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以緹的表情瞬間變得嚴肅起來,安公公也不自覺地挺直了身子,目光緊緊地鎖定彤兒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彤兒自然要說個清楚明白。
她怕溫以緹不信,立即補充道:“大人,您知道奴婢的底細,奴婢家之前是在慶陽府開鏢局的。但還未曾說過,奴婢與前任甘州知州鄭大人的女兒鄭芸是好友。”
“當初,鄭大人繼任甘州知州時,甘州曾有過一段繁榮的景象。因鄭太太娘家是慶陽府,所以每次迴娘家時,鄭太太和芸兒常常委托我們鏢局護送。一來二去,奴婢便與芸兒相識,漸漸的又成為了好友。那時候,我的家人都在,她的家人也都在…真好。”
彤兒的漸漸露出了迴憶之色,那神情複雜而深沉。
原來,彤兒和鄭芸自稱為閨中密友之後,鄭太太隻要一迴娘家,她們二人就會一塊約著去外麵玩。
鄭太太著實沒有想明白,自家乃是典型的文官書香門第,可家裏的女兒卻和那整日舞刀弄棒的鏢局家的姑娘這般投緣,著實稀奇。
不過,鄭大人向來是個寬厚溫和的老好人,在官場上也是以和善待人著稱。
鄭太太更是夫唱婦隨,從未對其他的門戶有過輕視之舉。
鄭太太倒也未曾阻止她們二人往來,反倒每逢二人相約出去到外麵遊玩之時,鄭太太都會欣然同意。
畢竟彤兒身手不錯,有她相伴,鄭太太無需為自家女兒的安危憂慮半分。
畢竟,隻有迴娘家時,女兒才會少了那些諸多的束縛,能在閨閣之中多一些無憂無慮的時光。
而有一次,彤兒因和父兄賭氣,腦袋一熱便來到了甘州,投奔鄭芸。
在鄭芸的撒嬌之下,鄭太太終究心軟,應允讓彤兒先住下來。畢竟,鄭太太也是挺喜歡彤兒這孩子的,一直把她當作自家的晚輩。
鄭芸得知這個消息後,開心極了。在家裏除了一個剛啟蒙的年幼弟弟,沒有別的同齡人能陪她一同玩耍。
而別家的姑娘,不是刻意巴結討好,就是心懷各種小心思,這讓鄭芸內心很是反感不喜。
倒是彤兒,自從與她相處以來,那率真爽朗的性子,從未讓她感到有半分的不適與拘束,相處起來十分舒適自在。
彤兒就這樣在鄭家住了小半個月,期間,彤兒的長輩自然也來到了鄭家,滿臉愧疚地前來道謝並表示歉意。
鄭大人和鄭太太連連直唿無妨,直說他們都極其喜歡彤兒,覺得這孩子活潑機靈,想讓彤兒小住一段時間,也好給鄭芸做個伴兒。
彤兒的父兄麵露難色,心中雖有顧慮,但實在耐不過鄭大人和鄭太太的請求,再加上看到彤兒那充滿期待的眼神,隻能這般應下了。
彤兒的母親在生下她之後,便不幸難產離世。她父親因常年奔波在外走鏢,怕耽誤了別家女子,因而始終未曾再娶一名繼室進門。
彤兒的家裏便隻有她和父兄二人相依為命。長久以來,她從未曾體會過如鄭太太這般細致的關懷,和鄭芸情同姐妹感情,讓彤兒的有些眷戀。
然而好景不長,臨彤兒要歸家的前幾天,鄭太太神色慌張地來找彤兒,讓她帶著鄭芸及其弟弟趕快離開甘州。
彤兒當時滿心不解,不知究竟發生了何事。隻見鄭太太嘴裏不停念叨著,一定要彤兒帶他們安然離開,彤兒最終答應了。
