心想隻能從翠兒家人那裏入手了。
過了幾日,李振便令人抓來了翠兒的爹陳三,讓他去勸翠兒招供。
陳三看到翠兒被打得皮開肉綻,不成人樣,心裏很不是滋味,忙問道:“女兒,你沒事吧?”翠兒答道:“爹,我沒事,您怎麽會在這兒呢?”陳三迴道:“是他們讓我來勸你招供的。女兒,我看你就招了吧”。翠兒迴道:“老爺和夫人對我恩重如山,我寧願死,也絕不會背叛他們”。陳三歎息道:“我們隻是普通百姓人家,無權無勢,人家是達官顯赫,胳膊終究拗不過大腿的,到頭來你隻是自討苦吃”。翠兒答道:“他們都是殘暴不仁的劊子手,殺了王爺和夫人,還不肯罷休。如今王爺和夫人屍骨未寒,他們又處心積慮想要謀殺少爺,簡直是毫無人性,喪盡天良”。陳三迴道:“罷了,罷了,我也勸不動你了,你自行其是吧”。說完,陳三垂頭喪氣的向李振複命去了。
陳三向李振說道:“我已勸過翠兒了,可她油鹽不進啊!我實在是無能為力了”。李振迴道:“那隻能委屈你了,你跟我來”。陳三聞言恐慌不安,又無處可逃,隻好硬著頭皮,跟著李振進了大牢。
李振對翠兒言道:“姑娘,你如果再冥頑不靈的話,我就讓你們父女今日死無葬身之地”。翠兒義正辭嚴答道:“我寧死不招”。李振迴道:“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來人將陳三給我綁起來,一刀一刀剮了他”。陳三聞言,直接嚇得腿腳發軟,癱倒在地,大喊道:“大人饒命啊!大人饒命啊!”李振迴道:“要想活命還不簡單?隻要你女兒說出李瓊之子的下落,我保你無虞”。陳三哭訴道:“女兒,你就招了吧,你為了那無親無故之人,難道要搭上為父的性命不成嗎?”翠兒破口大罵道:“你們這些心狠毒辣之人,竟然拿我爹性命來要挾我,簡直是卑鄙無恥”。李振迴道:“姑娘,事急從權,我不得不出此下策,望你能迷途知返,還為時不晚”。翠兒大罵道:“你想用此等卑劣手段來引我就犯,簡直是癡人說夢,我還是一句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李振怒道:“姑娘,你真的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見兔子不撒鷹啊!來人給我一刀一刀剮了陳三”。
士兵拿起刀直接一下插入陳三左腹,鮮血淋漓,疼的陳三直叫,李振言道:“姑娘,這下可以招了吧!”翠兒答道:“我不招,願殺願剮,悉聽尊便”。李振大怒道:“你真的是有骨氣,給我繼續剮”。李振說完,士兵又是一刀,陳三痛的直冒冷汗,大罵道:“翠兒,你真的是鐵石心腸,想當年你娘生下你不到三日,就去世了,是我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的,本想等你成人,我能享兩天清福了,誰承想養了你這樣一個白眼狼,眼睜睜看著我被人活剮了,你也不吱聲,你還有沒有良心啊?”。翠兒痛哭流涕道:“爹,自古忠孝難兩全,請恕女兒不孝,女兒真的不能說”。李振言道:“你連自己親爹的生死,都枉然不顧,簡直是毫無人倫,還有何臉麵談忠孝二字?豈不讓人貽笑大方?”。翠兒大罵道:“冤有頭,債有主,這一切皆因我而起,有什麽仇有什麽恨,直接放馬過來,衝我來,欺負我爹算什麽本事?”李振怒道:“你有種,給我繼續剮”。士兵又是連續兩刀,陳三滿身血跡,痛的直咬牙,怒罵道:“翠兒,你個遭天殺的,你要眼睜睜看著我被人大卸八塊,你才甘心嗎?”翠兒答道:“女兒情願陪您共赴黃泉,下輩子再來伺候您,再來銜草結環報答您的養育之恩”。陳三哭訴道:“可我不想死,本想你長大後,我能過幾日安穩日子,誰知你竟然是瘟神,掃把星,你是老天派來索我命的。老天啊!我陳三上輩子到底造了什麽孽?你非要派個瘟神前來,攪得我一生都不得安寧”。翠兒哭訴道:“爹,不是這樣的,女兒真的是不能說”。李振怒道:“給我連剮四刀”。士兵聞言,連續又剮了四刀,陳三痛的昏死過去了,李振言道:“給我用冷水澆醒他,繼續剮,直到他咽氣為止”。翠兒見狀淚如雨下,哽咽道:“你們這些泯滅人性的劊子手,你們就不怕天理昭彰,因果循環嗎?就不怕被打下十八層地獄嗎?”李振大怒道:“我今日先讓你爹下地獄,給我繼續剮,不要停”。陳三身上左一刀,右一刀,已是千瘡百孔,翠兒早已泣不成聲了,用沙啞的語氣迴道:“我招,我招”。李振聞言大喜道:“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我且問你李瓊逆子去了哪裏?”翠兒迴道:“宋州碭山”。李振言道:“是何人帶走的?”翠兒迴道:“管家袁華”。李振言道:“這就對了嘛,姑娘還算你識相,將他二人鬆綁,送迴原籍”。
翠兒被士兵鬆綁後,突然像脫韁野馬似的,發了瘋一樣疾步跑向牆壁,嘴裏大喊道:“老爺夫人,奴婢來陪你們了”。直接撞牆而死。李振見此感歎道:“此女錚錚鐵骨,倒也不失為烈女,將她抬出去好生安葬,將陳三送迴原籍”。士兵答道:“是”。
