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熙帝緊接著又問道:“那溫典言,說說你對此有何看法?”
溫以緹心中頓時波濤翻湧,她著實未曾料到邊關的局勢竟會如此危急緊迫。瓦剌如今的勢力竟已如此強橫,竟然還生擒了一位二品將軍。
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大大小小的戰事竟達十幾次之多,而大慶居然僅僅贏了三場,其餘的皆是以敗陣收場,損失的兵馬超過數萬之眾。
當溫以緹看到奏折之上那一個個觸目驚心的詳細數目時,她隻覺得頭皮陣陣發麻,渾身都湧起一股寒意。
在這個時代,這是她第一次如此真切而明晰地感受到這個時代的殘酷無情,這裏並非如現代般處於和平時期。
在她活了這十幾年來,從未真正聽聞過大慶出現過局勢嚴峻的狀況,其實一直都是眼前的正熙帝在為百姓遮風擋雨。
事實上,在大慶以及邊關地區,實際情況遠沒有表麵看起來那麽樂觀。
另一奏章所呈現的內容則與戰事毫無關聯,而是關乎民生。
邊境的百姓如今正處於極度困苦之中,在這年關之時,竟有將近十萬人因凍餓而死,這數量甚至比在沙場上與敵軍奮勇拚殺而殞命的將士們還要多出一倍。
溫以緹看到這些,隻覺內心猶如被重錘狠狠敲擊,她幾乎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此時自己的心情。
她深知這個時代有眾多百姓連飯都吃不飽,可當如此觸目驚心的數字真切地擺在眼前時,她還是茫然不知所措,大腦一片空白。
“這……這怎麽會這樣……”
她不禁想到,京城的百姓此刻正歡天喜地,在燒著炭火的屋裏暖烘烘地,預備著年貨迎接新年的到來。
而邊關的百姓們卻整日提心吊膽,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隨時都有可能因為寒冷、饑餓甚至戰事而輕易丟掉自己性命。
溫以緹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歎息著,隻覺得有一股沉甸甸的壓力壓在心頭,讓她幾乎喘不過氣來。
正熙帝並未催促溫以緹說出她的看法,而是神色平靜地接過裘總管為他添的新茶,緩緩地品味著,他也借此來平複自己內心的波瀾。
他自己都險些失態,更何況是溫以緹這個小姑娘呢。
從前他覺得溫以緹行事獨特,頗具趣味,給些體麵也無妨。
後來他漸漸發現,溫以緹著實有著為官之才,這讓正熙帝不禁心生愛才之意。
然而溫以緹身處那複雜的局勢旋渦之中,正熙帝身為帝王,又不能像對待其他臣子一般按部就班地去提拔於她。
溫以緹終於從紛亂的思緒中緩過神來,她有些忐忑地對著正熙帝說道:“陛下恕罪,臣一時有些失神了。”
正熙帝輕輕一笑,淡聲道:“無礙。”
溫以緹深知自己不該多言,也不應摻和到這場政事之中,可當她看到那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時,心中的怒火再也抑製不住。
她迴望著正熙帝,聲音略微顫抖地迴道:“迴陛下,臣看完這些隻覺得自己有罪,臣生於京城,在陛下的庇護之下成長,從小到大,臣唯一的委屈不過是被家中長輩訓斥,或是不能吃到自己喜愛的食物,亦或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臣……”
說到此處,溫以緹的聲音有些哽咽,眼眶泛紅,而後才緩緩繼續道,“臣這是第一次知道,臣那些委屈在這些麵前根本不值一提,臣隻恨自己無能為力,隻恨自己身為女子,不能像男子一般征戰沙場,保家衛國,建功立業。”
溫以緹也不知自己怎麽了,隻覺得今日的自己有些失態,她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告訴自己要冷靜,不要如此情緒化。
正熙帝看著她,眼神中充滿著欣慰。
果然,這個有趣的小姑娘沒有讓自己失望。
溫以緹又接著道:“陛下問臣的看法,臣不過一介女官,屬實見識淺薄。但臣也願盡綿薄之力,為陛下提供些許不同的意見,不過還權當是聽來解解悶,萬不可當真。”
溫以緹頓了頓,仔細斟酌了片刻,才開口道:“臣認為,瓦剌如此囂張甚至生擒我國一名二品將軍,實乃大慶之恥,應當予以強力迴擊。隻是臣不懂軍事,不敢妄加評議。
隻能從民生百姓的角度來看,陛下此前與臣所說之事,臣今日才真正明白過來。邊關的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臣身為大慶女官,自不能獨善其身。
當臣親眼見到大慶的百姓凍餒而死,如同尖刺般紮在臣的心頭,讓臣實在是心痛到難以自抑。
