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啪啪”的鼓掌聲響起,等到胡太清說完,便見得對麵的楊常風眼露激賞之色,滿臉笑容的對他道:“先生大才,剛才是在下失禮了。”說著竟然還向他拱了拱手,以示歉意。


    胡太清還禮道:“不敢,三爺太客氣了。”


    楊常風點點頭,不在就這個問題談下去,將話題引到了其他方麵,天文地理,經史子集,軍事見識甚至是朝堂秘聞無所不包。


    胡太清開始還比較鎮定,但是越是與這位三爺交談,他就越是感覺到對方的深不可測,他本是自負學貫古今,不僅科考所需的儒家學問,其餘各家也涉獵頗深,國計民生更是時刻關心,可是現在卻發現許多話題都不知該如何作答,隻得含糊過去,背後不由漸漸變得冷汗涔涔。


    他卻不知楊常風心中的驚訝之情比他更甚,他自幼年時期便在讀書一道上顯露出了非同一般的天賦,後來更是精研佛魔儒道四家學說,楊慎祖父在世的時候對他這個小兒子寵愛到無以複加的地步,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未曾將家主之位傳給他,但是卻傾盡楊府之力為他搜羅百家典籍,更有許多不在世間流傳的珍本孤本。故而他涉獵之廣,當世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此時他因為想要考校出胡太清在學問見識上的深度,故而提出的一些問題雖然未曾脫離佛魔儒道四家範疇,卻極盡刁鑽古怪之能事,即便是狀元之才,怕也根本答不了幾句,胡太清卻能與他侃侃而談,雖然話語中頗多謬誤之處,卻也絕對是難能可貴。【愛↑去△小↓說△網wqu】


    這是一個奇才,楊常風在心中想。


    忽然,他住口不再言語,端起桌上的茶杯輕輕抿了一口。


    胡太清如蒙大赦,知道對方的考校終於告一段落。


    楊常風將茶杯放下,笑吟吟的道:“先生暫且在楊府住下,具體對先生的安排,待老夫與家主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胡太清起身向楊常風行了一禮:“聽憑三爺安排。”


    “嗯”楊常風點點頭,突然斂去了幾分笑意,道:“隻是有一事需要告知先生,入我楊家之後,從此便是我楊府之人,無論入仕還是入伍,都再無脫離楊家的一日,先生可能接受?”


    胡太清若是才能一般,楊家並不會花力氣去培養,自然沒有必要受此拘束。但是楊常風卻覺得胡太清是此生少見的可造之材,準備向家主楊慎大力推薦,作為楊府未來的棟梁去培養的,自然不能任由他來去自如。【愛↑去△小↓說△網wqu】


    所謂合則來不合則去,在楊府不存在這種可能。


    胡太清一咬牙道:“學生願意接受。”


    先別說未來會發生什麽根本無人可以預料,天下大亂之時,未必沒有合適的機會脫離楊府。


    如今若不選擇楊府,他連出頭的機會都沒有,不是每一家世家門閥都會如同楊家這般願意接納他這種來曆不明且籍籍無名之輩的。


    “好”見胡太清答應的爽快,楊常風臉上重新掛滿了笑容,他從上首處走下來,對楊常風道:“先生且隨我來。”


    楊常風帶著胡太清走出這座閣樓,卻見喜鵲姑娘正指揮著幾個丫鬟小廝在忙碌院中雜物,楊常風向她招招手道:‘稀缺,過來。’


    喜鵲娉娉婷婷的走了過來,向楊常風福了一福:‘三爺,您有什麽吩咐?’


    楊常風指著胡太清道:“將這位胡先生帶到鬆濤閣居住。”


    喜鵲眼眸中流露出驚異之色,應道:“是,三爺放心,奴婢會安排好胡先生的起居的。”


    楊常風點點頭道:“很好。”他對胡太清道:“先生便先隨喜鵲去住下吧。”


    胡太清向著楊常風做了個揖,然後跟在了喜鵲的身後。


    喜鵲帶著楊常風在院子裏穿行,轉過幾個彎,來到了一座精巧的小閣樓前。


    閣樓正上方懸掛著一塊寫著“鬆濤閣”的匾額。


    喜鵲含笑道:“胡先生,這裏就是您這幾日的住處了,小婢就不進去了。裏麵的一應生活用品都是新換的,待會小婢會安排兩名丫鬟過來伺候您的起居。”


    胡太清向喜鵲點點頭道:“有勞喜鵲姑娘。”


    喜鵲道:“先生不用客氣。”


    她向胡太清福了一福,便轉身離去了。


    雖然她從三爺對胡太清的態度推斷出三爺很重視這個人,故而不曾怠慢胡太清,卻也並不刻意去討好他。


    她畢竟是主子的大丫鬟,沒有討好其他人的必要。


    胡太清待喜鵲離去之後方才緩慢步入閣樓中。


    大堂裏並沒有多少布置,迎麵懸掛著一張年畫,屋內擺放著一張雕花桌子,幾把做工精巧的椅子。


    屋內有一扇側門,胡太清輕輕將其推開。


    入門的第一眼便看到懸掛在牆上的一幅畫像。


    畫像中一個老人雙手背負於身後,雙眼注視前方,目光深邃難言,天空中大雨傾盆,在其周圍閃電亂舞,幾乎快要打在他身上。然則這個老人卻看都沒有看那些粗大的電蛇一眼,似是完全不曾將之放在心上。在酷烈的自然環境襯托下,這個老人透露出一種說不出的灑脫和睥睨天地之意。


    老人四周還畫了九個人影,隻是這九人的尺寸非常小,明顯在作畫人的心中,這九人遠遠無法與這位老人相提並論。


    胡太清注意到這幅畫的右下角寫有一行小字,凝神細看之下,它們是“餘今日再讀《山河記事》,觀曆朝曆代皇族、門閥、世家之興衰,心有所感,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又思及楊氏三百年之掙紮求存,不免念及先祖氣蓋山河之無敵風範,令後輩心向往之,乃唏噓不已,作畫一幅,聊以自慰。”


    最下方落款是“天佑二十八年,楊常風”。


    《山河記事》乃是當朝一代史學名家王之渙曆時三十年嘔心瀝血之巨著,考證人類自上古三皇五帝以來的發展史,記錄曆朝曆代之諸般史實,乃是史家第一巨著。


    天佑二十八年,則是指前年。


    胡太清熟讀百家典籍又關心實事,對這些自然不陌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化家為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取次花叢懶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取次花叢懶迴並收藏化家為國最新章節