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州,溫以緹接到被封為代管甘州禦史的聖旨時,已過了有半月有餘。
這段時間裏,甘州漸漸恢複了往日的秩序。除了人手有些不足,以及邵玉書依舊有些不問世事之外。
甘州目前的大小事務基本都由溫以緹負責。
這封聖旨雖讓溫以緹感到驚訝,卻並無半分欣喜,取而代之的是無比的煩悶!
於她而言,這與平日裏所做之事並無太大區別,不過是更加名正言順罷了。
而這個燙手山芋,她實在不想接手。
就像此前那般不好嗎?
這段時間以來,為了打理甘州上上下下的政事,溫以緹可謂是殫精竭慮,忙得焦頭爛額,甚至為此掉了許多頭發!!
此前,溫以緹不過是在邵玉書背後出謀劃策罷了,那時倒沒覺得這般費盡心力。
然而,當她真正接手甘州以後,才深切地體會到這一切竟是如此艱難。
溫以緹從未在家中學過如何做一名官員,在家塾讀書之時,鄭夫子因他們皆是女子,便沒有詳細講解為官之道。
而到了後宮,女官的事務無需又處理政事,溫以緹倒還能勉強應付,可那些也都是經過不斷地學習和磨練才得以如此。
她感覺自己好像從一開始,便是被人拔苗助長,一步一步被提溜起來的。
對於真正如何做好一名父母官,尤其是一州父母官,她著實有些不知所措。
還好,一開始有孫同知幫忙,這讓她能稍微鬆口氣。
她也不怕邵玉書的冷臉,屢次上門請教。邵玉書此前雖有諸多不當之處,但他處理瑣碎事務時,倒是有條不紊。
畢竟人家是世家大族精心教養的子弟,與她這種半路出家之人從根本上就有著很大的區別。
但她真的不想以後一直接手這些,哪怕是再調任一位知州過來,溫以緹也能憑借著和趙錦年聯手的關係,勉強壓那個知州一頭。
可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盼著京城傳來知州人選的消息這麽久,最後落在了自己頭上。
若自己是尋常男性官員,這般年輕便被封為五品知州,前途定然一片坦蕩,溫以緹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對於她這個女子而言,這道聖旨怕是一道加速她走向死亡的催命符。
他們溫家又如何能抵得過朝中那些虎視眈眈的勢力?
她也沒有那麽厲害,能把甘州的方方麵麵都打理得妥妥當當,她隻是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了。
一旦之後稍有疏漏,被人趁虛而入,她怕是離下大獄不遠了。
她隻想安安穩穩地把養濟院搞好,讓甘州恢複民生,讓田間的禾苗好好茁壯成長,為何就這般艱難呢?
她隻想做好自己分內之事,而後安安穩穩地迴京,難道不行嗎?
非要讓她處於旋渦之中,成為別人的靶子。
她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女子,實在承受不了如此皇恩啊!!
原本此前趙錦年所說的,溫以緹隻是半信半疑。然而如今,她心中卻有了全然相信之感。
自己這個小小女官的命運,如今算是徹底被正熙帝捏在了手中。
倘若自己的所作所為一旦讓其不滿,那麽她便會即刻被其他勢力吞噬。
站的越高摔得越慘啊!!
想必等甘州徹底安穩,西北之地也完全步入正軌之後,正熙帝便會讓六王爺安排其親信過來接手吧。
趙皇後呢?為何她半分與自己通氣都沒有?溫以緹越想越覺得不對,趙皇後不可能看不出正熙帝的目的。
想到這兒,溫以緹靈光一閃,突然心中有些後怕。
說不定趙皇後也想讓她接手甘州知州的位置,所以才如此這般!
這夫妻倆的心眼,當真是一個比一個深沉。
他們如今倒是達成了目標一致,都想要了她的命!
溫以緹頓時怒火中燒,不行,她必須得想想接下來該怎麽辦,不能這麽一直被人牽著鼻子走。
從一開始被趙皇後、被正熙帝甚至到如今被趙錦年,她一直都在牽著鼻子走!
但她身不由己。又有什麽辦法呢?