李振急忙向朱溫邀功,對朱溫言道:“王爺大喜啊!”朱溫不解的問道:“喜從何來啊?”李振迴道:“那丫鬟已經招供了”。朱溫問道:“那李瓊逆子到底去了何方?”李振答道:“宋州碭山”。朱溫聞言,大怒道:“李瓊那廝,竟敢在孤的桑梓之地,偷梁換柱,瞞天過海,這還了得,速速傳令下去,立即抓捕李瓊逆子歸案”。李振迴道:“王爺,您息怒,看來傳言不虛,李瓊真的是深諳孫子兵法“。朱溫迴道:“那又怎樣?”李振迴道:“小人隻是一時有感而發,望王爺恕罪。我們雖知李瓊之子在碭山,可沒人見過他,要想找到他,恐怕不易”。朱溫言道:“那就把碭山所有和李瓊之子年紀相仿的孩子,一並抓來,全部處死”。李振聞言,大驚道:“王爺,這未免有點矯枉過正了吧,恐引起碭山百姓不滿和反抗”。朱溫大怒道:“寧可錯殺一千,也絕不能放過一個,斬草必須除根,以免後患無窮。如若有人膽敢反抗,就格殺勿論”。李振迴道:“遵命”。
宋州碭山官府到處貼告示,上麵寫到抓一歲到三歲之間的孩童,無論男女。嚇得周遭百姓人心惶惶,猶如驚弓之鳥,帶著孩子到處東躲西藏。官府更是肆無忌憚,跑到附近村子裏,挨家挨戶搜查,搞得村裏雞犬不寧,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
袁華夫婦隻能帶著昌翼和夢雅躲到了忠義村的後山上,整日過得都是提心吊膽,朝不保夕的生活。
一日,夢雅和昌翼因餓得嗚嗚哭,袁華夫婦見此隻好使出渾身解來哄兩個孩子,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毫無作用,兩個孩子一直哇哇哭個不停。無奈之下,袁華隻好偷偷潛迴村裏,給孩子找點吃的。袁華找到吃的後,乘著四下無人,趕緊快步往山上趕。誰知到達路岔口處,有個碩大的人影,嚇得袁華噤若寒蟬,一動不動。可人影卻慢慢向袁華靠來,嚇得袁華撒腿就跑。袁華一路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跑迴了自己家裏。袁華滿頭大汗,正在驚魂未定之時,門外又有急促的敲門聲,袁華頓時六神無主,趕緊躲在床下。
不一會,院子裏喊道:“袁管家在家嗎?袁管家在家嗎?”袁華覺得此聲音似曾相識,趕緊從床底下爬出來,來到院子,定睛一看原來是張心健。袁華言道:“張侍衛,你可嚇死我了”。張心健迴道:“袁管家,你為何如此狼狽啊!”袁華答道:“你有所不知,官府現在到處在抓小孩,我和賤內隻好帶著兩個孩子躲到山上了,適才迴來給孩子找吃的,剛要返迴山上,誰知碰到一個人影向我走來,我還以為是官府的爪牙,就又趕緊跑迴來了”。張心健迴道:“原來如此”。袁華問道:“張侍衛你為何到此?”張心健迴道:“是王爺和夫人派我過來照顧昌翼的”。袁華言道:“王爺和夫人現在可好?”張心健答道:“王爺除國賊未遂,已被朱溫所殺,夫人聽聞噩耗,痛不欲生,已服毒自盡了”。袁華迴道:“王爺和夫人多好的人啊!竟被狗賊朱溫所害,狗賊朱溫簡直喪盡天良”。張心健答道:“朱溫怙惡不悛,殺了王爺和夫人還不死心,現在連昌翼都不放過”。袁華言道:“此地不宜久留,你還是隨我到山上躲避”。張心健迴道:“如此正好,我還可以看看昌翼,多日不見,我還蠻想他的”。袁華答道:“請隨我來”。
過了一會,袁華和張心健來到了山上。袁華對韓氏言道:“這是張侍衛”。韓氏答道:“張侍衛,這廂有禮了”。張心健迴道:“夫人不必客氣,許久不見,昌翼竟長這麽大了”。韓氏言道:“如今形勢逼人,我們大人倒是甘之如飴,隻是苦了兩個孩子,整日跟著我們提心吊膽的,連溫飽都不能解決”。袁華歎息道:“都是這朱溫狗賊,竟幹這等缺德事”。張心健答道:“你們這樣帶著孩子,東躲西藏的不是長久之計,得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才是”。袁華迴道:“張侍衛你可有高策?”張心健答道:“我看可以在你家打個暗道,弄個密室,然後帶孩子躲在裏麵,貯藏些吃的,就方便多了”。袁華迴道:“此法甚好”。張心健言道:“既然如此,我們現在就去打暗道”。袁華迴道:“夫人,你好好照顧兩個孩子,我們去了”。韓氏迴道:“孩子交給我,你們去吧”。
經過袁華和張心健夜以繼日的努力,終於修好了一個密室,袁華夫婦帶著兩個孩子終於不用再顛沛流離了,也不用擔心溫飽問題了,生活倒也平靜了許多,就這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過了幾年。
朱溫因李瓊之事怒不可遏,便下令大開殺戒,將大唐宗室屠殺殆盡後,便脅迫唐曄宗遷都洛陽,到達白馬驛後,李振因自己以前屢試不第,對崔胤等士族門閥之人深惡痛絕,便建議朱溫,將全部大臣士族殺死後,投入黃河。朱溫聽從李振建議,將幾十位大臣殺死後投入了黃河,慘不忍睹,史稱白馬驛之禍。
又過了三年,公元907年,朱溫脅迫唐哀帝禪位,建立梁朝,至此大唐滅亡,享國2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