隻不過,剛一出城,鄭家的方向就冒出了一場大火。
鄭芸拚了命地想迴去,但彤兒謹記著鄭太太的吩咐,隻能將其和哭鬧的弟弟一同打暈,強行帶著他們返迴了慶陽府。
彤兒的父兄本就行走江湖,極為仗義。鄭家待他女兒不薄,他們自然不可能在這個關鍵時候將鄭芸和她的弟弟拒之門外。
而之後,鄭芸也向彤兒他們道出了實情。原來,竟是甘州的陳同知乃是瓦剌的細作,此事被鄭大人察覺,從而給鄭家帶來了這慘絕人寰的滅門之禍。
陳同知,彤兒從未見過,但對其官職卻是知曉的。除了知州,就隻有兩位同知地位最高。
彤兒卻萬萬沒想到瓦剌的細作,竟是如此位高權重的大慶官員。
然而第二天,也不知是哪裏走漏了風聲,這群殺手竟如鬼魅般出現。
雖說彤兒的父兄本就心存警惕,想著這幾日抓緊收拾東西,帶著全家搬離慶陽府,如今一切都為時已晚。
彤兒的父兄盡管身手不凡,鏢局裏也不過是有幾個會拳腳的鏢師罷了,又怎能是將鏢局團團圍住的那群殺手的對手?
很快,他們便漸處下風,難以抵擋。就在這時,鄭芸突然跑了出來,她不想再讓彤兒的家人為她受難。
果然,這些人一見到鄭芸的身影,便立即停下了手,搜查過一番後,二話不說將其帶走了。
彤兒拚死想要將鄭芸救迴來,可卻無可奈何,她深知自己根本做不到,況且…她還要護好彤兒的弟弟。
這些人貌似並不知道彤兒的弟弟也一同被帶來了,也有可能是沒找到他的身影,以為早跟著大火沒了命。
這時候彤兒才發現,鄭芸給她留了一個包袱,裏麵有一個賬本,彤兒原先不識字,但和鄭芸接觸這麽久,也多多少少識得一些。
隻認出這是陳同知和誰往來的賬本,看到這些隻覺得心裏“咯噔”一下,一種不好的預感油然而生,直覺告訴她這裏麵有些不對勁兒,定是和瓦剌人有關!
於是,彤兒趕忙去把會識字的兄長找來。
裏麵詳細記錄著陳同知與瓦剌人交易物資,貪汙銀錢、私通往來等種種罪行的證據。
彤兒的父兄見狀,怒不可遏,破口大罵,但也馬不停蹄地收拾東西,慶陽府不能再待著了!還是帶著彤兒和鄭芸的弟弟先離開為妙。
然而,那些人又突然殺了迴來。彤兒的父兄也知道他們這是要殺人滅口,但如今他們已然毫無退路,唯有拚死一戰,方有一線生機。
而後,在婷兒的父兄的舍命抵擋之下,彤兒最終帶著鄭芸的弟弟最終逃了出來。
然而,彤兒也已身受重傷,鄭芸的弟弟胳膊也被人劃傷了一個口子。鄭芸一路上心急如焚地尋了幾個赤腳大夫為其診治,可最終還是因鄭芸的弟弟年紀太小,從而迴天乏術,沒能將其救迴來。
彤兒看著身邊的人,一個皆一個離開,在身心的雙重重創下,也已經油盡燈枯昏迷了過去。
而之後,當彤兒悠悠轉醒,這才發現自己雖是被人救了,可同樣也被那人給賣了。幾經輾轉,彤兒最終來到了肅州。
彤兒雖身手矯健,但她一無冠丟,二還要被人追殺,逃到哪裏又能如何?
況且如今她已了無牽掛,父兄和朋友都已不在人世,她覺得一人活在這世上了無生趣。
彤兒本想著自我了斷,但臨死之際又想起陳同知的惡行,這一切都是陳同知指使所致,她是死也要拉著他一塊!