現在唯一的可能性便是七公主這條線,可貴妃又豈是那麽蠢笨之人?她會願意幫自己嗎?
而孫同知等人得知這個消息後,滿臉皆是不敢置信。
隨後,他們又仔細思量了一番。這段期間,溫以緹在甘州展現出的手段可謂高深莫測。她背後還有皇室的勢力撐腰,如此一來,她無論做什麽,似乎都理所應當。
孫同知等為數不多的幾位一同曆經此次危機的官員們,這下對溫以緹更是百般討好,紛紛表露忠心。
溫以緹如今可是真正的大人物,一介女子之身擔任知州,大慶開國至今,那水從未有過的先例啊!
另一邊邵玉書在收到聖旨之後,呆坐良久才緩過神來,內心複雜萬分。
他未曾想到溫以緹能走到今日這般地步。
一個僅十五歲的小姑娘,坐上了知州的位置?
哪怕是男子聽起來都是那麽的不可思議。
而他也沒想到自己雖被降職,但沒有一擼到底,隻是降了一級。
想必是邵家在背後使了力,這段時間,邵家接連送來好些封信至甘州,訓斥與他,因此他才會破罐子破摔。
但甘州的官職對邵家一方的勢力十分重要,於是便費盡心思將邵玉書留在了甘州,隻降一級已然是難得。
緊接著趙錦年奪迴的三座城池被並入甘州為縣城的公文也送到了州衙,這些縣令皆是從京中調到甘州的。
果然!溫以緹看過名冊後心道,恐怕他們其中有人便是正熙帝默許六王爺安排的人。
讓自己立於明麵之上,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從而暗中悄悄為六王爺鋪設道路,在各方重要職位上安排人手。
恐怕之後,大慶的各處邊境之地也都會依照類似的方式進行布局。
至於青渝縣和裕康縣的縣令一職,則是從西北之地的其他地方升任過來。
這兩位曾都是八品縣丞,且年事已高。
這分明是先給一巴掌,接著再來一巴掌,而後才給出一個甜棗。
正熙帝這不是也給了溫以緹可以重用的“人手”嗎!
這段時間裏,甘州漸漸恢複了往日的秩序。除了人手有些不足,以及邵玉書依舊有些不問世事之外。
甘州目前的大小事務基本都由溫以緹負責。
這封聖旨雖讓溫以緹感到驚訝,卻並無半分欣喜,取而代之的是無比的煩悶!
於她而言,這與平日裏所做之事並無太大區別,不過是更加名正言順罷了。
而這個燙手山芋,她實在不想接手。
就像此前那般不好嗎?
這段時間以來,為了打理甘州上上下下的政事,溫以緹可謂是殫精竭慮,忙得焦頭爛額,甚至為此掉了許多頭發!!
此前,溫以緹不過是在邵玉書背後出謀劃策罷了,那時倒沒覺得這般費盡心力。
然而,當她真正接手甘州以後,才深切地體會到這一切竟是如此艱難。
溫以緹從未在家中學過如何做一名官員,在家塾讀書之時,鄭夫子因他們皆是女子,便沒有詳細講解為官之道。
而到了後宮,女官的事務無需又處理政事,溫以緹倒還能勉強應付,可那些也都是經過不斷地學習和磨練才得以如此。
她感覺自己好像從一開始,便是被人拔苗助長,一步一步被提溜起來的。
對於真正如何做好一名父母官,尤其是一州父母官,她著實有些不知所措。
還好,一開始有孫同知幫忙,這讓她能稍微鬆口氣。
她也不怕邵玉書的冷臉,屢次上門請教。邵玉書此前雖有諸多不當之處,但他處理瑣碎事務時,倒是有條不紊。
畢竟人家是世家大族精心教養的子弟,與她這種半路出家之人從根本上就有著很大的區別。
但她真的不想以後一直接手這些,哪怕是再調任一位知州過來,溫以緹也能憑借著和趙錦年聯手的關係,勉強壓那個知州一頭。
可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盼著京城傳來知州人選的消息這麽久,最後落在了自己頭上。
若自己是尋常男性官員,這般年輕便被封為五品知州,前途定然一片坦蕩,溫以緹也不是不能接受。
可對於她這個女子而言,這道聖旨怕是一道加速她走向死亡的催命符。
他們溫家又如何能抵得過朝中那些虎視眈眈的勢力?
