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迴到京城的第二日,彭氏如往常一般,身著一襲素雅卻不失端莊的衣裳,邁著輕盈的步伐主動來尋她。
當彭氏將家中事務一一交接,表明想要把管家之權還給崔氏時,她著實大吃一驚。
崔氏那好看的眉毛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連忙問道:“這是誰的意思?”
彭氏依舊淺笑著,眼中透著真誠與坦然,輕輕開口道:“大伯母執掌家中中饋多年,侄媳不過是臨時代管,您如今已迴京城,這管家之權自然是要歸還於您的。”
崔氏原本心中猜測或許是劉氏的主意,可聽到竟是這小丫頭自己的想法,心中更是唏噓不已。
她不禁細細打量起彭氏,隻見彭氏麵容姣好,舉止大方得體,眼神中更是透著聰慧與靈動。
如此出挑的姑娘,不僅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避露鋒芒,還如何做事貼心。
這般聰慧懂事的女子,竟不是珹哥兒的媳婦,崔氏心裏暗暗歎了口氣。
片刻之後,崔氏臉上也露出了和藹的笑容,她笑著接下了管家之權。
不過,她還是又囑咐了一句道:“如今快到年底,我本就剛迴京城,許多瑣事還沒處理好。明年咱們家恐怕是又要有的忙了,你母親現今不在京城,我呀,就算是想尋個能幫襯著我的都極為困難。好在你如今嫁過來了,安哥兒媳婦,你可否願意在大伯母身邊幫把手?”
彭氏聽到這話,眼中閃過一絲欣喜,淺笑著立即乖巧地應了下來。
一來二去,她們兩人之間的氛圍愈發融洽,倒像是親婆媳一般親近。
這家中的和諧景象被溫老爺得知,捋著胡須,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大為讚賞彭家教出了個好女兒。
劉氏對彭氏的做法也很是滿意,當即差人去庫裏挑選了些精致的物件給彭氏當做補償。
而後整個京城突然間處於一種異常的風平浪靜之中,京中一直未傳出關於甘州的消息。
這可把崔氏急壞了,時不時地在屋中踱步,又差人去娘家打探消息。
後來終是崔老爺送了信,讓崔氏稍安勿躁。溫老爺也安撫了她幾句,說朝堂之上暫無人提及溫以緹。
這般下來,崔氏這才漸漸平複了心情。
自崔氏迴京之後,溫昌柏連續好些天都留在崔氏的房裏,崔氏心中跟明鏡似的,她知道溫昌柏這是心虛呢,生怕自己發現他正偷偷清理的那些個通房。
不過,崔氏麵上絲毫沒有顯露出不悅或者不滿,依舊十分和氣地同溫昌柏聊起了天。
從溫家的大小事務,家族中的人情往來,又談到去甘州一路上所發生的那些瑣碎之事。
崔氏講述著途中的見聞,遇到的有趣之人和新奇之事,溫昌柏聽得津津有味。
你一言我一語,幾天下來,感情竟有些迴溫之勢。
而另一邊,也是因為溫英文的鄉試即將來臨。好歹她作為嫡母,自然是上點心的,畢竟文哥兒這孩子一向乖巧。
於是,崔氏便又忙碌了起來,又是挑選合適的筆墨紙硯,又是準備應考所需的衣物吃食,還得操心著各種瑣碎的細節,生怕有什麽遺漏之處。
不過這鄉試,溫老爺和溫昌柏包括溫英文自己。
都知道此次他不過是試試水,定是考不中的,他不比溫英安那般才學出眾。
但即便如此,見嫡母還是在為他盡心盡力地忙活著,內心也不禁有所觸動。
大姐姐和二姐姐如今都不在家中,珹哥兒整日不是書院就是在宮裏。
作為大房長子,他自然也得多去盡盡孝心。於是除去每日勤奮溫習功課之外,去崔氏院子請安的次數也愈發頻繁起來。
而另一邊,李姨娘也聽聞了崔氏為溫英文鄉試忙碌操持的事情,心中滿是感激。
滿臉真誠而熱切地來到了崔氏的院子,一見到崔氏,便連忙跪在地上道謝。
崔氏見狀,連忙笑著迴應道:“快些起來,你瞧瞧你,文哥兒好歹也叫我一聲母親,那我自然是也要為他打算的。
你呀,也別總是去給他送這送那的,他那什麽都不缺。咱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讓他自己調整好心態,畢竟下一次鄉試才是重中之重。”