彤兒心有不甘,她還想活下去,哪怕機會渺茫,她也奢求早晚有一天,能親手報仇雪恨。
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彤兒自然要說個清楚明白。
她怕溫以緹不信,立即補充道:“大人,您知道奴婢的底細,奴婢家之前是在慶陽府開鏢局的。但還未曾說過,奴婢與前任甘州知州鄭大人的女兒鄭芸是好友。”
“當初,鄭大人繼任甘州知州時,甘州曾有過一段繁榮的景象。因鄭太太娘家是慶陽府,所以每次迴娘家時,鄭太太和芸兒常常委托我們鏢局護送。一來二去,奴婢便與芸兒相識,漸漸的又成為了好友。那時候,我的家人都在,她的家人也都在…真好。”
彤兒的漸漸露出了迴憶之色,那神情複雜而深沉。
原來,彤兒和鄭芸自稱為閨中密友之後,鄭太太隻要一迴娘家,她們二人就會一塊約著去外麵玩。
鄭太太著實沒有想明白,自家乃是典型的文官書香門第,可家裏的女兒卻和那整日舞刀弄棒的鏢局家的姑娘這般投緣,著實稀奇。
不過,鄭大人向來是個寬厚溫和的老好人,在官場上也是以和善待人著稱。
鄭太太更是夫唱婦隨,從未對其他的門戶有過輕視之舉。
鄭太太倒也未曾阻止她們二人往來,反倒每逢二人相約出去到外麵遊玩之時,鄭太太都會欣然同意。
畢竟彤兒身手不錯,有她相伴,鄭太太無需為自家女兒的安危憂慮半分。
畢竟,隻有迴娘家時,女兒才會少了那些諸多的束縛,能在閨閣之中多一些無憂無慮的時光。
而有一次,彤兒因和父兄賭氣,腦袋一熱便來到了甘州,投奔鄭芸。
在鄭芸的撒嬌之下,鄭太太終究心軟,應允讓彤兒先住下來。畢竟,鄭太太也是挺喜歡彤兒這孩子的,一直把她當作自家的晚輩。
鄭芸得知這個消息後,開心極了。在家裏除了一個剛啟蒙的年幼弟弟,沒有別的同齡人能陪她一同玩耍。
而別家的姑娘,不是刻意巴結討好,就是心懷各種小心思,這讓鄭芸內心很是反感不喜。
倒是彤兒,自從與她相處以來,那率真爽朗的性子,從未讓她感到有半分的不適與拘束,相處起來十分舒適自在。
彤兒就這樣在鄭家住了小半個月,期間,彤兒的長輩自然也來到了鄭家,滿臉愧疚地前來道謝並表示歉意。
鄭大人和鄭太太連連直唿無妨,直說他們都極其喜歡彤兒,覺得這孩子活潑機靈,想讓彤兒小住一段時間,也好給鄭芸做個伴兒。
彤兒的父兄麵露難色,心中雖有顧慮,但實在耐不過鄭大人和鄭太太的請求,再加上看到彤兒那充滿期待的眼神,隻能這般應下了。
彤兒的母親在生下她之後,便不幸難產離世。她父親因常年奔波在外走鏢,怕耽誤了別家女子,因而始終未曾再娶一名繼室進門。
彤兒的家裏便隻有她和父兄二人相依為命。長久以來,她從未曾體會過如鄭太太這般細致的關懷,和鄭芸情同姐妹感情,讓彤兒的有些眷戀。
然而好景不長,臨彤兒要歸家的前幾天,鄭太太神色慌張地來找彤兒,讓她帶著鄭芸及其弟弟趕快離開甘州。
彤兒當時滿心不解,不知究竟發生了何事。隻見鄭太太嘴裏不停念叨著,一定要彤兒帶他們安然離開,彤兒最終答應了。
隻不過,剛一出城,鄭家的方向就冒出了一場大火。