她也沒有那麽厲害,能把甘州的方方麵麵都打理得妥妥當當,她隻是一個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了。
一旦之後稍有疏漏,被人趁虛而入,她怕是離下大獄不遠了。
她隻想安安穩穩地把養濟院搞好,讓甘州恢複民生,讓田間的禾苗好好茁壯成長,為何就這般艱難呢?
她隻想做好自己分內之事,而後安安穩穩地迴京,難道不行嗎?
非要讓她處於旋渦之中,成為別人的靶子。
她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女子,實在承受不了如此皇恩啊!!
原本此前趙錦年所說的,溫以緹隻是半信半疑。然而如今,她心中卻有了全然相信之感。
自己這個小小女官的命運,如今算是徹底被正熙帝捏在了手中。
倘若自己的所作所為一旦讓其不滿,那麽她便會即刻被其他勢力吞噬。
站的越高摔得越慘啊!!
想必等甘州徹底安穩,西北之地也完全步入正軌之後,正熙帝便會讓六王爺安排其親信過來接手吧。
趙皇後呢?為何她半分與自己通氣都沒有?溫以緹越想越覺得不對,趙皇後不可能看不出正熙帝的目的。
想到這兒,溫以緹靈光一閃,突然心中有些後怕。
說不定趙皇後也想讓她接手甘州知州的位置,所以才如此這般!
這夫妻倆的心眼,當真是一個比一個深沉。
他們如今倒是達成了目標一致,都想要了她的命!
溫以緹頓時怒火中燒,不行,她必須得想想接下來該怎麽辦,不能這麽一直被人牽著鼻子走。
從一開始被趙皇後、被正熙帝甚至到如今被趙錦年,她一直都在牽著鼻子走!
但她身不由己。又有什麽辦法呢?
現在唯一的可能性便是七公主這條線,可貴妃又豈是那麽蠢笨之人?她會願意幫自己嗎?
而孫同知等人得知這個消息後,滿臉皆是不敢置信。
隨後,他們又仔細思量了一番。這段期間,溫以緹在甘州展現出的手段可謂高深莫測。她背後還有皇室的勢力撐腰,如此一來,她無論做什麽,似乎都理所應當。
孫同知等為數不多的幾位一同曆經此次危機的官員們,這下對溫以緹更是百般討好,紛紛表露忠心。
溫以緹如今可是真正的大人物,一介女子之身擔任知州,大慶開國至今,那水從未有過的先例啊!
另一邊邵玉書在收到聖旨之後,呆坐良久才緩過神來,內心複雜萬分。
他未曾想到溫以緹能走到今日這般地步。
一個僅十五歲的小姑娘,坐上了知州的位置?
哪怕是男子聽起來都是那麽的不可思議。
而他也沒想到自己雖被降職,但沒有一擼到底,隻是降了一級。
想必是邵家在背後使了力,這段時間,邵家接連送來好些封信至甘州,訓斥與他,因此他才會破罐子破摔。
但甘州的官職對邵家一方的勢力十分重要,於是便費盡心思將邵玉書留在了甘州,隻降一級已然是難得。
緊接著趙錦年奪迴的三座城池被並入甘州為縣城的公文也送到了州衙,這些縣令皆是從京中調到甘州的。
果然!溫以緹看過名冊後心道,恐怕他們其中有人便是正熙帝默許六王爺安排的人。
讓自己立於明麵之上,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從而暗中悄悄為六王爺鋪設道路,在各方重要職位上安排人手。
恐怕之後,大慶的各處邊境之地也都會依照類似的方式進行布局。
至於青渝縣和裕康縣的縣令一職,則是從西北之地的其他地方升任過來。
這兩位曾都是八品縣丞,且年事已高。
這分明是先給一巴掌,接著再來一巴掌,而後才給出一個甜棗。
正熙帝這不是也給了溫以緹可以重用的“人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