李姨娘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又帶著些許無奈。
她心裏明白,自家兒子在讀書上,雖不算蠢笨,但也確實沒有太好的天賦。
溫英文之前考中秀才時,就已經讓她謝天謝地了。自己早逝的父親,一生都在科舉之路上艱難前行,考了一輩子,不過也隻是個秀才
她好歹也是讀書人家的閨女,自然知道讀書這條路有多麽艱難。
然而兒子今後的路要怎麽走,她心裏也沒底,隻能寄托於崔氏。
於是,李姨娘在萬般道謝後,匆匆地迴到了自己的住處,想著給主母做些繡品,也算是自己的一點心意吧。
崔氏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迴到曾經,那時剛生下大房長子的李姨娘,可謂是春風得意,然而,如今的李姨娘卻已沒了往日的風光,人變得憔悴和謹小慎微,與曾經的模樣簡直判若兩人。
崔氏輕輕歎了口氣,自從姚姨娘那件事後,李姨娘便對許多事情都看開了。
除了關乎溫英文的事,她對其他一切都變得很是淡薄。
“哎,兒女都是父母債呀。”崔氏喃喃道,聲音中帶著幾分無奈與感慨。
姚姨娘此前她因犯了事被禁足了整整半年之久,可她並未吸取教訓。
她又妄圖弄出些幺蛾子來吸引溫昌柏的憐憫。
崔氏一直留意著家中的動靜,當她察覺到溫昌柏似乎有所動搖時,心中一緊。
她不能讓姚姨娘的計謀得逞,否則府中又將不得安寧。
於是,她立刻匆匆前往溫老爺的書房,將姚姨娘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知,並請示溫老可否將姚姨娘送出去。
畢竟姚姨娘也算是溫老爺的血緣之親,崔氏即便身為大奶奶,在這事也斷不能擅自做主,雖說姚姨娘是自己院裏的人。
溫老爺皺著眉思索片刻後,果斷地開口道:“將她送去族地。”
在大戶人家,通常會將犯事的家眷送去莊子上關起來,讓她們在那裏思過。
可溫家即便到現在,也還沒有富貴到能在京城中置辦起莊子的地步。
隻能選擇將姚姨娘送去溫家族地,那裏雖然人多眼雜,是非也多,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家中主事的決定之後,崔氏便著手安排將姚姨娘送走。
而後,溫昌柏當初得知此事後,立即前來質問崔氏。
崔氏從容的表示這一切都是老爺的決定,自己隻是奉命行事。
溫昌柏雖心有不甘,但也知道無法改變什麽,隻能灰溜溜地離開了。
從此,溫家再也沒有聽到溫昌柏提起過姚姨娘這個人。
當彭氏將家中事務一一交接,表明想要把管家之權還給崔氏時,她著實大吃一驚。
崔氏那好看的眉毛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連忙問道:“這是誰的意思?”
彭氏依舊淺笑著,眼中透著真誠與坦然,輕輕開口道:“大伯母執掌家中中饋多年,侄媳不過是臨時代管,您如今已迴京城,這管家之權自然是要歸還於您的。”
崔氏原本心中猜測或許是劉氏的主意,可聽到竟是這小丫頭自己的想法,心中更是唏噓不已。
她不禁細細打量起彭氏,隻見彭氏麵容姣好,舉止大方得體,眼神中更是透著聰慧與靈動。
如此出挑的姑娘,不僅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避露鋒芒,還如何做事貼心。
這般聰慧懂事的女子,竟不是珹哥兒的媳婦,崔氏心裏暗暗歎了口氣。
片刻之後,崔氏臉上也露出了和藹的笑容,她笑著接下了管家之權。
不過,她還是又囑咐了一句道:“如今快到年底,我本就剛迴京城,許多瑣事還沒處理好。明年咱們家恐怕是又要有的忙了,你母親現今不在京城,我呀,就算是想尋個能幫襯著我的都極為困難。好在你如今嫁過來了,安哥兒媳婦,你可否願意在大伯母身邊幫把手?”