臣此前曾上交於陛下那關於耕植之法,如今也有了很大的起色和的進展。然而,臣略微了解到的一些邊關的情況,深知此法應用於其中,恐怕效果還是較為有限。
臣迴去之後定當仔細琢磨,認真思考是否還有其他更為合適的策略。想要在那片土地上進行栽種耕植,實在是一件難上加難之事。
而在這邊關戰事方麵,臣心中深知,陛下能讓大清風調雨順幾十年,定有自己的英明決策和良策在。
臣不過是區區一介女官,在這方麵又怎敢多加妄言。大慶有那麽多的肱骨之臣,那麽多的能臣良將,他們定能夠為陛下解決這心頭之患。
若陛下一定要聽聽臣的想法,臣隻能想說,望陛下盡快派出一位能臣,去援助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邊關百姓。”
溫以緹走出乾清宮時,心情沉重依然有些沉重。
她深知正熙帝是在利用自己,而趙皇後亦有某種目的在利用自己。她雖算不得良善之人,可麵對那樣的情形,終究還是無法做到無動於衷。
溫以緹仰頭望著那深宮之上的一方天際,重重地吐出一口濁氣,心緒萬千地準備離去。
突然,一個身影落在了自己的身前,溫以緹抬眼望去,當目光掃過麵前人服飾時,還沒來得及看清麵容,便迅速躬身行禮道:“臣司言司典言溫以緹,見過這位王爺。”
隻聽此人頓了頓,而後輕聲說道:“原來是溫大人,起來吧。”
“是,多謝王爺。”溫以緹迴道。
“父皇找本王有事,就先走了。”那人拋下這句話,便徑直朝著殿內走去。
待此人走後,溫以緹才緩緩站直了身體,望著他逐漸遠去的背影。
方才這位王爺對自己說話的語氣,似乎像是認識自己一般,她心頭不禁湧起些許疑惑。
而她身後的安公公則小聲提醒道:“大人,那位是六王爺。”
溫以緹點了點頭,這六王爺,據她所知,早已出宮立府,迎娶了正妃。
據說六王爺乃是宮婢所生,其生母早早便已離世。這種情況倒是與十皇子有幾分相像。
不過十皇子年紀尚小,且與七公主玩得來,因此受了些貴妃的庇護,日子倒也還能過得好些。
而那六王爺,從她聽聞的那些傳言來看,早年在宮中似乎經常遭受欺負,日子過得並不如意。那時,三王爺、四王爺也都還活著,甚至太子也都在世。
他的存在就如同一個小透明,在正熙帝麵前根本排不上號。
也正是如今,太子、三王爺、四王爺都相繼離世,八王爺、九王爺也英年早逝。
後宮子嗣變得稀薄,最大的皇子也就隻有五王爺了。
正熙帝這才漸漸注意到了六王爺這個人,召見他的次數也隨之增多,還委派了一些差事給他。
溫以緹心中頓時波濤翻湧,她著實未曾料到邊關的局勢竟會如此危急緊迫。瓦剌如今的勢力竟已如此強橫,竟然還生擒了一位二品將軍。
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大大小小的戰事竟達十幾次之多,而大慶居然僅僅贏了三場,其餘的皆是以敗陣收場,損失的兵馬超過數萬之眾。
當溫以緹看到奏折之上那一個個觸目驚心的詳細數目時,她隻覺得頭皮陣陣發麻,渾身都湧起一股寒意。
在這個時代,這是她第一次如此真切而明晰地感受到這個時代的殘酷無情,這裏並非如現代般處於和平時期。
在她活了這十幾年來,從未真正聽聞過大慶出現過局勢嚴峻的狀況,其實一直都是眼前的正熙帝在為百姓遮風擋雨。
事實上,在大慶以及邊關地區,實際情況遠沒有表麵看起來那麽樂觀。
另一奏章所呈現的內容則與戰事毫無關聯,而是關乎民生。
邊境的百姓如今正處於極度困苦之中,在這年關之時,竟有將近十萬人因凍餓而死,這數量甚至比在沙場上與敵軍奮勇拚殺而殞命的將士們還要多出一倍。
溫以緹看到這些,隻覺內心猶如被重錘狠狠敲擊,她幾乎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此時自己的心情。
她深知這個時代有眾多百姓連飯都吃不飽,可當如此觸目驚心的數字真切地擺在眼前時,她還是茫然不知所措,大腦一片空白。
“這……這怎麽會這樣……”
她不禁想到,京城的百姓此刻正歡天喜地,在燒著炭火的屋裏暖烘烘地,預備著年貨迎接新年的到來。
而邊關的百姓們卻整日提心吊膽,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隨時都有可能因為寒冷、饑餓甚至戰事而輕易丟掉自己性命。
溫以緹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歎息著,隻覺得有一股沉甸甸的壓力壓在心頭,讓她幾乎喘不過氣來。
正熙帝並未催促溫以緹說出她的看法,而是神色平靜地接過裘總管為他添的新茶,緩緩地品味著,他也借此來平複自己內心的波瀾。
他自己都險些失態,更何況是溫以緹這個小姑娘呢。
從前他覺得溫以緹行事獨特,頗具趣味,給些體麵也無妨。
後來他漸漸發現,溫以緹著實有著為官之才,這讓正熙帝不禁心生愛才之意。