鄭芸拚了命地想迴去,但彤兒謹記著鄭太太的吩咐,隻能將其和哭鬧的弟弟一同打暈,強行帶著他們返迴了慶陽府。
彤兒的父兄本就行走江湖,極為仗義。鄭家待他女兒不薄,他們自然不可能在這個關鍵時候將鄭芸和她的弟弟拒之門外。
而之後,鄭芸也向彤兒他們道出了實情。原來,竟是甘州的陳同知乃是瓦剌的細作,此事被鄭大人察覺,從而給鄭家帶來了這慘絕人寰的滅門之禍。
陳同知,彤兒從未見過,但對其官職卻是知曉的。除了知州,就隻有兩位同知地位最高。
彤兒卻萬萬沒想到瓦剌的細作,竟是如此位高權重的大慶官員。
然而第二天,也不知是哪裏走漏了風聲,這群殺手竟如鬼魅般出現。
雖說彤兒的父兄本就心存警惕,想著這幾日抓緊收拾東西,帶著全家搬離慶陽府,如今一切都為時已晚。
彤兒的父兄盡管身手不凡,鏢局裏也不過是有幾個會拳腳的鏢師罷了,又怎能是將鏢局團團圍住的那群殺手的對手?
很快,他們便漸處下風,難以抵擋。就在這時,鄭芸突然跑了出來,她不想再讓彤兒的家人為她受難。
果然,這些人一見到鄭芸的身影,便立即停下了手,搜查過一番後,二話不說將其帶走了。
彤兒拚死想要將鄭芸救迴來,可卻無可奈何,她深知自己根本做不到,況且…她還要護好彤兒的弟弟。
這些人貌似並不知道彤兒的弟弟也一同被帶來了,也有可能是沒找到他的身影,以為早跟著大火沒了命。
這時候彤兒才發現,鄭芸給她留了一個包袱,裏麵有一個賬本,彤兒原先不識字,但和鄭芸接觸這麽久,也多多少少識得一些。
隻認出這是陳同知和誰往來的賬本,看到這些隻覺得心裏“咯噔”一下,一種不好的預感油然而生,直覺告訴她這裏麵有些不對勁兒,定是和瓦剌人有關!
於是,彤兒趕忙去把會識字的兄長找來。
裏麵詳細記錄著陳同知與瓦剌人交易物資,貪汙銀錢、私通往來等種種罪行的證據。
彤兒的父兄見狀,怒不可遏,破口大罵,但也馬不停蹄地收拾東西,慶陽府不能再待著了!還是帶著彤兒和鄭芸的弟弟先離開為妙。
然而,那些人又突然殺了迴來。彤兒的父兄也知道他們這是要殺人滅口,但如今他們已然毫無退路,唯有拚死一戰,方有一線生機。
而後,在婷兒的父兄的舍命抵擋之下,彤兒最終帶著鄭芸的弟弟最終逃了出來。
然而,彤兒也已身受重傷,鄭芸的弟弟胳膊也被人劃傷了一個口子。鄭芸一路上心急如焚地尋了幾個赤腳大夫為其診治,可最終還是因鄭芸的弟弟年紀太小,從而迴天乏術,沒能將其救迴來。
彤兒看著身邊的人,一個皆一個離開,在身心的雙重重創下,也已經油盡燈枯昏迷了過去。
而之後,當彤兒悠悠轉醒,這才發現自己雖是被人救了,可同樣也被那人給賣了。幾經輾轉,彤兒最終來到了肅州。
彤兒雖身手矯健,但她一無冠丟,二還要被人追殺,逃到哪裏又能如何?
況且如今她已了無牽掛,父兄和朋友都已不在人世,她覺得一人活在這世上了無生趣。
彤兒本想著自我了斷,但臨死之際又想起陳同知的惡行,這一切都是陳同知指使所致,她是死也要拉著他一塊!
彤兒心有不甘,她還想活下去,哪怕機會渺茫,她也奢求早晚有一天,能親手報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