彭氏聽到這話,眼中閃過一絲欣喜,淺笑著立即乖巧地應了下來。
一來二去,她們兩人之間的氛圍愈發融洽,倒像是親婆媳一般親近。
這家中的和諧景象被溫老爺得知,捋著胡須,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大為讚賞彭家教出了個好女兒。
劉氏對彭氏的做法也很是滿意,當即差人去庫裏挑選了些精致的物件給彭氏當做補償。
而後整個京城突然間處於一種異常的風平浪靜之中,京中一直未傳出關於甘州的消息。
這可把崔氏急壞了,時不時地在屋中踱步,又差人去娘家打探消息。
後來終是崔老爺送了信,讓崔氏稍安勿躁。溫老爺也安撫了她幾句,說朝堂之上暫無人提及溫以緹。
這般下來,崔氏這才漸漸平複了心情。
自崔氏迴京之後,溫昌柏連續好些天都留在崔氏的房裏,崔氏心中跟明鏡似的,她知道溫昌柏這是心虛呢,生怕自己發現他正偷偷清理的那些個通房。
不過,崔氏麵上絲毫沒有顯露出不悅或者不滿,依舊十分和氣地同溫昌柏聊起了天。
從溫家的大小事務,家族中的人情往來,又談到去甘州一路上所發生的那些瑣碎之事。
崔氏講述著途中的見聞,遇到的有趣之人和新奇之事,溫昌柏聽得津津有味。
你一言我一語,幾天下來,感情竟有些迴溫之勢。
而另一邊,也是因為溫英文的鄉試即將來臨。好歹她作為嫡母,自然是上點心的,畢竟文哥兒這孩子一向乖巧。
於是,崔氏便又忙碌了起來,又是挑選合適的筆墨紙硯,又是準備應考所需的衣物吃食,還得操心著各種瑣碎的細節,生怕有什麽遺漏之處。
不過這鄉試,溫老爺和溫昌柏包括溫英文自己。
都知道此次他不過是試試水,定是考不中的,他不比溫英安那般才學出眾。
但即便如此,見嫡母還是在為他盡心盡力地忙活著,內心也不禁有所觸動。
大姐姐和二姐姐如今都不在家中,珹哥兒整日不是書院就是在宮裏。
作為大房長子,他自然也得多去盡盡孝心。於是除去每日勤奮溫習功課之外,去崔氏院子請安的次數也愈發頻繁起來。
而另一邊,李姨娘也聽聞了崔氏為溫英文鄉試忙碌操持的事情,心中滿是感激。
滿臉真誠而熱切地來到了崔氏的院子,一見到崔氏,便連忙跪在地上道謝。
崔氏見狀,連忙笑著迴應道:“快些起來,你瞧瞧你,文哥兒好歹也叫我一聲母親,那我自然是也要為他打算的。
你呀,也別總是去給他送這送那的,他那什麽都不缺。咱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讓他自己調整好心態,畢竟下一次鄉試才是重中之重。”
李姨娘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又帶著些許無奈。
她心裏明白,自家兒子在讀書上,雖不算蠢笨,但也確實沒有太好的天賦。
溫英文之前考中秀才時,就已經讓她謝天謝地了。自己早逝的父親,一生都在科舉之路上艱難前行,考了一輩子,不過也隻是個秀才
她好歹也是讀書人家的閨女,自然知道讀書這條路有多麽艱難。
然而兒子今後的路要怎麽走,她心裏也沒底,隻能寄托於崔氏。
於是,李姨娘在萬般道謝後,匆匆地迴到了自己的住處,想著給主母做些繡品,也算是自己的一點心意吧。
崔氏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迴到曾經,那時剛生下大房長子的李姨娘,可謂是春風得意,然而,如今的李姨娘卻已沒了往日的風光,人變得憔悴和謹小慎微,與曾經的模樣簡直判若兩人。
崔氏輕輕歎了口氣,自從姚姨娘那件事後,李姨娘便對許多事情都看開了。
除了關乎溫英文的事,她對其他一切都變得很是淡薄。
“哎,兒女都是父母債呀。”崔氏喃喃道,聲音中帶著幾分無奈與感慨。
姚姨娘此前她因犯了事被禁足了整整半年之久,可她並未吸取教訓。
她又妄圖弄出些幺蛾子來吸引溫昌柏的憐憫。
崔氏一直留意著家中的動靜,當她察覺到溫昌柏似乎有所動搖時,心中一緊。
她不能讓姚姨娘的計謀得逞,否則府中又將不得安寧。
於是,她立刻匆匆前往溫老爺的書房,將姚姨娘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知,並請示溫老可否將姚姨娘送出去。
畢竟姚姨娘也算是溫老爺的血緣之親,崔氏即便身為大奶奶,在這事也斷不能擅自做主,雖說姚姨娘是自己院裏的人。
溫老爺皺著眉思索片刻後,果斷地開口道:“將她送去族地。”
在大戶人家,通常會將犯事的家眷送去莊子上關起來,讓她們在那裏思過。
可溫家即便到現在,也還沒有富貴到能在京城中置辦起莊子的地步。
隻能選擇將姚姨娘送去溫家族地,那裏雖然人多眼雜,是非也多,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家中主事的決定之後,崔氏便著手安排將姚姨娘送走。
而後,溫昌柏當初得知此事後,立即前來質問崔氏。
崔氏從容的表示這一切都是老爺的決定,自己隻是奉命行事。
溫昌柏雖心有不甘,但也知道無法改變什麽,隻能灰溜溜地離開了。
從此,溫家再也沒有聽到溫昌柏提起過姚姨娘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