然而溫以緹身處那複雜的局勢旋渦之中,正熙帝身為帝王,又不能像對待其他臣子一般按部就班地去提拔於她。
溫以緹終於從紛亂的思緒中緩過神來,她有些忐忑地對著正熙帝說道:“陛下恕罪,臣一時有些失神了。”
正熙帝輕輕一笑,淡聲道:“無礙。”
溫以緹深知自己不該多言,也不應摻和到這場政事之中,可當她看到那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時,心中的怒火再也抑製不住。
她迴望著正熙帝,聲音略微顫抖地迴道:“迴陛下,臣看完這些隻覺得自己有罪,臣生於京城,在陛下的庇護之下成長,從小到大,臣唯一的委屈不過是被家中長輩訓斥,或是不能吃到自己喜愛的食物,亦或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臣……”
說到此處,溫以緹的聲音有些哽咽,眼眶泛紅,而後才緩緩繼續道,“臣這是第一次知道,臣那些委屈在這些麵前根本不值一提,臣隻恨自己無能為力,隻恨自己身為女子,不能像男子一般征戰沙場,保家衛國,建功立業。”
溫以緹也不知自己怎麽了,隻覺得今日的自己有些失態,她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告訴自己要冷靜,不要如此情緒化。
正熙帝看著她,眼神中充滿著欣慰。
果然,這個有趣的小姑娘沒有讓自己失望。
溫以緹又接著道:“陛下問臣的看法,臣不過一介女官,屬實見識淺薄。但臣也願盡綿薄之力,為陛下提供些許不同的意見,不過還權當是聽來解解悶,萬不可當真。”
溫以緹頓了頓,仔細斟酌了片刻,才開口道:“臣認為,瓦剌如此囂張甚至生擒我國一名二品將軍,實乃大慶之恥,應當予以強力迴擊。隻是臣不懂軍事,不敢妄加評議。
隻能從民生百姓的角度來看,陛下此前與臣所說之事,臣今日才真正明白過來。邊關的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臣身為大慶女官,自不能獨善其身。
當臣親眼見到大慶的百姓凍餒而死,如同尖刺般紮在臣的心頭,讓臣實在是心痛到難以自抑。
臣此前曾上交於陛下那關於耕植之法,如今也有了很大的起色和的進展。然而,臣略微了解到的一些邊關的情況,深知此法應用於其中,恐怕效果還是較為有限。
臣迴去之後定當仔細琢磨,認真思考是否還有其他更為合適的策略。想要在那片土地上進行栽種耕植,實在是一件難上加難之事。
而在這邊關戰事方麵,臣心中深知,陛下能讓大清風調雨順幾十年,定有自己的英明決策和良策在。
臣不過是區區一介女官,在這方麵又怎敢多加妄言。大慶有那麽多的肱骨之臣,那麽多的能臣良將,他們定能夠為陛下解決這心頭之患。
若陛下一定要聽聽臣的想法,臣隻能想說,望陛下盡快派出一位能臣,去援助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邊關百姓。”
溫以緹走出乾清宮時,心情沉重依然有些沉重。
她深知正熙帝是在利用自己,而趙皇後亦有某種目的在利用自己。她雖算不得良善之人,可麵對那樣的情形,終究還是無法做到無動於衷。
溫以緹仰頭望著那深宮之上的一方天際,重重地吐出一口濁氣,心緒萬千地準備離去。
突然,一個身影落在了自己的身前,溫以緹抬眼望去,當目光掃過麵前人服飾時,還沒來得及看清麵容,便迅速躬身行禮道:“臣司言司典言溫以緹,見過這位王爺。”
隻聽此人頓了頓,而後輕聲說道:“原來是溫大人,起來吧。”
“是,多謝王爺。”溫以緹迴道。
“父皇找本王有事,就先走了。”那人拋下這句話,便徑直朝著殿內走去。
待此人走後,溫以緹才緩緩站直了身體,望著他逐漸遠去的背影。
方才這位王爺對自己說話的語氣,似乎像是認識自己一般,她心頭不禁湧起些許疑惑。
而她身後的安公公則小聲提醒道:“大人,那位是六王爺。”
溫以緹點了點頭,這六王爺,據她所知,早已出宮立府,迎娶了正妃。
據說六王爺乃是宮婢所生,其生母早早便已離世。這種情況倒是與十皇子有幾分相像。
不過十皇子年紀尚小,且與七公主玩得來,因此受了些貴妃的庇護,日子倒也還能過得好些。
而那六王爺,從她聽聞的那些傳言來看,早年在宮中似乎經常遭受欺負,日子過得並不如意。那時,三王爺、四王爺也都還活著,甚至太子也都在世。
他的存在就如同一個小透明,在正熙帝麵前根本排不上號。
也正是如今,太子、三王爺、四王爺都相繼離世,八王爺、九王爺也英年早逝。
後宮子嗣變得稀薄,最大的皇子也就隻有五王爺了。
正熙帝這才漸漸注意到了六王爺這個人,召見他的次數也隨之增多,還委派了一些差事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